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比亞迪公司的未來前景?你認為比亞迪會成為萬億營收的公司嗎?為什麼?

車際散人


比亞迪集團有限公司

旗下擁有:

1.比亞迪股份

2.比亞迪汽車

3.比亞迪投資

4.比亞迪新能源

5.比亞迪地產

6.比亞迪電池

7.比亞迪新材料

8.比亞迪化工

9.比亞迪重工

10.比亞迪飛機制造(專業研發生產外殼)

11.比亞迪發動機

12.比亞迪兵器裝備工業集團(比亞迪B700洲際導彈 防導系統)

13.比亞迪科技

14.比亞迪客車

15.比亞迪物流

16.比亞迪通信

17.比亞迪機器人

18.比亞迪半導體

19.比亞迪電子

20.比亞迪汽車配件

涉如此廣泛,萬億不是夢,只是時間問題


涼生永隔三秋夢_198222457


這兩天一直在看比亞迪的車,確實在國內獨一無二,就算和合資車PK也不落下風。
三季報財報顯示,2018年前9個月,比亞迪營業額為889.91億元,同比增長20.35%,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約為15.27億元。同時,比亞迪預計2018年全年淨利潤為27.27億元~31.27億元。
比亞迪之所以業績這麼好,是因為旗下產品夠硬。最高端的唐EV和混動產品,都敢賣到30多萬一臺,國產哪個敢賣這麼高的價格,而且還賣得很好?
只有比亞迪。
2018年新推出的第三代DM技術,更是引發新款的熱銷。2019年1月份比亞迪銷售新車近6萬輛,同比大漲77%。其中新能源(DM+EV)車型終端交付近32,000輛,同比暴漲342%,在比亞迪整體銷量中的佔比超過53%。
截至目前,筆者關注的幾款比亞迪產品,尤其是DM產品,均沒有絲毫的降價……
唐2018款自2018年6月底上市以來,在短短6個月內邊賣出了近6萬輛,其中插混車型佔比過半。僅一款唐,半年營收就達到200億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宋,秦Pro,純電,DM,燃油版,三條產品線,幾十款產品的矩陣,可以說比亞迪這麼多年的技術積澱,有望迎來徹底的爆發。
2019年,有望成為比亞迪的爆發年。
早在2008年,巴菲特就投資比亞迪,並且持有至今。而比亞迪也不負眾望,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好。
10年,營收有望增長3倍,雖然不快,但是很穩,給人的感覺就是厚積薄發。
如今的比亞迪,DM混動技術可媲美日系豐田本田的油電混動技術,可以說給中國汽車技術創新貢獻頗多。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希望啥時候秦proDM能優惠點啊。

趙冰峰財經


最初的比亞迪就像是現在的眾泰,一切都靠模仿。模仿花冠造了一款F3,模仿普瑞維亞造了M6 ,模仿雷克薩斯RX270要了S6。總之最初的比亞迪一切都靠逆向研發。



但是時過境遷,現在的比亞迪早已今非昔比。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入主比亞迪。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比亞迪的前景不可限量。



比亞迪的願景是:

1、比亞迪要成為一家百年老店;

2、到2025年左右,實現萬億元的營收規模;

3、重塑品牌。

我覺得第三項已經完成了,比亞迪把LOGO都改成了型號。第一項和第二項想要達成也能實現。



畢竟未來的趨勢是新能源,而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車企未來的前景被眾多人看好。也許有一天比亞迪會變成BBA一般的存在。畢竟新一代唐新能源已經秒天秒地了。

ps:現在買一輛比亞迪F0封存,50年後拿出來賣,會不會賣到天價?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討論。


汽車維修和保養


中國真正的造車者,有三。其一比亞迪,其二奇瑞,其三吉力。唯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技術力量應該排在全球第三吧,所以未來比亞迪將無可限量


鄭孟楠


比亞迪銷售系統很亂 銷售商沒有任何信譽 這種企業能走遠才怪


說句實話咋滴啦


這要看王傳福的格局、情懷和智慧了!中國從來不缺像金立手機這樣的案例,因領頭羊的個人膨脹、愛好……不負責任毀了一個企業!未來的汽車一定是造型美觀、質量過硬、配置豐富前衛、節約能源的!不僅僅是質量好就行了!


