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到一家新公司幹了兩三年或者幹久了,就有一種感覺幹不下去了想辭職的感覺?

松果66458736


我做了HR那麼多年,發現一個現象很有趣:看一些應聘者的履歷,第一份工作如果幹了很多年,換到第二份或者第三份工作的時候就幹不了多久,跳槽的頻率越來越快。

這其實也很正常,人都會喜新厭舊,尤其是有了頭一次的跳槽經歷,第二次、第三次跳槽就更加容易,甚至跳槽都會跳上癮了!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為什麼是兩三年容易出現想辭職的想法

前段時間,馬雲正式退休了。

許多人都很崇拜馬雲,因為在管理方面,他留給人啟發的金句太多太多。

關於留不住人的原因,馬雲認為只有兩點最真實:

第一,錢,沒給到位;

第二,心,受委屈了。

當然,馬雲是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進行了概況,實際上員工離職原因分很多種,如果按照時間來劃分,我歸納如下:

入職1個月離職:往往與HR的入職溝通有關。比如員工感受到的實際狀況(包括公司環境、入職培訓、待遇等)與預期產生了較大偏差。

入職3個月離職:往往與工作內容本身有關。比如崗位設置、工作職責等方面存在某些問題,員工無法適應。

入職6個月離職:往往與直接上司有關。舉個例子,同一批員工換不同的領導來管理結果可能截然相反,一個可能團隊戰鬥力十足,激情四射;而另一個可能團隊軍心渙散,離職頻發。優秀的管理者就好比教練,他能發掘下屬的潛能,併成為下屬成功的重要推動力。

入職1年離職:往往與企業文化有關。進入公司1年左右,員工當初的激情會變得越來越淡,他漸漸發現這家企業的弊端和自己不能容忍的地方,如果心理上不能很好地調整和適應,也會提出離職的要求。

入職3年離職:往往與個人成長有關。這個階段員工會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他們學習不到新知識、新技能,或者職位與薪酬提升空間不大,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跳槽。

入職6年離職:往往與職業倦怠有關。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漸漸就會產生一種疲憊甚至是厭倦,此時的他們就會想通過離職的方式從中解脫出來。

從以上時間來看,3年內的離職基本上和環境、領導、工作等有關聯,更多屬於客觀原因,而工作3年左右甚至更久的離職則屬於個人內在因素居多。這就說明,本身到了3年左右的階段,職場人容易進入瓶頸期或倦怠期,有辭職的心就比較好理解了。

二、之前的跳槽發生過,就好像種下了一個“錨”一樣會再次發生

心理學也研究過人類的行為為什麼具有重蹈性。

什麼是“重蹈性”呢?直白點說,就是此前發生過一件標誌性的事情,當一個階段或者週期過去後,心裡就不自覺地再次想起那點事,而且會牽引著自己再次去重複做這件事。

跳槽也是如此,你以前跳過一次槽,而且正好是兩三年跳槽的,那麼再過了兩三年以後,你也會很容易發生跳槽的現象。

如果我們把跳槽這件事看作一個“錨”,那麼你的第一次跳槽,就像是自己給自己種”錨“的行為。

”錨“種下以後,即便到了新公司,過個幾年,當一切工作熟悉以後,就開始回到以前熟悉的那種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會是厭倦,也可能會是煩躁,總之,想辭職的心就開始躁動起來。這也許就是種”錨“的效果吧!

說實話,要想對抗這樣的”錨“,並不容易做到。

你需要發揮自己的意志力,尋找到新的職業目標,讓自己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

三、如何讓自己的工作”保鮮“,更多需要個人的自我成長,而不是依賴環境

很多人從一個幹了沒兩年的公司辭職,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例如:工作枯燥,沒有成就感;人際關係不和諧;領導對自己不夠重視等等。

這些理由,如果你聽下來,會發現都是一些客觀因素,很少有人會反思是自己沒有依靠內驅力讓自己成長。

我有個朋友,是在一家工作連續工作了十五年,並且一路從一名基層員工成長為了高管。

我有次聚會時問他:你是怎麼讓自己的工作如此保鮮,還可以不斷髮展呢?

