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有些機構都看好消費電子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佳人孤零覺堪憐


消費電子產品是指供日常消費者生活使用之電子產品。核心產品是: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可穿戴設備。機構看好消費電子的投資理由,邏輯如下:

一、5G帶動下的換機潮——零組件升級帶來新投資機會

隨著5G來臨,智能手機迎來換季大潮,相關產業鏈公司在新的背景下,迎來產業升級的紅利。

<strong>

5G的到來將改變手機零組件的創新和升級。例如毫米波帶來的應用將有可能使得濾波 器和終端系統側的天線結構數量變多,

根據IDC數據預測,5G換機高峰期將出現在2020-2023年,屆時手機出貨量將恢復增長。預計國內5G手機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6500萬部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2.5億部以上,年複合增速超過60%;5G時代的來臨也有望給當前低迷的消費電子產業鏈帶來新的機遇與希望。

二、TWS耳機等可穿戴設備持續火爆,景氣度持續提升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們對於電子產品便攜化、智能化和需求越來越大,疊加以藍牙 5.0 為代表的無線技術、 AI 的迅速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景氣度持續提升。

2019年3月,蘋果發佈第二代Airpods。在蘋果Airpods的火熱下,華為、三星、OPPO、等手機廠商,以及索尼、漫步者等傳統耳機廠商,也紛紛進去TWS產業,TWS耳機繼續超預期,臺積電流片量每個月上調!2019年airpods出貨量有望超過6000萬,而2020年出貨有望達到9000萬~1億;

根據 IDC 預計,2019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3.052 億臺,相比上年增長71.4%,其中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 8,450 萬部,同比增長 94.6%,單季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

三、國產化提速

中國電子產業鏈國產化進度加速提升,而對應的國產產能稼動率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點。稼動率的大幅提高也再次印證了我們對於半導體景氣度的判斷正確以及國產化的提速。

以上是對看好今年消費電子的投資總結分析,謝謝!


股市研究觀察室


消費電子板塊2019年和今年行情爆了。

至於原因,說幾點我個人的理解吧。

第一,智能手機2017.2018兩年開始看到了頂峰走下坡路,增速和創新都下來了,數據上就是全球手機出貨量的不及預期,蘋果為代表的新機型平庸沒有新爆點,傳導到上游就是像藍思科技,歌兒股份這些產業鏈上的公司業績下滑,進一步導致過去過去兩年股價長期大幅調整。這是股價上因素。股價充分甚至稍微過度反應了市場情況或者預期,有預期差。

第二,5G推進快於預期,這可能推動新一輪換機潮的來臨,實際數據也是5G手機出貨量增速很快,雖然基數不高,到預期的空間很大。改變了原來的市場預期。

第三,去年和今年消費電子新技術推陳出新很快,不斷有新技術應用到消費電子產品上,實現消費電子新的應用場景和產品的更廣泛應用。比如,之前不太成熟的VR,現在應用很廣泛了;比如TWS無線耳機;比如剛出來的GaN氮化鎵充電器高功率小體積可以給筆記本電腦充電。還比如之前的OLED柔性屏摺疊屏應用,等等。新技術應用推動新消費。

第四,還有個另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市場也正在打開,那就是物聯網,萬物互聯可能是未來十年的經濟驅動力之一,另一個可能是人工智能,這倆不可分割,互聯是終端,人工智能是大腦。體現在現有的產品上就是,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智能音響,空調等等。除了智能家居之外,就是汽車電子,汽車電動化趨勢也已經大面積來臨了。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都是萬億級別的市場。當然這些也依賴於5g。現在提到的這些應用未來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還有很多物聯網應用可能都會出乎意料地出來。

總之,消費電子打開了幾個千億、萬億級別的市場,未來想象空間巨大。市場是聰明的。多說一句,基於萬物互聯這一邏輯,可能是未來幾十年人類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影響力不亞於前面三次工業革命,或者就應該是第四次革命。

回到市場上,曾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符合之前一位行業牛人說的3-4個要素。

(這裡談的過去的邏輯,現在邏輯兌現了不少,不構成買賣建議)

(完)



金融投資小農民


就我們國家而言:

