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捧為神作的爛片?

湯裡放藥


電影定義為經典之作。但是有些當時上映的爛片中,在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才看到這部電影的意義在哪裡,後面也被奉為經典之作。曾經被認為是爛片,後面被捧為經典的神作,懸疑片《閃靈》上榜。

第一名:《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一部耗資巨大的電影了,而且也有這首屈一指的電影特效視覺。但是的主演雖然是當時熾手可熱的哈里森·福特,但還是上映之後被影迷們紛紛吐槽。因為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麼槍戰特效,看到的而是未來世界的雲山霧罩,讓人覺得很悶。但是到影片上映了20年後,這部電影才開始被大家認可。

第二名:《閃靈》

可能大家並不怎麼會相信,《閃靈》曾經讓導演拿到過電影界的恥辱金酸梅獎。甚至連原作者史蒂夫·金都看不上它,這本書的粉絲也不喜歡它,簡直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但是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在導演去世之後,大家才重新瞭解到電影的精髓,這部電影也因此證明自己。

第三名:《未來水世界》

《未來水世界》真的是一部被辜負的好電影,自播放以來,大家都看不懂這部電影。現在大家看到這部電影時,都會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海洋版的《瘋狂的麥克斯》,也有人認為是未來環保拍攝的電影。誰能說得準呢,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未來水世界》。

第四名:《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是周星馳的經典之作,但是剛開始香港上映的時候,大家看到的並不是很多的笑料,認為這是周星馳很失敗的一部片子。但是到後來,他被國內眾學生分析之後,才知道背後的含義。能把一部悲劇拍成一部喜劇的時候,說明已經是喜劇的最高境界了。

或許有些導演,在自己的拍攝手法上,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而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或許在那個年代太過去超前,難免會讓觀眾不買賬。但是觀眾影迷們的思想和品位也一直在進步,所以也因此讓這些爛片慢慢地成為了經典。各位網友們,大家還知道哪些曾經是爛片後面被稱為經典的電影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愛看電影的沐沐


我來說一下宣傳很好,去電影院看睡著的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

這部電影爛的不能再爛了,去看過的小夥伴都會這樣說,豆瓣6.8分,我們公司聚餐先去看電影,就看了半個小時所有人都覺得這是爛片就走了去吃飯去了,前面一個小時估計電影都不知道想要表達什麼,電影院還沒看過走了大部分人,電影票還不便宜。


《歡樂喜劇人電影》這部電影看的我還真不如給我播放一個歡樂喜劇人給我看得了,就是衝著憨豆先生去的,去看了才發現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圈錢的,不搞笑還不如看歡樂喜劇人好了,沒看完就走了 ,不知道導演懂不懂喜劇。

這兩年中國出的電影整體還是不錯的,爛電影會越來越少,因為中國人消費越來越理智,不在會為爛電影買單。


阿東丫


我看這個話題就被大家捧得很火。

我總覺得爛片就是爛片,不會有人去捧爛片。而那些別人在捧,我卻不覺得怎樣的,只是因為不是我的菜罷了。

前一段時間去祝賀朋友家孩子考上理想大學,在孩子同學送祝福賀詞時,出現了一個尷尬場面,因為一個小同學的賀詞完全是以一個校領導的口吻說出來的。當時在場的所有成年人都有些莫名其妙,沒有人鼓掌,只有一些竊竊私語。後來我問我兒子,這是不是失誤了,他說“我們同學之間就是喜歡這樣調侃,這很正常,為什麼要和你們大人一樣?”

15歲的孩子看不懂《阿甘》,50歲的成人看不懂《奧特曼》;正在熱戀中的人不會想去看打打殺殺,忙於加班養家的人不喜歡甜膩膩的無腦愛情。世界上不會有什麼味道可以讓所有人都喜歡。


悠優生活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這部電影是《東邪西毒》備胎電影而已,拍攝時間就用了27天。造型誇張,劇情改編荒謬,無厘頭的搞笑,沒有深刻的意義,純屬是為了逗樂觀眾,實則算是“爛片”了 ,當時播出後,也被很多人批是爛片,惡搞金庸經典。

但是,一部“爛片”卻成為了經典,因為它聚集了當年香港的大碗明星:張國榮、梁朝偉、梁家輝、張學友、林青霞、王祖賢、劉嘉玲、張曼玉......這樣豪華的陣容在後來的電影裡基本聚集不到,每個演員都毫無偶像包袱,演員演技也無可挑剔,同時還迎合了觀眾的笑點。