他告訴我了三點理由:

第一,對這份工作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就是一個人堅持下去最大的理由。就好像有些人愛好寫作,可以爬格子幾十年,一定是依靠興趣來支撐自己的愛好。

第二,學習力,不斷的學習可以讓自己在工作中挖掘出更多的新鮮點,從而把一份工作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激情。

第三,心態的調節,可能到了某個階段,也會遇到職業發展的瓶頸,這時候心態的調節能力就很重要。有些自我調節能力弱的人,可能就想要辭職來逃避現狀了。

這三點,要是你做到了,我想你也可以如我朋友一樣在一家公司幹那麼久,並且取得成功!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和啟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

丁路遙知事


不知足,沒有活在當下,我就是屬於這樣的人。

大前年我跟我爸的朋友出去打工,待遇特別好,第一年2300上班就是玩手機度過,管吃喝。

第二年一個月4000塊,一天上班6-8小時管吃住,不能玩手機。

然而當時我不知足,野心膨脹,你不知道當時多少人攔著我不讓我走,最後我還是偷跑了,因為這件事導致我爸和他的朋友關係弄得特別難看。

本來回家準備創業的我,一呆就是一年,什麼都沒幹成,想法把所有的積蓄全部賠了進去。

而且我聽說今年的低價已經漲到了5000也就是說,我只要跟著我爸朋友好好幹現在手機至少有7萬。

可我就是不知足,現在在一個小地方一個月2000塊,不管吃住不說,還上班時間長。

要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普通人就該認命


有一種病叫作:我得了一種剛入職就想辭職的病。

你平均幹一份工作會持續做多久?

70 後的答案是 4 年;80 後回答 3 年半;90 後平均 19 個月;而 95 後……只有 7 個月。好吧!這就是一種病!都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看

1、工作壓力太大,天天開會,寫週報寫日報,每天釘釘打卡定位,公司不大,破規矩倒很多,極大影響了我的工作狀態。

2、實際薪資待遇和崗位,當初跟面試時懸殊太大,先把我忽悠進來,最後大相徑,浪費我時間,1個月我就走了。

3、私企員工一共就十多個人,還搞成幾派,鬥來鬥去,大多不喜歡幹實事,看著都累,不適合我。

4、學不到太多有用的東西,機械枯燥就是一個螺絲釘永遠固定死在這個崗位,所謂橫向或縱向晉升的是不存在的,要麼在現有的崗位上坐到底,要麼就只有走人換環境挑戰自己。

以上幾種心理,尤其95年更加表現明顯,離職率更高。

那麼,第一份工作到底做多久合適?

一般而言,第一份工作最好做滿 2 年再跳槽。一個人如果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年限低於 2 年,往往會被看作不夠忠誠、專業技能掌握不夠,不到 1 年,便被視為穩定性差,尤其是應屆生,會被冠以還是學生的標籤。

那不到一年8個月內就跳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可能沒有通過半年一次的評估或第一個績效週期。說明你能力太糟糕,企業不敢要。特別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如果在 8 個月內就跳槽,在 HR 眼裡,或許表明你沒有通過 6 個月的評估或第一個績效週期。低於 2 年的跳槽,要想在職位上和薪水上有較好的提升,都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平薪或平級跳槽,顯然意義不大。

  • 18個月是企業接受的下限

一般來說,績效評估、年終獎都是按年進行的,而且公司只會對工作滿6個月的員工進行評估。不滿半年的,公司會視你為隨時可能要離開的狀態。呆完1年,公司相對有些安全事情,工作18個月以上,意味著你至少已經活過了一個評估的週期,可以評估出你對公司是有長期發展的準備,並且敢將一些週期長的工作、重點的客戶交給你。

在職場生涯中,短期工作不能太多,除非公司倒閉客觀情況,工作不滿1年就離職幾乎會跟你的人品相掛鉤,是非常不利於你的職場履歷的。不小心有一份這樣的經還好粉飾你的簡歷,但接連好幾份工作都這樣,那就是你的問題了。你需要認真反思了,為何你總是不能安分的呆下來,難道都是公司的問題嗎?你的心態是否過於浮躁,你的承受能力是否過低?

