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行業的這場“疫情”大考 你給多少分?

疫情下,很多小區都需要出入證進出,購物也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朋友發來信息稱,“我們小區只能一週出入二次,每次只能一人。”


生鮮行業的這場“疫情”大考 你給多少分?


在此情景下,“宅經濟”臨時加速,給獲客成本日增的互聯網帶來了一波非典型“井噴”流量,很多行業間接受益,生鮮電商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流量機遇,生鮮電商的現實挑戰也隨之而來,眾多生鮮平臺根本無法滿足線上訂單暴增的用戶需求,紛紛陷入“用人荒”。

機遇青睞有準備者。

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美團就根據疫情的發展制定相應的策略,並及時的調整步驟及時跟進。盒馬鮮生有自己的配送團隊,因為訂單劇增而不停地和外部企業合作共享員工共渡難關。

網上搶購堪比“雙11”

一家生鮮電商的工作人員就表示,疫情帶來大量訂單的增長,有時候某一個菜品剛上架,可能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一天的量就被預約滿了,就算門店一直在補貨,門店貨物也是充足的,但是運力不足,所以依然會顯示約滿。

盒馬鮮生為了保證貨架的供應,甚至發動了很多門店的文職人員,包括財務、HR、店長都幫忙去揀貨,並且開私家車進行配送。盒馬鮮生還和蜀大俠、望湘園等多家著名餐飲企業達成人員用工合作,這些企業的500多名餐飲員工到盒馬臨時“上班”。這樣既解決了餐飲企業的人員待崗問題,也緩解了盒馬人力不足的挑戰。

為保障供應,美團擴大上游優質供應商數量,並拓展各地的直採,高峰期接入美團配送資源滿足運力需求。疫情印證了該業務剛需+高頻的特徵,合理的配送模式下訂單量實現爆發式增長,加速了美團新業務的單量、數據積累和用戶端滲透,業務模式由試點走向成熟,新業務時間窗口可能大概率提前於市場預期,公司潛在的成長空間進一步打開。

據業內人士觀察,大店型商超在商品豐富度方面表現較好。盒馬雖然不能配送,不過蔬菜品類最為豐富,粗略估計約150-200種在售;T11生鮮超市,蔬菜約有100多種有貨;小林測試了7fresh附近的大族廣場地址,蔬菜品類也有65種在售。

前置倉方面,每日優鮮蔬菜有20種在售,比之前多了不少;永輝買菜,蔬菜品類有30多種;打開永輝生活選擇mini門店,只有金針菇,而選擇超級物種,蔬菜更充足。美團買菜在附近的庫存較充足,約有80餘種在售。

“我們認為藉助本次疫情發展,從樂觀角度看或許將對當前互聯網用戶的消費需求和習慣造成一輪根本性的改變。”中信證券發文指出,疫情下美團閃購、買菜業務的用戶端滲透率和訂單量有望上一個臺階。

搶佔“菜籃子”市場

C 端驅動,可說是新電商的鮮明特徵。對平臺來說,供應鏈是核心,配送是最節省成本的地方,這是投資人對於“新”電商創新的判斷,也是為什麼基於 LBS 的社區電商最受資本關注的地方。

2019年,盒馬和美團就開始搶佔菜籃子市場。

2019年1月,美團低調上線了美團買菜的服務和APP,當時的服務範圍僅限於上海周家嘴服務站周邊1.5公里內。從官方介紹來看,美團買菜採取App+便民服務站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送菜到家的一個服務。其覆蓋水果、淨菜、水產、糧油速食、家居個護、企業茶歇等日常商品,最快30分鐘送達。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同屬生鮮零售業態,美團買菜與盒馬鮮生在定位上仍存在差異。目前,盒馬主攻一二線城市,所售生鮮產品也多有優質、高價的特點,而美團買菜切入的是大眾化的日常買菜需求,可以說瞄準的是下沉市場。

之後,盒馬鮮生緊接著公佈了除了標準店之外的四個新業態:盒馬F2、盒馬菜市、盒馬mini 和盒馬小站。其中,盒馬菜市定位城市的社區和郊區,跟盒馬標準門店不同的是,它的蔬果產品都以散裝形式出售,也不帶有餐飲區,單店經營面積在500-1000平米左右。

盒馬菜場要更加接地氣,商品會更接近目前已有菜市場的商品結構。盒馬的社區菜場業態,整體會呈現出自營+聯營形態,自營部分為日日鮮的菜、肉、水果、奶,及部分快消。把日日鮮獨立出來做單獨業態。目前,日日鮮的蔬菜品項可能還不算太多,如果要做這個“社區菜場”業態,可能需要擴充品項。其他服務業態則聯營。

在北京天通苑老三區8號樓,有美團買菜在北京最早設置的兩個前置倉。一位美團買菜配送員介紹,目前,該前置倉有30多人的配送團隊,“單人平均每天的配送量在30-80單不等。”

在年輕人聚集的天通苑,這家前置倉周邊500米半徑內分佈著首農優加生鮮超市、華聯生鮮超市、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天通東菜市場等多個直接競爭業態。

疫情帶動線上生鮮市場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生鮮線上消費佔生鮮總消費的比例有望增長到 15%。另有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生鮮市場達到約 5.3 萬億規模。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從某種意義上說延長了一系列燒錢企業的“生命”。許多生鮮電商雖然依仗知名風投基金和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公司等科技巨頭的資金支持,但從某些情況下看其中不少家2019年就已經瀕臨倒閉。

“在中國新年來臨前,許多生鮮電商看起來已經岌岌可危,他們唯一的生命線就是主要投資者的雄厚資金支持,”上海諮詢公司AgencyChina的研究和策略經理邁克爾·諾里斯(Michael Norris)稱,“而現在,生鮮配送平臺正被消費者視為降低感染風險的一種必要途徑。”

諾里斯認為,疫情的爆發反而催生了中國電商市場的又一波繁榮時代。他預計,電商將佔據今年中國零售額的三分之一,高於上年的大約四分之一。

阿里的盒馬鮮生在延長後的新年假期一直在營業,該生鮮電商在疫情中心武漢擁有18家門店。盒馬鮮生在一份聲明中稱,在線訂單的飆升使得公司增加了北京、上海和廣州的蔬菜供應量。

盒馬CEO侯毅說,“生鮮是線上線下全部渠道流量的最大泉源,也是最具黏性的。盒馬便是要以生鮮為抓手,用剛需的高頻商品帶動利潤更高、空間更大的低頻商品,朝更廣的品類和效勞縱深拓展。”

市場的巨大,勢必吸引更多參與者。縱觀整個領域,阿里旗下盒馬鮮生、騰訊旗下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等巨頭們都已經紛紛佈局生鮮市場。

盒馬的強大在於不僅僅是門店的佈局速度,更重要的是供應鏈網絡的搭建,目前盒馬3公里生活服務圈中的模式似乎已經跑通,並在不斷完善中。

毫無爭議,領跑者在捨命狂奔,追趕者在拼命加速,巨大市場需求的釋放在2020年將會吸引更多的入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