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上幼兒園,回到家後,家長應該問哪些問題呢?

職場小阿姨Amy


大家好!我是辛巴育兒,家有小仙女一枚,硬核帶娃奶爸。


不說教不盲從,崇尚開放式的因材施教。我來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小朋友上幼兒園,回到家後,家長大多會詢問孩子一天的表現。

怎麼問?應該問哪些問題?這是我和愛人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曾經深入探討過的育兒好問題。

往小了說,這只是關心孩子的一種最普遍的方式,司空見慣;

往大了說,這還是體現一個家庭育兒觀的技術活,見微知著。

分享一下我們在女兒三年幼兒園就讀過程中這方面的一點小小經驗吧。

首先,我不會以“幾該問,幾不該問”的形式展開,教育不能教條:

  • 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並且所處家庭的環境也各有不同;

  • Every question is good guestion,沒有不好的問題,關鍵在於問題的措辭和提問時機;

  • 家長們構建完整育兒觀、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才有可能領悟“問話”這門技術活的精髓。

關心孩子不能成為刨根問底的藉口

俗話說:關心則亂。一天不見甚是想念,放學接到孩子後一堆問題砸過去,孩子很難一一回答清楚,經常答非所問,甚至反感導致產生厭學情緒。

打破砂鍋問到底,恨不得孩子能事無鉅細地把幼兒園一整天都複述一遍。這種過度關心現象,尤其容易出現在幼兒園新生的寶媽群體中。

有些問題其實是可以合併成一個開放式問題去問的。

在孩子回答的過程中通過旁敲側擊地合理引導,抓住時機讓她自己擴展話題,從而主動提供更多家長想知道的信息。

比起囉囉嗦嗦連環炮式追問,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樣的氛圍,化被動為主動的同時還能訓練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掌握好氛圍的聊天過程,也是孩子釋放壓力保持良好情緒的過程,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記得女兒剛入園時,第一天回到家。我們只問了一個問題:“第一天上學和新朋友們玩了什麼遊戲啊?”從女兒興奮地說起認識了誰誰誰一起玩了什麼遊戲,到嘰嘰喳喳控訴因為不敢再幼兒園上廁所而差點尿褲子。打開話匣子的她雖然顛三倒四,但也基本讓我們瞭解清楚這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當然,這與女兒的性情有關。正是由於她的活潑可愛、樂觀積極,平時就表現出勇於和陌生小朋友交往,深知這一點的我們便無需問“有沒有交到新朋友?”這種問題。

也與孩子語言啟蒙期的早教密不可分,知根知底的我們只需給她一個主題,她便會滔滔不絕自動繼續發散下去。

但是,語言能力啟蒙較晚或早教方式方法有偏差的孩子,就未必適用這個辦法了。

這也是我重點提到的教育不能教條,首先要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

讓孩子主動表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避免了枯燥的一問一答,也杜絕了對孩子的刨根問底。

重視幼兒園孩子所表達內容的寬度比深度更有意義,觀察聊天內容涉及了幼兒園生活的哪些方面對其及時引導,勝過對某一方向的過度追問。

沒有不好的問題,關鍵在於問題的措辭和提問時機

前文我說了不會以“幾該問,幾不該問”的形式來回答,正是這個道理。

就算有些看似“不該問”的問題,比如“今天表現好不好?”、“老師喜歡你嗎?”、“有人欺負你嗎?”、“中午吃飽了嗎?”等等,其實都是寶媽寶爸們最關心的問題!有什麼不能問的?

當然可以問!只是不能問的這麼簡單直接。語言是門藝術,如何用合適的措辭,在恰當的時機問出來,是相當考驗提問者智慧的。

  • 與其問“今天表現好不好?”、“老師喜歡你嗎?”不如問“今天有沒有被老師表揚或批評?”、“為什麼表揚或批評了?”


  • 與其問“有人欺負你嗎?”不如問“今天和小朋友們相處的愉快/不愉快嗎?”

  • 與其問“中午吃飽了嗎?”不如問“中午吃的啥?沒讓老師喂吧?”

問出讓小朋友不需要絞盡腦汁就能輕鬆回答的具體問題,更容易得到家長們關心的答案。

避免問出過於主觀需要小朋友先判斷才能回答的問題。

面對同樣的問題,剛上幼兒園的小班寶寶,和即將面臨升小的大班小朋友;前者可能根本說不清乾脆不回答,後者可能回答地條理清晰簡潔明瞭。幼兒階段,小中大班每一年都大不一樣,各人發育也有早晚。

家長如果能尊重孩子的內在發展時間表,遵從科學的育兒規律,做到育兒先育己。不斷因人而異地完善適合自家孩子的育兒觀。那麼,幼兒回家後問什麼問題,怎麼問就能心中有數了。

以上內容為辛巴育兒原創首發。文中觀點歡迎指正交流,共同進步!


