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需要上很高的學歷嗎?

郝兆霞


學中醫要能看懂古文,至少在各家註釋的幫助下能很好地領悟四大經典。這樣才能學有根底,以後在臨床時能觸類旁通,一些人隨著臨證的豐富甚至能有醫論的創新成為一代大家。歷代先賢都很重視學習前人的經驗,也特別重視歷代經典的學習,傷寒溫病條論張口就來,並博採眾方以為靈驗之方。因此學中醫不一定非要多高的文憑,有較好的古文水平的人都可很好地學習中醫的。


老張3151


前兩年認識一位非常厲害的中醫,我說要拜他為師,他同意了。

我問他學中醫難嗎?他說不難,如果三個月還是搞不懂,方向肯定學偏了十年也學不會。

我問他中藥有那麼多種類,怎麼才能記得住?他說就像吃飯一樣,很多東西都能吃,不一定都要吃。常用的藥才是經典,就那幾十種。


維護者海生


看了各位的高論,令老夫咋舌!學中醫還是要有較高一點的文化程度的,就說《醫古文》吧,這是必修課,那上面的繁體字,生癖字,就夠你頭痛的,還有文意理解,斷句,回答問題,顯然不是小學生所能讀通的。還有《傷寒》,《金匱要略》,《溫病學》,等等裡面夾雜有古文。現在來一段: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為尿血,亦令淋泌不通。大腸有寒者,多鶩溏 ……這,高中生看得懂嗎?還有經絡,衛氣營血,三焦,八綱辯證等等,高中生都勝任不了。有人說學中醫無需要多高的文化,老夫斷定,那你一定是學的科普讀物,簡易的中醫介紹,這隻涉及皮毛也!要知道,每年高考錄取,中醫屬一類本科!哦,本碩連讀要七年,畢業還要參加資格考試,執業資格考試等等,就是這樣也未必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師。要是鴨子捉得到魚,還要魚鷹幹嘛?老夫已自學多年,只粗略皮毛。現值”新型冠狀性肺炎”流行,老夫還自擬一方預防,用的是清熱解毒,止咳袪痰,補益肺氣,潤喉利咽幾味中藥,每天泡茶飲。在此,恕不詳介藥方,因網絡有規定禁止開方。


老張335536


學中醫,並不需要高學歷。文革時期有句針對赤腳醫生的話:高小畢業後,再學三年就行了。學中醫,不一定非上專科和大學,真正的東西書上沒有。學中醫,必須要有良心和道德,救死扶傷,扶貧濟困,不可認錢圖財。學中醫,可先讀點入門書籍,掌握點基礎理論。然後,到民間,訪名師,拜師學,言傳身教,才能學下真本事。由於中醫學,也是暗文化、玄學,真東西書上沒有,民間尚存。只要你心底善良,一心救人於疾病水火,老天爺就會讓你有悟性,能開竅,能解開,能學懂,學成好中醫。


郗金民新號


學習中醫不一定非要高學歷,很多地學歷的學出來反而比高學歷的水平高。這並不是絕對的,當然知識越豐富越好,但中醫最重要的不在這裡,而是舉一反三的理解能力和優於常人的悟性。如果缺乏這兩點,個人建議不要學習中醫,浪費時間,即便學出來也是個本本先生。

中醫講究的是辯證,辨人之身體,辨病之本質,辨藥之性味,缺一不可,如果一個裝了滿肚子中醫知識但卻不懂變通的醫生,是看不了病的,充其量也就是個處方搬運工。

現在臨床太多高學歷中醫師,有研究生。博士生,碩士等等。只可惜他們接觸臨床很少,碩士,博士,研究生美其名曰是中醫。其實就是掛著中醫之名,做著西醫的事情。

真正的中醫還是在臨床,每天在患者群裡摸爬滾打的臨床醫生,他們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了積累經驗的場所和實際行動。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只要你有心,只要你願意學習,只要你留心,那麼處處都是學問,處處都有你要學習的東西。這個和學歷高低關係並不是很大。



