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夫妻選擇不要孩子?

小小怪vlog


選擇不要孩子的在中國傳統家庭裡,幾乎沒有。夫妻之間沒有孩子的,絕大多數是生理問題。在當今,主動不要孩子的夫妻有了,並且可能會增多。為什麼呢?

原因估計有這麼些。

1,傳宗接代意識淡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人口流動性增大。很多人成年後都離開了兒時生活的地方,與另外一個幾乎是同樣經歷的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結合生活。傳統文化對他們影響較少,宗族觀念,認祖歸宗等傳統文化慣性蕩然無存。

2,新的生活環境對私人生活方式過度寬容,給他們以不遵從傳統習慣的方式放任自流。選擇“丁克”方式生活沒有壓力。

3,受新文化,外來文化影響大,認為是時髦的生活方式,今天輕鬆的生活方式遮擋了幾十年以後老年的生活艱難。舒服一天是一天,幾十年以後的事,現在怎麼能看到。

4,以上是歲數較大的一代人不要孩子的原因。現在好像又多了一些。

一個是生活壓力太大,養孩子成本太高。自己生活尚且艱難,如果沒有把握給孩子以較光明的未來,何必禍害後代呢?一個是“養兒不防老 ”的社會風氣讓他們覺得養孩子毫無意義,對減輕自己晚年生活的困難沒有保障。一個是男女之間過份強調公平,而歪曲性別分工。使女人覺得生養孩子對女人不公平。

如果把我放在今天來選擇要不要孩子,我會堅決不要。

我除了認同大多數人的意見之外,可能還會更極端一步。這就是連家都不會建立了。

既然生養孩子沒有絕對的道理,那麼結婚,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結婚是為了什麼呢?

有血緣繼承關係的孩子都不能指望老年生活有所保障,夫妻關係還能指望嗎?

現在不結婚享受男女交歡非常容易實現,而且內容更加豐富,成本還比較低。這個按照經濟學原理衡量應該是最“有利的”。

可惜,我已經是被淘汰的一代人,沒有資格去做選擇。

但是,孩子要怎麼去選,我也不表達什麼意見,更不會做出什麼影響她們選擇的因素。一切隨緣吧。

短期選擇和長期利益之間總是難以評判的。


藏像



說說我身邊那些閨蜜為什麼不要孩子。

第一個,晶晶。

晶晶是我大學室友,家裡排老二,她有一個哥哥。她老公是家裡的獨生子。她結婚的時候就說做丁克,原因很簡單,她受不了帶孩子的苦。

她結婚十多年了,父母,公婆,包括我們這些朋友都勸她要一個。但是她一直都很堅定,不要。

她的哥嫂離婚的時候,把孩子扔給了她媽。所以她是一路看著她侄女兒長大的。

她不要孩子的原因還有兩點,一個是如果孩子的婚姻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父母一輩子。本來父母也應該到了享福的年齡,卻為了照顧孫子孫女再一次當起了媽媽。

第二點是孩子缺失了本來應該有的父愛母愛。她不要做一個不負責任的媽媽,所以乾脆不要了。

第二個,美美。

美美和老公從大學時候開始戀愛。婆婆一直催促要孩子,但是她們始終沒有放到心上。

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美美吃藥了,所以就去做了流產。

又過了好多年,美美第二次懷孕,這一次是胎停。美美又去做了流產。

美美揹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但是一直也沒懷上,現在的她也就乾脆不要了。兩個人放假一起出去旅遊,日子過得也算是多姿多彩。

第三個,花花

花花和老公也是大學戀情,但是壓根就沒懷過孕。她們去醫院檢查,都沒有毛病,但就是沒有孩子。

花花之前也感覺年紀小,不想要,可是現在想要了,卻沒有了。


第四個,西西

她老公堅持丁克,原因是養孩子經濟壓力太大,而且雙方父母身體都不好,即使有了孩子,也沒有人帶。兩個人都是事業單位,西西也不可能辭職在家帶孩子,當一名家庭主婦。

第五個,亮亮

她家的經濟條件很好,結婚沒幾年,夫妻二人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很是讓人羨慕。她不要孩子,理由就是沒玩夠。很多時候,夫妻兩個人想去哪裡,收拾下行李,然後就出發了。

這幾個例子也能說明下,為什麼當下很多夫妻不要孩子。

有的是真不想要,擔心受苦受累,有牽絆,

有的是因為經濟壓力,怕養不起,

有的是害怕要孩子,擔心給不了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庭,

有的是因為隱私,懷不上,

有的是因為沒玩夠,孩子就順其自然吧。

再從社會層面講,一個是男女雙方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男耕女織,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女人不要孩子是一種可以理解的現象,而不是被嘲笑。

二是思想意識的改變,有孩子不代表婚姻幸福,沒孩子不代表婚姻愁苦。婚姻更加看重夫妻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三是科技的進步,醫療方面更加發達和完善,很多女性完全可以決定是要不要懷孕,和什麼時候孕育下一代。

總結,夫妻不要孩子總有他們自己的原因。我的個人想法,還是應該有一個孩子的,而且能生就要早生。😄

站在我的視角,解說你的困惑。

關注我,關注鈴鐺營。


鈴鐺情感營


剛結婚不想要孩子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嗎?