辛巴育兒


我有一個女兒,今年三歲九個月讀中班,因為現在她都是高高興興去學校,去接她回家的時候也是很開心,所以問她什麼都沒有太大事情!

但是讀小班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情況,那時候問她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問錯了第二天早上不願意去😅!

關於小朋友上幼兒園,回到家家長應該問什麼問題,我有以下幾點體驗分享一下。一,今天玩了哪些有趣好玩的遊戲?目的是讓她感覺今天在幼兒園很好玩。二,今天在學校都跟哪些小朋友一起玩?目的是瞭解孩子在學校是不是有主動找小朋友玩?性格是否內向?或者在孩子的敘述過程中可以瞭解孩子一天生活的過程。三,今天在學校都吃了哪些好吃的菜?吃了多少?目的是瞭解孩子每天的伙食情況還有孩子的飯量大小!

我覺得問這三點就差不多啦,問別的沒有太多必要。當然問問題也要根據自己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而定,還有就是各個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我女兒小班三歲的時候問她這些問題她基本上都能對答,但是有的孩子就會一問三不答!中班問這些問題可能相對會好一些,問習慣了我女兒每天放學的路上會自己不停地跟我講今天在學校都幹什麼啦!😝

有很多媽媽都是第一次當寶媽,孩子初進幼兒園心裡會很擔心,焦慮!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堅強!適應能力更好!但是都會有一個過程,選好了學校就要相信班級的老師,信任很重要!






麗人Amy


孩子上幼兒園後,作為家長都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內的情況,所以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都會問孩子一些問題,通過孩子的回答也可以瞭解到一些孩子的情況。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回來我也會問他一些問題。

我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吃得飯菜

我就會問我家孩子:你今天在幼兒園吃了什麼好吃的菜啊,可以告訴媽媽嗎?媽媽想要學習怎麼做然後做給你們吃,好不好呀?

孩子:我們今天吃了火腿腸炒青瓜,拌到飯裡可好吃了,媽媽你可以做給我們吃嗎?

我:當然可以。

這樣我就知道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好好吃飯,吃得是什麼了。然後就找個時間做一次改良版的幼兒園飯菜給孩子吃,因為跟孩子之間要講究言而有信。

我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學到知識

我:寶貝,我在接你們的時候好像聽到你們唱歌了(讀書了),我也好像學,你可以教教我嗎?

孩子:好啊。床前明月光,凝視地上霜……

我:跟著孩子一起念讀。

這樣我就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其實學到了知識。

我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跟小朋友的相處情況

當看到孩子的同班同學的時候,我就會問孩子

我:寶貝,這是你的同學嗎?他叫什麼名字啊?

孩子:他是我的同學,他叫某某某,這個叫某某……我們一起玩了,還有某某他搶我玩具了。

我:真棒,我們家寶貝既然記得那麼多小朋友的名字,還有那麼多的朋友一起玩。

這樣我就知道孩子跟小朋友們相處的怎麼樣,也知道有沒有小朋友欺負我們家孩子。

家長都是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吃得好嗎?學到啥?有沒有被人欺負。但是直接問又不好,所以可以找合適的機會,善巧的問孩子就好了。當然孩子太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候孩子說的話也不能全信,具體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可以跟帶班老師溝通了解。


全職寶媽小包


掌握一定技巧和方法,用“九問”和“十不問”,培養良好的親子感情,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十不問

一、不要問: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

二、不要問:今天哭了了嗎?

三、不要問: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四、不要問:你今天表現好不好呀?

五、不要問:有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了嗎?

六、不要問:今天在幼兒園學什麼了?

七、不要問:老師喜歡你嗎?老師今天表揚你了嗎?

八、不要問:在幼兒園吃的什麼飯呀?好不好吃?

九、不要問: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十、不要問:你喜歡哪個老師呀?哪個老師帶你玩了?

九 問

一、可以問:你今天幫助老師/小朋友做什麼了?

提出問題後,父母可引導孩子啟動“回想”模式,試著和他一起梳理一天中與老師和小朋友相處的心得,幫助老師和小朋友,讓他增強自信和榮譽感,更愛去幼兒園。

二、可以問:你的好朋友是誰啊?你為什麼喜歡他?

