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蒂姆·波顿是一位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导演,他的《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爱丽丝梦游仙境》、《火星人玩转地球》都带有浓郁的黑暗童话色彩,这也是他的鲜明标识。

2005年上映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豆瓣评分8.1,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但这部电影不仅是给孩子看的怪诞童话,还是给大人看的教育实例——五个家长带着五个孩子去巧克力工厂一日游,他们的举动映射了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有的失败,有的成功。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电影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沉寂多年的糖果大亨威利·旺卡突然宣布,他的巧克力中藏着五张金奖券,找到它们的幸运儿可以参观工厂,其中一人还将获得神秘大奖。

男主角查理出生在一个贫困但温暖的家庭,四位祖辈共用一张床,爸爸还下岗了。他有幸抽到了金奖券,五个孩子一同进入了工厂。暴饮暴食的小胖子、争强好胜的小女孩、贪婪骄蛮的“小公主”、有暴力倾向的小男孩相继被淘汰,只有纯真善良的查理成为了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

看过电影的人,几乎都会被里面的画面所震撼。糖果树、巧克力瀑布、能代替三餐的口香糖……但是重新审视这部电影,我们需要思考得更深。为什么威利·旺卡淘汰了前四个孩子?为什么查理能获得大奖?两个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五个家长身上。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只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是养育而非教育

第一个拿到金奖券的小男孩,是典型的“吃货”。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依然在不停地吃,并且表示要吃更多的糖。站在旁边的妈妈不但没有制止,反而一脸骄傲。

谁知,刚进工厂的第一个车间,小男孩就止不住自己的食欲了。他大口地吃奶油,拔甜草,甚至疯狂地舀着巧克力湖水,最后掉进了湖里。于是他被吸入了抽水管,第一个被淘汰。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电影情节做了不少夸张的处理,但这个男孩的情况其实不是个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觉得管好孩子的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了?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有时候,家长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这样的培养方式是不全面的。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呼吸、水、食物、睡眠属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才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成长不仅是生理意义上的长高、长大,还应该是人格方面的完善——独立自主,有理想,有担当。

要知道,把孩子养大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把孩子养好。如果家长只满足了子女的生活需求,那还算不上“教育”。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不要把培养“上进心”,变成培养“功利主义”

第二个被淘汰的小女孩擅长跆拳道,得奖无数。她妈妈的教育理念是“做任何事都必须赢”,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利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母亲的引导方式显然偏离了正轨。

当威利·旺卡表扬小女孩“信心就是关键”,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妈妈,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当小女孩回答错误的时候,她再看一眼妈妈,妈妈已经拉下脸来。后来,小女孩变成了一颗巨大的蓝莓,母亲首先担心的不是她的安危,而是问:“她还怎么去参加比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子女的期许。然而,电影里的妈妈一味地要求“赢”,一方面让女儿变得狂妄自大,看不起所有拿不到第一名的人;另一方面,又让女儿为了追求胜利而失去本心。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小女孩向威利·旺卡刻意地撒娇,只为留下好印象;她把一块口香糖嚼了三个月,只为刷新世界纪录。这些荒谬的做法,证明孩子的求胜欲已经扭曲了,变成了功利主义。

成功是结果,而走向成功的过程才是值得铭记的。家长让孩子争当第一,目的应该是培养他的进取精神,让他享受奋斗的过程,而不是把奖状当作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不恰当的动机和劝导方向,有可能把孩子引上歪路。


溺爱不可取,学会对孩子说“不”

第三个孩子是“小公主”,家境富裕,父母对她有求必应。溺爱必然导致无节制的索取,小女孩拥有许多宠物还不满足,甚至想自己捉一只工厂里的松鼠,结果掉进了垃圾堆。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全书》里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凡事都需要有个度,过度宠爱是昏聩的表现。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子女合理的要求可以答应,不合理的要求必须拒绝。

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说“不”,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溺爱的举动,只会教出贪得无厌、颐指气使的孩子,这才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正确引导孩子发挥特长,千万不能“不作为”

最后被淘汰的男孩是一个小天才。他运用公式找到了藏有金奖券的巧克力,熟悉物理知识,还具有探索精神。

然而,他爸爸作为老师,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放任自流,致使他把过盛的精力发泄在电子游戏中,甚至伴有暴力倾向。进入美妙的糖果车间,别人在惊叹,只有他把果实踩得稀碎,还经常口出恶言。

常言道,“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家长的种种不作为,错失了培养出天才的机会,还导致孩子产生了过激行为,这着实是一种遗憾。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前四个家长的失败教育各有不同,而男主角查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则是共通的。

电影刻画了他和家人互动的很多细节。只有每年过生日,查理才能吃上一块旺卡巧克力。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舍不得吃,但他总会把巧克力掰给每个人品尝。

查理抽到金奖券后,考虑到家中生计艰难,忍痛要把来之不易的机会卖掉。而他的家人明知道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依然支持孩子拿着金奖券去圆梦。

讨论查理去巧克力工厂的陪同人选时,爸爸虽然也很想去,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机会让给了年纪更大的爷爷。

巧克力工厂一日游的童话,教你警惕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怀抱感恩之心,对家人时时珍重,懂得谦让和分享,这是困境中的查理一家始终团结温馨的根本原因。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会开出一朵纯白的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实际上是一篇有教育意义的童话。不论孩子还是家长,不妨都好好看看这部电影,在家庭中共同进步。

这里是东风愿卿,一个旅行、文史和音乐爱好者,愿你我都能温柔地看待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