這是一個好友拋出的問題,為此她也是煩透了。好友通過相親和老公認識的,兩人談了一年多戀愛就結婚了。好友本想著剛結完婚先不要孩子,等過個一兩年兩人各方面都穩定了,再考慮孩子的事。可是,好友說,家裡的老人們天天盯著自己的肚子,話裡話外都是各種催生,弄各種偏方讓人補。肚子還沒動靜,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我有問題,生不出來,讓我去檢查。我真是無語了,我又不是不要孩子,只是不想那麼早要?可是家裡老人就不行,對此各種說辭,好像剛結婚不想要孩子就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

好友的這個煩惱,讓我想起了我的大學舍友。大學舍友和她老公畢業就結婚了,本想著自己年紀還小,過幾年二人世界後再要孩子。但是禁不起家裡人的狂轟濫炸,結婚沒多久就懷孕了。現在舍友還說,在我最能肆意嗨,肆意玩的年紀被孩子牽絆著了,現在真沒那個心了。也覺得我和老公之間缺少了很多甜蜜溫馨的日常。

現在身邊很多夫妻,剛結婚都不會選擇立即要孩子,因為更考慮這些:

想過過二人世界

很多新婚夫妻都有這種想法,沒有孩子時,兩人想怎麼膩歪就怎麼膩歪,想怎麼約會就怎麼約會,想出去玩無牽無掛的就走了,完全可以不受約束和限制享受兩人的二人世界。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那就是一家三口,雖然意味著甜蜜升級了,但家庭模式也變了,兩人生活的重心要往孩子身上轉移,也就很難再享受到自由無約束的二人世界了。

給兩人一個磨合期

人們常說戀愛是一回事,結婚又是一回事,戀愛和結婚是不一樣的。戀愛時是向對方拼命展示自己的優點,藏起自己的缺點。而結婚就是一步步暴露自己缺點的過程,結過婚在相處的過程中一步步發現對方的缺點和毛病,從而會有各種爭吵和矛盾,然後再逐步磨合。

如果兩人太早要孩子,兩人還處在互相發現對方身上缺點的階段,兩人勢必會有不同程度的爭吵,這種環境和氛圍很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於孩子成長。而且數據表示,現在離婚率最高時已經不是原來的七年之癢,而是婚後的兩三年。退一萬步說,如果婚後實在磨合不了,沒有孩子時,沒有那麼多顧慮,兩人好聚好散。但是一旦有了孩子,離婚也變得比較艱難了。畢竟很多過來人的經驗就是,婚後別急著要孩子,給兩人一個磨合期。

你們是什麼時候要的孩子?





教地理的劉老師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評論。


驕然


現在社會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離婚率越來越高。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如果選擇要孩子,一定要保證自己擁有一個幸福能夠長久的婚姻關係。有這種自信的人,相信不太多。婚姻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矛盾讓自己憤怒的無數遍吶喊,我要離婚。結婚後發現,我的老公開始怠慢我,不再像以前那樣關注我的一舉一動。我生氣時他不再焦慮的跑來哄我,而由著我自己生悶氣。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放棄生孩子的想法。



影視寄生蟲


作為一個被動丁克的我來說,我認為我的婚姻沒有孩子是因為老公的自私,以及對待婚姻並沒有一直到老的信念!他經常給我洗腦告訴我說現在養一個孩子的種種困難,當然我不否認他說的是有道理也是現實的,但是那麼多的夫妻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或許他對我也是沒有信心覺得我當不好媽媽,所以結婚十年有餘,我們依舊丁克,並且決定一直這樣下去!人到中年,我越發覺得沒有安全感跟穩定的感覺,但是又無能為力了!


歲月靜好我和你


其實我也是不想要孩子的,婚姻就不是我想要的。我始終覺得一個人自由,更多的是我一個人也感覺到滿足。

這茫茫人海,我覺得很難讓我遇見一個我滿意的人,我能甘心接受他所有的問題,後來我發現,我做不到,我只想要自由和遠方還有逃離。


沈離


為什麼有些夫妻會選擇不要孩子呢!過去人們常說:孩子是夫妻間的紐帶、養兒防老等等,但是現在這些觀念很多人已經不接受了。

我女兒小學語文老師梅梅,年輕漂亮,梅梅的老公也是一表人才,她老公家在我們縣城算是大戶人家了。公婆有錢但明事理,這樣的家庭條件在我們當地算是數一數二的了。

唯一的缺陷就是:梅梅老公家族的男性基因異常,生出來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畸形,反而她老公家族的女性就沒事,都能生出健康的孩子。