提出這個問題,有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多和小朋友溝通和交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同時,讓他知道小朋友的優點,樹立價值觀,也強化孩子對幼兒園優點的記憶。

三、可以問:今天班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在孩子回答時,家長不要急於評價,而應注意傾聽,引導孩子表達觀點。在孩子表述完以後,多和他討論,既可以增加對孩子的瞭解,也可在討論中傳達正確的看法和價值觀。

四、可以問:有什麼不明白的事情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嗎?

這個問題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很關心你,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來,以此得到孩子的信任,幫助他敞開心扉,不再因各種無法處理的問題而抗拒幼兒園。

五、可以問: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這樣的提問,內容具體明確,孩子知道如何回答,而且有回答的慾望。孩子說得多,就有助於父母瞭解孩子的在園情況,同時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

六、可以問:教教媽媽你今天新學的小紙船好不好?

用具體、細節的問題和孩子一起討論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孩子會喜歡和家長分享一天的在園生活。

七、可以問:今天是不是又長本領啦?

問問孩子是不是會自己拉拉鎖、繫鞋帶了?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成長意識,這種方式是在激發孩子的內能,而不是簡單的要求孩子改變。

八、可以問: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了什麼故事呀?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麼,可以避免“學”這個字,直觀地提一些“今天畫了什麼畫”、“今天做了哪些手工”等具體的問題,間接地巧妙瞭解孩子在園生活,同時也能讓孩子鞏固學習內容。

九、可以問:你今天有沒有對老師說謝謝?

讓孩子知道老師很辛苦,老師是在幫助他成長,讓孩子懂得感恩,學會說謝謝。

比起問孩子在幼兒園“吃什麼”、“哭沒哭”,孩子的感受、成長、關心他人等方面才是真正需要家長關心的。





愛上幼兒園


上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所以,孩子回家後,家長不要問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或不太開心的事。比如:今天在幼兒園吃了什麼?老師打了你嗎?學了些什麼?

這些問題,孩子其實很反感。他們根本沒有興趣去回答,只會覺得你很囉嗦,長此以往,對親子關係是沒有好處的。

根據本人之前的經驗,可以試著問問孩子如下2個問題,多了孩子也不願意回答:

問題1: 孩子,今天在遇到了什麼好玩的事,說出來與爸媽分享一下

一說到好玩的事,孩子立馬會想到幼兒園中那些比較快樂的事,他會更加樂意回答你的問題,因為人都是喜歡跟他人分享快樂的。說到開心之處,他們甚至還會停不下來。此時,與孩子分享他的快樂,便是一個極好地增加親子關係的方式。同時,家長通過與孩子的接觸,可以近距離地知道孩子思想和情緒上的情況,避免他們出現意外。

問題2:今天吃飯乖不乖啊?

通過這個問題,家長可以瞭解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情況,包括吃了幾碗飯,吃了什麼菜等等,從中推斷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及營養情況。

問題3:看到孩子畫的畫,或寫的字,可以詢問上課的情況

問問題,家長不一定總是要問重複的問題,也不要時刻問,完全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定。比如,孩子在幼兒園上了繪畫課,當他回家把自己的作品交給父母看時,我們就可以從側面瞭解下孩子在園內學習的情況,就像:孩子你畫得不錯,繼續堅持下去,平常老師是怎麼給你們上課的呢?

總之,記住一個原則,不管怎樣,一定要注意場合、時機及孩子情緒上的變化,同時要想清楚該問孩子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問等等,這才是重點。


教育新時論


小朋友上幼兒園,回到家,家長應問如下問題:

1. 問問他喜歡不喜歡這個幼兒園?如果是喜歡,是什麼讓他喜歡?如果不喜歡,是因為什麼原因?通過孩子的描述,能基本瞭解他是否適應這個幼兒園的環境,並及時幫助他調整狀態,融入新集體。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親密接觸的基本是父母,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上幼兒園是他第一次獨立面對許多親人以外的人,很多孩子剛開始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父母一定要多瞭解情況,幫助他建立與外界交往的方法。

2. 問問他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這個問題最好隔三差五地問,這樣,一方面讓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個大概的瞭解,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從小養成總結學習結果的習慣。如果這個習慣養成,並能伴隨孩子從幼兒到成人的整個學習階段,將會讓他受益終身。大部分情況下,如果父母這麼問了,孩子都會很樂意展示當日的學習成果,可以是一幅畫,可以是一首兒歌,可以是一個小手工。只要不是太差,父母就應該趁著這個機會,多多表揚孩子,經常受到鼓勵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自信,也更容易愛上學習。