辭職的原因:對未來迷茫、所想得不到,如何進行梳理?

1、搞清楚目前的狀態,自己想要什麼。

無論剛畢業的新人,還是臨瓶頸期的老人,一旦每天的工作狀態連自己都欺騙不了,就說明出問題了。

有段時間我也是進入這樣的瓶頸期,由於進入的行業看著日漸夕陽,繼續幹下去浪費自己的時間,不幹跳槽到同行業還是一樣的遭遇,跨行跳到哪裡呢?0經驗,年齡又沒有優勢比不過小年輕,有半年的時間我都處於焦慮,每天上班尤如行屍走肉,非常不開心。工作也經常出錯,老闆同事也都能看出來我心不在煙。看到一些同事嘻嘻哈哈的過一天是一天,一切來自於我對自身的不滿足,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憂慮。

我清楚我不能本行業跳槽,也做不到跨行跳槽,沒有特殊資源和技能,那段時間我大量買了書籍充實自己空虛不安的心靈。事實上,書中確實有很多與你身處困境的作者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敢於面對自己尋找解救自己的方法,一步步達成自己心中所要的目標,慶幸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辦法。

2、關於該找什麼樣的工作,畫三個圈。

一個是你喜歡的,一個是你擅長的,一個是能賺錢的,然後儘量去找它們的交集。

喜歡的並非你擅長的,也不一定能變現。如果喜歡的既能是擅長的又能讓你賺錢,三者三合一,將是多麼的完美。當然完美是不存在的,這3樣,能佔據一樣,想必在職場上也沒有那麼迷茫。迷茫的人是找不到喜歡的,更沒有擅長的,能賺錢的更加不敢去想。

比如朋友做平面設計,因為是他的大學專業,所以談不上很喜歡,只是專業比較擅長吧。年輕的時候熬身體,到 30歲發現自己無法再用這種低效的方式獲得滿足感,他開始思考究竟做什麼? 開了2年滴滴,他決定放棄自己的專業,但不離開廣告的行業,選擇去做樓盤項目的銷售,賣了一套房子可能有20萬以上的提成,選擇了能賺錢的。技術轉銷售肯定難,原來內向的性格慢慢轉變過來,現在熬過了困難期,比原來畫圖的自己瀟灑多倍。

3、可以短時間迷茫,但要儘快走出消極的狀態

工作與生活都是相通的,沒有總是一帆風順的,起起浮浮都是正常的。要堅信生活總在變好,日子也會越來越好,與其停留在不好的情緒當中,不如好好的尋找方法尋找答案,讓自己能勇敢面對困難。我們總喜歡感嘆年齡,歲月的不饒人,但我們不能總是不成長停留在原地,不去學著明白一些道理,否則多增長的年齡年齡又有什麼意義呢?活到老學到老。


閃亮金星


員工Q基本上跳槽的頻率穩定在兩年左右一次。剛進公司那會兒,他把自己的簡歷吹了一些牛,公司也把自己的行業地位吹得天花亂墜。

幾個月時間之後,公司已經知道Q的具體斤兩,而Q從一個候選人變成一個正式工之後,有了更多的接觸公司內部資源的途徑,也順理成章知道公司當初對自己說的哪些話是真實哪些是誇大。