梅梅老師結婚第五年的時候,決心要生個孩子,她老公和公婆極力發對,但梅梅覺得自己馬上快三十歲了,一定要搏一把,也許就是那百分之一的機率:孩子是健康的。

懷胎十月,梅梅生下一個男孩,很不幸孩子長的奇醜無比,眼斜嘴歪的。等到三歲走路還走不穩,去大醫院一查,結果是嚴重腦癱,治癒率幾乎為零。

可是不服輸的梅梅仍然不信邪,帶著孩子全國各地的去治療。

剛開始梅梅老公還陪著一起去治療,可時間長了,老公的單位也不準假了,而梅梅為了方便帶孩子出去治病,主動要求去學校後勤工作,不當老師了。

就這樣兜兜轉轉十多年,梅梅老師早就被歲月摧殘得不成人樣了,原本富裕的家庭接近赤貧,就連公婆家也深受其害。一家人都恨死了梅梅的一意孤行,梅梅倆口子就差離婚了。

而那個腦癱孩子,十五六歲了還穿著開襠褲,每天只會流著口水傻笑,連話都說不了,梅梅老師再也沒精力帶孩子出去治病了。因為長期不上班,學校也給梅梅辦了病退手續,甭管是誰,只要看到梅梅和孩子現在的樣子,都會搖頭嘆息。

反而梅梅老公的大哥倆口子,就相信科學依據,接受現實,自己沒有生孩子,到後來抱養了一個小女孩,一家人快樂無憂地生活著,倆口子到現在還跟初戀似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夫妻之所以選擇不要孩子,是跟自己切身體驗掛鉤的。在精力和金錢的雙重壓力下,有計劃的決定要否要孩子是負責仼的表現。


波波姐的退休生活


其實在中國家庭,絕大多數家庭都是希望有自己的愛情結晶的。其實孩子的到來也是講緣分的。至於有的夫妻不選擇要孩子,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夫妻雙方由於結婚年紀太小,感覺自己不夠成熟。還沒有準備好做父母的打算。感覺兩個人在一起的還沒有玩夠。等以後自己成熟了,就有這方面的打算了。

第二種,事業性強的。由於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不想依靠父母啃老,如果有了孩子自己的工作事業勢必會受到影響。帶到雙方事業有了起色,再要孩子也未嘗不可。那是雙方有了經濟基礎,可以給自己的寶寶更好的未來。

第三,目前經濟較簿弱的。兩夫妻其實也要孩子,但是考慮到自身的條件,比如說,有了孩子一些奶粉,紙尿褲,營養品。孩子要讀幼兒園,學習班,輔導班等。當自己的條件不具備的。他們正在積極的創造條件,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第四種,兩個人在一起,彼此感情基礎不穩,相互不夠信任。都感覺沒有安全感的。彼此都會有這樣的打算。他們都知道,這樣的家庭孩子來的世上就是最無辜的。

第五種,有一方或雙方身體原因的。他們可能正在通過積極的努力想要一個自己的寶寶。

朋友們,您們認為了?





自強不息35052


男女步入婚姻後,選擇不要孩子,稱為“丁克”家庭,外文名Double Income No Kids,字面意思是“雙收入,沒孩子”。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

是否要孩子是夫妻共同的選擇,純屬私人問題,是選擇一種人生狀態,沒有對錯問題,需要社會的尊重和理解。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要孩子,我認為是以下幾點原因。

1、性格原因,內向,好靜。不喜歡小孩子,認為孩子照顧起來很麻煩,比如餵奶、起夜、陪伴學習等等。自己不生孩子,可以避免面對這些困擾。

2、目前離婚率高,因此對婚姻不信任,不想讓孩子成為束縛,怕給不了孩子幸福家庭,教育不好孩子。

3、追求個性自由瀟灑,享受二人世界,孩子成長和教育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這會影響到自己享受生活。

4、對社會未來悲觀心態。世界沒有那麼美好,空氣汙染、飲食不安全,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不想讓孩子來承受社會壓力。

5、原生家庭的影響。童年時期,父母關係不好,對孩子指責,甚至毆打,給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創傷,內心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成年後,很難融入親密關係,影響婚姻家庭關係。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索性就放棄要孩子。

作為四歲女兒爸爸,我有以下觀點,僅僅代表個人想法。

1、孩子是生命的延續。創造孩子生命是夫妻很重要的人生體驗,它能完善你的性格發展,打磨身上稜角,讓自我更成熟。陪伴孩子的過程,是人生最好的修行!修煉自己的耐心、接納、包容,學習如何表達愛、收到愛,讓愛在家庭中流動!

2、見證父母和孩子的一生。“我陪你慢慢長大,你陪我慢慢變老!”彼此陪伴,見證人生悲觀離合,讓彼此不再孤單!

3、晚年時,多份兒女的照顧!終有一日,我們將邁入暮年,身體不再靈活,頭腦不再清晰。有兒女在身邊,多一份安心,多一份牽掛。

我媽媽獨居多年,每隔一兩週,我都會回家陪伴她,有時還會住一夜。我回去基本也不做什麼,她就很開心,很心安。在媽媽家的時候,我也放下了父親,丈夫,職位等角色,安心的做個兒子,陪伴媽媽,只是靜靜地看著她,陪她說說話!每當離開時,我走出很遠,回頭還能看見她站在陽臺,靜靜的目送著我,此刻想起作家龍應臺的一段話

“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呢,歡迎發表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