3. 問問他跟班上的哪些同學比較要好,有沒有交到什麼好朋友,班上有哪些比較厲害的同學,並適當鼓勵孩子多多親近他覺得很棒的小朋友。這樣,孩子從小就樹立要與優秀的人為伍的觀念,以後的朋友圈就會比較乾淨。孩子青春期比較難管,多數是被周圍環境影響的。如果身邊都是愛打遊戲,愛出去玩,愛攀比的朋友,那麼自家孩子也多多少少會被傳染。但要是身邊的朋友都是要求上進,愛學習的,自家孩子自然也不會差太遠。

以上為一家之言,不知你是否認同。


南極北極


如何幫助新入園兒童渡過入園關 寶寶滿三歲了,就要離開家門,走進幼兒園了。這是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第一次走出家人的呵護,獨立與他人交往。有些孩子會因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而不太適應,特別是入園最開始的幾天,對於一些寶寶和家長都是最難熬的:寶寶甚至會因害怕新環境而哭泣,寶寶的眼淚也會讓家長們的心酸。

家長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家長們不僅應該適當的安慰寶寶,更重要的是幫助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怎樣讓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喜歡幼兒園呢?為孩子作心理調試是很重要的環節。

  (北師大學前心理系專家:我們要儘量減輕這種分離焦慮。這種心理狀態的產生,那麼作為家長來講,我建議送孩子進幼兒園,由一個人去為好。因為全家護送孩子,孩子就會覺得緊張,我覺得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很自然的入園環境——不要搞得過於隆重,過於緊張。

過於隆重就給孩子造成一種緊張,全家送我然後全家人都離開我,孩子更有失落感。)   其實需要作好心理調試的,除了孩子,還有家長,特別是與孩子日夜相伴的媽媽們;也有些孩子自小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小孫孫要離開家,老人家總免不了心疼,其實這都是人知常情,不過,不要忘記: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大人的心理暗示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北師大學前心理系專家:家長不要總在那裡偷偷地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那種不放心。一旦你的偷看被孩子發現了,更引起孩子對你的思念,這樣又重新引起他的思想波動,這是最不必要的,我們家長要對老師採取完全信任的態度,老師會以非常大的愛心和耐心,來接待你的孩子。

  進入幼兒園最初的幾天,寶寶在情緒上會很不穩定,家長們的一些無意識的行為或言語,能給寶寶的情緒帶來負面的影響,希望您多加註意:   (北師大學前心理系專家:孩子在剛入園那幾天不適應,但是他也已經開始幼兒園的生活了。

  所以我建議,家長接(孩子)回家後,不要再談論幼兒園的事情,不要自己提起幼兒園的事情,孩子願意說他可以說,孩子不說你不要問,你就正常地過你的家庭生活,然後第二天再去(幼兒園)。因為孩子還對幼兒園存在一種焦慮,一種疑慮,你再重提就會引起他的反感情緒,加重了他對幼兒園的不願意接納。

)   (幼兒園園長:比如說哭鬧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有些家長就以幼兒園的名義,來嚇唬恐嚇這些孩子。比如說:你不聽話了明天我就給你送幼兒園。類似這樣的語言就不要跟孩子過多地去講。我覺得家長應該客觀地評價幼兒園。

幼兒園是一個給孩子提供快樂,提供交流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的地方。)   幼兒園其實是個小社會,每個孩子都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剛剛入園的寶寶,有的會表現得不太合群,只跟著老師,不理其他小朋友,這與家長帶孩子的方式有關:   (北師大學前心理系專家:一般就是家庭呵護太多,在家庭生活當中他接觸的孩子比較少,   社交機會比較少,會導致這樣一種情況。

特別是由老人帶著的孩子,這種現象的出現看來比較多。)   出現這種問題的寶寶該如何使他儘快與其他孩子相處融洽呢?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多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兒,多參加一些早教機構的活動,早教機構與幼兒園有相似之處,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孩兒,能幫寶寶找到幼兒園裡與小朋友交往的感覺。

寶寶從出生到進入幼兒園之前,一直處在親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可以說在大多數家庭中,寶寶會處在一箇中心的位置,大人們甚至會根據孩子的起居,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