1980-2000年的黑白電視、彩電、收音機、放影機

2000-2005年的電視遊戲機、BB機、功能性手機、MP3、VCD、DVD、電腦、

2005-2010年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

2010-2019年的智能穿戴設備、VR、4G、5G手機

隨著電子科技、通信技術的發展,工作生活需求,每個年代都會發展出不同的電子產品應合人類的發展需求,消費電子的投資是今後年代不可缺的投資邏輯

近年來隨著4G、5G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去到那裡都離不開網絡。

4G發展帶動了:通信設備、終端設備、手機廠商、電子芯片、

4G催生了:APP應用、網絡直播、網絡手遊、自媒體、網上購物等等

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2020之後的幾年更是5G建設與發展的紅利期

我覺得5G的發展前期帶動的是:通信終端設備、手機廠商、電子芯片等關於設備這些一些。中後期帶動的就是娛樂方面、通信服務、物聯網方面的大發展


三叔聊


我是尚法者小馬,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自節後開市第一天下跌後一路上揚,目前看不到很明顯的系統性風險,第一天下跌風險已經釋放了一部分;從流動性環境來看,現在居民端對股票投資的認識在不斷提升,現在從新基金的申購包括基金的發行來看的話,市場是不缺錢的。

從市場的走勢來看,不管上證指數如何走,更需要關注的是創業板指數,其中具體需要關注的是計算機、電子、通信、傳媒等四個指數,這幾個方向才是今年結構性行情中受益的機會。

而關於市場走勢,不用太關注某一個具體的點位,只要看趨勢就可以了,當前的點位可以去做佈局春季行情了。沿著去年的主線,一季報還有二季報超預期的板塊還是重點要配的;受益於疫情影響,包括做口罩的公司、紅外線體溫測量的公司、家用消毒物品的公司,這些公司一季度定單都有比較明顯提升,這些板塊都有明顯投資機會。

而至於今年好的投資時點,最好獲益階段第一是春季行情階段,雖然受疫情影響經濟數據會比較差,但也是流動性最好的階段;第二是下半年, 科技類公司有超預期行業出來的話,就是一個新的配置方向。下半年行情應該比春季行情還要好,今年會是科技全面爆發的一年。

去年的科技應該是以電子板塊為主,也是業績最確定、需求最確定;今年來看,包括雲計算公司、傳媒中游戲公司、新能源中特斯拉產業鏈公司等,但特斯拉公司漲幅已經比較大了,雲計算公司和電子公司還是比較健康的狀態,現在時點,還是效率資產為主。而核心資產方面,還是以不受疫情影響的生物製藥板塊為主,如果消費板塊在一季報附近下跌比較多,從明年角度來看,這些消費類公司會在二季度出現比較好買點。以科技為主、以消費類為輔,今年會有比較好的絕對收益的機會。不用太重視自下而上的選股,基本從行業和產業趨勢角度選擇行業內龍頭公司,整個行業選擇的餘地會比較大,而科技股很難有系統性回調,從盈利趨勢上看,這些公司一季報二季報超預期的情況是大概率事件。

具體到新能源車板塊,這是一個未來有希望的板塊,但是核心標的估值已經到了40倍-50倍區間,這一階段要找性價比更高、估值偏低的資產,類似億緯鋰能是消費電子+新能源板塊的龍頭;大部分公司處於泡沫化狀態,上半年新能源終端的銷量可能不太會起來,股價還是要跟著產業趨勢來走,這一板塊只是效率資產中比較小的方向而已;至於科技股估值,要動態去看,這些公司都在收入利潤爆發的階段,從成長性和估值角度去看是匹配的,還沒有到泡沫的階段。至於區塊鏈,還沒有盈利模式特別清晰的公司,可能只是主題性的投資機會





尚法者小馬


因為2020年將是5G大規模商用的一年。5G技術將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系統存儲量和數據處理速度,也相應提高了移動設備的配置標準。

而且,隨著對移動數據日益增長的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大量的電子產品,新的消費需求層出不窮,給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消費體驗。

這些都將推動消費電子行業的蓬勃發展。


錢方


有幾個邏輯大概如下:

首先就是5G,今年是5G大規模建設之年,中國是5G標準制定者,華為手機放量也拉動相關產業鏈發展,手機,5G網絡終端建設等需求也推動電子行業大發展……

另外一個就是新能源汽車,以特斯拉為代表,更加智能,更加註重人車交互等,這樣也加大電子產品的需求……

最後還是各種人工智能產品的推廣,各種智能音響,智能電器,傢俱等,所有這些在5G普及之後,也在帶動電子行業的大發展……


王飛6124


今年是消費電子升級又一個新跨越的元年,當然會被看好

5G商業化,不僅僅是技術革命,更是電子商品疊代升級和很多新產品因5G可商業化的一年

智能汽車,中國汽車存量已經過億,都是逐步升級換代的

智能穿戴,中國中產階級就超過3000萬

智能家居,目前中國家庭不下四億

智能物流,中國每年的快遞量600億件

每個領域都是大市場,只要大點的公司都在佈局,小米,阿里,京東,這麼些大市場,不看好就錯失一個時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二元觀


1/5、你擁有的越多,你想擁有的也越多

新衣服需要新裙子,新裙子需要新鞋子,新鞋子需要新揹包,新揹包需要新絲巾,新絲巾需要新耳環,新耳環需要新手錶,新手錶需要新香水……

《善惡經濟學》中有個觀點:消費者購買了某件商品,理論上說,他需要的物品總數應該減去一個。而實際正好相反,隨著擁有的物品總數遞增,他想擁有的物品總數也在擴大。

你擁有的越多,你想擁有的也越多,這就是消費的魔力。

為什麼家電中,空調的成長性最好,家電兩大巨頭,剛好是空調的兩大巨頭?因為你只要呆過一次空調房,就沒有辦法忍受沒有空調的房間了,只要你家有了第一臺空調,必然想要第二臺、第三臺。

洗衣機和冰箱是功能商品,能用就行,能湊合著用就不想換,空調是慾望商品,消費者更在乎品質,噪音要小、製冷要快,溫度合不來,小夫妻就容易吵架。

人已經被消費重新定義為各種階層,消費是這個世界最終的意識形態。

剛剛拿了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在他們的著作《貧困經濟學》裡認為:窮人會把有限的錢用來買零食、菸酒、飲料、垃圾食品這些既貴又沒營養,但口味很好的食物上。為什麼呢?因為窮人也有人的慾望。而且,正因為他們的生活太絕望了,更需要垃圾食品和短暫的娛樂時光來放鬆一下。

我們覺得榨菜是平民食品,但榨菜也是有鄙視鏈的——包裝的鄙視散裝的,品牌鄙視雜牌的。涪陵榨菜最大的一部分消費者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務工群體,榨菜有味道,有勁,能撫慰一天體力勞動的身體,而“涪陵”這個品牌,也能撫慰他們在極度貧富分化狀態中,處於社會底層的那種容易受傷心靈。

這也是涪陵榨菜為什麼比散裝榨菜貴,仍然能賣得好的原因。而且在中國的消費還有一個社交場景,或者說是消費鄙視鏈。這也是我很看好涪陵榨菜渠道下沉的原因,這不僅僅是一場品牌企業從“康帥傅”們手中奪回市場份額的戰爭,農民工的回鄉潮,也給家鄉帶來了深刻的消費變革——涪陵榨菜其品牌消費價值,不僅僅讓他們區別於仍然在吃散裝榨菜的家鄉人,也是作為他們過去大城市生活記憶的品牌印記。

城市的家庭是個人的堡壘,家庭消費是自我滿足;農村的家庭消費,則承擔了更多社交功能。

洽洽瓜子推出“每日堅果”在網絡購物的白領中,並不受待見,因為在那個洽洽不熟悉的世界裡,更受歡迎的是“三隻松鼠”這種形象更年輕的品牌。而洽洽瓜子最終仍然在自己最熟悉的市場找到自信,推出的價格更貴的藍袋升級版,動銷非常好。

最好的消費品企業,要在自己最熟悉的市場,為自己最熟悉的群體,不斷提供“擁有的越多,想擁有的越多”的情感慰藉。但資本市場是永不滿足的,如果你不增加新的消費者,你的增長從何而來呢?

