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上一週的宅家生活,讓大多數職場媽媽們明白了一個真理:我愛死回辦公室工作了!

許多人多年的夢想就是宅在家左手咖啡、右手香薰“雲辦公”,可在現實中的亞子其實是這樣的:

公司網絡視頻會議裡,混雜著神獸的尖叫聲

“媽媽,我的網怎麼這麼卡!”“媽媽,我怎麼聽不到老師的聲音!”“媽媽,你快過來看看我啊!”“媽媽,你工作完了沒,能不能陪我玩!”

當你坐在電腦前正要回郵件時,聽到了娃急促的腳步聲,還沒等你做好掩護,娃已經一屁股坐在你懷裡,“媽媽我也要工作!”

每敲兩個字,就會被娃的聲音打斷N次。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接個客戶電話一定要鎖門,要是老公敲門還要對暗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原來996的爸爸們在家辦公被逼成了007,而媽媽們,每天都像美少女戰士一樣變身,保姆、廚子、家教、視頻攝影師、陪玩師,過著白天帶娃晚上搬磚的苦日子。

被娃24小時接管的媽媽們,早已從家庭事業兩平衡的白日夢中醒來。在這樣的非常時期,給自己做時間管理根本無解,與其陷在這樣煩躁的情緒中,不如換一個思路。

先把娃的時間管理做好,娃順,媽才順,日子也才不至於那麼兵荒馬亂。

幫娃規劃好他們的一日生活,利用這個機會,讓娃嘗試學習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自我管理,也許能讓這段特殊的日子,成為一個新的契機。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幫孩子分辨“必須做”和“想要做”


過了一大半鬆鬆散散的宅家生活,才驚覺把每日計劃可視化的必要性。

之前,每天吃完早飯,我會和潼潼大致口頭上捋一遍今天應該完成的任務和事情。但說歸說,一到了該做各種學習任務的時候,娃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藉口和討價還價:

“不是剛剛才學完嗎?怎麼又要學?等我把這個樂高搭完好不好?是不是隻寫兩道題就可以了?”

如果任由孩子拖延下去,你會發現時間很快就被浪費掉了,許多任務都被擠到了晚飯之後,或者乾脆就明日復明日。

自從把每日計劃寫出來貼在牆上之後,情況變得好一些了。而每次一看到自己參與擬定的計劃,娃的藉口也變少了。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可以先在紙上把一天的任務都羅列出來,然後用圖表幫助孩子將任務分為兩類:

  • 必須要做的事
  • 想要做的事


要將必須要做的事,明確目標和所需時間。因為,當任務缺少目標,完成起來就缺少動力;當任務缺少所需時間,完成起來就容易拖延。

比如,如果我們要幫一個需要幼小銜接的孩子制定每日計劃,必須要做的事情包括了語文、數學、英語三大項的啟蒙任務。

拿英語這一項來說,我們需要在計劃中明確,閱讀幾本繪本或分級讀物,目標是能聽懂還是能跟讀,要通過閱讀掌握幾個重點單詞。再根據孩子以往的經驗和情況,預估完成任務的所需時間。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圖片來源:《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


要讓孩子明白,“想要做的事”何時做,做多久,都要建立在“必須要做的事”全部完成的基礎上。

根據這樣的原則建立的一日計劃,會幫助孩子慢慢改掉動摸西摸,做事拖拖拉拉的習慣。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一日安排要動靜結合


要說起來,這個特殊時期裡,沒法安排戶外活動真是一大災難啊!所以,在和孩子做一日計劃時,一定要注意安排的活動和任務動靜結合

除了優質化選取網課視頻資源,把一部分看屏幕時間改為聽資源時間,為了合理用眼,要遵循20-20-20的用眼原則進行一日計劃。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在讀書、看電子屏幕、用筆20分鐘之後,暫停休息一下。通常,我會和潼潼一起到窗前放鬆一下,比如數一數街上過往的、小區裡停著的車輛,一起來玩“找找正方形的東西”、“找找紅顏色的東西”等等小遊戲,緩解眼部疲勞

安排各項活動的順序時,也要將動態活動和靜態活動穿插進行。有時候,孩子們在完成任務時,專注力不夠,其實很大可能是他們放電不足

比如早上起床之後,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做做室內運動,用動態活動來熱身,準備開啟一天的生活。再比如,孩子剛剛讀了繪本、畫了畫或是做了手工等靜態活動,接下來就要讓孩子起身,安排一些可以動起來的活動。比如收拾玩具、簡單的幫忙做些家務或者來一場扔球比賽。