現在寶寶要入園了,也就意味著他不再是眾人呵護的的中心,而要幼兒園統一的時間活動。(幼兒園園長/老師介紹孩子入園後的時間安排)   您可以按照老師的介紹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以免他剛上幼兒園時不適應。

這裡有一些小方法教給您   (幼兒園園長: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一般要比家裡的時間要稍微緊湊一點。而且吃飯和午睡的時間,可能要規範一點。一般我們幼兒園,七點二十入園;八點鐘吃早飯;早飯過後,孩子們要進行常規的訓練;然後就開始教學活動;中午十一點二十開飯;午餐以後有兩個小時的午睡;午睡過後是我們的午點,給孩子們加一些水果蔬菜;   一般晚上要給他吃清淡一點的食物,不要吃油膩太大的。

作息時間上要給他調整一下,不要太晚睡覺。搞一些安靜的活動,不要讓他太興奮,九點左右入睡,這樣能夠保證,他第二天他一天情緒上,都比較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還有一些很重要的細節您必須注意,這些細節影響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用勺。

  在剛入園時,幼兒園老師雖然也會喂寶寶吃飯,但畢竟孩子多,無法顧及所有,難免照顧不周,如果寶寶能自己用勺吃飯,並且吃飽您就不用為他擔心了。   寶寶自己吃飯時,給他的碗、勺要不易碎,衣服要易洗。

由於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肯定會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這是父母別責怪他,也不要怕麻煩,多鼓勵,及時糾正他的動作,寶寶會很快學會自己用勺吃飯。   學習喝水   對於那些用奶瓶當水杯的寶寶來說,用小杯子喝水還有一定難度,可是在幼兒園,小朋友們都用水杯喝水,這也是幼兒園和家裡不同的地方。

  剛開始練喝水時,用塑料杯子,水不要倒得太多。媽媽主要幫孩子控制好杯子的傾斜度,剛開始時寶寶可能會把水灑一身,這沒關係,多練就好了。   大小便問題   一般一歲半以後的寶寶就可以訓練大小便了,如果寶寶有了大小便還不能通知大人,或者還在使用紙尿褲,就要注意了。

平常大人在看護寶寶時,要注意瞭解他吃什麼、吃多少,寶寶睡醒後半小時或一小時,要提醒他大小便,這樣能培養他定時排便。   入園前,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說:“我要小便,我要大便”這樣的話,免得給老師增加負擔,又避免孩子受不潔之苦。

  穿衣服   午睡後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寶寶自立能力強弱的又一重要體現。平常在家時您就要訓練孩子自己穿脫衣服,對於寶寶來說,脫衣服比較容易;而穿衣服往往會鬧出笑話,穿錯鞋,穿錯褲子是常事,不要因為寶寶初次做不好,就代替他做,這無形中剝奪寶寶嘗試的權利。

這些細節對提高寶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聽了專家和幼兒園老師的講解,相信你對寶寶的入園適應問題已胸有成竹了,希望你的寶寶在幼兒園裡度過快樂的時光。 止哭方法   一群2歲多的孩子,一下從熟悉的人和環境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們的行為表現是可想而知的,而最過激的一種就是大哭大鬧。

如果說短時間的哭是一種渲洩,但長時間的哭鬧會傷害身體,而且還影響老師和同伴的情緒。那麼怎樣才能很快的止住孩子的哭鬧呢?   芸芸每天早晨一到教室門口,因為要和親人分離了,就會大哭起來,連續兩週都是如此,今天,她剛到門口,我連忙牽著她的手,把她帶到“娃娃家”那裡,拿一把玩具刀和一塊多彩泥給她,因為她最喜歡“燒飯”了,一看見這些芸芸不哭了。

  池池又哭著要奶奶了,我輕聲細語地說:“池池最乖了,不哭,老師給你打個電話,奶奶知道池池不哭了,就會來了。”等她不哭了,便帶她打了個電話。   琛琛整天象只小八哥一樣,除中午睡著一會兒以外,她會不停地說:“我要回屋屋去,我要媽媽,我要外公。

”但你只要抱抱她,摸摸她的頭,或者牽著她的手,她的情緒會很快穩定下來。   子薇是個個性特別強的孩子,任你說幹了嘴,她仍是閉著眼睛一個勁地哭,哭累了稍稍休息一會兒再哭,真有點無可奈何。一天看到錄音機,靈機一動,按下了錄音鍵,把她的哭聲錄了下來,再放給她聽,她聽了愣住了,一下止住了哭。

