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和普通管理者有什麼區別?

一個優秀的區域管理者,日常的核心管理抓手有哪些?是不是有一些標準的管理SOP,可以對標、借鑑和可複製?帶著這些問題和思考,我們今天圍繞區域管理者日常核心抓手,分享下我總結的區域管理7字箴言。

高手和普通管理者有什麼區別?


一看

看什麼?從橫向來看,從市場、團隊、策略、目標進度等模塊來看。這些彙總成工具,主要就是圍繞各種報表來看。主要的報表舉例如下:

1、業績進度報表,有助於區域經理認清區域大盤的進展和區域內各城市的進度現狀。

好的城市,做了那些動作,是否可以繼續優化提升,是否可以具備可複製性?不好的城市,還有哪些改進點,現階段核心改進點是那些等。

2、日常城市經理或主管的日報、週報等工作報表。比如日報週報是否如期發送、質量如何、建議或問題是進展如何等。

一個現象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城市的日報經常不發送且無任何報備,有些城市你追問的郵件遲遲未回覆或未進一步和你溝通等。工作報表,首先是態度問題。帶銷售團隊,不管管理寬幅多大,態度永遠比能力更重要。

眼睛毒辣的區域經理,可以十分敏感的從城市經理的工作日報或週報中找出一堆問題,看到這些問題,難免自己情緒有些把持不住。

不過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先控制自己的情緒,思考下從區域角度,你是否有醜話當先,和團隊講清楚了規則。請牢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理問題要讓規矩規則和流程凌駕與自己的喜好和情緒之上!

不管是何種報表,分享一個技巧,就是把各種報表在區域內風格統一化、標準化,這些是打造自己區域特色文化的務實工作,虛事實做!

二走

看過很多抗日劇,都知道鬼子進村是從來不給村民打招呼的。區域經理走訪也要和“鬼子進村”一樣,最好不要讓下屬知道自己的行蹤,這樣不是不信任下屬,而是更能直觀看出城市和團隊的日常真實情況,更能見微知著。

如果被下屬知道了行蹤,很多事情可能被包裝了,你看到的信息可能都會失真,迷住了你的眼睛,讓你很難去做出判斷。

不過,對城市經理來講,很多城市經理內心對區域經理的突然造訪會帶來很大的心理不安,總感覺自己被區域盯上了,是不是過來搞我了。這些大可不必,平常心對待即可。

受限於各家公司,對於區域的走訪都有不同的要求,一個好的做法是,不斷覆盤你自己的走訪,梳理你自己的走訪SOP。每次走訪,請及時記錄自己的走訪紀要,時不時翻出來看看。

三改

報表看了,走訪也走了,如同醫生給病人看病,完成了望和聞的動作,就要進入指出問題、和城市經理溝通敲定改進動作、時間節點等細節了。

改的過程,可以遵循覆盤步驟,先就這次走訪的目的和來意,和城市經理對標,然後通過走訪看到的情況來回顧這個目標,和城市一起分析主客觀原因,然後就改進動作達成共識,如有必要,可以通過郵件列出整改計劃,明確改進時間節點和關鍵行為等。

四檢

檢查是管理之父,覆盤是管理之母。

這裡面依據要事優先級,列出檢核頻次和檢核時間點,所有的事情,大邏輯是:只要你想要,團隊一定會給,但如果你真的想要,除了讓團隊明白,還要通過對這些“要”不斷檢核,以反覆對標,這個動過看似單調枯燥,卻是區域管理帶隊拿結果的核心抓手,要雷打不動,如同和尚唸經,當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鐘。

有時候需要注意,檢核頻次和檢核質量不一定正相關,有時候雖然高頻次檢核,但每次檢核質量不到火候,反而會給團隊一種老大逼死人的節奏,如出現這樣的情況,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優秀的區域經理,除了保持一定的檢核頻次,要在檢核質量的落地上下一番功夫。

五復

到區域經理層面上,通過驅動管理拿結果,就需要不斷通過覆盤,來輸出區域內複製性強的策略和打法落地乾貨。所以,區域要高頻次圍繞目標達成的核心路徑,不斷組織覆盤,梳理出區域內的落地策略。

覆盤的時候,區域經理更多充當組織者、推進者和導演的角色,切忌入戲太深,反而讓自己陷入一些細節中,而不能跳出具體性事物上一個臺階抽象畫看問題。

所以,上一個臺階看問題,下一個臺階做事情。

六支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時候,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個時候,身為區域經理,本身要在會哭會要上多動腦筋。這個是對上層面的。

對下層面,每天通過看、走訪、檢核、覆盤等看到很多問題,也收集了很多城市需要的支持。這個時候,區域經理要做好運輸大隊長這個角色,前方打仗,後方支援,要給前線有利的後勤保障,讓將士們安心打仗。

七規

這裡的規,是規避風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的區域江湖,推崇什麼、反對什麼,要讓區域內每個夥伴都清楚。

凡事都有兩面,風險防範要從自我做起,定期組織區域內開展風險防範的教育、學習和做好檢核,一旦核心管理幹部出了問題,這個城市團隊基本就要推倒重建,這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一看二走三改四檢五復六支七規,是結合區域管理覆盤的方法論,實際中請各自對標,結合自身業務落地,也請到留言處,分享你的管理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