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不肯做作業,想玩手機,咋辦?

二洋人


現在小孩想讀書的是比較少的。因為小孩都喜歡玩。不用時間限制,不用寫作業,所以做家長的可以合理的安排的做作業。比如把作業做好了,在給小孩玩半個小時手機。比如說你考試成績考好了,我帶你出去旅遊。但做家長的不能騙孩子,因為你騙她一次,她下次就不聽話了。等等,這些都可以的。做家長的只有耐心,慢慢的教小孩了,畢竟會讀書的是少數。





衢州黃宏星


現在的小孩不肯做作業,想玩手機咋辦?

當下,大多數家長都面臨孩子因痴迷於手機,而不好好學習的情況。令家長非常的苦惱和焦慮。

說教、打罵都沒有用,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就是不能沒有手機。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10多年,結合遇到的案例,給你分享一下經驗。

強制收手機有用嗎?

對於小學的孩子來說,強制收手機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孩子哭鬧、磨蹭,把家長磨得沒脾氣了,也就懶得管了,還是可以玩。

對於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來說更沒有用。去年我就遇到過一個初三男孩沉迷於手機遊戲而成績持續下滑的案例,他是怎麼做的呢?

男孩的媽媽把手機收起來不讓他接觸,孩子晚上不睡覺,一直和父母耗著,家長沒有辦法,把手機給孩子,每天允許玩到凌晨1點。

後來家長髮現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早起起不來,課堂上沒精神,經常被老師投訴。索性強制收手機,說啥都沒有用,就是不給了。

每天放學後,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門,父母以為開始安心學習了。後來發現,孩子從A同學處借了200塊,加上自己省下來的零花錢,在B同學那裡買了個二手手機,依然每天玩到很晚。

所以,強制收手機治標不治本!

家長該如何做呢?

既然強制收手機沒有用,那麼我們就換一下方式,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因此而耽誤了學習。

  • 制定規則

與孩子溝通協商後,白紙黑字寫清楚何時可以玩手機。父母堅持原則,孩子要求直接拒絕,他也無話可說。

  • 目標管理

給孩子設定目標。比如完成作業可以玩20分鐘,正確率90%以上加10分鐘,書寫工整加5分鐘,一週都能做到,週末每天增加30分鐘;期中考,期末考有進步,寒暑假每天增加20分鐘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旦達成協議,家長要嚴格監督執行!

  • 樹立榜樣

在筆者看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家長和孩子約定好幾點後全家進入“無手機模式”。該學習學習,該讀書讀書,該休息休息,就是不能碰手機。

家長,你能做到嗎?

小結:手機是生活必需品,對家長和孩子都一樣。對於玩手機這件事,不建議家長和孩子講太多大道理,你說的孩子都懂,只是做不到而已。我們不能拒絕孩子玩手機的基本需求,拒絕了也沒有用,所以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規則、設置目標、樹立榜樣!

你好,我是教育仨倆事,一個愛琢磨教育,又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數學老師,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聊聊教育那些事。


教育仨倆事


我的孩子也是懶做作業,拒絕做作業,逃避做作業,喜歡玩和看手機、看電視。

就算沒暖事,他寧願瞎逛也不做作業。經常被點名批評和電話投訴。

大家為此傷透了腦筋。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嚇也嚇過,他就是不怕。只差跪下來求他啦!

你們是怎樣讓小孩做作業的?分享一下經驗吧?




月夜星官


跟你分享我兒子的經驗:

我兒子6歲,上幼兒園大班,他對於手機和電視的痴迷是令我和他媽媽頭疼的事情,相信很多父母也會有同種感受。自從他接觸了手機遊戲之後,放學回家就去拿媽媽的手機。不給的話就“軟硬兼施”,晚上到了睡覺時間怎麼叫都不願意上床睡覺,而且性格上也越來越容易生氣。起初是好好和他講,我們告訴他:“看手機可以,但時間每天只有30分鐘,因為對眼睛不好。”一開始對著鐘錶控制時間還有些許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辦法的效果也越來越差。因為人天生就願意對他感興趣的事情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兒子總是不自覺的超時玩耍,到後面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以至於我甚至和他來硬的——直接收取手機或關閉電視。但這樣做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會給他心裡上造成嚴重的傷害,因為他覺得我們剝奪了他最大的“快樂”。這樣正面針尖麥芒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相信很多父母也會有同感。這時候逆向思維是個不錯的方向,這件事情我們不妨反過來想: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對於所有的事情來說人總要面對取捨,如果要讓他放下手機,就必須有更重要的事情讓他難以割捨。於是,我們梳理了兒子的所有興趣:跳舞、拼積木、去遊樂場、野營、做飛行員......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後來,每當兒子玩手機的時間即將超時時,我們就會告訴他:過多的手機遊戲會讓你戴上近視眼鏡哦,而飛行員是不允許帶近視眼鏡的!這時候他就會說:“好吧,爸爸!”