……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說,愛孩子、瞭解孩子,才是真正的止哭妙方。因為只有你愛孩子,才會去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同時也只有瞭解孩子才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喜好,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止哭。

入園兒童“五要”和“五忌”   孩子剛剛入園,全家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沒吃飽,會不會想念家人,會不會受小朋友的欺負……於是接孩子回家後,就會出現許多新的話題。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提出以下“五要”和“五忌”,供廣大家長參考。   “五要”是—— 相關推薦    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

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儘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

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要“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

例如,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成人以平靜並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要“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

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瞭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

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

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三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裡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四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

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 “留有餘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

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

”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新生家長 ——如何讓孩子順利渡過入園關 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做好入園準備? 1、心理準備 入園前3個月,家長要和孩子經常談論幼兒園,可以談自己小時候在幼兒園是如何的快樂;也可以談鄰居、同事家小孩在幼兒園的趣事;帶孩子到幼兒園遊玩,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本領、遊戲玩耍的地方,在那裡能夠玩到許多新玩具、結交許多新朋友,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激起孩子想上幼兒園的願望。

2、生活準備 會自己用勺進餐,克服要別人餵飯或挑食等不良習慣;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服裝鞋襪及其他用品;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買一個他心儀的小揹包,準備一條他喜歡的小手帕和一隻小水壺,也可以準備少量的學習用品如彩色鉛筆、油畫棒等。

服裝應便於穿脫,沒有尖銳的飾品。鞋子最好是平膠底、布面的那一類,忌穿有跟的。在作息時間的安排上,應逐漸接近幼兒園的生活規律。此外,請給孩子備一套替換的內衣褲交給老師,以便在孩子尿褲後及時更換。

3、交往準備 多帶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環境中去活動,多接觸其他孩子,多和孩子講有關獨立、勇敢的故事或做一些相關主題的遊戲。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學名,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飢餓等。

教孩子學會和老師、小朋友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見”等。教孩子學會不獨霸玩具,不搶別人的玩具。也可以提前認識將來的老師,或提前認識同班的小朋友,結伴入園。 孩子剛入園,一般會有哪些方面的表現? 一般來說,入園前上過託兒所的孩子適應起來較快,常與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較容易適應,他們在幾天之內就會愛上幼兒園。

而在家庭生活中過多嬌慣、體質較弱的孩子適應起來較慢。這類孩子會出現哭鬧、心事重重、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褲子、不肯午睡和吃飯等情況。這些表現是正常的。在老師的精心照料下,所有孩子都會在一個月內適應並喜歡幼兒園生活,對此家長不必擔心。

在入園的初期,家長送孩子時應注意什麼? 家長一定要信任幼兒園和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因孩子哭鬧得厲害而嘗試停幾天再送他上幼兒園。那樣做,只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使他覺得只要哭鬧就會讓父母心軟。

所以,一旦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就一定要“鐵石心腸”,以最快的速度離開,將孩子的哭聲拋在身後。也不要每天長時間地滯留在幼兒園內陪著孩子。這除了會影響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會無意義地延長了孩子的適應過程。

每天孩子回家後,家長要和他多交流,對孩子的幼兒園生活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且多鼓勵他。 新生幼兒入園父母該做些什麼 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是幼兒在社會化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這一轉折的重要時刻,幼兒園與家長都有責任幫助幼兒順利的度過入園關,使幼兒能愉快的去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為此,作為孩子們的首任教師——我們的父母,該為自己海子入園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父母在幼兒入園前該做些什麼?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我們做父母的卻又添上了新的煩惱,孩子不原上幼兒園怎麼辦?孩子到幼兒園不願自己吃飯怎麼辦?不會小便,尿褲了怎麼辦?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捆擾著我們這些爸爸、媽媽,我們該怎麼辦呢?為了使孩子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陌生環境,家長做好孩子的入園準備是很重要的。

如:讓孩子知道自己要進幼兒園學本領了,幼兒園裡有老師、小朋友,還有好多玩具,可好玩了等等。幫助幼兒樹立起入園的自豪感。平時,可讓孩子多跟小朋友一起玩,並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小朋友玩,培養他們互相合作的精神,這樣就可減少孩子上幼兒園後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提高適應能力;還有一點,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如小便、吃飯、認識自己的生活用品,如學者穿、脫簡單的衣服,以增強孩子入園後的生活適應能力。同時,父母要注意養成孩子有規律的起居習慣,如早上早起,(幼兒園8:15關門)中午按時午睡(12:00)晚上早上床,不宜給幼兒看過多的電視。

