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尿壺、吊牌,醫護人員化身“發明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三湘都市報2月19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王潔)自制礦泉水瓶尿壺、營養吊牌、“襪套”約束帶……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中的白衣天使化身“發明家”,把醫護聯合查房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因地制宜”的小手工製作來解決,從細節入手注重每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努力提高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DIY尿壶、吊牌,医护人员化身“发明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2月16日上午,湘雅病房的呼吸內科主任潘頻華教授、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麗娜教授為病危患者李先生(化名)查房時發現,他的病情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即血氧飽和度波動幅度大,每天均有一些時間段存在明顯低氧,之後好轉又反覆出現。

跟隨床旁查房的重症醫學科護師劉蔥立即反饋:“由於患者間斷需要上廁所,每次起床後都要脫氧,小便後患者耗氧太大,氧合會持續較長時間上不來。”

原來,李先生有嚴重的低氧血癥,需要接受持續心電監護和高流量治療給氧。雖然醫生囑咐要用尿壺在床旁解決小便,不允許下床活動,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尿壺一直缺貨,而李先生又強烈反對插尿管,要求自己解小便。

這讓張麗娜左右為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核心原則,就是改善低氧血癥,避免低氧加重肺損傷和其他器官功能損害。而造成李先生低氧血癥反覆出現和病情波動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氧儲備能力差,自行上廁所過程中脫氧,短時間又難以恢復正常。低氧血癥長時間多次發生,患者的各個器官保護治療無法得到保障 。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查房後,曹嵐科護士長、鄧桂元護士長、彭小貝護士長討論提議了一個很好的想法“自制臨時尿壺”。簡單的礦泉水瓶,剪下瓶口,稍作設計,畫上刻度,就製作完成了。用上了這個臨時尿壺後,李先生可以在床上自解小便,降低了氧耗,血氧飽和度也持續處於穩定狀態,病情正在穩步好轉中。

目前,該尿壺在整個病房都已經推廣應用。

腸內營養吊牌,減少護理差錯發生率

DIY尿壶、吊牌,医护人员化身“发明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陳奶奶,您早餐怎麼只吃了這麼一點呀?”2月17日,湘雅病房的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張磊進入隔離病房進行護理質量管理和督導時發現,患者陳奶奶(化名)只吃了一點點稀飯和牛奶,饅頭都沒動。床旁護士反饋,每次給她餵食都有些嗆咳反應,進食量也很少。張磊護士長立即在床旁進行了飲水窪田實驗,發現陳奶奶存在明顯的吞嚥功能障礙。

根據自己臨床10年的ICU經驗,張磊立即跟值班醫生建議,陳奶奶不適合自主進食,否則極易造成誤吸,建議改成胃管鼻飼腸內營養補充每日熱卡。

當日下午,有著十分豐富重症營養支持經驗的重症醫學科劉志勇副教授帶著從其他病房借來的胃管來了。然而,從感染防控來說,插胃管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高風險操作;再加上借來的胃管根本就沒有導絲,又穿著重重防護服和手套,要把胃管置管成功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但劉志勇副教授手法輕而準,在讓病友減少痛苦的前提下,快速完成了胃管置入。

第2天清晨,曹嵐科護士長在護理查房時發現,李奶奶的營養支持有了明顯改善。然而,腸內營養和靜脈輸液的治療在一個輸液架上,並無任何提醒分開標識,這讓她一下心理就緊繃起來。

她立即與協和西院程小翠護士長進行溝通,兩位護士長通力合作,找到輸液架,把腸內營養和靜脈治療分開,借來輸液泵來代替腸內營養泵,使腸內營養可以持續、勻速地泵入。

最重要的是,她們自制了腸內營養吊牌,醒目地掛在每一位病友的腸內營養的輸液架上,大大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風險。

“襪套”約束帶,降低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發生率

DIY尿壶、吊牌,医护人员化身“发明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2月18日, 曹嵐科護士長在對上了有創呼吸機的劉先生(化名)查房時發現,患者的約束沒有做到位。

“如果在鎮靜鎮痛沒有做到位的前提下,病友很容易發生約束帶崩脫,從而導致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的發生,導致患者無法維持正常供氧和呼吸,這是極其危險的。”曹嵐科護士長說。然而,由於重症病房是臨時改造的,有專利設計的“乒乓球拍”約束用具非常缺乏。

如何就地取材解決約束問題?曹嵐科護士長自制了一個新型的約束用具。她往襪子裡塞進一個紙板,讓患者的手掌朝下套入襪子中,再對其手腕進行約束。這一創新,大大降低了患者因約束不當而導致的非計劃性拔管的幾率。

為了讓這一新型約束用具更好地應用到每一位需要約束的病友身上,曹嵐科護士長還特意製作了教學視頻。張麗娜主任也召集醫護人員進行了重症患者鎮靜鎮痛管理的床旁教學培訓,要求醫護人員都要學會評估並執行,讓規範的治療流程落實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