但是幾個月的時間不過是試用期剛過,Q不想貿貿然離職,畢竟公司誇大宣傳並非個例,還有來都來了,索性多待一些時候。而只要員工能力沒有誇大過於厲害,影響了工作,公司一般也不會揪著不放,畢竟這年頭人也不好招。於是就在這樣的互相知道底細,互相不戳破的日子裡過著一天又一天。

一年過去,Q早已轉正,也目睹了公司內部人員的進進出出,Q在新人面前成了公司的老員工,知道公司的底細越來越多,Q開始覺得自己腦袋被門夾了才會來個破公司。

這一年的時間裡,工資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增長,公司也不像有要給自己加工資的打算。Q從其他渠道打聽了現在這個崗位在別的公司的工資情況,罵了一句:“王八蛋!老子做牛做馬勞苦功高,就給這麼點工資打發要飯的呢?”

Q開始偷偷更新簡歷,留意其他機會。對於公司領導眼裡更不順眼。

Q在公司裡度日如年,但是理智告訴自己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任性隨便辭職,當下辭職就職時間過短,也不利於下次找工作。於是Q就這樣忍啊忍啊忍……

兩年後的某一天,公司發佈新制度,說,明天開始上班時間要是放屁的就罰100塊,要是打噴嚏就罰50塊。Q終於忍無可忍,罵了一句“老子不伺候了!”


職秀


說說我吧。來公司四年,前兩年老闆特別看重,後來懷孕了。會上各種批評打壓。產假期間還想擠掉我。後來因為壓力年終獎,本人不得不回來。原計劃一兩個月辭職。也是懶,沒去找。又呆下來。這個公司怎麼說呢。雙休,時間自由。除了領導是個變態,人品有問題,其餘還好。薪水也低。

目前的狀態是,和領導依然不合,自然受不到重用。留下也是小品牌給你,事多,沒有發展前景。得不到欣賞和肯定,工作非常壓抑。無數次想離職的念頭。因為至少是上市公司。雙休。本人是高中畢業。再找一個同類的工作比較茫。但是找一個不正規的公司肯定沒問題。家中也有壓力。不敢裸辭


唐朝120226


我想拿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談談: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人,直到現在我一直都在內心裡面非常感謝我的媽媽,是他一直堅持讓我讀書,才讓我有了走出去的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我參加了2次高考,卻還是隻考了一個大專,到了第三年了我放棄了專升本、考研的機會,直接去參加了工作,知道現在我都非常後悔,當時沒有好好考慮一下!

大專畢業後,我就直接來到了離家2000公里之外昆明工作,當時我只有21歲,想想自己當時真勇敢,一工作就是7年,從未更換工作,直到現在我還在這個地方工作,感覺自己一直呆在這個舒適區,不願意去面對外面的世界,可是最近,突然非常討厭這樣的工作,這樣的生活,一成不變,原地踏步,非常想辭職,改變下我的心境,我有時不禁在想如果我當時堅持專升本,或者去考研,那樣我就會看到更新鮮的世界,遇到不一樣的人,選擇的機會更多。

通過分享我的個人經歷,總結出人要不斷的往前看,不斷進步,不要老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圈,禁錮自己的思想,不然內心就回越想逃避這個地方,內心就會越來越陰暗!

改變自己,接觸今日頭條就是我的第一步!加油。


山西女娃在雲南


這個問題很普遍,就如同我之前一樣。

我剛出身社會那會,第一份工作待遇非常不錯,每個月收入在八千以上,而且最主要的是不加班週末雙休,是身邊很多人都羨慕的工作。

但我幹了兩年之後,便覺得這份工作做得太膩了,根本不是我所想要的工作,雖然各方面福利待遇都不錯,但每天都從事著重複簡單的工作,難免有一些繁瑣,有一些膩,最主要的是讓我養成了一個安於現狀的習慣。

後來,為了改變這種習慣,為了讓自己不再安於現狀,我考慮之後便決定了離職。

離職之時,儘管很多高管挽留,但我依舊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日子,我有自己的追求,應該為自己的追求付出行動,最終決定,選擇了離職。

