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如何化解融資難?

抗疫期間很多小微企業家既面臨生產經營困難又面臨獲取投資和融資困難的雙重困境。我們認為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投融資問題是老困境新難題。中小微企業獲取投融資困難既有外部因素影響,如疫情以及疫情發生後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也有中小微企業自身天然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中小微企業獲取投資融資的常用方法

(一)通過綜合授信的方式獲取銀行貸款

這是指經營狀況和企業信用較好並與銀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企業獲取資金的一種方式。合作銀行根據掌握的企業信息授予企業某一時間段內信貸額度。這種融資方法的好處是一次性申報、一次性審批。但是能夠獲取銀行綜合授信的企業需要良好的自身條件。

(二)通過信用擔保的方式獲取銀行貸款

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存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信用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的方式獲取銀行貸款。如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北京海淀科技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聯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獲取銀行貸款。這種融資方式的好處是提供了第三方擔保,拓寬了獲取貸款的渠道。但是這種方式也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憑藉銷售合同向銀行獲取貸款

如果企業無法通過提供擔保或第三方擔保的方式獲取銀行貸款,只要企業的產品有真實可靠的銷路,也可以通過向銀行提供銷售合同的方式獲取貸款。這種貸款是發放給產品購買方的,買房可以向賣方預售一定比例的貨款或者接收買方簽發銀行承兌匯票後(賣方)去持匯票至銀行貼現的方式獲取資金。

(四)利用合作企業協助貸款

這種貸款方式主要針對為資信狀況良好的大型企業集團或該集團的分支機構提供配套服務的中小微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可以和大型企業集團協商,由集團公司聯繫銀行,通過協作方式將貸款經由大型企業集團支付給中小微企業。

(五)項目開發貸款

企業可以利用自身正在進行或計劃進行的項目與銀行進行協商申請項目開發貸款。這種貸款方式不僅僅適用於科技型或文化藝術型中小微企業中,也廣泛適用於房地產企業等大型企業。

(六)出口創匯貸款

如果一家企業可以向銀行提供出口合同或進口方的信用簽證及打包貨款,那麼銀行可以根據情況提供打包貸款。如果企業有現匯賬戶,還可以向銀行申請外匯抵押貸款。如果企業由外匯收入來源,企業還可以向銀行提交結匯憑證來申請人民幣貸款。如果企業的出口業務被銀行評估部門認可,還有機會從銀行獲得技術改造貸款。

(七)自然人擔保貸款

如果企業可以尋求自然人提供擔保,那麼企業也可以從銀行取得貸款。自然人擔保可採取抵押、權利質押、抵押加保證三種方式。當企業無法清償貸款時,由提供擔保的自然人代為清償。

(八)無形資產擔保貸款

需要資金的企業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等無形資產都可以作為貸款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

(九)票據貼現貸款

如果企業持有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可以將票據轉讓給銀行進而取得資金。

(十)股權質押

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出質股權中部分或全部權利的方式向資方獲取資金。

(十一)股權轉讓

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獲取資金。

二、中小微企業獲取資金困難的原因分析

如前所屬,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或者說企業融資難是一個老話題。企業融資困難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企業內部原因。基於投融資業務經驗和來自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反饋信息,我們把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常見的企業內部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信用差

中小微企業在銀行的信用等級較大企業而言存在很大差距,這主要是由可供作為資產信貸評估標的的資產或業務流較弱造成的。

(二)財務混亂且不透明

中小微企業至今仍普遍存在企業家個人賬戶與企業賬戶混用、企業資產與股東資產間的流動缺乏有效監管等問題。兩套賬、陰陽合同、抽屜協議等情況以及未經嚴格審計的企業財務報表一起造成了中小微企業較低的信貸信用等級。

(三)業務合規性較差

中小微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因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對於企業合規領域的投資非常有限。這直接導致了中小微企業家及企業從業人員不知如何實現業務合規。部分中小微企業雖然通過外部顧問等方式獲悉了業務合規的方式,但業務合規的高昂經濟成本仍然左右了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的選擇。

