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真的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這些年有一個傳言頗為迷惑大家,那就是:中國製造的崛起,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賺了美國人的錢。

特別是隨著紀錄片《美國工廠》的興起,五大湖代頓鐵鏽區彷彿成了很多國人眼中:美國製造和美國經濟的象徵,破敗間雜著蕭條。

一時間,中國人靠勤勞,打敗了懶惰的美國工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成了不少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一些主流媒體和所謂專家也跟風附和。

但局部無法替代整體,感覺代替不了真相。

當我們撥開民族主義情緒的迷霧,真正用數據和邏輯去洞察:美國人的飯碗真的被我們搶了嗎?我們真的在在賺美國人的錢嗎?

真相嚇了我們一大跳!

中國製造真的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美國人的飯碗真的被我們搶了嗎?

如果才能證明美國人的飯碗被我們搶了?最好的證明恐怕就是美國就業崗位數量的銳減。

但事實上是,在中國加入世貿後,製造業向我們遷移的2001年到2019年,美國就業崗位數量一直在有效增加。

在所謂美國和全球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最快的2001-2007年(2008年,奧巴馬就喊製造業迴歸了),美國就業崗位數量增加了800-1000萬個,佔其總勞動人數的6%左右。

新增就業崗位佔勞動總人口的比率,放在全球都是中上等水準。

同時,美國不但就業崗位數量增加了,2001-2007年,美國居民年收入中位數從2.16萬美元,增加到了2.66萬美元,漲幅23%,新增收入5000美元,同時期中國居民收入中位數才新增約800美元,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

更令人吃驚的是:美國不但收入中位數增加了,所謂[蕭條]的製造業工資也增加了。

2000-2010年,美國製造業平均月薪從2240美元增加到2930美元,漲幅30%;作為對照組,同為發達工業國的日本漲幅上漲6%,德國上漲25%,法國上漲37%;美國製造業工資漲幅領先主要發達工業國,只是比發展國家-中國漲幅低,但上漲絕對值又比中國高太多。


中國製造真的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固然,美國確是轉移了一部分中低端製造業到墨西哥、印度、東南亞和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例從2001年的13.92%降低到12.78%,小降1.14%。

但製造業卻從2001年的1.47萬億美元,上漲到2007年的1.85萬億美元,漲幅26%;製造業絕對值增加3800億美元,遙遙領先於日德英法等發達工業國。

非但如此,美國在中高端製造領域,依然和日韓一起,牢牢把持著競爭優勢。

①在高級化學產品競爭方面(如PX、農藥、醫藥、塑料製品等),2018年全球石油和化學產品企業50強裡,中國大陸企業僅上榜4名,與此對應的美國數據是9名;是上榜最多的國家,名副其實的第一化工強國。

②在醫療器械方面,美國企業佔據了前50強中的28個。

③更遑論美國在飛機制造、發動機、3D打印等製造業核心技術領域的絕對優勢。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自從中國加入世貿和全球分工後,美國就業崗位數量大幅度增加,美國製造業工資上升幅度領先主要發達工業國。

從量到質,從數據到邏輯,說美國人的飯碗被我們搶了,都是站不住腳的,都是欲加之罪,滿口胡言。

美國在製造業上的相對收縮,讓他們得以傾斜資源,發展互聯網、發動機、醫療醫藥、高端商業和服務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整體工資更高。

2001-2007年,僅美國互聯網行業崛起,就新增了100-200萬個高薪崗位。

一個國家和資源和人口總是有限的,傾斜到工資更高、利潤更多的高科技、高製造和高服務,就必然轉移轉移一些髒更累,利潤微薄的低端代工業讓中國和墨西哥去做,是他們市場演化和資本選擇的必然邏輯。

在他們產業轉型和升級過程中,出現了部分技能不佳的人被失業的狀況,需要他們用職業培訓和就業扶持用化解,如果把這種失業矛盾轉嫁於別國,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又賣乖,碧池作風。

中國製造真的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真的是我們賺了美國人的錢嗎?

貿易順差就是賺取別國的財富,也是一個強盜邏輯:猶如你拿100萬元買了石英原料,然後製造出石英玻璃,以1000萬元賣出去,這時候你不提自己賺取的900萬元增加值,反而指責別人賺了你100萬元,這合適嗎?

如果你覺得不爽,你也可以自己生產石英原料,不讓別人[賺你的錢],但自己生產的石英原料成本可能需要200萬元,不如別人賣的石英原料便宜,所以你才購買它,這就是別人在貿易中的比較優勢。

說到底,你不是為了施捨去購買別人的商品,你是為了自利才去購買別人的商品。

所以,貿易不是零和博弈,貿易可以讓雙方或多方以最低成本獲得商品,然後自己在加工、使用以及享受中,獲得增加值和新財富,是共贏的行為。

美國2016年對全球的外貿易逆差為5023億美元,但依靠這5023億美元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以及其他國內因素,美國創造了18.7萬億美元的GDP(商品和服務),這買賣怎麼看都合算。

更何況,絕大部分國家在獲得對美國的逆差美元后,又轉而投資美國的金融和實體:為哈佛培養人才,為生物研究所提供科研金,為創新科技公司提供發展資本......

正如美國2016年對全球的外貿易逆差為5023億美元,但轉頭獲得了FDI外商直接投資4500億美元,一進一出取差額,只有不到523億美元了,這點差額,靠美元國內的通脹就可以消化567億美元,美國理論上還[賺了]44億美元。更不要說,美元在全球放水和環流獲得的驚人財富。

事實上,在100-200年的歷史上,美國長期都不是一個債權國,而是一個債務國,靠著所謂的‘外債’,實現了崛起。

現代美國金融巨鱷-JP.摩根,在1860-1900年代,主要是充當倫敦資本在美國的代言人,美國內戰結束後,美國快速工業化,鐵路、石油、鋼鐵等重工業興起,需要的資金遠遠超過了美國家庭和企業的積累,他們急需要外國資本,而那時,只有倫敦,擁有大量躁動的剩餘資本,全球尋找盈利項目,飢渴難耐。

在最鼎盛的年代,倫敦資本幾乎控制了美國鐵路的三分之一,鋼鐵的8成以及幾乎全部的海運貿易。

在倫敦資本的澆灌下,美國1884年工業產值超過農業,成為工業國;1894年工業產值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

同樣的1970-2000年代,美國利用強大的金融,吸引了全球資本聚集紐約,孵化了以IT技術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科技革命。

當然,一個國家外債的限度在哪裡?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這裡略作不談。

但我們可以明確指出的是:美國對全球,主要是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共贏,是互利。

我們出口的商品和服務,幫助美國創造了更多商品和服務;我們用順差美元投資美國,幫助它更好的發展科技和商業。

我們這種即利己,又利美國的做法,不指望山姆大叔叩首感謝,但倒打一鈀的行為,詮釋了什麼叫做:損人不利己!

中國製造真的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最後特別想說一下:

這些年

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中國賺美國人的錢

中國搭順風車

都是西方語境下的產物,是西方媒體佔據全球輿論制霸權下的宣傳攻勢,目的就是佔據道德高地,在談判中,讓我們做出更多讓步。

如果我們的一些媒體和所謂專家,跟著隨風起舞,迎合西方的語調,如果不是屁股不正,就真的就是愚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