所以《東成西就》有人說是“爛片”,也有人說是經典,就看你怎麼定義了。


劇朽閣


說到被捧為神作的爛片,就不得不說到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二名《流浪地球》,在豆瓣上也是贏得了7.9分。明明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為什麼要說這部電影爛呢?這部《流浪地球》雖然彌補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空白,但科幻有硬傷,情節太矯情。刻意安插的父子矛盾和激情澎湃的演講讓人看了之後非常尷尬,即便是有大場景大製作,但還是彌補不了劇情上的不足。

其次就是豆瓣電影TOP250的第23名《當幸福來敲門》,成功贏得了9.1分的高分,但實質上卻是一部洗腦的心靈雞湯。影片中渲染的父子情過於狹隘,在展現人物的過程中,刻意忽略了悲傷情緒,轉而對成功進行了不可言喻的描述,誇大了對於金錢的價值觀,雖說故事是真事改編,但是這種勵志真是顛覆了我的世界觀啊。

周星馳的電影中被譽為神作的《大話西遊》系列中,幾乎被所有人譽為了神作電影,但是在當年這部片並沒有如此的好評。可見,這部電影是之後很多人為這部電影賦予了意義。《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在豆瓣的評價非常高,有9.2分的高分,但是放到現在這個故事只不過是個古代瑪麗蘇的設計而已,平庸的男主角被高顏值高能力的女主愛上了,中間經過了一些狗血的劇情而在一起了,那個被封為“神結尾”的片段,僅僅是這部瑪麗蘇電影的最精彩之處。

當然了,以上僅是小編個人意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喜勿噴。


巴塞電影


捧為神作實為爛片,那就是《讓子彈飛》了,沒一部電影比它更合適這個頭銜。這部片子教科書級展現了一件皇帝的新衣是如何做成的。

這部電影所有人看第一遍的感覺應該都是,劇情莫名其妙,臺詞聽不懂,答非所問,除了對幾個笑點有印象外,對整個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說不上來。確實,這部電影沒有讓觀眾看懂的意思,或者它是在故意不讓你去看懂。

電影講了一群匪徒搶劫了新任縣長,自己突發奇想去當縣長,然後和當地惡霸相鬥的故事。劇情來自馬識途先生的作品《夜譚十記盜官記》,按理說,這樣的文學框架不缺思想不缺衝突,用心拍必然是一部好作品。

正如拿到鮑魚、海參、魚翅這樣的上好食材後,仔細雕琢,慢火細燉,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佛跳牆,才不負頂級食材之名。但姜文偏不,似乎吃透了中國觀眾的口味,他的做法簡單粗暴,加辣椒就是了,在電影中不斷的人為製造衝突,而不考慮劇情的合理性和邏輯性。

於是電影裡充斥著各種各樣不合理的劇情,莫名其妙的臺詞。開篇一群馬拉著火車,子彈打出去還飛一會兒,吃一碗粉破腹還能取出一碗粉...更多的是故作高深的臺詞,從它的名字“讓子彈飛一會兒”開始,“要有風,要有肉;要有火鍋,要有霧;要有美女,要有驢!”“如果你活著,早晚都會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遠活著。”...觀眾往往還在琢磨上一句話是什麼意思,下一句話又聽的雲裡霧裡。

一部形式上已經亂七八糟的電影,卻有一些人偏好這些故作高深的表達方式。他們的各式各樣的解讀,最終將這部電影捧上神作的地位。什麼隱喻說,暗諷說,暗線說…各種解說層出不窮。馬拉火車解讀成了馬列,還扯上了市場經濟的弊端;射穿鐵門解讀成打穿人民的鎖鏈,奔向自由;幾隻鵝解讀成姜文的盲目粉絲…只要你敢想,他們就敢說。

解讀者說,如果你還看不懂,那是因為你的閱歷不夠,等閱歷夠了自然就懂了。但沒詳細說需要什麼樣的閱歷,是當匪徒的閱歷,還是當縣長的閱歷呢?那估計沒幾個人閱歷能達到要求。

在各式各樣的解讀的宣傳攻勢下,不少觀眾被洗腦成功,聲稱看懂了這部電影,成了《讓子彈飛》的擁躉。於是,所有人都在誇獎皇帝的新衣服真好看,而敢於說皇帝沒穿衣服的人越來越少,畢竟,誰願意當一個沒閱歷的小孩子呢?

