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這首詩全文內容和他的意思是什麼?

實盤買賣日記


【雨水】

暖天突雪落,

春意寒氣奪,

辭年舊做歲,

冬去捎哀默;

雪融入雨水,

信芽從出諾,

湖禽傍岸走,

釣叟自端坐;

盈動東風琢,

萌潤溫相佐,

次節知佳訊,

事成名且過。

青鵬.2020.雨水

【注】節逢雨水,冰消雪融,萬物復甦。晴風暖陽,春芽履約萌動,岸邊白鷺野鴨潛水嬉戲,漁者默坐垂綸,一片欣欣然;疫情數據稍趨優勢,心略寬。入雨水天暖雨潤,大地歸春,待這春意破寒氣,辭歲別災;功成路遠,至少看到曙光,只願事成又何計功名。



青鵬1978


烏衣巷

唐代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賞析:《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蹟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牆上。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勳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舊日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淒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而今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築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門高大廳堂的簷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跪射俑


劉禹錫的《烏衣巷》,可以說是唐詩中最經典的懷古詩了,詩中寫盡了富貴風流轉眼成空的無限感慨。全詩如下: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

烏衣巷曾是東晉時期王導和謝安兩個世家大族居住的地方,唐時,烏衣巷已經變成了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這首詩就是描寫這種世事的變幻來傳達富貴榮華轉眼成空的感慨。

詩的意思很好理解,但詩中的妙處頗值得品味。

詩的前兩句,地名天然成對,朱對烏,橋對巷,非常工整。而且“朱雀”與“烏衣”兩個詞,光是字面的意蘊,就給人以富貴精緻的感覺,而此地又是當年世家大族居住的地方,更顯出當年的榮華富貴。

<strong>

但是,在這兩個充滿榮華富貴想象的地名後面,接以“野草花”、“夕陽斜”兩個荒蕪衰敗的意象,渲染出悽迷哀婉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將人帶入昔盛今衰的慨嘆中。

詩的最後兩句更妙。

詩的最後兩句,引入了一隻燕子的視角,這燕子,當年曾在王謝世家大族的繁華精緻的府邸中築巢,如今,它又飛進尋常百姓的普通民居之中。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它看盡興亡衰敗,看盡繁華煙消,如今,它又輕盈的地飛進了尋常百姓之家。

<strong>

它如同一根線,牽著歷史的百年興亡。

在這首詩中,劉禹錫並沒有具體寫烏衣巷的衰落,而是將這一切融入景物描寫之中,以景寫事,不落痕跡,妙到毫巔。


謝小樓



《烏衣巷》,是我國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言懷古佳作。

烏衣巷,位於南京秦淮河南岸,名稱來源於三國時期,吳國在此駐軍,因士兵身穿黑色衣服,故得名烏衣巷。還有一種說法是,晉代王導與謝安兩大家族世居此地,因他們家族成員都穿黑色衣服,故得名烏衣巷。對這個名字的由來,我本人偏向於後者。因為詩中寫到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這個王謝,是指晉代王導和謝安這兩個在當時聲名顯赫的富豪之家,因此,既然提到了王謝,烏衣巷子的名字便極有可能據此而來。

當然,孰是孰非,如今已無從考證,只好隨它去吧。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短短的四句詩,語言質樸,韻律分明,對仗嚴謹,如同聊家常一樣信手拈來,讀著清新典雅朗朗上口,足見詩人的詩文功底深厚,非同一般。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近鄰烏衣巷,是一個交通要道,也是一個古代的名橋。橋邊的野草和鮮花,映襯著烏衣巷口的黃昏夕陽,詩人開篇便呈現了一幅古韻悠長的畫面,讓人一下子便沉浸入了那靜謐幽深的舊時風景當中。野草花,夕陽斜,可見是一種悲涼傷感的氛圍。橋邊已經長出了野草,在夕陽落日餘輝中,呈現出一派衰敗荒涼的慘淡景象。



今日的衰敗破落,是為了映襯昔日的富庶繁華。那麼,昔日這裡的盛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在這裡,詩人展現出了他高超無比的藝術手法:他並沒有把那種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景象直接表述出來。而是突然煥發神來之筆,採用了一隻燕子的形象: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只有在富豪大戶人家屋簷下築巢的燕子,今天竟飛進了尋常老百姓的家中。這在昔日怎麼可能呢,這裡昔日可是隻有富貴人家才能居住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了下層普通人的居所。這變化豈不是天翻地覆麼!



