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不讓大人說話,說耍就耍,怎麼辦?

城鄉俱樂部的一人


處於青春的孩子內心比較缺乏安全感,和需要愛的關懷,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耐心的去引導孩子,給予她們愛喝關懷


晴子藝術教育


非常高興能為您回答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

  • 1、認為大人的話有漏洞,大人的批評常常引起他們反感,反應激烈;
  • 2、和父母唱反調、頂嘴,不理睬父母,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
  • 3、如果家長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厭煩,甚至發脾氣;
  • 4、破壞性行為過多,比如生氣就撕書,摔東西;
  • 5、跟其他孩子經常發生衝突,容易動手。

有以上情況,說明你的孩子可能進入叛逆期!!

"孩子人生中的三個叛逆期 "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孩子出問題,就是教育方式不對家長要儘早用合適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庭和心理社會因素都會導致叛逆

父母關係不和,家庭破裂,教養方式不當,父母性格不良,母親患抑鬱,父親有衝動、反社會行為,家庭經濟困難,住房擁擠,童年與父母分離、受虐待,學校的教育方法不當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為叛逆存在的原因。

家長要注意尊重孩子。   

面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注意要平等的和他交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應該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儘可能瞭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以“愛”的名義強行給予,例如,不要給孩子報名太多的培訓班、輔導班等,應該注意和孩子商量好,否則給孩子過多壓力會讓孩子很難受。

儘量和孩子建立友誼。

 家長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要注意儘量和孩子建立友誼,讓家長能走進孩子心理。現在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說話,家長聽不懂,就沒法和孩子交流了,容易導致孩子胡作非為。雖然代溝比較明顯,但是家長要注意儘量減少代溝的不好影響,以同輩的思想多關心孩子。

對青少年多從側面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的,家長應該注意多從側面進行教育,比如如吸菸問題,家長不要直接和孩子正面衝突,直接制止孩子反而會遭到孩子頂嘴的。家長可以裝著不經意在孩子面前聊聊,說某某朋友因為長期吸菸得了肺癌等,知道這些不良的後果,孩子就知道吸菸的不對了。

不要揭露青少年的短處。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很強的,家長要特別注意說話做事不要揭露青少年的短處,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和外人面前,應該注意保護青少年的隱私和短處。可以委婉的說一下,比如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理科知識不好,那麼可以從文科上多鼓勵孩子,提升孩子自信心。

教育孩子不要咄咄逼人。

  現在很多家庭教育,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很有壓力,比如爸爸對孩子的逃學、玩電腦遊戲等行為非常氣憤,常常面對孩子一副咄咄逼人的氣勢,甚至想打孩子,這樣會導致矛盾激化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時期,不能太強勢的逼他,應該多和孩子談心,用心靈和孩子交談才更有用。

最後一定要和孩子和諧相處,多多關心他,但是少說話多做!


國老師數學課堂


青春期孩子心智發育與身體發育不統一,心理發育要遠遠快於身體發育。孩子開始有了融入社會參加社會活動的思想,開始覺得自己是獨立於家庭中的一份子,急於向父母及老師同學展示和證明自己的獨立。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是很迷茫很困惑的,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對於跟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性更強,家長和老師更要注意方式方法。青春期孩子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叛逆,無論做什麼都和父母反著來,聽不進家長的話。此時家長也要調整心態,已經不能再以父母的身份對孩子下達指令似的溝通,要以朋友和過來人的身份,帶著尊重孩子的想法去和他溝通,跟他分享你的經驗和感受,並且要讓他說出他的想法與你共同討論。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希望您和孩子能共同度過這段特殊的日子,希望能幫到你。


胖小張的迷妹


青春期的孩子是處在一個關鍵的階段。他們的心理特點很明顯。

首先是個性發展具有明顯的傾向。他們開始有明顯的自我興趣愛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定要及時瞭解和正確引導。

其次是自主性開始明顯形成。他們平時在心理上和行為上就會出現強烈的自我掙扎,迫切希望掙脫父母的約束,甚至是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在這時候,父母要明智判斷,用心把握,給孩子一定的空間。

所以,當大人跟他們溝通時,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頂嘴,不讓大人說話,等等一系列感覺過激的行為和語言。這時候大人更不能直接針鋒相對,而是給他們一定的表達空間,嘗試著心平氣和的跟他們一點點溝通,打開他們的心扉,交朋友式的談心,他們才會逐步放鬆戒備,才有機會相談甚歡,直到無話不談!


