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時間:2020年2月19日 天氣晴

人物: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

遼寧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醫療隊總指揮、大醫一院院長徐英輝接受來自中央電視臺武漢直播間的專訪,介紹遼寧醫療隊支援雷神山醫院救治情況

創新戰地互聯互通,架起雷神山信息橋樑。

根據雷神山病區的整體情況,管理區域、醫生護士站均與病房完全阻隔,只能通過對講交流。為此,遼寧醫療隊總指揮、大醫一院院長徐英輝及時從後方調配人員支援雷神山,進行病區內、病區間、遠程的互聯互通建設,實現工作人員在指揮部、辦公室、醫生護士站、隔離病房、清潔區之間的通過音視頻實時無障礙溝通,使診療變得更直接、科學、高效、溫暖。該技術以遼寧醫療隊接管的17個病區作為試點,將陸續在整個雷神山醫院甚至更大範圍進行推廣。

大醫一院已經退休的64歲全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楊延宗教授通過徐英輝院長了解到情況後,不遠千里帶著團隊、設備,從大連自駕,連夜奔赴武漢進行安裝調試。抗疫長路,又多了一群逆行、堅毅的背影。

2月19日 上午,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完成了設備調配、系統安裝等相關工作,在接管的4個病區內順利安裝了音視頻即時交互系統。未來,利用該系統,大醫一院留守陣地的醫務人員也能夠與雷神山醫療隊遠程會診,為武漢人民貢獻一份力量。大連與武漢,身隔千里,心在一起。

互聯互通,讓雷神山近在咫尺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大醫一院楊延宗教授在現場指導使用方法

愛是守護與理解,讓你不再懼怕黑夜與孤獨。

雖身在隔離病房,與親人仿若遠隔天涯,有大醫一院的醫護人員架起的溝通橋樑,一樣充滿愛意,近在咫尺。

他們,一邊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及時專業的救治,一邊為患者家屬做心理疏通與安慰。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採取共情醫學的理念,真心實意地去幫助患者,用心去傾聽、用心去體驗,發掘患者對生活的渴望。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A13病區的醫護人員照顧患有老年痴呆的熊婆婆,時刻關心關注她的狀況,安撫家屬情緒,並將經驗傳遞給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員們。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當熱乾麵遇到海蠣子,當武漢阿姨遇到大連的白衣天使,溫情在他們之間傳遞。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A8病區有位83歲的老奶奶,生活不能自理,醫護人員細心安慰老人,攙扶她喝水、進餐、如廁……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為了緩解患者剛入院的緊張與不適,A4病區護理團隊將晚飯一一送到患者床前,詢問需求、細心叮囑,加油鼓勁。待她們再次經過窗前時,一位71歲的老爺爺雙手合十,被疾病折磨的瘦弱身軀深深鞠躬,護目鏡下的她們潸然淚下。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清晨7:30,交班前,徐國君科護士長來到A4病區,詳細詢問、悉心指導,張秀霞護士長認真聽取意見並具體落實。交班後,護士透過窗戶輕輕查看熟睡的患者,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隔離病房阻擋著病毒,

卻阻擋不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愛。

防護口罩遮住了他們的面龐,

卻遮不住溫暖善良的醫者心。

他們是暗夜裡的一束光,

默默陪伴患者,

他們是人生路上的一座橋,

傳遞溫暖,傳遞愛!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夜深了,B1病房裡的患者已安靜睡,值夜的醫護人員毫不鬆懈,依然忙碌著。他們分析病情、探討方案、認真監測患者狀態。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工作一夜的A4、A8、A13三個病區醫護人員在返程班車上便已沉沉入睡。

為疫剪短青絲

瘟神冠狂孽楚荊,五百將士眾志同。

巾幗再展凌雲志,千里馳援敢逆行。

了卻青絲何愁短,不施粉黛別樣紅。

待到家家團圓日,長髮及腰再傾城。

———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B1病區護士傅瑩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我在武漢守護大家,你在大連守護我們的小家,我是你的大白,我是馬春梅的老公。

——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A4病區趙亞東主任醫師

來自家鄉的牽掛和祝福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A4病區副主任醫師馬曉光妻兒的來信

「戰地記37之牽掛」| 雷神山有一道互通的橋樑

—— 一名小朋友的暖心慰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