我心飛揚618


比亞迪所走路是一條光明,有前途的路,他現在所走的造車理論方向是非常正確的,他所研發的科技也是奔著國際上的方向發展,國內他現在是一流的了,可以說他是老大,至於將來新能源車,誰是老大?現在還不能分上下,誰能掌握核心技術研發出?能有更高的節能電池,誰就能佔領新能源市場,關鍵是誰能留住人才,才能研發造出新能源車來,沒有,科研人員的實力團隊,是不可能佔領新能源車市場的,此一時彼一時,誰能笑到最後?還不一定,繃緊神經加倍努力吧!


手機用戶傳奇百合


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電動車全面普及,第二雲軌雲巴的需求量增大。個人認為電動車是趨勢,現在主要充電和里程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會得到決絕。雲軌現在主要是審批問題,隨著國家快速發展會有很多城市達到審批要求,到那時比亞迪的春天就來了。


時間的女朋友


看到題目,默認題主問的是比亞迪的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說真的,很不適應比亞迪實際上還帶著一塊比亞迪電子的業務。所以理論上,港股的比亞迪股份業務略微純正一點,其他,無論是比亞迪電子,還是A股的比亞迪,感覺都會收到這個業務的影響,不剔除,不是很合理。因為對於比亞迪電子,個人並不是太看好。

實際上,國內走上三元鋰電池道路(NCM),主要是兩家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家的對照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將寧德時代看做手機時代的高通,比亞迪看做手機時代的蘋果。同樣的,醫藥領域,你也可以將寧德時代對比為藥明康德,將比亞迪看做恆瑞醫藥。

怎麼區分呢?寧德時代本身就是供應電池,不做整車,去年很多企業為了搶灘新能源汽車市場,自己又沒有成熟的電池方案,那麼就和寧德時代合作,傳統車廠這麼多,鋰電池的需求量可想而知。特別是鋰電池從錳酸鋰過度到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在過渡到現在三元鋰電池(NCM)方案,傳統汽車廠商沒技術。之前有一段時間用比亞迪的磷酸鐵鋰,但是電池密度有些差異,所以如今大家都需要三元鋰電池。

寧德時代能做到,一方面他是第三方,他自己沒有車輛生產,就沒有競爭,另一方面寧德時代有很大很專業的團隊,將電池做成標準配件,所有的車都可以安裝,沒有門檻,傳統車商當然最喜歡。

比亞迪的問題,就在於其本身是有汽車產業的,我生產汽車,然後再給其他廠家供應電池,在之前,國外三元鋰(NCA)方案不進來,只能用原來比亞迪獨有的磷酸鐵鋰。後來大概前年開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前後腳進入三元鋰電池階段,那麼這個時候大家就更加傾向於寧德時代,從而導致比亞迪業務有所萎縮。

如今NCM電池密度進入811階段,密度提高,安全性降低。這個時候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其實還在同一個水平線,並沒有高低。但是比亞迪基本確定了走整車路線,這有好處,理論上比亞迪做整車,可以找到適合的技術路子,讓電池更加匹配和安全,實際上特斯拉也在和上游的松下聯合研發。這說明未來的鋰電池研發是需要車廠和電池供應商聯合研發的。而比亞迪這一點得天獨厚,即使特斯拉,自己也是沒電池技術的。所從這一點看,比亞迪在未來的競爭中,潛力依然巨大。

寧德時代將繼續紅火若干年,但是to b業務有個缺陷,那就是如果技術迭代,他跟不上,或者匹配技術出現問題,或者安全出問題,其押注在單一零件,會造成很大的風險,這個,我們點一下。

所以你說比亞迪會不會萬億營收,特斯拉2018年營收21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500億,比亞迪營收超過千億,所以,萬億營收對於比亞迪是很長的路,而且鋰電池為儲能的技術極限還是存在的,所以,如今想萬億,太早,太遠。這需要很多個小目標一步步來。首先比亞迪必須跟上技術,比如NCA路線是不是要嘗試一下,比如氫燃料電池是否要嘗試。

事業是幹出來,不是吹出來。萬億營收,現階段還看不到。


凱恩斯


比亞迪 第一步應該剝離資產 電池 電子 一個公司 汽車智跑 一個公司 代工一個公司 都是有前景的行業 是有希望充上萬億營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