按常規,寫今日之衰落,然後就是昨日的富麗堂皇,這似乎才是合情合理的轉折。但詩人偏偏跳出了這一司空見慣的寫作巢臼,匠心獨運,巧妙構思,把過去的極盡繁華全部摒棄,唯獨讓一隻燕子來說明問題,確實起到了耳目一新,震聾發聵的效果。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是高手常用的慣常手法。而只有具備高超的藝術水準,才能做到一字千鈞的神來之筆,令人折服。


說唐代詩歌是我國詩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確實言之有理,實事求是,令後人望塵莫及,感嘆之致。



文化一家人


2018年底,家人去遼寧出差,我藉機一起去旅遊一趟。到了瀋陽我們去了中街的劉老根大舞臺,大帥府以及瀋陽故宮,劉老根大舞臺還是一如既往的歡樂,大帥府裡有“百年張學良”的展覽,參觀完對那段歷史有了新的認識。但是,最特別最震撼的還是瀋陽故宮,當我看到孝莊住的房子時,我腦海中突然想起一首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瀋陽故宮離繁華的中街只有步行10分鐘的路程,卻隔著幾百年的歷史,皇宮外的下馬碑成了現在遊客拍照的景點。真的讓人不由的感嘆世事變幻,心生蒼涼,這也許就是當年劉禹錫寫這首《烏衣巷》時的心境吧!

另外,想到《紅樓夢》中甄士隱為《好了歌》做的解注也是同樣的意境,抄錄在這,供大家品評: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很多人說,用今天的價值觀看,這些文字非常喪,讓人頹廢不進取。但是,對我來講,讀史使人明智,內心豁達,平淡的看待得失才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


木子讀書


很高興看到這個問題。

我是“滄浪有話說”主頁版主滄浪。

劉禹錫,晚唐著名詩人。少年得志,二十出頭就高中進士。但看其仕途,顛沛流離一生。所以有“桃花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和“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自我調侃。

你說他這少年得志的,有沒有沮喪?我看沒有。從他《陋室銘》到《秋詞》,可以看出詩人的豁達。

《烏衣巷》,是詩人一篇有哲理的佳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至於烏衣巷的由來,不是重點,咱也不解釋也不搬運了。關鍵是後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是王導,“謝”是謝安。這兩家都是東晉時期士族的名門望族,地位顯赫。當年這裡可是雕樑畫柱,花團錦簇,人如川流。但如今,已經是繁華不在,當年那穿梭的燕子,如今已是在普通人家棲身了。

詩人通過該詩,不僅僅是感嘆滄海桑田變遷,更是告訴世人,繁花終會凋零,神馬都是浮雲,看開點兒。

滄浪之笑談,讓諸位見笑了!


前度劉郎今又來


題主,你好!你的問題分為兩部分回答你:

1.《烏衣巷》的全文內容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烏衣巷》的意思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我認為要了解其詩中全文的意思,要從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中句子實際含義進行分析,才能深入透徹地瞭解其全文意思。

時代背景:劉禹錫為中唐的詩人,在仕途與政治上沒有得到朝迋的重用,多喜歡用景觀的變遷諷刺當今的現狀。

烏衣巷,在魏晉南北朝時為王、謝兩大貴族世家的居住地,在那裡出了很多王、謝兩大家族的人才,以至於世人一說到烏衣巷就代表王、謝家族。

烏衣巷在王、謝家族居住時是十分繁華的,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代表了權力的象徵。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世事的更替,曾經在烏衣巷居住王、謝家族逐漸走向衰落,到唐朝時,烏衣巷已成廢墟。

待劉禹錫在烏衣巷追思時,烏衣巷已遍佈殘草野花。

詩句分析:

詩歌只有四句,其中後兩句成了千古絕句。現對其詩中句子進行逐句分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朱雀橋邊,詩句一開頭,就點明位置。然而,朱雀橋也好、烏衣巷也罷,曾經都是繁華熱鬧的地方,但是詩人當時看到的是“野草花”,沒有人到達或沒人管理的地方,才會出現野草花,可見當時的荒涼的景象。

同時,詩人通過烏衣巷的巷口看到夕陽西下,殘照照射,只會剩下快要消失的餘輝,映襯著烏衣巷敗落淒涼。

“野草花”、“夕陽斜”寫出了烏衣巷沒落衰敗,從而引申到烏衣巷曾經的主人王、謝兩大貴族的衰落,為下一句設下了埋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的衰敗,也就是王、謝的衰敗,在前句已寫。

但在這一句,詩人不直說老屋易主的事,而是筆鋒一轉,寫上屋簷下的飛燕。 飛燕春去秋來,無論世道如何變遷,它們都會來銜泥築巢。因為房子沒有變,燕子如期而來,但是屋子曾經的主人卻從王、謝兩大貴族,變成了平常的老百姓。

燕子未變、房子未變,變得是人,前後對比,反覆思量,滿腔心酸無從說起。只留下世人們感嘆,物是人非,興衰顛履,其間的滄桑淒涼,讓人如何探尋!