有規律的生活使孩子入園後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其次,我們父母在幼兒入園後該做些什麼? 不少剛上幼兒園的幼兒常常很不願易甚至很害怕上幼兒園。往往在開學兩個星期裡,經常會看到小班的門口哭聲起伏,你哭我哭,你喊媽媽,我喊爺爺。

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幼兒對陌生的環境感到害怕。孩子一直在家裡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對幼兒園的老師不認識,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會覺得安全受到威脅,有的孩子表現的很拘謹,有的孩子則大哭大鬧,一定跟著父母要回家,每年開學,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少的幼兒哭上兩三天就習慣了,可有的幼兒要哭上兩個星期甚至更多,只是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同。

這時請我們父母千萬不能心軟,一哭就沒方向了,你應該送到老師手裡後馬上離開,要相信我們老師的能力,老師會讓孩子平靜下來的。對你的孩子也要有信心,相信他肯定能行。千萬不要捨不得,特別是隔代的爺爺奶奶,被孩子一哭一鬧就依了他不上幼兒園。

也有的父母擔心孩子,送完後繞個圈來到操場上,偷偷躲在窗子旁,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哭。你到沒發現,可你的孩子卻發現了你,一下子又哭起來了。這時原本安靜的教室又沸騰起來了,你哭我哭大家哭,這給教師又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所以希望我們父母在開兩三個星期裡配合好老師,並且儘量做到堅持讓孩子每天按時來幼兒園,千萬不要來一休二、三天,(排除身體不舒服)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好的。 其次,生活規律的改變也是孩子不願上幼兒園的一個重要原因。

入園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餓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沒有規律。上了幼兒園後,早上要按時上幼兒園,中飯點心要自己吃,遊戲活動有規定的時間,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習慣,因而不原上幼兒園。 所以我們的父母在幼兒的生活方面儘量幫助他們自理,讓他們自己學者小便、大便(要學者叫老師)特別是吃飯,現在許多孩子吃飯時東張希望,有的邊吃邊玩。

去家訪,瞭解好多幼兒在家中天天都喂著吃。有時一邊吃一邊在桌子上玩玩具;也有的家長一邊喂一邊跟著他跑。可上了幼兒園就要自己吃,儘管老師也會喂上幾口,可畢竟要三十幾位小朋友,不可能一一餵過去。因此,建議讓幼兒自己吃。

記得以前我班也有一位幼兒患同樣的毛病,後來他的父母配合老師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首先,給他換了一把高椅子,規定他必須吃完飯才能下來,防止他邊吃邊玩溜下來;第二,全家人共同遵守規定,誰也不喂他吃,無任他怎麼哭鬧,吃的時間多長,一律要求他自己吃完。

第三,多講道理少打罵,、。在他進步時及時給予獎勵;比如給他剪一個小紅花貼在門上。這個方法很管用,孩子後來也長胖了。還有一點在家也要讓他們學者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把鞋子穿好,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三,小朋友之間互不熟悉,不會很好相處也是幼兒不願上幼兒園的原因之 一。在家裡,有好吃的一個人吃,好玩的一個人玩,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矛盾甚至為此爭搶東西,使這些孩子很不願意上幼兒園。

我們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樂意把玩具借給別人玩,同時要愛護別人的玩具,同伴間不爭搶,不打架,萬一別人打了你要馬上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千萬不要象有的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吃虧了就告訴他以後別人打你,你也打他;你到幼兒園後不要把玩具給別人玩等等一系列如此荒唐的教育;以前也碰到這樣的家長,由於孩子小,不懂道理,難免會弄痛別的小朋友,再說有時老師也不會觀察的很仔細,必竟要看管三十幾位幼兒。

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被拉破了,就追問到底,然後就指著幼兒罵上一頓。這樣,你說會給孩子和老師留下些什麼影響?你這是在教育孩子嗎?所以請父母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每一件事,要以正確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總之,新生幼兒入園,我們做教師和父母都應該主動去做好準備,這是幼兒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開學前我們會對每位新生做好家訪工作,瞭解一些你們家庭的情況和孩子的情況,同時也是父母與教師初次的溝通,家長有社麼問題到時都可以問自己的班主任。