之前,我曾經給大家分享過三五鋤的“學伴課”,裡面有專門的“矯姿課”,讓孩子通過腹式呼吸、脊椎運動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姿態。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要用盡情陪伴,換取孩子獨自專注的時間


在家辦公,最熱切期盼的就是孩子能獨自活動,不論是遊戲玩耍還是完成學習,只有孩子專注的獨自呆一會,爹媽們才有時間安心工作。

但現實往往打臉,孩子們做什麼都要媽媽陪著。即便看似在獨自玩耍,也希望媽媽坐在旁邊,專注地看著自己。

通常,帶娃界有個“墨菲定律”,當你內心揣著一籮筐事想要做,越急著想讓娃快點睡著,娃越是作妖各種不要睡。

讓孩子獨自活動,也符合這個定律。

我們越是想要一心撇開娃安心工作,娃就越用求關注表達不滿。他們越搗亂我們就越火大,最終只能以娃在鬧我們在叫悲慘收場。娃得不到陪玩的滿足,我們更沒有心思再工作。

其實,只要我們肯改變一點思路,就能打破這個定律。當孩子不斷求關注時,暫時放下工作,安排一些能和孩子“瘋起來”的遊戲。

通常這樣的遊戲,大人們可能會覺得有些無聊,有點傻里傻氣,但孩子們卻喜歡的不得了,玩的時候常常笑個不停,我把這樣的親子陪伴稱為“釋放時間”。


比如,最近我和潼潼的“釋放時間”都會玩一個“粘球大比拼”遊戲。把一堆毛氈小球放在床上,兩個人躺在鋪滿小球的床上,用後背拼命摩擦、黏貼,最後起來數一數誰的後背粘的小球最多,誰就獲勝。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小遊戲,讓潼潼樂此不疲,每當我做出誇張的動作,扭動後背加大摩擦的時候,潼潼便躺在床上笑得無法起身。

這樣短暫的“釋放時間”,就可以幫孩子蓄滿“愛之杯”,讓他們擁有能獨自玩或者學一會的能量。而我們,則可以通過“犧牲一小段時間”,來換取更長的一段安心工作的時間。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幫孩子準備一個“時間儲存罐”


一個好的獎勵機制,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學會管理時間。孩子不僅需要體會浪費時間的苦,也要品嚐高效率所帶來的甜。

但時間太抽象,孩子們往往很難體會什麼叫“節省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把時間形象化。

為此,我給潼潼準備了一個“時間盒子”和一些亞克力寶石,每顆寶石代表1分鐘。如果一日計劃中,有哪項任務比需要的時間提前完成了,比如原定計劃練硬筆書法需要20分鐘,但是孩子15分鐘便寫完了,並且達到了目標要求,就可以在“時間盒子”裡存下5顆寶石。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到了晚上,數數自己節約了多長時間,可以給自己想做的事情增加相應的時間。比如原本計劃看動畫片30分鐘,但一天下來存了20個寶石,就可以在不影響視力的情況下,多看一會動畫片。

或者,把每天存下來的“時間寶石”累積一週,在週末可以讓孩子用積攢下來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要求父母為自己做一件事。

這樣的獎勵,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完成任務,就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學會時間管理是有意義的事情。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其實,如果想找到完美的一日計劃,既能平衡帶娃,又能滿足在家辦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家娃還在學齡前,大概率這個世紀難題的解藥,只有:

熬和等。

熬到,疫情過去,一切恢復正常;

等到,孩子大了,對媽媽的依賴度自然降低。

但,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卻是一項會讓一家人都長期受益的事情。

如果能這樣換個想法,沉下心來和孩子好好安排一日生活,也許我們也能換一份心情面對這樣的特殊時期,內心的焦慮自然也能少一些。


-END-


當“雲辦公”遇上“雲開學”,如何安排生活才能“相看兩不厭”?


小暖說


掐指一算,我連自家大門都一步沒邁出過去的日子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天了。

每天跟娃在家pk的日子,已經過到麻木了。一個要辦公,一個要上各種網課,要想完全互不打擾那實在是沒太大可能。

上次在微博問過大家雲辦公的現狀,發現大家也都差不多的水深火熱,那就一起想辦法自救吧~

畢竟,這娃子們開學可能還遙遙無期,宅在家裡的日子與其每天兵荒馬亂,倒不如趁機把娃放在眼皮子底下培養些好的習慣並穩定下來。

最後一個小提醒就是一定記得給娃“留白”,別用功課佔滿了她們的時間。這段時間裡讓他們學著做做家務、一起讀讀“雜書”玩玩桌遊、找一些以前就特別想做但一直沒有大段時間可以做的事情來填充,這樣也算是安住在當下了。

來,互相鼓勵吧老母親們,光明應該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