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保衛戰:一座城市的絕“疫”死戰

1月23日10時起,

武漢開啟“封城”模式,

900萬武漢人留守家中。

為了保障戰勝疫情和市民正常生活,

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區幹部等傾力而為,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堅守。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figcaption>武漢保衛戰:一座城市的絕“疫”死戰 /<figcaption>

醫生方潔:我要返回武漢,歸隊救人

湖北省中醫院腦病科主治醫師方潔是四川瀘州人,疫情爆發時,她正在老家,得知同事們一個個疲憊不堪,她心急如焚。

然而武漢正在“封城”,火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對外關閉,這讓方潔返回武漢的道路困難重重。

經過幾番周折,在“封城”第12天,她終於如願歸隊。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方潔的媽媽因為擔心她,會偷偷哭,“肯定有不捨,有擔心,有著急,但是還是很支持我的。”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眾多醫務工作者化身戰士,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成為這座城市屹立不倒的守護者。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社區書記黃恆:累病後,他躺在地板上安排工作

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洪珞社區第一書記黃恆的兩部手機一天到晚都在響,找他解決問題的電話絡繹不絕。

他負責區域包括9000位居民,需要逐條整理訴求、逐個解決問題,每天他都要接打近300個電話。

繁重的工作讓黃恆的脊柱壓迫神經和心臟供血不足的老毛病又犯了,實在難受時,他就蹲著安排工作,或者躺在社區辦公室地板上接打電話。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如果說醫護人員是作戰先鋒,

那麼社區工作者就是這場戰役重要的後盾,

為民眾與病毒之間紮下阻隔的藩籬。

志願者成冬:24小時待命接送醫護人員

成冬,原本是湖北一家店鋪的老闆。武漢“封城”後,他成了一名醫護專車志願者司機,每天24小時待命,接送有出行需求的醫護人員。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這份特殊的工作讓他有了一種使命感。

他說:“只要你願意做事情,就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大家都願意去做。我相信明天會更好,志願者會越來越多。”

“封城”後,

志願者的身影穿梭於武漢的大街小巷,

接送醫護人員,

為居民買菜送藥……

四處奔波,不計得失。

他們,溫暖了整座城市

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劉軍安:書寫八天建成一所醫院的傳奇

劉軍安是雷神山醫院醫護區項目經理,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當晚,劉軍安接到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任務,便立刻趕到施工現場,扛起了建設重任。

他們當時定了一個目標,“1、2、3、2”。就是一天完成整個清理,兩天完成基礎部分的施工,三天完成整個板房的安裝,兩天完成其餘安裝工作,加在一起就給了八天時間。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為了按時按質完成施工任務,劉軍安與工友們24小時趕工,吃住在工地,爭分奪秒搶抓進度。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吃飯的環境基本上都是在工地現場,有的就在草地上,睡覺在這麼緊張的情況下,基本上一天就睡三個小時四個小時,有的時候就在車上睡一下。心裡有一個信念吧,和時間賽跑,按時間把醫院(建成)甚至想提前。我們每早一分鐘完成,可能會多救治很多個病人。”

劉軍安參與書寫了八天建成一所醫院的傳奇。

目前,武漢市已啟用火神山、雷神山

按步驟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2月13日,湖北省和武漢市同日換“帥”,這一特殊時期的調整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2月14日,武漢市發佈通知,市內小區村莊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針對水果湖等街轉運新冠肺炎患者組織不力問題,有關責任人被嚴肅問責。

一場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全面總攻正式打響。

武漢不是孤城,

武漢不是孤軍奮戰。

中國正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支援湖北,

人員、物資正源源不斷向當地輸送。

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人民,

守護武漢的力量正在書寫蕩氣迴腸的壯歌。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正如湖北著名作家劉醒龍所說:

900多萬武漢人,留守家中,

用生命的每一個細胞進行拼搏!

不論最終是完勝還是慘勝,

我們都要為這座城市立一座豐碑。

武汉保卫战:一座城市的绝“疫”死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