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包車、包機、搶人、開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復工復產情況如火如荼。


不過,在各行各業集中復工的同時,物流運輸這一“咽喉”需要疏通,特別是海運、內河航運等承擔著原油、LNG、鐵礦石、煤炭、大豆豆粕等大宗散貨運輸和流通的渠道。


目前來看,肺炎疫情對航運業的影響仍在發酵,航運船東們面臨貨物出不去、進不來和持續支出成本的困境。


日前,中國船東協會擬定了《關於報送新冠疫情對航運業影響及應對建議的函(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徵求各航運企業、各省市船東協會、各專業委員會的意見。


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咽喉”被卡


“現在的情況是,海外的大宗產品受當地港口停靠等的限制進不來,國內碼頭積攢的貨物因為沿海及內河航運受限出不去。另外,疫情使得很多行業和企業延遲開工,相應的下游需求也不通暢。而一艘船30多名船員的工資還要發,船舶每天的維護和消耗一直在繼續。”江蘇一位航運船東告訴中證君。


往年春節,也是航運業的季節性低潮,但是今年這樣的情況受疫情影響延續時間長,波及面更大。比如傳統的北煤南運路線,以秦皇島到廣州為例,目前運輸成本高企,造成成本價與市場價倒掛。船東運也是虧,不運也是虧。”一位航運業內人士表示。


在各地上演復工復產大潮的時候,承擔著大宗運輸的航運,正在成為卡住正常生產的“咽喉”。而對於船東而言,則是很現實的生存問題:航路一天不通暢,就面臨著一天的虧損。


這樣的情況,正在考驗航運行業的正常運轉。行業內企業和行業協會組織也已經行動起來,展開相關自救行動。


航運卡在哪裡?


具體來看,中國船東協會在徵求意見稿提出,疫情全方位影響航運業發展,包括生產消費放緩導致市場對航運業需求不足,航運物流系統受到較大沖擊。


生產消費方面有幾個數據值得注意:


1.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彭博社分析認為,2020年2-3月,我國原油需求可能會下跌約300萬桶/日,即總消耗的20%。山東主要地煉紛紛減產、中石油中國石化煉廠也在調整負荷,防止成品油憋庫。

2.LNG運輸市場需求降低。

3.鐵礦石進口需求不足。

4.煤炭需求減少。

5.大豆和豆粕的進口節奏會減緩。此外,液體危險品需求、汽車滾裝運輸需求等全面回落。


由此帶來的影響則是航運物流系統受到較大沖擊,包括集裝箱貨運量、航次驟減;港口物流節點集疏能力大幅降低;郵輪旅遊鏈條幾近凍結;對長江內河流域航運衝擊嚴重。


而船東還面臨著較大的運營壓力和管理成本。包括運價創歷史最低,企業營收壓力劇增;船舶調度難度大幅增加;船員安排與協調產生挑戰;船舶服務體系受到衝擊;企業履約法律風險迅速提升。


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為此,徵求意見稿提出了制定全方位航運生產復工保障計劃、爭取制定全面的財政扶持政策、建議稅務部門出臺減免稅政策等應對措施和建議。


加速行業分化


當下,我國鐵礦石、煤炭、糧食、原油進口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03年的29%、2%、10%和15%,分別提升至2019年的72%、20%、21%和23%,我國海運總進口量全球佔比從2003年的12%,提升至2019年的22%,疫情對航運的影響將會如何演繹?


中信證券分析師韓軍指出,從草根調研的情況來看,集運本身處於淡季,2月份是集運淡季,歷史單月出口量佔比僅為5.8%,一季度整體出口量佔比21%左右。目前疫情主要影響復工節奏,若復工進一步延遲,歐美將繼續處於去庫存階段;若後期復工修復疊加歐美補庫存,行業仍有望出現旺季更旺的局面。


但可能不少航運企業很難熬到這樣的向好局面。


“目前航運行業是大型央企和國企佔據絕大部分的業態,抗風險能力相對較高,疫情可能會影響其海運業務等開展,但整體風險可控。疫情將加速行業的集中效應,中小航企或將面臨生存壓力,部分企業可能走向破產和重組。”長江證券分析人士表示。


部分航運上市公司近期表現

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復工復產不能忘了大宗運輸渠道,疫情對航運業影響仍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