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溫情見證莘塍抗“疫”力量

點點溫情見證莘塍抗“疫”力量

這個冬天,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變得異常清冷。但在莘塍,從機關幹部到普通群眾,從村居社區到集中隔離點,洋溢著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正能量,湧現出一幕幕溫情的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莘塍街道快速反應,設立5個集中隔離點,黨員幹部帶頭組成服務保障組,24小時為隔離人員提供餐飲水果、日需幫購、事務幫跑、心理疏導等,為隔離人員解除後顧之憂。細緻周到的服務保障讓隔離人員深切感受到家的溫馨。

每當隔離點接收人員後,負責後勤工作的莘塍婦聯主席阮曉丹都要打電話詢問飲食要求,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吳女士一家三口是密切接觸者,被接到集中隔離點。兒子剛滿週歲,平時要吃麵條和粥,可是隔離點沒有炊具,讓陳女士犯了難。得知這個情況後,阮曉丹在家熬好粥、煮了面,再委託安保人員送到隔離點。一名阿公患有甲狀腺方面的疾病,吞不下粉幹、米飯等硬物,她就開車到處找粥店,每天將食物送到房間門口。

她說,剛開始,她沒有防護服、護目鏡,只能佩戴口罩,為了讓被隔離人員準時用餐,只能硬著頭皮往隔離點裡闖。

街道應急中心副主任葉一帆在其中一個集中隔離點帶隊駐紮,由於賓館服務員擔心受感染不願意更換床單被套,葉一帆二話不說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區房間,換好一床床的被褥。

基層社區、村居是防控的第一線。莘塍街道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紅色引擎”作用,發動黨員開展排查摸底、服務居民、卡點值守、防控宣傳等,一大批“紅色細胞”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戰“疫”中。

中村社區以“紅色細胞工程”為依託,組織“鄰長”擔任“樓長”,宣講疫情防控知識,開展新一輪排查摸底;周家橋社區黨員為居民提供“日需幫購、事務幫跑、體溫幫測、誤會幫解、政策幫宣”五項服務;上村黨員李順興左臂骨折打著石膏,但仍然堅守在卡口測量體溫、登記信息;莘塍鄉村藝術團的蔡燕燕、張微萍等人共同創作疫情防控“三句半”,發動文藝志願者在各個卡口宣傳防疫知識;黨員洪成超自己顧不上吃飯,先為街道臨時設置的收留點的流浪人員送去方便麵、礦泉水和口罩等生活必需品……

在莘塍各村居,一支支由駐村幹部、村幹部、黨員、文明實踐站志願者等組成的隊伍實行輪班制,入戶排查信息,上門宣傳防控政策和知識,路面巡邏疏散、勸導集聚人群,24小時值守在卡口,更好地強化疫情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