有人在解釋這部電影的不合理性時,給它冠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概念,其實,既魔幻又現實,和既民主又專政一樣,只會讓人覺得可笑。姜文骨子裡和社會上的算命師傅是一類人,他們都要用莫名其妙來迷惑觀眾。他拍不了正常的電影,就像大師不敢直接告訴你某年某月某日會發生什麼事一樣,他們害怕精確。精確的臺詞,精確的人物關係,精確的情節邏輯會要了他們的命。

從目前來看,這部電影是成功的,豆瓣評分達到了8.7之高。但姜文忘了很重要的一點,變質的菜加再多辣椒,也只能掩蓋不新鮮的味道而已,食客吃下去後還是會拉肚子。姜文最近幾部電影還想走老路,沒那麼容易了。


趨勢作手


其實不能說是爛片,不是爛片!稱得上開山之作,就是誇大其詞,被過分吹捧的影片。

《哪吒》

理由:立意很好,主題鮮明,我命由我不由天,畫面特效很棒,但是優點之外也有不足,主角臺詞設計欠缺,人物內心張力缺乏,某些情節看來很是尷尬。

不過,這部電影被吹捧得太厲害了,優點不可否認,但是缺點真的看不到嗎?說白了,這部電影,無異於皇帝的新裝。



《戰狼2》

理由:吳京很努力,很拼,動作也很帥,場面也可以,不過太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主角光環太重,有些情感方面的劇情太刻意。為什麼《戰狼1》口碑更好?雖然1也有個人英雄主義,但色彩遠遠沒有2那麼強烈突出(在小團隊中突出個人的英雄非常好)。

戰狼主角設定本就是也僅僅是一個厲害的、強烈愛國的軍人,並不是刀槍不入,也不會超能力,這就使得最後的劇情有些不合理(反派還設定得總是像智障),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最後冷鋒英勇犧牲了,整部片的主題會提升更多。有些人總說《第一滴血》,人家玩了多少年的老梗了,還好意思在這強調?國產電影就該走別人的老路子?無敵不死的超級英雄(所謂的第一滴血)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即使世界拯救者也該開始逐漸迴歸真實了。


《流浪地球》

理由:情節設計拖拉,人物特點、對話刻意,想在緊張氣氛中搞笑,想用個人吶喊喚起觀眾內心的激情,可惜沒有做到。

被譽為打開了中國科幻片的偉大一頁,不否認特效畫面很不錯,中國科幻片能出來這樣的畫面真的有被震撼到,較以前提升了一大檔次,但是情節、人物,這兩方面做的都不好,尤其是情節設計。

當然,這三部電影肯定不是爛片,不過也夠不上神作,說出它的不好的地方,是因為被捧的神乎其神了。總有人說,你怎麼不去挑別的電影的刺?你說出來一部我也能挑一堆問題,我信!

因為沒有完美的電影,任何一部都有瑕疵,豆瓣評分第一位的《肖申克的救贖》還有人不願意看呢?但關鍵是什麼?是實至名歸還是過譽,那些本來就沒有過分吹捧的電影再說缺點也沒有什麼意義!

近年來,中國電影出現了一系列開山之作,比如以上三部,這是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面對這樣的作品,我們的態度應該怎樣?

推崇、稱讚、鼓勵……沒毛病,但現實是很多人陷入到了類似於個人崇拜的狂熱中,導致旁人不能說一個不好,否則你就是不愛國,你就是崇洋媚外,你就是故意找茬,你就是槓精……有些人還總拿票房說事兒,暫不說有票房究竟代表什麼,中國的電影難道就是就關起門來跟中國其它的電影相比,票房更高就是進步了?難道不應該是與其它國家的好電影放在一塊,對比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泊?

還有最近說《哪吒》要參加奧斯卡,被不少人質疑,又有一群所謂的愛國者急不可耐得跳出來指責:崇洋媚外,外國的就是好的,中國的就差,奧斯卡說白了也是美國人自己的電影節,幹嘛去他那讓他評論?還有文化差異呢……云云

這話從嘴裡說出來不覺得寒磣?這種想法跟”閉關鎖國“有什麼兩樣,如果你的東西足夠厲害,那就根本不怕去外面展示,別說美國了,哪個國家都可以,不僅敢讓他們評判,還有把握讓他們稱讚認同,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真正的自信。

那些不認同的人,也不要浪費時間評論了,看待問題的角度都不同,終歸誰也說服不了誰,還不如對牛彈琴。再有別把所謂的“鍵盤俠”冠到我的頭上,你的鼎鼎大名我可承受不起!


