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文 | 王小胖

人類與瘟疫的纏鬥從未止息。

中世紀在歐洲爆發的黑死病造成了超過 2400 萬人死亡,佔到當時歐洲和西亞人口的四分之一,間接導致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自由思想的啟蒙。

15 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天花、腮腺炎、霍亂等疾病也漂洋過海來到了新大陸,100 年的時間,原本近 3000 萬的美洲原住民只剩下了不到 100 萬人。

美國學者威廉·麥克尼爾,在 1976 年首次出版的《瘟疫與人》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瘟疫,也就是傳染性疾病,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它們非但不是背景板和插曲,還是歷史的一項重要的參數,深刻影響了文明的進程,和當今世界的格局。

麥克尼爾的觀點引起了學界的廣泛討論,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啟發了後來有關人類社會史的兩本「神書」,賈雷德·戴蒙德所著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以及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

尤瓦爾進一步提出問題,20 世紀以來,世界人口不斷增長,人口的流動也更加迅速,這些按理來說,都是給瘟疫傳播的利好因素,但事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儘管傳染病仍不時發生,但流行程度和負面影響都在大幅降低。

這是因為和幾個世紀前相比,我們擁有了更先進的「武器」——科技。

科技的發展,讓人類不再對傳染病束手無策,我們能夠了解疾病作用在機體的原理,能夠了解病菌的傳播機制,採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社會各界關注,和 17 年前的 SARS 相比,病毒變得更加「狡猾」,但科技的迅速發展,也讓這次全民戰疫中出現了諸多新的氣象。

以阿里、平安、華為、騰訊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紛紛承擔起社會責任,在抗疫阻擊戰上化身「科技兵工廠」。

01 技術,在抗疫一線

疫情兇猛,直接針對疫情的診療、檢測、傳播以及公眾宣傳,成為刻不容緩的「一線戰場」。

和 SARS 發生時相比,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通過手機獲取外部信息,在社交媒體上與親友互通有無,這是前端用戶行為的改變,在這背後,則是 AI、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也都在迅速發展。

這使得,科技企業能夠在捐錢捐物之外,做到更多。

擁有大量用戶的互聯網公司,首先成為了戰疫信息的「把關人」。

比如,騰訊 1 月 22 日在微信搜一搜中置頂上線了新冠肺炎疫情實時搜索,整合疫情動態、醫院查詢、以及各類相關服務。針對謠言擴散傳播的問題,騰訊聯合中國醫師協會推出了「較真」闢謠平臺,與專業機構一同對不實信息及時闢謠,以正視聽。

百度 App 上線了疫情熱搜實時更新信息,百度地圖也在不斷更新與疫情相關的服務功能需求,如新冠病例曾活動場所等專題地圖。

在用戶一側發揮「戰疫」作用的同時,科技企業也在通過技術手段,給到前線更多支持。

阿里雲宣佈疫情期間,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 AI 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

醫療一直是前沿技術應用的一個重點領域,而新藥和疫苗研發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以及算力支持。此前,阿里雲就曾通過與基因公司合作,將普遍需要 120 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時長縮減到了 15 分鐘內。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多家雲計算企業向醫療科研機構免費提供算力支持

華為也在迅速行動。1 月 25 日,華為支撐湖北移動和湖北聯通,正式開通了蔡甸火神山 5G 基站,而這座特殊醫院的 5G 基站和無線通信網絡建設,從規劃到落地一共只用了三天時間。

此外,華為還完成了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的鋪設和調試。通過該系統,北京等地的醫療力量也能參與到對武漢當地患者的診治中來,並針對醫療會診場景進行了特殊優化。

相較於上述科技企業,PATH(平安、阿里、騰訊、華為四家大型科技企業首字母縮寫) 中的另外一家巨頭,中國平安,因為在醫療領域進行了多年佈局,所以平安在抗疫一線的技術應用更加「硬核」,也更加直接。

平安醫保科技旗下的武漢平安好醫醫學檢驗實驗室,作為由疫情防控指揮部置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機構,開始承接疾控中心的樣本檢測任務,預計每日至少可以檢驗 500 人份的核酸樣本。