擁有一份好的工作,不想幹了,除開個人追求之外,都會經歷一個職業倦怠期。

何為職業倦怠期?說得直白一點,也就是在一個行業工作太久,每天所從事的工作都一樣,找不到任何新鮮感,沒有任何挑戰性,因此激情與追求都會隨意下減。於是,便容易心生想要逃離現狀的感覺。

但想始終歸想,如果你有其它更靠譜的想法,可以選擇離職來改變這種處境,但如果你沒有其它靠譜的想法,那可以參照以下幾點進行自我改變:

一、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

說得直白一點,之所以在一個行業內工作太久會覺得膩,會沒有激情,是心態的一貫作風。

這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去應對。

要將這份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這樣才能更好的將這份工作做幹。

心態一旦改變,激情隨之會有相應的提升。

二、為自己樹立目標,而非是安於現狀

缺少目標的表現就是覺得每天沒有什麼事情可做,每天循環著做重複的事情。

這時候,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目標的設定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短期目標,二是中期目標,三是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也就是你最近在很短几個月或者一年之內所要造成的。

中期目標,也就是在三五年之內所要造成的。

長期目標,也就是你未來需要完成的。

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才會有動力。

三、用心去做每一份工作

工作需要用心去對待。

對於每一個從業的人來說,如果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不積極不上進,那麼自然在這份工作中找不到歸屬感,認為這份工作可有可無。

但如果你用心去對待這份工作,那就完全是兩回事,你會工作重要感到存在感,找到歸屬感。

而想要找到存在感與歸屬感,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用心去對待每一份工作,這樣才能找到激情與動力,這樣才能用心幹下去。


肖軍說職場


不要說你,我也有這種幹了一段時間, 就不想在公司幹了, 想換一家公司的感覺。

其實,仔細想想,這種感覺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膩歪”了。

老闆還是這個老闆, 同事總是這幾個同事,工作還是這幾個工作,所有的人閉著眼睛都知道他們的一言一行是啥樣子。

工作, 已經熟練到就像每天洗臉吃飯那樣。

收入也就那樣,剛上班的時候還挺期待發工資的日子,現在, 除非業績好獎金高或者發年終獎,發工資也就興奮了那麼一秒鐘的時間。

總的一句話,工作毫無波瀾,死氣沉沉。

這個很正常啊, 工作哪有那麼多的起起伏伏波瀾壯闊,又不是007, 要是真的天天折騰有事, 你就會很期待平靜的穩定有規律的工作了。

其實, 這就是一種倦怠或者說遇到了跨不過去的坎想要放棄的狀態。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存在的話,可以說, 結果就是工作不再有上升的可能性, 甚至有可能走上下坡路。

那怎麼辦呢?

給自己的工作“找事”做。

比如,同樣一個工作, 試試不同的解決辦法,給自己設定挑戰,提高業績要求,找到新的客戶, 更或者可以給自己設定階段獎勵,每完成一個既定任務, 就給自己一個獎勵等等。

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工作的不一樣,給自己挑戰。

想想, 如果工作就是玩遊戲,為啥同一種遊戲, 同一個目標總是會玩的不亦樂乎呢?就是因為每次任務不同, 遇到的事情也不同, 到處存在著變化, 讓我們一直保持著好奇心和挑戰的慾望。

歡迎關注苑燕兒, 一起分享職場收穫,一起成長。

苑燕兒


因為你對工作駕輕就熟,沒有了成就感。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我當時那家公司是影視廣告公司,80%的客戶是電力公司,我主要是幫客戶寫企業宣傳片的腳本文案。

其實我工作一年之後就非常想要辭職。因為央企的宣傳並不需要太多的創意。同樣的套路我已經掌握了,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

後來沒有走,是因為公司又開發了新的業務,比如微電影,人物紀錄片,還有公眾號。我又有了新的挑戰。因此我繼續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多。

人生中第1份工作,我做了兩年零9個月。等到我過了幾年後,再去反思這段經歷。 我很清楚,我的職業倦怠,就是因為我覺得,我已經掌握了這份工作所需要的方法。後來的每一天都是在重複昨天。

那麼這個時候,是不是就應該換一家公司?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再換一家公司,一兩年之後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要怎麼克服這種倦怠感呢?