大話思維


我家的寶貝四周歲,現在天天帶著她學習,剛開始很難,孩子也不愛學,我忍不住開啟暴脾氣模式,孩子害怕,無助,嗷嗷大哭,我又心疼又生氣,簡直瘋掉了,這種情況維持了好久,以至於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任性,暴躁,不學習,最終我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我開始自我調節,調節好了自己的情緒,我找到孩子好好談心,當時我女兒的一句話差點讓我崩潰,她說:媽媽,你別生氣,你一發火我特別害怕[流淚][流淚][流淚],我的都碎了,是我太不好了,影響了孩子,我暗暗決定,一定換種方式帶孩子,後來我終於找到了方法,現在孩子特別喜歡學習,每天會自己提出學習,講故事,還主動給我講,學習也進步了很多,我希望我的方法給給大家做個參考。

第一:對待孩子必須有耐心,不能沒幾句話就發火大罵,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孩子不會是正常的,什麼都會了也就沒我們家長什麼事了

第二:孩子都是白紙一張,父母教什麼就是什麼,灌輸孩子積極正常的思想。

第三:輔導孩子學習時,想辦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把枯燥的學習變成興趣的學習,讓孩子愛上學習,不會的題目不要打罵孩子,變通一下思維,讓孩子興趣的去解決難題。

第四:有獎罰政策,學好了讓看一會愛看的電視,玩一會手機,但是規定好時間,別過量,學不好懲罰,做家務等孩子平時最討厭做的事情。

第五: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受益終生。


大鑫子的故事匯


我覺得這個和家長有很大的關係,怎麼說呢?如果家長每天在家裡,窩在沙發🛋️上,看著手機,孩子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呢?

所以想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寫字,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

我姑娘前段時間就是,一讓寫作業,就各種找理由,各種賴嘰,我們一看手機她保證靠過來,後來我們就在她寫作業的時候,那本書坐她旁邊看,最近感覺還不錯,改變了不少,


誰的六塊五


我也有跟你一樣的煩惱,我孩子連著幾天做作業都是拖。本來一個小時以內可以寫完的作業白天就是不肯落筆,非拖到晚上寫。 因為他們上課和寫作業都要用平板,所以平板一直在他手上,平板裡面的視頻一個接一個的看。那幾天把我氣的,沒少吵他,他也煩我,嫌我太嘮叨。 可是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成績斐然”,我跟他寫了一張作息表,早上上課,下午寫作業,晚上玩,玩什麼都可以。作業做完了以後就可以玩了。第二天,作業很順利的做完了,做完後他也很高興。 在作業的時候家長需要在旁邊督促,不能做玩手機。 因為現在疫情期間作業需要手機,對孩子也有影響。所以不要怪他玩手機。必要時可以打。但是也要有激勵,比如完成任務(作業)後怎麼玩。希望對你有幫助。


殷果215


小孩不肯做作業,想玩手機,該怎麼辦?仔細思考,題者聚焦的應該是孩子做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抵抗手機的誘惑。那麼我們應該進行哪些有效干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進入小學開始書面作業後,家長就應該在家裡為他設置一個專門的學習區,可以是臥室,也可以是家中一角。這個區域確保孩子動筆寫作業時能夠保持安靜,隔離噪音,沒有手機、玩具等干擾物。孩子進入這個學習區,就知道應該集中注意力,除了學習再不能做其他事情,形成對自己的學習規劃。

2.養成流暢的作業習慣,區分難易主次給予階梯式指導

我們觀察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不難發現,寫作業的流暢程度與孩子的注意力呈現正相關。如果作業書寫過程比較順利,孩子會形成一種越寫越專注的節奏。反之,如果頻頻遇到難題,孩子的積極性間斷受挫,走一步停一下,容易沮喪而分散注意力,想要通過手機來逃避問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作業習慣,先易後難、太難求助的策略。讓孩子逐步解決問題,先完成簡單的形成突破問題的信心,再完成較難的進行挑戰,實在不會家長給予適當指導。這樣能讓孩子做作業順利進行,實現孩子對於作業完成的主動性。

3.創設多種感官活動,激發孩子注意力

已有研究顯示,孩子使用手機主要是通過視覺接受信息,長時間使用會導致孩子對於外界感受侷限於單一的視覺通道,弱化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器官感受。