全詩釋意:在瞭解了時代背景和逐句分析後,我們最終理解到詩歌整體的意思為: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草野花,穿過烏衣巷口,看到快落山的夕陽斜掛著。以前王、謝兩大家堂前的燕子,現在已飛入百姓的家中(因為王、謝的房屋已成平常百姓的家)。


經緯國學


1⃣️、劉禹錫這首《烏衣巷》,據說曾被同時代的白居易他老人家稱讚不已(據說白居易當時看到這首詩後“掉頭苦吟,歎賞良久”,別過臉去,反覆吟誦、苦苦推敲每一個字,品完了之後,還一個勁兒地誇讚了許久);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這首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實,和所有的憑弔懷古詩一樣,這首《烏衣巷》,同樣是在感慨歷史時空中的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一切繁華過往都是過眼雲煙。

2⃣️、朱雀橋對著金陵城城門朱雀門,烏衣巷就在朱雀橋的南岸,是東晉時期大族們扎堆居住的黃金地帶,而名震一時的王導家族、和在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奠定了東晉幾十年和平的謝安和謝氏家族,都曾經在這裡生活,當時他們宅第的子弟們都穿著烏衣,顯示身份尊貴。



當年的烏衣巷多麼熱鬧,達官貴人熙熙攘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而今呢?王朝的宮牆外,那條朱雀橋路邊野花零零散散、不成氣候地開著,昔日輝煌的烏衣巷,在清冷的夕陽下默然矗立,曾經盤桓在王謝家族房頂的燕子啊,如今已經出入尋常人家了,當年住著權貴的烏衣巷,如今遍佈著普通百姓。

3⃣️、作者意在感慨,眼下的繁華喧囂,都只是一時的,在時間的概念裡,富有與貧瘠、盛名與無名,終究都會消逝在殘酷的時間裡,成為過去。

如同王勃那首《滕王閣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口自流。


一口糖醋蒜


我是絕詩妙句言汗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烏衣巷》是劉禹錫十分有名的一首感懷詩,全詩如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翻譯:朱雀橋邊長滿了荒涼的野花野草,烏衣巷口的斷壁殘垣處,正迎來一縷夕陽斜射下來的柔光。當年王導、謝安屋簷下居住的燕子,如今已經飛到了尋常百姓的家裡。

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從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陽時,途徑金陵,看著金陵早已落寞不堪,不覺心生感慨,寫下了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金陵五題》,這首《烏衣巷》是其中第二首。

第一句的“野草花”直接說明了金陵的荒僻不堪,尤其是開在朱雀橋的兩畔,這個人來人往的地方能任憑花草肆意開放,可見這裡的人煙稀少。然後就是“夕陽斜”,斷壁殘垣,夕陽斜照,更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景象。誰能料到當年車水馬龍的烏衣巷口如今卻變得如此寂寥沒落。

後面兩句直接抒發自己對烏衣巷落寞之後的感慨,看那依舊飛來飛去的燕子,最後來是落入了普通人家裡。詩人一個“舊時”準確的表達了現在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中築巢的燕子,曾經確實棲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門高大廳堂之上的舊燕。“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如今的老百姓是多麼的不同於往昔。這烏衣巷滄海桑田的變化,讓劉禹錫感慨萬千。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詩人抓住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著烏衣巷昔日的繁華,起到了和今日對比的作用。


絕詩妙句言汗青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詩歌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歲月變遷,滄海桑田的故事,尤其是劉禹錫的《烏衣巷》,更是生動道出歲月之變遷,繁花轉眼間的世間常態。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首《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野草野花叢生,烏衣巷口破敗寥落,正是夕陽西下。晉代王謝兩家堂前的燕子,如今已築巢在平頭百姓之家。

烏衣巷,在秦淮河的南岸,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吳國曾設營於此。由於當時的駐軍身著黑衣,烏衣巷因而得名。這條巷在歷史上可是鼎鼎大名,因為東晉的擎天雙闕——王導、謝安兩家都居於此處。這兩家不但位高權重,而且家學淵源。"王家書法謝家詩",這是世人皆知的事實。

當年的朱雀橋花團錦簇,車馬喧囂。"寶馬雕車香滿路",那是何等風光!何等威耀如今卻是人跡罕至,野花野草滋蔓,荒涼衰敗。"花草"前冠之"野",不是芳草萋萋,而是荒僻冷寂。烏衣巷在破敗荒蕪的朱雀橋映襯下,且在一抹斜陽的籠罩下,千般寂寥、萬分慘淡。前面兩句通過景物的描寫,極好地烘托渲染了氣氛。接著拋出兩句膾炙人口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本是無知的候鳥,但詩人卻讓它做了歷史見證人。燕子還是"舊時"的燕子,宅院還是當年的宅院,但是人非昔比?已是"尋常"人家。曾經峨冠博帶的公卿變成了布衣短襖的小民,風雲際會,滄海桑田,詩人抓住燕子候鳥遷移習性,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烏衣巷今昔的巨大變化——王謝已落,燕子還回,起到了極強的對比作用。總之,此詩不愧為歷史上最有盛名的懷古詩,讀後讓人不禁感嘆歲月無情,繁花如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