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2月6日,正月十三,

一個名叫劉寧的海門女孩,

毅然離開溫暖的家和5歲的幼子,

來到幾乎與世隔絕的隔離病區,

24小時護理被確診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2月19日,海門日報A7版《百草園》頭條以“媽媽,送一個盾牌保護你”為題刊登了主動請纓進入市人民醫院隔離病區心內科護士劉寧的六篇抗疫日誌,引起了市委書記陳勇的關注,他在報紙上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打贏阻擊戰,“媽媽們”不僅是天使,更成了戰士!“劉寧日記”彰顯的是義無反顧、使命擔當和大愛無疆!向所有和劉寧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媽媽們”和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表示親切問候和崇高敬意!加油!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六篇抗疫日誌,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文字煽情,可我們,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劉寧,32歲,2008年大專畢業後,進入海門市人民醫院工作,是名心內科的合同制護士。丈夫在南通開發區一家外資紙廠工作,兒子姜一諾今年5歲,上少年宮幼兒園。


鼠年新春伊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每天瀏覽新聞的她感覺事態嚴峻,萌生了投身抗疫一線的想法,並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病區護士長沈文燕,護士長告訴她醫院正召集志願者,準備入駐隔離病區。


劉寧當即寫下了請戰書,鄭重按下了手印。2月6日,正月十三,她進入醫院隔離病區工作。


2月6日


每次進病房都是一次考驗。


穿上一層又一層的隔離衣,還有口罩、護目鏡、面罩、手套等全套裝備——整整穿了半個小時。拖著笨重的身體進入了病房 ,看著這些病人惶恐的眼神, 真心難過。如果沒有這場災難,他們不會在這裡;如果一開始他們就做好防護,可能也不會在這裡......如果.......可惜沒有如果。


每次進病房做好治療,總是一身汗。下班後的第一個願望只想好好喝口水——悶在防護服裡,出汗,不能喝水,嗓子都要冒煙了。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為了做好防護,我們一天要洗無數次的手,噴無數次的消毒液,甚至連臉上都要噴(真心疼我的皮膚啊!)。


下班也是比較“恐懼”的經歷,卸下一身繁重的裝備可不是簡單的事兒,也有好多的注意事項。正是“穿上難脫下亦難”。


躺在床上已經22:35。難熬的一天,相信明天會好一點!


2月7日


今天故意讓夥伴幫我把防護衣和護目鏡紮緊一點,我想著這樣工作起來會不會快一點。我嫌棄自己昨天做得太慢了。


幫病人做治療、護理,有個病人還要給她餵飯、喂藥,一圈工作做好,就感覺整個人有點呼吸困難,腦門疼,夥伴和我說話,我都沒有力氣回。我不敢說,恨自己身子太弱了,好丟人啊!


終於撐到了下班時間,把第一層防護服脫下來的時候,感覺鬆了一口氣,有種活過來的感覺。脫完後洗好澡,只覺得兩條腿痠痛,噁心,想吐,連忙強逼自己喝了一大杯白開水,坐了半個小時,才感覺好了一點。


我有點討厭自己的身體了,怎麼能這麼弱呢?那些在武漢的英雄們,已經奮戰了那麼久了,我才幾天就感覺不行了,真是丟臉。


22:15分,躺在床上,心中默默對自己說加油、加油、再加油!


2月8日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病區裡發生了好多感人的事情。


當初進來時,沒捨得自己留了好久的頭髮。但是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幾個人都互相剪了頭髮。沒有理髮師,我們就用剪刀剪,再用刀片颳去碎髮。


每個女生都是愛美的,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剪掉自己的長髮?但一切為了工作,為了抗疫,都是值得的。


同事幫我拍了視頻。有人問為什麼要用手捂住臉?我說太醜了,不上鏡,其實是自己偷偷的流淚。不是說捨不得頭髮,只是就是想哭,特別是聽到耳邊傳來剪刀“滋滋滋”的聲音,那心情真的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兒子給我畫了一副畫,上面寫著:媽媽加油!他說,這是媽媽要打敗的病毒。看到這張畫,心裡暖洋洋的,眼淚卻止不住要流。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暖心的護士長知道我有姨媽痛,特意讓人送來紅糖,好感動!晚上還有個餐廳老闆給我們送了很多好吃的菜和新鮮的水果,讓我們狠狠幸福了一回。


這些小溫暖,都讓我刻骨銘心。我始終相信人性的真善美。我會堅持到底!加油、加油!


從來不失眠的我,居然昨夜一夜無眠,可能環境的改變,還有太累了。希望今晚下班後能好好睡一覺。


2月9日


今天是我備班。


00:15,接到通知說要來兩個病人。當時我還沒有睡著(到了這裡,原來良好的睡眠完全被破壞了),飛速穿衣起床,一套裝備穿戴齊全後,拖著笨重的身子進入病房,趕緊準備體溫表、氧飽和度監測儀等一系列用物,不一會兒身上已經出汗了。


新病人此時已經入院,這裡的患者入院方式比較特殊,都是120救護車專程護送進來的,而且沒有任何家屬陪伴,又看到全身武裝的我們,這些患者心裡的恐懼、慌亂更大於身體的難受。所以我竭力用尋常的口吻向他們作入院介紹、物品介紹等,並給予他們安慰。


為新病人做完治療和護理後,我去巡視病房,查看患者的生命體徵以及導尿管是否通暢……忙完已經是凌晨三點多了。本來可以去休息了,但是我卻沒有一點的睡意,肚子也在咕嚕咕嚕叫。祈禱這場災難快點結束吧!


