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吹響“集結號”,守好農村第一線

——瀏陽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系列報道之七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方平

浏阳:吹响“集结号”,守好农村第一线

古港鎮白鷺村大灣同心屋場,三馬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冠成操縱著植保無人機,為村上的屋場、主幹道消毒。資料圖片

瀏陽地域面積5007平方公里,人口150萬,經過前期摸排調查,春節前有6900餘人從湖北返回,疫情防控壓力極大。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最大的力量也來自基層。自疫情防控阻擊戰號角吹響以來,瀏陽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全市上下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各基層黨組織積極行動,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在廣闊農村築起一道嚴密防線。

截至2月18日,全市連續16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沒有發現1例二代感染病例,沒有發現1起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

走心宣傳,接地氣冒熱氣

“只愛屋誇還有米,哎連就嗯往銀多地方擠;只愛屋誇還有油,哎連就堅決嗯在額背遊。”(瀏陽客家方言,意思是:只要屋裡還有米,我們就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擠;只要屋裡還有油,我們就堅決不到外邊遊。)

隨著“村村響”廣播一遍遍響起,張坊鎮張坊村支村兩委創作的這段客家話廣播,很快就在當地走紅。

“雖然‘話風’有些剽悍,但充滿‘鄉土味’的方言話糙理不糙。”張坊村村主任高安說,廣播效果顯著,許多村民紛紛響應號召儘量不出門、不串門。

基層是疫情防控的重點所在。創新宣傳形式,讓宣傳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讓群眾聽得清、聽得懂、聽得進,對強化鄉村防控工作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村民們,硬要聽話,硬要聽話,不要扎堆,不要扎堆……”在集裡街道合盛村,村婦聯副主席李梅珍通過“村村響”廣播喊話,收穫眾多村民點贊。喊話視頻經瀏陽日報抖音號發佈後,播放量迅速突破50萬次。

不僅是“村村響”喊話,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打快板、唱彈詞等各種接地氣又實用的防疫宣傳,也在瀏陽遍地開花。

小河鄉潭灣村村幹部胡文旭自編自演了一首《客家防疫山歌》,唱出了防疫期間黨群同心的作戰決心和信心;大圍山鎮楚東村黨員鍾國文創作的防疫之歌,通過廣播、微信、網絡等進行廣泛傳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棖衝彈詞、大瑤快板、文家市“三字經”……形式多樣的走心宣傳,深受村民們喜歡,推動疫情防控知識入耳入腦入心,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齊心管控,守好門看好人

“請過來量一下體溫,並在表上登記清楚個人信息。”2月11日晚上12時,北盛鎮環園村中煙小區,正在執勤的魯超將一名外來人員攔下。在確認對方沒有發燒現象後,他詳細地登記了對方的姓名、電話、住址、工作地點、是否有過疫區旅行史、疫區人員接觸史等信息,才讓他走進小區。

環園村毗鄰瀏陽經開區,隨著園區企業陸續復工,員工逐漸返崗,給疫情防控帶來了較大壓力。為此,環園村決定在各小區設置臨時執勤點,對進入小區的人測量體溫,詢問相關情況。許多群眾主動請纓,自發提出每戶派一個代表參與執勤,當好“守門員”,把好出入口。

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是瀏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總體策略。這一策略落實到基層,就是齊心管控,守好門、看好人。

村口有紅馬甲,路口有執勤員。自1月27日開始,中和鎮22個農村黨支部與10個“兩新”黨支部成立的32支“防疫應急小分隊”就忙活開了,大批黨員、幹部、群眾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積極開展防疫知識宣傳、隔離人員服務、人員密集場所關停情況排查等工作。

平均年齡38歲,年齡最大48歲,最小21歲,棖衝鎮9名年輕鄉村醫生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除了每天兩次上戶為疫區返鄉人員量體溫外,他們還積極幫助周邊居民消除恐慌心理、協助村幹部對疫區返鄉人員進行摸底。醫生蘭銀華在村衛生室支起一張小床,一直值守,一日三餐都由老公負責送。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市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創新舉措,守好重要關卡,管好重點人員,不斷織密著瀏陽基層的防控網。

暖心服務,聽民聲解民憂

“土豆5斤、玉米5個、尿不溼1包……”近日,澄潭江鎮山下村,疫區返瀏人員宣某通過微信將需要採購的物品清單發給了村上黨員志願者譚應紅。很快,清單上的物品就採購齊全,送到她家。

不僅提供“你下單、我跑腿”的服務,澄潭江鎮的志願者們還提供證件代辦、心理疏導、宣傳勸導等志願服務。截至2月15日,全鎮有1100餘名黨員、群眾加入志願者隊伍,服務時長達2.3萬個小時。“有他們幫忙,在家隔離也覺得心裡踏實、溫暖。”居家隔離人員張某說。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一項項暖心服務舉措在瀏陽湧現,溫暖人心,凝聚力量,助力農村戰“疫”不斷深入。2月1日下午兩點,古港鎮白鷺村大灣同心屋場,三馬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冠成操縱著一臺植保無人機緩緩起飛,將消毒液精準噴灑到地面上。

從1月31日開始,馬冠成自費購買消毒液,每隔2至3天就對村上的主幹道、屋場及敬老院等地免費消毒。在他的帶領下,白鷺村村民積極參與到消毒工作中,紛紛捐資購買消毒液,支持開展消毒工作。

文家市鎮大成村,19歲的大一學生孫見浪得知鎮上倡議組建醫療志願服務隊,立馬報了名。在監測點為過往車輛駕乘人員測量體溫、陪同醫生上戶測體溫、送消毒用品……孫見浪每天過得忙碌且充實。他還專門向學醫的姐姐請教了防控知識,與醫生們“打配合”,給村民做心理疏導。

人心齊,泰山移,再難的關也能攻克。疫情防控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在這個戰場上,在這份考卷前,在瀏陽廣闊的鄉村大地,瀏陽基層幹部群眾,上下同欲,齊心協力,共同築起一道嚴密防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