沉迷手機一旦形成不良習慣,會導致孩子生理性的不平衡發展,只能通過視覺感受外部,其他知覺功能退化,愈發沉迷於手機不可自拔。因此,家長應當為孩子創設多元的活動形式,如樂高、繪畫、音樂以及體育活動等,建立多種興趣選擇空間,手機不是唯一選項,而是備選項。這樣孩子的身體能夠均衡發展,且進行自主時間安排時也可以降低手機的影響力。

4.家長榜樣示範,正確使用手機

孩子有時候不肯做作業,一心只想玩手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家長影響。家長沒有節制地刷手機,讓孩子在模仿中形成了對手機的依賴。那麼要徹底斷絕手機嗎?不可能,信息化時代手機也是孩子的必修功課之一,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讓手機為自己服務,而不是手機操控我們的時間。

就手機使用習慣而言,就可以充分體現這一點。家長愛漫無目的地刷手機,從朋友圈到快手、頭條,信息不加以甄別篩選,只是毫無意義地打發時間。那你就可以看到孩子受此影響,做事沒有目的,缺少自控力,時間觀念淡薄,學習也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效率低。

反之,使用手機高效的家長,他們有明確的興趣關注點,注重深挖信息的內外邏輯,呈現信息也注重影響。因此,在這種氛圍帶動下的孩子,做事目的性、效率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家長能力優秀但是非常忙,較少陪伴孩子,但是他們的孩子依舊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總而言之,小孩不肯做作業、只想玩手機,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我們要嚴絲合縫地考慮到孩子學習的每一環節。在具體指導實踐中,不能簡單粗暴地指責孩子沉迷手機,而是要分析孩子地學習環境、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和學習干擾因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幫助到孩子。


大臉貓愛吃魚min


孩子不肯寫作業,不想學習,總想玩手機,這個問題,幾乎這個新時代父母必須面對的問題!

  1. 孩子不愛學習和總去玩手機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卻共依共存,首先,孩子在學習上已經遇到阻礙,遇到瓶頸,遇到了難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困難了,這一點需要家長的重視,因為在學習上已經找不到存在感,那麼在這個背景下,孩子的精神寄託就要被轉移到手機和遊戲上,因為在遊戲裡,孩子找到了存在感,和樂趣,這是學習所不能給予他的。
  2.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總在抱怨孩子愛玩手機,那麼我們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在家庭成長環境當中,我們是不是沒有給到孩子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刷抖音看視頻,追小說,侃微信,這不都是家長的日常嗎?如果我們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甚至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慢慢從他所沉迷的手機世界中脫離出來。
  3. 家長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表,規定好完成作業的時間和休息的時間,排好日程,每天按照制定的時間表去嚴格執行,畢竟,堵不如疏
  4. 家庭成長在於父母的成長,父母成長了,孩子必定會受到正面的影響。潤物細無聲,且行且教育!

檸檬黃老師va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好了,社會發展迅速,我國早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手機是每個成年人的必須品,當你沒帶手機時,不知你是否有被世界孤立的感覺?我現在出門前必帶的兩樣東西就是鑰匙和手機,其他都可以不用帶。手機電腦這個設備,可適當讓孩子接觸,看一些動畫片少兒節目什麼的。家長把時間控制好,注意保護孩子的眼睛,也是挺好的。

孩子還小,自制力差,而且對很多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家長需要把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引導。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特別是遊戲。多陪陪孩子學習,讓孩子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這一點做好了孩子終身受益。

其次,家長可和孩子做一些互動遊戲,也可以把一些知識插入到遊戲裡面去,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比如被九九乘法表,家長說幾乘幾,孩子報答案,限制時間,越快越好,孩子能快速回答上來,說明孩子這塊知識已經掌握了,我們這是可以加點難度。如果孩子還不熟練,說明這塊知識掌握的還不夠牢固,這是家長可放慢速度,陪孩子一起多練習一下。

小孩小時一定要培養好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父母要辛苦點,以身作則多給孩子做榜樣,多陪陪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真實想發,好的我們要表揚鼓勵,不好的要及時糾正。孩子有貪玩性,這都正常。現在網絡給人的誘惑五花八門,孩子沒有判斷力,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到勞逸結合,尺度一定要有松有緊。

1.父母以身作則,回家後不玩手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2.要求孩子先寫作業,然後才可以玩手機,規定玩手機的時間。3.轉移孩子的興趣,可以嘗試體育鍛煉活動。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幫助。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