此時03:30。這兩天48小時,我好像只睡著了五個小時,感覺腦袋要爆炸了,今天太累了,就先這樣吧……


ps:今天我院的6名同事去馳援武漢,由於我在隔離區不能為他們送行,心裡默默祈禱:一定要平安歸來!


2月10日


今天上午一直在病房,各項護理、治療,直到12:30才出來,整整呆了四個多小時。


患者中有一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太太,裡面沒有護工,我們護士除了為她做好治療和護理外,還要幫她餵飯、喂藥、更換尿不溼等,細心照顧她,做好各種生活護理。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先前工作場景


一點多了,看著冷掉的盒飯,已經完全沒有食慾了。但是今天也有意外的驚喜——我們收到雛鷹協會送來的紀念碗筷,還有黨辦姐姐們的電話慰問,各種暖心的話語,真心的感動。


謝謝大家真誠的關心,我會堅持下去!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2月11日


今天輪到我值夜班,一整夜, 12個小時。


忙完後,坐在椅子上,望著窗外——天好黑。這是黎明前的黑暗,我相信疫情會過去的,健康平安會很快到來。


PS:今天謝謝黨辦的姐姐們給我們送來了好吃的麵包和蛋糕。


我們護理部的施主任等三名主任非常關心我們,總是囑咐我們要保護好自己。


致敬所有為抗擊疫情付出的人!


2月12日


夜班出來迷迷糊糊的,上午稍微睡了一會兒。


下午,和另一位同事一起進病房,給每個病人燒水、送水、送飯、送藥。給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餵飯、口腔護理、擦洗身子……


由於我們這裡的患者都沒有家屬陪伴,工友阿姨又非常忙,所以這些活平常都是我們護士做的。在這裡,我們就是他們的家人,所以我們每天都會和他們聊聊天,給患者們做心理護理,寬慰和鼓勵他們早日戰勝疾病。一系列活幹完,我的衣服都溼了。


四個小時後出來,看到手機裡很多留言。老公說今天早上兒子哭得稀里嘩啦,說想媽媽,讓我今天空了和兒子視頻一下。我看了忍不住淚流滿面。孩子才6歲,長到這麼大,從未和我分離過那麼久,我又何嘗不想他?這幾天,我都是讓老公拍些兒子的小視頻給我看看,特意不和孩子視頻聊天,因為我知道我會忍不住哭。


一鍵按下去,很快接通了,看到兒子可愛的臉蛋,又有想哭的衝動,但是強忍著淚水,告訴自己要忍住忍住,要給兒子做榜樣,讓他看到,他有個勇敢的媽媽。


兒子今天很乖,他說:“媽媽去打仗,我畫了一個盾牌送給你,讓它保護媽媽!”他還說,要畫很多很多盾牌,送給媽媽的同事,保護大家。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我的心裡真是欣慰又超級感動。可當他問道:“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啊?”我卻無言以對,再次哽咽了。


兒子繼續說:“媽媽,是不是等我上了大班了,媽媽就回來了?”


我連忙回答說:“對的,等寶寶上了大班,媽媽一定把病毒打敗了!這個時候媽媽就回來了,和寶寶在一起了。”


“我知道,他們生病了,媽媽是護士,要治療他們的。”


“是的,他們被病毒感染了,媽媽要在醫院裡照顧他們,等他們好了,病毒被打敗了,媽媽就回來了。”


“我知道,我有好好吃飯,好好聽爺爺奶奶的話,等你回來了,帶我去迪士尼玩。”


“一定,等病毒被打敗了,媽媽回來了,一定帶你去迪士尼玩!”


我怕自己忍不住哭,匆匆掛了視頻,強忍著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坐在床上,深呼著每一口氣,心裡默唸:要堅強、不能哭!戰鬥還沒有結束,加油加油!


PS:今天總務科又給我們送了很多牛奶、麵包、酸奶,感恩每一位照顧我們的人。


在隔離區工作真難


“說起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真難!”作為名心內科護士,常規護理流程爛熟於心,但真的穿上密不透風的隔離服和護目鏡,面對面接觸新冠病毒肺炎確診患者,過心理關和操作關可不是那麼容易。


父母家住三廠,由於隔離原因,孩子只能委託一把年紀家住東風新村的公婆照顧,年幼的兒子懵懵懂懂,並不知道整日不回家的媽媽在忙些什麼,只曉得外面病毒這個怪獸肆虐,媽媽忙得打怪獸去了。


實在想得厲害,晚上趁著休息間隙,看看丈夫發來的兒子視頻,特意不和兒子視頻聊天,是怕自己忍不住會哭。


四樓隔離病房內有名七旬老太癱瘓在床,是名確診患者。餵飯、喂藥、喂水、翻身、擦背、服侍大小便,換尿不溼……事無鉅細,都需要劉寧和同事們幫忙。


在此過程中,還免不了與患者的體液、尿液接觸,由於新冠病毒存在氣溶膠傳播途經,空氣中有四散的病毒,稍有疏忽,就可能被感染。因此身著全套防護裝備,悶得實在難受,視線受阻,也只能強惹著。


2名醫生和8名護士全天24小時輪班護理,在幾乎與世隔絕的隔離病區內的辛苦和煎熬,也遠非常人可以想象。


女性在這個時候

變成了溫暖和力量的源泉

變成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美好、溫柔、抵過千軍萬馬。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吳璟/文)

(陳豔/排版)


一組來自隔離病房的“抗疫日記”,讓市委書記陳勇寫下了動情的批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