第1點,反思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

你是同一套經驗,用了兩年?還是說,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怎麼樣能夠用更好的方法去解決?

前者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為重複。

而後者不容易產生倦怠,因為持續的挑戰。

第2點,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

很多人認為,工作就是完成自己的崗位職責。做完了領導交代的任務,就萬事大吉了。這樣做在職場上很難走得更遠。

你可以站在你的領導的角度去思考,目前,我們這個部門,有什麼樣的難題要解決?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破局?

當你能夠站在領導這個層面去思考你的職業生涯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新的挑戰。而且,更容易加薪。

第3點,站在企業的角度。

我舉一個朋友的例子。他是營養師,本職工作是在線指導客戶,通過飲食和運動,健康瘦身。

但是他沒有侷限於自己工作的分內之事。他還想著,怎麼幫公司去研究更多的課程產品。怎麼去吸引客戶?怎麼增加客戶的復購率?他成為老闆非常器重的人。

你的公司靠什麼盈利,你能否幫公司增加收益?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你的工作,挑戰更大,成長速度更快。你也更不容易有職業倦怠。

我是埃及藍,7年文案策劃,每天讀點故事簽約作者。專注自我成長。提供職場、自我成長攻略。

埃及藍的書影人生


注意,出現這種情況,不要急著把屎盆子扣到別人頭上,很可能就是自身存在嚴重問題所致,如果不改正過來,你可能一直無休止地跳槽下去,這不是嚇人,而是現實。

我同事老溫是一個很喜歡吹牛的技術人員,老闆面試他的時候,老溫習慣性地誇誇其談,把懂點皮毛的吹成了如指掌的樣子,把自己擅長的更是吹上了天,老闆做銷售出身,還以為老溫是很牛的一個人,誰知沒到一年就露出馬腳,老溫把一個項目給搞砸了,當時老闆很生氣,覺得花了那麼高的價錢請他很不值,於是就把老溫晾一邊,最後,老溫覺得做下去很沒意思,就找了一份相當的工作後提出了離職。

老溫的問題就是:在面試的時候牛皮吹大了,入職時薪資也開高了,是典型的個人能力跟不上自身價值現象,當老闆對你經過充分了解之後,就會有一種被騙的感覺,一氣之下就會把你晾一邊,甚至公然刁難你,讓你覺得繼續待下去也不會有前途,所以,就會萌生辭職的念頭。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太平庸,有些人,認為認真做人、踏實做事就夠了,就可以得到老闆的關注和重視,可現實沒有那麼簡單,除了做人做事方面之外,也要有意識去發揚和放大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旦有人提起你的名字,就能夠讓人立即想象到你是怎樣的人,比如說,你做事非常認真、賣力,領導交給你一個緊急任務,你可能幹通宵也會把事情辦好,人稱“拼命三郎”,這就是你的特色,就是你對外最好的名片。又比如說,同事老夏足智多謀,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往往能提供好的點子,人稱“小諸葛”,這個也是老夏的一大特色。而如果你各方面都比較均衡,但沒有明顯的特色,那這種人只要往人堆裡一扔,是沒人看得見的,也是很難得到老闆關注和重用的,所以,像這種平庸的人,就很難有什麼發展,就會很快萌生辭職的念頭。

當然,除了上面兩個自身方面的因素之外,公司也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如馬雲所說的,錢沒給到位,心受委屈了,這也是很常見的問題,但公司的問題我們不好改變,而屬於自己自身的問題,是可以改變和解決的,解決了,就可以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也就會越來越穩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