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汽車的抗“疫”關鍵詞:創新與擔當

style="width:884px;font-family: 微軟雅黑;text-align: justify;"> 文/高林

春節,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最美好的詞彙之一。它代表著團圓,指引著歸宿。對於“漂一族”們來說,春節又像一場候鳥的艱難遷徙,是一場無論如何也要抵達的旅程。

而2020的農曆新年,卻因為“新冠病毒”的突然造訪,各地嚴格的交通管制使得候鳥們的返程之路經歷坎坷。而其中,“無車族”經歷了更多特殊時期衍生的窘境。

2月15日,安徽的霍女士第三次退掉前往瀋陽的機票。退票的原因要追溯到1月28日霍女士所在城市下發的關於疫情期間交通管制的文件。文件稱,自1月28起,全市市際縣際班車、包車一律暫停;公交減少運行線路和運營班次;網約車、出租車一律停運。總結來說一句話:要想出去,只能開私家車。

對於霍女士這樣的無車族來說,返程之路還未開啟便已經結束了。期間她嘗試過網約車、求助親友,均接二連三地失敗,霍女士只得退票,放棄返程。

提前佈局

海馬汽車互聯網直賣領航線上購車

這樣的案例絕非個例。疫情期間如何讓用戶購車成為車企的新課題,同時也是新機遇。對於用戶來說,一切線下購車活動都無可避免人為接觸,接觸便意味著風險,出門便意味著要消耗口罩。於是,“不出門、零接觸”的線上購車順理成章成為當下的最佳選擇。各家紛紛花式出招,VR車展、在線直播等等新形勢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疫情陰影之下中國消費市場線上化升級反倒逆勢崛起的反差景象頗有幾分“多難興邦”的意味。

哪裡有機遇哪裡就有創新。在如今強敵環伺的車市,“見縫插針”已經成為車企的生存必備技能。不僅要眼疾,更要手快,快人一步就意味著多一份機會搶佔高地。說起線上購車,便不得不提起在去年7月份就已提出“互聯網直賣模式”的海馬汽車。就今天線上購車勢頭的崛起來說,海馬這一動作已遠遠走在行業之前。在互聯網直賣模式下,消費者可以在線上完成“一鍵訂車、一鍵付款、一鍵貸款、一鍵解憂”等操作,方便省心。截至2020年1月,海馬8S互聯網直賣佔比已達到30%。這就意味著,在海馬汽車的市場基盤中,線上購車的市場教育早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深化互聯網直賣模式。

於是,海馬汽車在最初始的模式下,對互聯網直賣進行進一步的“基因改良”,推出了“四線上、三上門”服務,即線上購車、線上貸款、線上服務、線上問診和上門試駕、上門交車、上門救援,為用戶提供了一條龍式的線上購車服務。在海馬的互聯網直賣構想中,讓買車和點外賣一樣方便快捷,是其終極目標。這種從觀念到行為全面為購車減負的思路讓人已然忘卻海馬汽車已是而立之年的事實,它只是個隨著時代更迭一同思索一同前進的少年。

責無旁貸

做抗疫大軍最堅實的後備軍

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

這是一場與病毒、與時間的賽跑,對於像海馬汽車這樣的自主品牌而言,除了要危難中“自救”,參與這場全民硬戰,更是責無旁貸,唯有躬身入局。

瞭解的海馬汽車的人可能都知道,2020年初,對其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役。去年4月,海馬汽車由於連續兩年業績虧損,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在這過去近一年的時間,海馬汽車通過處置不良資產、優化產業結構等一系列壯士斷腕的舉措,預計2019年業績實現同比扭虧為盈,淨利潤最高可達1.3億元,“摘星脫帽”在此一舉。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海馬汽車還是走向了全民抗疫的戰場。

2020年1月27日,海馬集團發起成立的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00萬元,用於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另外,海馬汽車還向鄭州版“小湯山醫院”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捐贈價值100萬元的海馬汽車10輛,用於醫務人員接送及疫情防控工作,馳援抗疫前線。

除此之外,海馬汽車還為海馬8S車主集中購買“愛心保險”為用戶保駕護航,2020年3月31日前購車的海馬8S新老車主,均將獲贈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萬保額的意外傷害保險,拓展至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身故或傷殘責任,以及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提前給付5000元慰問金。

疫情無情,卻也如同一塊“試金石”,試煉出了危難之中眾多像海馬汽車這樣的企業的社會擔當和生存能力。他們雖然不像一線醫護人員一樣衝鋒陷陣,卻是最堅實的後備力量。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