答案就是:消費狂歡運動。

2/5、消費狂歡與現象級爆款

你擁有的越多,你想擁有的也越多——當這個消費心裡被很多品牌發現之後,消費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手機摔壞了,二十年前大家的想法是,“該死,又要買手機了”;今天,大家的想法是“太好了,終於可以換一臺手機了,我要5G,要4個攝像頭,要1億像素,所有最新的功能,我統統想要……”

諾基亞的失敗,除了沒有看清智能手機這個大趨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沒有意味到手機從傳統“耐用消費品”向“潮流消費電子產品”的轉變——一臺皮實耐操的手機只會讓你在換機時產生罪惡感。

每滿足一個需求,就會引發另一個新需求,讓我們加速淘汰舊的、想要新的,消費就成了逃避殘酷現實的麻醉劑。

所以回到投資的角度,消費品行業跟工業品行業有一些本質的不同:

工業品由訂單驅動,是單純的利益計算,增長是理性的,需要你永遠保持最好的性價比。當你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客戶會不請自來,而一旦你青春不在,客戶會毫不猶豫地將你拋棄。

更糟糕的是,像蘋果這樣的超級客戶,會有意識地培養“備胎”,最好每一種零配件都有兩個以上的供應商,以保持議價權。

而消費品由慾望驅動,有複雜的情感因素,它的增長取決於人性,服從社會學法則,即從眾效應和馬太效應,品牌只會越來越少,就像《烏合之眾》裡說的:

“群體有著自動放大非理性衝動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對於群體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著群體的情緒鏈條的傳遞會越來越強大,直到突破人的思想想象,仍然不會停止下來”。

所以,消費品品牌必須不停製造一場場的“消費狂歡的群眾運動”,特別是在可選消費品領域,最典型的是休閒食品和飲料行業,會週期性地出現“現象級爆款”。投資工業品行業,講究見好就收,花紅不過百日,因為壁壘不高,牛逼的技術要麼被別人複製,要麼被時代淘汰,要麼需要不斷投入資本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才能保持優勢,作為一個不能參與經營的外部投資者,風險太高。

消費品同樣有周期,像上圖的旺仔牛奶,營養快線、六個核桃一類,都是走過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現在居於平淡的產品。但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差異大,社會分層又特別複雜、一個成功的消費運動往往可以持續數年,再生存幾十年。

去年此時,一個叫“香飄飄果汁茶”的罐裝混合茶飲料,最初在非旺季的試銷中,居然銷量不俗。而一個消費爆品的生命週期,如果從2019年開始爆發,就算只是20億級別的小爆款,也要在2022年才能達到銷量頂峰。

當你看見一個產品走紅於某個小圈子、小階層、特定地區時,如果產品操盤者經驗豐富,往往是加碼買進的時候。因為接下來完全可以憑藉口碑效應和從眾心理,進入真正的爆發期。

當然,也有消費品行業,憑藉一兩款產品,橫行幾十年的,這背後的消費心理是什麼呢?

3/5、茅臺的漲價狂歡

沒有新產品,也可以“狂歡”,最典型的是茅臺。

雖然茅臺一度有危機感,大力推動“茅臺王子酒”一類的更年輕更低價的子品牌,但他們很快就發現——此路不通,賣的最好的產品永遠是53度飛天茅臺,甚至連包裝都不能改——就像可口可樂一樣。

沒有新產品不要緊,因為魚的記憶是7秒,群眾的記憶也長不了,而茅臺會週期性的來到消費者的面前,表演一個叫“漲價”的神話。

茅臺投機週期源自它週期性的供應缺口,和經銷商的庫存,其供需缺口被下游經銷商層層放大,最終傳遞到終端市場,又被媒體不停地炒作成“全民話題”,到了一定高潮,就會有高層出來說“酒喝不炒”來降溫。

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社會每幾年就會產生新的一代富人,不需要任何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頂多需要一些公關導向,茅臺就可以憑藉“第一奢侈品牌”,保持品牌的新鮮度。

那麼,消費品的這種週期性運動,對於投資的影響,跟中游製造業有什麼不同呢?