茫茫極吃瓜


許多的電影在剛播出的時候因為觀念過於前衛或者表演過於誇張,致使讓觀眾們口誅筆伐,成為爛片。《大話西遊》就是這樣,當年由於晦澀難懂不搞笑的劇情被罵爛片,還被評為十大爛片之一,由於裡邊經典的臺詞過了這麼多年,風評大轉,變為群眾口中的經典;《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因為拍攝只拍了20天,剛上映的時候一致被外界媒體認為是爛片,但是今天看來,這部電影無論動作還是臺詞都讓人回味無窮,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會對裡邊華山派兩個人印象深刻,很好的詮釋了所謂名門正派的虛偽與下作,王晶讀懂了金庸,所以此片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東邪西毒》當年可是票房口碑雙敗,都說這部電影就是沒有意義的矯情,就連梁家輝自己都說不知道自己拍的什麼,可如今觀眾卻對這部電影讚賞有加,被視為文藝武俠神作。





白先生生活會


《少年的你》和《hello,樹先生》

我寫這篇文章其實也不是說這兩部影片是爛片只是它們的評分被吹得過分高了。

先來說說《少年的你》,剛開始電影上映的時候幾乎朋友圈沒有人不發這個的,到處都在說電影是如何如何的好看,好像如果不去看就像失去了什麼很重要的東西似的。而這部電影一放映就很快收到了回報,票房輕輕鬆鬆過億,最後到達15億,不過那段時間還一度有人認為它會超過《哪吒》的票房。這裡我想說的是演員們演技確實都很不錯,可是劇情並沒有讓我有特別的觸動,就好像是一切順理成章的一樣,可以料的到結局的那種。



這部影片講的是校園暴力,在之前還有一部電影也是關於校園暴力的,沒錯,就是《悲傷逆流成河》,但是在票房上《悲傷逆流成河》卻只有3億。我不是否認《少年的你》,只是感覺這部電影平淡無奇,從與小北的認識,從他們相處的種種,再到最後殺人藏屍,平靜的沒有一點波瀾。


所以,整個電影看下來我的內心很平靜,感覺這部關於校園暴力的影片也不過如此。而《悲傷逆流成河》中的經典畫面我至今還依然記得,我記得易瑤的媽媽不顧一切帶她去看病,我記得唐小米被霸凌,我記得顧森西的西是太陽從西邊升起來的西。但關於《少年的你》我卻很模糊。

我認為,一部好的電影首先都要讓人看懂,雖然可以留下些連作者都無法解答的疑團,但電影本身應該有一個主旨的。畢竟電影是給大眾看的,而大眾的思維也都不盡相同。

在《hello,樹先生》影片出來以後,手機上很多推送都是關於它的,而且它在優酷上的評分也很高8.1分。眾所周知,優酷上的評分普遍很低,能夠拿到8分以上確實很好了,所以這就很容易讓人認為這部電影很不錯,而電影的評論也無一例外全是誇讚,然後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第一反應是沒看懂。評論中有人說刷兩遍才會明才這部電影的內涵,我不這麼認為。我一向不喜歡把電影看兩遍哪怕再好看,再者說這個社會電影資源的競爭本來就很激烈,這一部電影還沒有看,下一部電影就又出來了,有多少人會把時間浪費在一個看不懂的電影上,所以這一點它是失敗的。



再者,我看過一些看不懂的電影,像韓國電影《苔蘚》,《苔蘚》的不懂在於電影情節的不理解,這樣的不懂會讓我一直去思考究竟誰才是幕後之人,會讓我產生興趣,會讓我去推薦它給朋友然後一起討論情節問題。而《hello,樹先生》中的不懂在於不懂影片的主旨,不明白電影要講什麼。這樣一來看完之後我就不會去想它,更不會和人分享。

影片的主人公是樹先生,然後講述了樹先生的生活,他的無奈,他的卑微,他精神上的壓力,可是那又怎麼樣?他代表的不是社會上的某個人群,他也不會是社會上的典型代表,這樣的描寫一個無關乎觀眾的人有什麼意義?就像綜藝《幸福三重奏》一樣,這三戶人家都很幸福,都很值得看,可是在我看來它卻十分缺少看點,記錄明星日常的點點滴滴,雖然很快樂很幸福,可是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何必要趴在電視機前看他們的很平淡的生活。



魷魚遊客


很多人說《戰狼2》,這部電影確實被捧得太高了,甚至到最後有了愛國綁架的意味。但他還沒那麼爛,合格的爆米花電影罷了

我想說的是《流浪地球》和《哪吒》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流浪地球》後半部分煽情太過於嚴重。我本人很討厭影視劇裡強硬的煽情,只靠激昂的臺詞,恢宏的場面,加上家國情懷的套子是無法讓人感動的。只會讓人感到尷尬和無所適從。當然它作為國產第一部意義上的科幻片是值得鼓勵的,但沒必要捧上神壇。

然後說《哪吒》,這部電影我個人認為真的很一般了。首先配音就很怪。哪吒還勉強湊合,那個母親的配音很拿腔作調了。在電影院裡看的時候還沒覺得什麼,回家陪別人看的時候感覺太怪了。

然後說幾個搞笑的情節。可能是我笑點太高了?大家笑的時候我一次也沒笑,有些梗有些劇情太老套了。

當然這幾個電影並不是很差,只是我認為自身水平和口碑不符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