鎖哥看世界


成因:非一日所形成,所以要究其根本,核心是讀書的無價值,一個人不會為無價值的事情而努力。

為什麼會無價值呢?當然是過往的教育程序出錯了,讓其生命無意義感。

古時候教育我們沿用《大學》的教育方法,大學,就是教我們成為“大人”的學問,成為君子的學問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個步驟十幾就是八個學習階段,反映了儒家所設計的從加強自身修養開始,然後推己及人,最終達到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程序。格物是起點,指的是對五經、六藝等方面的學習,通過學習,可以獲得必要的知識,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是指個人內心的保養,也就是修心養性。誠意就是不自欺。正心就是對待事物不偏不倚。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目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只有自身修養達到一定的境界,才能一身垂範,家家遵守禮義,國家自然太平。



坤佑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一般都排斥父母,不願與父母接觸,所以父母與他們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就更不用說溝通問題了。

每個孩子都是有興趣點的,哪怕是是個悶葫蘆不活動不說話的孩子。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人就是身邊的父母,細心的父母都會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說張大媽和李大媽一聊天就是我的孩子老是愛搞那個啥啥啥的”。

從孩子興趣愛好去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歡做的事,讓孩子慢慢對父母解除排斥心理,這個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父母要有耐心。

如果父母做不到孩子興趣相關的事,可以把孩子送去興趣相關的培訓機構,或者把孩子送去他所崇拜的親戚身邊,懂孩子興趣的 表親的 堂親的都可以。大多數叛逆孩子只排斥父母但不排斥其他人,特別是孩子崇拜的人。


室內設計視頻教程


青春期的孩子屬於孩子的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要尋求自己的私人空間,特別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不願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經歷的階段,說明孩子長大了,是小大人了。在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跟父母交談,父母對孩子不能過分的干涉,以及指責。那隻會更加激起他們的自我保護欲。在這個階段的父母要做的以下幾點: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意見與我們的意見不相符的時候,不要急躁,要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孩子傾向於獨立思考,自己做主。對此父母不要禁錮他們的思想,要理解他們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學會尊重孩子的立場。

2多鼓勵少批評

多鼓勵孩子,吊起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不要對孩子的想法全盤否定,鼓勵孩子自己做主,給他們合理的建議,不過分干涉,不把自己的意念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對孩子進行人生攻擊

3少攀比少詆譭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不把自己的孩子的劣勢與別家孩子的優勢進行比較,對孩子進行毆打辱罵。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有發現孩子美的眼睛。

4及時溝通疏導

對於孩子的認識不到位,不恰當的做法,冷靜地幫他們分析利害關係,積極的引導孩子做出恰當的選擇,但是要張弛有度,注意分寸,不替孩子決斷。


黎明前夕


本人是一名老師,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完全不聽爸媽的話,相反的在學校卻很聽老師的話?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一下我的瞭解:

1.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我展示。青春期的叛逆代表著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才剛剛開始,需要有個性、展示自我,有很多他們認為正確的為人處事方式,只有他們自己嘗試之後才知道誰對誰錯,正如不撞南牆不回頭,其實是一個道理。

2.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每天都在學校,肯定是學校裡的人把孩子帶壞了,其實不然,最主要的還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爸媽是與孩子相處最多的人,孩子也對爸媽相對熟悉,爸媽平時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孩子都看在眼裡,慢慢的也會模仿和學習爸媽的習慣和生活方式!比如:有的爸媽天天抱怨,負能量爆棚,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不會樂觀,也會開始抱怨,所以要樂觀對待生活,給孩子樹立榜樣。

3.孩子自我的判斷意識。孩子每天在學校唸書,在學校會和無數人接觸、見面、玩耍,這些人裡面有的是好學生,會給孩子樹立榜樣,有的是自覺性差一點的學生,會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這些人裡面誰好誰壞,我們都判斷不了,因為沒有絕對的壞學生,關鍵在於孩子自己要學會去判斷哪些人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哪些人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原因分析完了,最主要的還是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在青春期健康的成長。

我來說一下我的見解,不喜勿噴:

1.家庭教育:孩子處於叛逆期,要學會用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做錯了事情,越是打罵,效果就越差。孩子建立朋友關係,一同成長,共同進步才是互利共贏的好結局!比如,孩子沒寫作業,不要一上來就是打罵,先與孩子溝通一下,問清楚為什麼沒寫,是不會寫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要教會孩子為人處事的方式,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老師的引導:孩子在學校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情,我們老師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點,用合適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學生在學校做錯事了,不要一上來就是叫家長過來,其實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方式,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家長,學生也比較反感這種做法,我們老師應該告訴學生這件事沒什麼錯了,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決,讓事情更加輕鬆解決,畢竟老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可以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更正自己的不足。

回答完畢,我剛開始提的問題,你現在有答案了嗎?我們評論區討論交流一下!


寧檬同學


這種青春期現象雖讓父母有點生氣和覺得不可理喻,但也證明孩子青春期發育良好和正常,到這個階段如果孩子還像七歲到十歲那麼乖,那才叫不正常,更值得家長擔憂和關注甚至有必要去求醫查看孩子發育遲緩的原因,青春期叛逆和自我為中心的強勢,是生理上孩子已經發育健全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日漸成熟,這個時期家長應該理性陪伴而不是不讓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獨處空間和時間,思想上家長不可以再強勢強加自己的思想讓孩子被迫接受,而應學會做一個參謀副手只要針對孩子的面對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友好看法就行,沒必要明確告訴孩子怎麼做,把選擇怎麼做的權利儘量交給孩子,只要孩子不做違法亂紀大逆不道的原則性錯誤的事,均可以剋制自己控制住不干涉孩子的自由。


正念成長顧問


轉變對孩子的說話方式,不要過於強勢,多聽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開始成長,過於壓制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多和孩子增加交流的機會,能讀懂孩子的內心,其間進行教導和斧正。

當觀點相左時,不要吼孩子,不妨先冷處理,之後再找時間進行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