4/5、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消費品牌

消費品的這種週期性運動是有很高的安全邊際的,其底氣來自核心消費者的忠誠度。

酒鬼酒是一個奇怪的沒有主人只有消費者的高端白酒品牌,白酒又是地方利益最複雜的行業,於是任何一個得到酒鬼酒品牌的公司,其利益最大的方法就是短期儘可能掏空上市公司。

但酒鬼酒歷經幾任股東的掏空,每次都能奇蹟般的起死回生,其原因正是有一群忠實的消費者。

再看乳製品市場,雖然伊利和蒙牛雙雄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可地方品牌憑藉長期經營的口碑,還是牢牢佔據了低溫奶的半壁江山。

只靠死忠粉絲和核心存量市場支持,是一種“畫地為牢”的策略,A股有很多你好久不見,但仍然健在的品牌:蓮花味精、露露、維維、南方黑芝麻糊……

當那些最忠誠的消費者無法擁有更多時,他們至少可以做到讓自己不再忘記——其實那些東西與品牌無關,它是關於自己的一段記憶。

而且,只要不死,就有機會。你以為諾基亞已經死透了的時候,它已經成為一個復古潮牌,重回大眾視線。百雀羚也是如此。

工業品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每年都會有像尚德太陽能、盾安集團、渤海鋼鐵這一類巨型企業倒閉。

海康、三一重工是中國少數能全球擴張的公司,但因為他們的品牌沒有大眾認知,故而其業績的持續性還不如只在本土擴張的消費品牌。

華為最核心的技術肯定在通信產品上,但誰也不能保證它會在下一個通信技術浪潮中還能保持優勢,所以其手機業務才是品牌價值的核心。

正因為如此,消費品的競爭格局常常更穩定,工業品企業,“作”是找死,“不作”是等死;消費品牌“不作死就不會死”,甚至“作死也不一定會死”。

消費品企業的這種屬性對著投資者而言是非常友好的。因為債權人有著比股東有更優先的索取權,所以股權投資更需要細水長流為你鍾情的普通消費者,而非一夜風流拔吊無情的大客戶訂單。

當然,消費升級與技術革命總是交替出現在一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消費升級代表一個社會的成熟,技術革命代表一個國家的活力。

美國70-80年代是消費升級,90-10年代是技術革命,而非常幸運的是,我們正處於“消費升級與技術革命”的雙重主線時期,消費品行業和科技行業都有大量的投資機會。

5/5、消費品投資的簡單與複雜

消費品投資,既簡單又複雜。

《絕望主婦》裡有一句臺詞:“說錢買不到歡樂,那是富人怕窮人暴動而撒的謊。”

現代社會,我消費,故我在,只額消費才能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消費品投資的簡單,在於人的慾望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消費投資的複雜,在於人的慾望總在不滿足與滿足之間達到高潮。

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而慾望滿足之時,即是償還之日。這跟投資是一回事,主要漲幅都在預期階段,業績實現的人氣沸騰期永遠是高位震盪,吸引後知後覺者站崗。

唯有少數偉大的品牌能夠持續創造新狂歡,幫助消費者和投資者把幸福的高潮一浪一浪地延續下去。


股市散淡人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機構看好消費電子很大程度是來源於5G要大規模商用這個事情。其實早在2019年初市場對於5G的炒作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在2019年投資者炒作的是5G這個題材,很多公司的業績並沒有落實。

而2020年隨著5G大規模的商用,給很多的公司帶來了大量的訂單,訂單的增加就是代表著業績的增長,而業績的大幅的變化勢必會影響著股價的走勢。

因此可以這樣說,2019年市場炒作的是5G這個概念,這個題材;而2020年市場炒作的是相關公司在獲得訂單後,而進行大幅度增長的業績,


股海獵鷹


簡單得說,消費電子相較於其他科技類股票,有消費屬性。如耳機等,每年會迭代,且有使用期限。故而有業績保證。而電子科技又是國家發展方向,雙重疊加。

但是最近因為疫情,手機供應鏈停滯,消費電子暫時被券商唱衰。長期來看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分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