開學第一天,你幫孩子佩帶好標記,戴好一塊手帕,領幼兒進入自己的教室。由於幼兒剛入園,父母對幼兒園的保教工作還很陌生,你可以從家園之窗裡瞭解一些教育內容、一週要求等,還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與教師溝通,只有家長和老師互相協作,共同努力,才能消除幼兒園的恐懼心理,使幼兒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好壞在很大適度上影響孩子的一生與品行。在經濟現代化的目標大都市裡,當代孩子的特點是思維活躍,見多識廣,敢想、敢幹、敢說,再加上獨身子女在小時侯受到各方面的百般寵愛、頑皮、淘氣是肯定的,應從小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如果每個家庭都認識到,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要站的高一帶點,看的遠一點,讓我們共同攜手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立、自強、自律的人而努力! 。收起


農村欣寶


幼兒園是小朋友人生的第一個入學經歷,並且是和父母第一個分離,從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到適應幼兒園,並且慢慢進行學習各種能力和規律;幼兒園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過程!

1、認可老師和了解老師情況:可以問問老師教了什麼新東西,老師是怎麼示範的等等;這樣一方面可以掌握孩子學習內容及掌握技能,另一方面也可瞭解老師的耐心程度;並且在聊天的過程中,多多誇讚老師,讓老師在孩子的心中多建立威信和親和力!更有利於老師管理孩子,孩子願意親近老師,進而更願意去幼兒園!

2、是否能夠融入集體:問一問今天又交到什麼好朋友,都和好朋友做什麼遊戲等等!這樣會讓孩子喜歡和期待交朋友,性格變的更外向,也更喜歡幼兒園!

3、生活習慣:問一問在幼兒園都吃了什麼,好吃不好吃,引導孩子不偏食,喜歡幼兒園的食物,這樣家長也會放心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能吃飽!

4、是否入廁:問一問有沒有自己上廁所,也能瞭解是否多喝水!年齡大些這個就不再是問題了!

當然,家長也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引導聊天,多和孩子聊聊天,讓小朋友喜歡和家長聊天!但不可問一些負面的問題,如今天老師有沒有打人,同學有沒有欺負,幼兒園的飯是不是很難吃等等問題!會讓孩子覺得幼兒園不好,更不願意去幼兒園了!



遇見櫻桃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就是三歲多,放學後,首先可以問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

如果小朋友說“開心”,可以接著對孩子說:“可以和媽媽分享一下你開心的事嗎?”

如果小朋友回答“不開心”,可以先抱抱孩子,然後對孩子:“媽媽很想知道遇到了哪些不開心的事,可以和媽媽說一說嗎?”

不管是開心的事,還是不開心的事,如果孩子能夠說出來當然是最好的。

但是對於三歲多的小朋友,很有可能並不能完全表達清楚,甚至什麼都說不出來,這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孩子的視覺記憶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全。

如果孩子不能分享自己開心的事,那麼媽媽可以直接對孩子說:“媽媽很高興,你在幼兒園這一天過得很開心。”然後可以和寶貝一起開始新的有趣的話題。

如果孩子看上去很不開心,但是又說不出來是因為什麼。這時媽媽一定不要責怪孩子。媽媽要再次抱抱他,溫柔而堅定的告訴他:“媽媽愛你,媽媽永遠都在你身邊,如果你遇到了一些困難,如果你願意告訴媽媽,媽媽可以和你一起解決。”但不要執著於一定讓孩子說出來,或者找老師搞清楚真相,因為孩子是在成長的,他需要去經歷一些事情,學會去面對和接受,學習,然後改變。

當然也可以問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哪些好玩的遊戲,也可以問一問孩子在幼兒園吃了什麼好吃的,孩子終究是孩子吃的都是最愛的。甚至可以把吃的食物當成一個話題,說說吃的具體有什麼菜,什麼米,什麼面,還是很開心又加強認知。

總之就是往孩子開心的方面去講,站在孩子的角度,有意識的強化孩子在幼兒園得到的歡樂,新的發現,新的探索。同時媽媽也要幫助孩子提升動手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這會讓孩子的幼兒園過得更加順利。


長豔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問小朋友以下幾個問題。

1,在學校你的好朋友是誰呀?你為什麼喜歡他?

可以讓孩子回憶起在學校和小朋友玩耍的情景,更容易增加孩子上學的興趣。

2,今天在學校玩了什麼遊戲?

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孩子有表達的慾望。回憶起學校的遊戲,更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3,今天在學校老師講的什麼故事呀?

可以用講代替學,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4,今天放學有沒有跟老師說再見?

可以培養孩子懂禮貌,拉進孩子和老師的距離。

5,學校有什麼好玩的玩具?你喜歡什麼玩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