另一方面,為了收治輕症患者,武漢在短時間內啟用了多家「方艙醫院」,這些醫院因為是緊急改建而成,醫務人員的配比和相關醫療設備都處在緊缺狀態,在瞭解到相關情況後,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派遣了移動 CT 影像車進行支援。

該設備是基於 5G 技術開發的 64 層移動 CT 影像車,也是首次將全身 CT 應用到車載領域的新技術。而 CT 影像檢查基本被公認為臨床診斷新冠肺炎最高效、準確率最高的手段。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平安移動 CT 檢測車馳援武漢

阻斷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過程,平安智慧交通也在發揮作用。

平安打造的「疫情防控交通一體化系統」藉助高精儀器以及平安智慧城市的技術,可以實現無感、無接觸、高精度的體溫檢測,當識別到高溫人員時會將信息同步推送至現場執勤人員與後端的監控中心,保證通行效率的同時也能降低防控成本。

據瞭解,這一系統已經在山東地區迅速推廣,並且正在響應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全國多地需求。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平安智慧城市獲央視《新聞聯播》高度評價

平安好醫生則利用互聯網醫療無需面對面接觸的優勢,為公眾提供衛生防護指導,並開通了新冠肺炎問診專區,平安好醫生 CEO 王濤表示,平臺累計訪問人次在最近這段時間達到 11.11 億次,新增註冊也達到 10 倍,新用戶的問診也是平時的 9 倍。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2月11日,平安好醫生公佈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

同時,平安好醫生還聯合百度、企業微信、墨跡天氣、美團醫療、輕鬆籌、UC、知乎、喜馬拉雅 FM、高鐵管家、松鼠 AI 等超 20 家互聯網企業開通抗疫義診,覆蓋搜索、出行、教育、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特殊時期,互聯網醫療發揮了重要的防控價值。

綜合來看,在全民戰疫的一線戰場,無論是直接針對病毒的檢測、診療、阻斷傳播,還是對相關機構的技術支持,都能見到科技企業的活躍身影。

特別是在醫療科技方面,儘管在目前,中國在醫療垂直領域還是以大醫院作為核心,但這次疫情也讓社會認識到,想要將分級診療有效落地,對「千軍萬馬上協和」進行分流,互聯網、AI 以及大數據的輔助診療是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

科技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靠醫療科技的介入來讓供給側變得充盈,讓常見病、小病、慢病得到更高效的診治,醫生也能減少重複問診,從而讓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用來攻克更加艱深複雜的疾病。

想要做到這些,離不開醫院、商業力量以及監管機構的有效配合。

02 大型科技企業,以生態之力抗疫

疫情直接影響著人的生命健康,但也在短期內大大改變了社會運作的節奏以及經濟活動。

這使得分處在各行各業的每個企業、每個個人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其中。

已經有一些行業受到了明顯的衝擊,按照恆大研究院的報告,僅春節的七天假期,中國的餐飲、旅遊以及電影院線的直接收入損失就超過一萬億人民幣。

如何確保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給老百姓以信心,長遠來看,這或許是比抗擊疫情的一線醫療更重要的戰場。

而大型科技企業,因其業務生態範圍廣,涉及價值鏈條長,以及自身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也在「大後方」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阿里為例,針對疫情對商家經營造成的衝擊,阿里旗下各業務板塊相繼推出了幫扶措施。比較典型的舉措如,對所有天貓商家免去半年的服務年費,對全國口碑商戶免除一個月佣金,設立 10 億元專項基金用於補貼供應鏈和物流等。

此外,盒馬鮮生承諾正常提供服務並且不漲價,還與餐飲、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進行跨行業的「共享員工」,向企業待崗員工提供工作崗位。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阿里盒馬開展跨行業「共享員工」

再來看平安,作為同時聚焦「大金融資產」以及「大醫療健康」的科技巨頭,平安的多個業務條線也都在全面進擊。

非常時期,平安旗下的壽險、產險、養老險、健康險等公司的投保、理賠均正常進行,並且挪到線上服務。以車險業務為例,截至 2 月 13 日,平安產險車險線上化結案 81332 筆,賠付合計 2.25 億元,最快一筆報結時長 2 分鐘;意外健康險線上化結案 26093 筆,賠付合計 4941 萬元,最快一筆報結時長 1 分鐘。