(四)缺乏有效人才

中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有效人才。這裡說的有效人才缺乏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企業掌握的人才具備企業發展特別是包含投融資在內的戰略性人才因企業家資金限制或(和)企業管理與公司治理的能力限制而匱乏;二是指企業雖然通過某種渠道獲取了需要的人才,但是因為利益分配、激勵機制等原因而沒能讓人才產生為企業發揮聰明才智的主觀意願,因而出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

三、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建議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模式問題以及企業內部建設問題。優化企業生存和發展模式、加強企業內部建設的突破口在人。不拘一格的吸引和使用人才,本該是中小微企業相對於大型企業規模化、制度化經營管理的優勢。

(一)建立靈活的企業家外部顧問制度

中小微企業集中資金建立靈活的企業家外部顧問制度可以在經濟投入與決策信息獲取的平衡中尋找最適合的平衡點。企業家忙於市場拓展與產品營銷,往往沒有精力或不具備研究分析、設法獲取政策補貼和投資融資的能力。

以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北京市政府給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而言,扶持力度之大、投入之多會對成功獲取扶持的企業產生重大影響。這些扶持政策包括:小微企業承租國企房產堅持營業免收2月份房租,企業不裁員、用工增長給予一定比例社保費補貼,中關村科技型小微企業最高可獲20萬元研發費用補助,文化、旅遊、餐飲等受影響突出行業均有補貼等。

政策的研究分析與爭取關鍵在人。企業家的外部顧問制度不是服務型政府可以取代的,政府提供的政策是普惠性的。如何針對政府的政策為企業爭取有利政策謀劃發展戰略靠的是瞭解企業狀況、精通政策法規的專家。

政府扶持政策如此,銀行、金融機構以及資本市場的其他參與主體的信息收集、分析與選擇性對接亦是如此。人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中小微企業的競爭優勢說到底就是能不能獲得“關鍵少數”人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確保至少一個企業或業務部門的合規性

確保至少一個企業或業務部門的合規性,這是中小微企業爭取外部投資、融資以及企業合作、併購、上市等參與資本市場活動的最低條件。合規性對應的是經濟成本,篇幅限制不展開論述了。需要企業家注意的是,花大力氣完成合規性整合的下屬企業或業務部門在財務上必須是真實、獨立的;完成合規性整合的下屬企業或業務部門應當是包含企業主營業務或營收狀況最好的業務板塊或者是發展前景較好的業務板塊抑或是包含知識產權較多的業務板塊。

只有整理出至少一個獨立、清潔、可信、具有良好前景的業務板塊,中小微企業在爭取外部投資、融資的過程中才具備基本的談判籌碼。

(三)努力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數量

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北京市海淀區的中小微企業的一個特殊優勢就在於科技與創新。筆者把科技與創新分開,是為了凸顯文化藝術類創新。我國今年來科技板塊和文化藝術板塊的知識產權申報和獲准數量快速增長,知識產權的價值與變現能力也在逐步向發達國家靠攏。知識產權在企業生存、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著作權法》、《專利法》等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越來越多的被企業用作市場競爭的武器。在企業資金短缺的生死關頭,企業還可以將知識產權質押、出讓或依託關鍵知識產權帶來的資本估值質押、出讓股權,以獲取生存所需的資金。

(四)自發建立企業聯保的戰略合作關係

自發建立企業聯保的戰略合作關係是指本身具有生存依賴或重大關聯性的企業之間可以通過簽署一攬子法律協議的方式為參與成員提供連帶保證,以幫助協議成員在困難時期獲取銀行貸款或其他來源的資金。

四、小結

中小微企業獲取投資、融資困難是一個產期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存續期間因企業資金短缺而尤為凸顯。特殊時期對中小微企業來說即是面臨淘汰的過程,也是市場份額重新劃分的機遇。我們衷心的祝願廣大中小微企業家可以挺過難關,向死而生。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如何化解融資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