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或許在很多人看來,人在去世之後,還能和妻子“重逢”,簡直是天方夜譚,但他們的“重逢”,卻不是大家理解的重逢,而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重逢”。2019年9月25日,一張非常特殊的夫妻“合影”,讓所有人瞬間淚目了,照片裡的這對夫妻,為共和國醫學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逝世後又自願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界做貢獻,丈夫離世14年後,妻子用這樣的特殊方式,與愛人在母校“重逢”了!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2005年3月,雲南神經外科奠基人、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接受李秉權,在昆明逝世,按照李老生前留下的遺言,他的遺體將被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其中,骨架將被製成醫學標本,陳列在學校生命科學館內,供師生教學使用。10年後的2015年,李秉權老先生的妻子,昆明醫學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胡素秋,跟隨丈夫而去,也將遺體捐獻給了昆明醫科大學。胡素秋逝世4年後,當人們看到這對醫學伉儷,再次肩並肩站在一起時,無不感動落淚。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他們以這樣的方式“重逢”,再次回到了講臺之上。李秉權和胡素秋,都是雲南著名的醫學教授。他們一個是雲南神經外科的奠基人,一個是雲南婦產科的專家,,同樣他們也是雲南的一對傳奇伉儷,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的年輕醫師。在李秉權年幼時,父就因患病先後離世了,靠著哥哥嫂嫂織布,李秉權獨到了高中畢業,之後投靠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成功考取了雲大醫學院。胡素秋,是護國戰爭名將、曾任雲南省代主席胡瑛的千金。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949年年底,李秉權與胡素秋締結連理。新中國成立後,兩人又作為醫學人才,被聘到了雲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成了當時新中國的首批醫師。1956年,昆明醫學院建立,李秉權夫婦兩人,又成了昆醫的首批教師和醫生。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兩人再也沒有離開過醫學領域,沒有離開過講臺。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據李秉權、胡素秋的兒子李向新回憶,小時候父母兩人就很忙,父母很少會在家裡吃飯,都是各自忙著工作,二老一直將醫學事業當做重中之重,連子女都無瑕照料。晚年的時候,二人又做出了共同的決定,百年之後將遺體捐獻出來。對此,李向新難以接受,冷靜過後,他表示尊重父親的決定。晚年時的李秉權,經常感慨,他在大學時期,學校裡的教學標本就很少,作為老師和醫生,他比誰都知道醫學標本的重要性。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李秉權去世後後,在捐獻遺體時,又遭到了很多家屬的反對,李秉權、胡素秋的大女婿林文俏也勸妻子,如果岳父母堅持捐獻,可以留下一點骨灰,但姨妹和妻子都拒絕了,因為這樣的做法,有孛於老人的遺願。2012年,林文俏與妻子回到昆明,第一次在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裡,看到岳父的骨骼標本,當看到骨架上“李秉權教授生平”幾個字,李秉權的大女兒熱淚盈眶。終於能夠理解,父親心裡的想法了。10年後,胡素秋女士離世,按照老人家生前的遺願,胡素秋女士的遺體,也捐獻給了昆醫,這對醫學伉儷,感動了全中國。

去世14年,他竟和妻子在母校“重逢”!一張特殊“合影”感動中國

動動您的小手指,傳達一絲絲的善意,

傳達一點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Thanks♪(・ω・)ノ

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關注我,每天接收更多精彩資訊。如果覺得內容對你或者你的朋友有幫助的話,記得分享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