平安人壽也將全案件、全流程挪到線上,據瞭解,從 1 月 24 日至 2 月 8 日,平安人壽完成 2.9 萬件賠付,賠付金額 7.2 億元,最快賠付僅用時 4 分鐘,全部案件皆為線上申請、遠程審核、空中辦理,全程實現「雲賠付」。

同樣在迅速行動的還有平安銀行,為了幫助中小藥店解決資金壓力,平安銀行提供了行業金融服務方案,目前零售藥店數據貸投放規模逾千萬,通過金融科技手段解決風控難題。

針對湖北地區小微企業主的經營困境,平安銀行個人信貸「新一貸」支持在線提交辦理,平安的客戶經理也通過遠程辦公的方式進行審核辦理。

此外,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以及青島分行,還分別對抗疫一線的醫藥醫療企業,火速新增了 2 億元的授信額度。其中一筆貸款,從申請到放款僅僅用了三個小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許多中小企業亟待幫扶的時刻,之所以大型科技公司能夠迅速響應並採取行動,首先來自於其內部的高效有序運作。

據第一財經,平安集團行政負責人透露,平安在全國有超過 9000 個辦公職場,每年要召開 52 萬場會議,員工郵箱每天平均郵件 3000 多萬封,公文 20 萬封,有上千個業務辦公系統。目前,平安集團有 40 萬內勤員工和 100 多萬的外勤員工。

這樣一臺「複雜機器」,是如何在疫情期間保持高速運轉的?答案在於智慧辦公。

17 年前的 SARS 時,平安就在佈局遠程辦公的相關係統,並在這些年來不斷升級演進,2013 年,平安推出「快樂平安」智慧辦公軟件,整合基礎的移動郵件、IM、音視頻通話以及人事行政財務等相關線上流程,在旗下 30 多家子公司、上百萬員工中實現深度應用。

疫情期間,平安技術團隊對智慧辦公系統進行了升級,以滿足全國員工遠程辦公需要,僅在 1 月 24 日至 28 日,快樂平安活躍人數近 20 萬,快樂平安 BOB 智能秘書解答了員工提出的 2.5 萬個問題。

承擔社會責任,不僅需要積極的意識,更是一種能力。往深一層看,戰時的快速響應、高效動員,來自於大型科技企業對於技術能力的長期投入。先進的技術和完備的組織能力,讓這些企業有能力承擔起社會責任。

03 疫情過後的展望

有種說法是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以 PATH 為代表的這些科技企業,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成長起來,藉助科技力量一步步踩準時代的步點,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網絡。時代的企業反哺時代,無疑是抗疫戰爭中值得肯定的一點。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在時代洪流中,人們書寫故事的主觀能動性。企業因時代而生,但其成功又斷不能全部歸結為時代。

以平安為例,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曾在 2018 年刊載文章,認為「平安的戰略進化,靠的不是大象一樣的身軀,而是嗅覺靈敏且執行力超強的鼻子」。

32 年的發展歷程,平安從一家保險公司變為綜合金融集團,又通過科技力量建構起金融、醫療、汽車、房產以及智慧城市等多個生態圈,走通「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發展藍圖。

抗擊疫情 | 中國科技企業的“十八般武藝”

歸根結底,來自於企業能夠形成一套具有競爭力的文化和組織,進而一直與外部世界保持良性互動。平安是這樣,阿里、騰訊以及華為也都是如此。

疫情是全社會的壓力測試,有理由相信,「凡是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經受考驗的中國商業,能夠變得更加強韌。正如阿里 CEO 張勇所說,災難發生的同時,也總是孕育著新的歷史機會。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眼下的困難一定能夠被克服。而在下一階段,如何帶動中小企業儘快恢復生產運作,以及如何用科技手段進一步武裝社會,將疫情控制在萌芽階段,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也都離不開科技企業的深度參與。這值得我們的長期觀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