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掃描·事件」萊陽梨起源考(5)


第三節 梨園風采

「社會掃描·事件」萊陽梨起源考(5)


分佈在清水河、蜆河和富水河流域的萬畝梨園是萊陽最具特色的一大景觀,春夏秋冬異彩紛呈。藏身在一望無際的梨園中的“丹崖春雪”“老梨樹王”“西陶漳八景”“老姊妹樹”等一個個景點,讓人目不暇接,萊陽梨文化的多彩多姿,令人驚豔

一、梨園四季皆美景

梨園美,美在四季。初春,冰雪消融,萬木復甦,萬畝梨園花蕊初綻;軟風吹拂,暖陽燦爛,滿園潔白的梨花競相開放,大河兩岸就成了“香雪海”,這是梨園最秀美迷人的時光。

清代詩人趙蜚聲有詩句:“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是對萊陽梨園春色的絕佳讚歎。盛夏季節,大河兩岸白楊挺拔,垂柳搖曳,在它們的身後,連綿的梨園萬木蔥翠,勃勃生機。繁茂的枝葉間,蟬鳴鳥唱,熱鬧非凡。坐臥樹蔭下,清風習習,身心頓覺爽快。

因而,梨園的夏季是人們避暑納涼、觀景悅情的好去處。深秋時節梨園也迎來了它的輝煌。一棵棵梨樹掛滿果實,沉甸甸,金燦燦;梨園處處飄蕩著香甜的味道。輕輕摘下一顆熟透的大梨,咬一口,甘甜如飴,清脆芳香。梨農和遊人臉上都掛滿了喜悅的笑容。梨園的冬季別有一番景緻。

鑽進梨園,讓人有誤入龍宮的錯覺。繁茂的樹葉已然落盡,一棵棵古老的梨樹,枝枝杈杈盡顯原形,奇形怪狀。有的屈曲糾結,形如麻花;有的匍匐地面,狀似蛟龍;有的盤踞在粗壯的樹幹之上,宛若遊蛇。特別是在隆冬之後,白雪皚皚,老梨樹滄桑遒勁的身影就顯得更加動人心魄。

萊陽梨園春的嬌美、夏的爽朗、秋的豐腴、冬的蒼勁,就像四幅迷人的花捲,引得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社會掃描·事件」萊陽梨起源考(5)


二、丹崖春雪

在萊陽城東南8裡,蘆兒港大橋北不遠處有一座斷崖,高50多米,因土紅若朱,名曰丹崖,俗稱紅土崖,古稱“小赤壁”。舊時崖上建有一座“丹崖仙觀”,巍峨壯觀:丹崖之上藏立一座古塔,名曰“文肇峰”。意為千年古縣萊陽文脈古遠,文化興盛,人才輩出。古塔高46米,塔身7級,外觀13層,八角垂簷,各面設窗,飾以精美石刻浮雕。

古塔初為明正德年間奠基,清道光二十八年建成,“文化大革命”時被炸燬;2009年,萊陽市委、市政府籌資重建。崖西為蜆河,斷崖壁立;崖南為清水河,碧水清幽。兩河交匯于丹崖西南角,河岸楊柳如煙。清水河和蜆河兩岸,是一望無際的梨園。

春季到來,暖風輕拂,大河兩岸梨花競相開放,匯成了花的海洋,恰似皚皚白雪,浩瀚無際。雪海銀花與丹崖仙觀、文肇峰塔交相輝映,景色迷人,美不勝收。每到梨花盛開季節,遊人紛沓而至,爭睹梨鄉這一獨特風光。梨鄉人把這一景緻稱為“丹崖春雪”。

三、梨樹王

「社會掃描·事件」萊陽梨起源考(5)


梨樹王位於蘆兒港村西老梨樹園中,是萊陽最古老,最高大的梨樹之一,至今樹齡已達400年以上。其主幹深理地下,只露出五條粗大的分支,猶如五龍旋舞,景象壯觀。

1991年立於梨樹王旁的石碑記載:“其主幹丈餘,其圍合抱,積年風沙藏之地下,支幹有五,蟠曲行空,猶如玉龍匯聚鬥勝,壽高而愈健,年老而不衰。春華秋實,年果萬餘”。其樹冠佔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其樹齡之長形態之美,產量之高,甚為罕見。所結果實個大、肉細,糖分特別高,清朝時被列為皇家貢品。

1961年,梨樹王被載入《中國果樹志》,之後,被列為萊陽市重點保護林木。“梨樹王”歷經滄桑,名播神州,每年慕名前來觀賞的海內外遊客數不勝數。

(整理:唐風新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