一服堂中醫


不需要,生活中處處皆中醫,中醫是術,更思辨方式,是哲學。所以當愛好的話,人人皆可學。但是要學好學會,至少需要三個前提:一是漢語言文學功底,因為要學會中醫需要讀的書實在太多了;二是古典哲學功底;三是不錯的悟性。因為這三個前提過於苛刻,所以自古以來能學會的人都是少數,這也是中醫傳承普及的最大障礙。所以中醫能治大病,能抗疫,卻解決不了平均壽命的問題!看看歷代大家的介紹,有多少是因為親人生病得不到救治而發奮學醫的就知道。所以在此也想說一句,那些熱愛祖國傳統醫學的人,不要無端攻擊西醫。西醫有深有淺,就算一個普通護士,用點酒精也可以殺菌消毒,而中醫有深無淺,中藥方不活人便殺人,全靠辨證!沒學會中醫的人行醫遺害無窮!


傳播農產品真貨


你們別把學中醫搞得多麼困難複雜,的確如一個網友所說小學文化都可以。說什麼學中醫有醫古文,古漢字多麼難,誰叫你要去看醫古文?古漢字?現在都有白話文,簡體字啊!我的看法也是隻有有小學文化。要學好中醫真正最關鍵的是興趣,有興趣比高學歷都重要。我的認為如果高學歷加上興趣他可以成為一代名醫,如果小學文化加上興趣再有醫代徒,他仍然可以成為社會上一個了不起的民間中醫。一個高學歷的中醫人如果沒中醫興趣他這身在中醫臨床上還不是一個庸醫。所有的原因就是我們幾千年的中醫是起源於民間,中醫的根源就來源於廣大人民群眾。它不是來源於上層社會,只是被有文化有中醫興趣的人去其糟粕,吸收精華才有今天的中藥成就。我的看法是我們的衛生部們對中醫藥入門應該進行調整,別讓有興趣的中醫人浪費了!


徐長卿052416


中醫是實踐醫學,而西醫則是實驗醫學,所以,對中醫來說,學歷不等於成功。華佗、仲景連小學學歷都沒有,但他們卻成了中醫巨人。面對肝病、腎病、出血症,很多碩士、博士都束手無策,但一隻能有看書水平的工農分子卻能輕鬆治癒。所以,學中醫無需很高學歷,只要心地善良,熱愛中醫藥及其文化,就一定能學好。


賈會斌1


學中醫真的不需要什麼文化與學歷,但這隻限興趣愛好與自用範疇。

若是想懸壺濟世,合法開業,那麼我告訴你,古漢語與悟性,這兩方面一定要“超群與傑出”才行。

中醫是入門易,學精學透,估計是一輩子不夠用。

許多名老中醫,也只是對《黃帝內經》的某一篇文章領悟深,用的活。

術業有專攻,有的老中醫也只是對一個病或幾個病治癒率高。

為什麼中醫難精?

因為中醫屬於中國文化的應用,中國文化源於《易經》,其講究的一個字:變,人的身體,天地氣候,都是變化莫測的,所以,治病也是錯綜複雜的,做為一名中醫,只有懂得萬變不離其宗,又能底蘊厚,才行。


盧軼稱心


學習中醫是要有基礎的,對於學歷不一定講究,但要有一定文化知識,且自我理解要強,不然在中醫學習上無法解決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懂得一根草藥治好了XX的病,就是中醫了,這不是。我常在民間中,碰上的草藥醫對我說,這藥對xx治好,對x×不好,這是血型不同啊。我回答他,不是血型不同,而是你治病時不辨證啊。、這就是當前在網傳大部分所謂的民間中間存在的毛病。希望你想想,你若學中醫,要丟去學歷的偏見,多讀點醫學用書,有機會,也邊學也用,掌握其真粹,日久之後,你定能成名醫。當然你要正當、行醫資格,還要到正規院校取得學業證,並考取行醫資格證或師承特長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