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玉米和大豆種植哪個利潤會很好?

探索新農村


從現在實際生產中來看,玉米和大豆基本上是形成三中形式,一是,玉米種植專區,二是,大豆種植專區,三是,玉米大豆可轉換茬口區。

玉米種植專區是指高積溫區域,歷年都以種植玉米為主,地下水資源短缺,及一些土壤鹽質化,不適宜種大豆水稻,如,黑龍江省二,三積溫帶的大慶,三肇,綏化的安達等區域。

大豆種植專區,是指日照短,地處四五積溫帶,氣溫低,終霜晚,初霜早,不適宜種玉米和水稻。

玉米大豆可轉換茬口區,是指積溫帶適中,氣候適宜,種植玉米大豆均可獲得高產量。


那麼,2020年玉米和大豆種植哪個利潤會很好?

從多年種植的效益來看,玉米收益最低的兩年就是2016與2017兩年,玉米價格低,收益少。其它年份均此大豆好。從現在市場行情看,價格基本恢復到2014和2015年市場價格,單從現在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比值也不難看出,種植玉米效益還是比大豆高。

由於近幾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等區域的玉米和大豆國家給予生產補貼,大豆補貼明顯高於玉米補貼,2019年大豆補貼每畝240元,玉米補貼每畝25元。所以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有所增加,產量還算不錯。但是,大多數種植大豆農戶都沒能賣上價,1.45左右,相比前幾年略有回升。再加上補貼,受益應該說還是可以的。



下面我們來算一算,所果在補貼數額不變的情況下哪個效益會好些。

總體來看,年景好玉米大豆都高產豐收,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果我們都按中上等產量核算,玉米每公頃產糧25000斤,按潮糧25%水分,每斤0.70元,25000*0.7=17500加補貼15*25=375兩者相加=17500+375=17875元,可以說效可觀。

大豆每公頃產糧,5000斤,每1.70元核算,5000*1.70=10500+15*240=3600兩者相加10500+3600=14100元。

總體看同等年份大豆減產程度要重於玉米。雖然玉米種子貴些,肥料用的多些,基肥基本相同,僅差追肥,一般追肥按600斤,600元核算,大豆種子每公頃60斤每斤4元=240元,玉米種子60斤,每斤10元=600元,玉米種價格600—240大豆種子價格=360元+600元玉米追肥料費用=960元。其它生產支出基本上沒有什麼差異。

兩者收益值差,17875—14100—960=2815元,相對之下還是玉米收益多些。

這兩種作物2020年市場行情預期應該還不錯,玉米用量方面會隨著養豬業的逐漸恢復,飼料消耗也會隨之加大。

大豆雖然進口量大,但也不會對價格有太多影響,秋糧價預計在1.40元~1.60元之間。玉米秋潮糧預計在0.55~0.65左右。

以上數據僅個人觀點。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玉米價格在0.85元1.00元/斤左右,大豆價格在1.85元/斤左右(北方)——2.30元/斤左右(南方),玉米產值在1000元/畝,而大豆800元/畝,玉米補貼130元/畝,而大豆補貼320元/畝,玉米與大豆毛收入差不多,但玉米種植成本高一點,要比大豆多施一遍肥,玉米人工費用高於大豆人工費用。大豆利潤理論上要比玉米高一點,但實際上誰利潤好一點,還要看市場行情。




今年我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4億畝,2022年達到1.5億畝,2019年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和提高單產量的綜合方案將有效減少大豆外需,如果2020年大豆播種面積增加至933公頃,單產提高至2025公斤/公頃,大豆總產量將增加18.7%,達到1890萬噸,進口將減少2%,大豆自給率提高至16.9%。

我國大豆加工需求大豆2.65億噸左右,90%依靠進口,國產大豆佔10%的份額。大豆種植必須降低生產成本才能與外國大豆同場競爭,才能有好的利潤。今年美國大豆可能進不來了,作為反制措施,中方會加重關稅,南美大豆運輸成本太高,加上還在洽談磋商中,在價格上還沒有達成最後共識。俄羅斯進口的4000噸非轉基因大豆已經到達南京海關,並驗收通關。今年大豆價格可能會比去年高一點。


玉米價格行情目前還不明朗,也不容樂觀。價格仍然震盪下跌中,主要是深加工需求不大,玉米深加工企業庫存玉米較大,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依舊處於低水平,8月22日,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11.09%,較上次拍賣仍在下降,平均價1679.9元/噸,較上次拍賣下降3.95元/噸。目前正是臨儲玉米交割轉庫階段,短期內,玉米價格仍然不會有改觀,玉米供應仍然寬鬆。

今天生豬產能下降,飼料玉米需求下降較大,澱粉玉米加工成本高,沒有利潤可言,澱粉廠長期處於維修機械狀態,目前開工率只有57.98%,開工率依舊不足。DDGS行業開工率只有40.43%。南方港口玉米庫存開始增加,進口玉米受配額限制,只有720萬噸,玉米需求主要還是依賴國產玉米。


今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920萬畝,華北玉米受乾旱天氣影響,東北、西南、華東地區玉米受漬澇災害、颱風影響倒伏,淹漬,玉米總產量或將只有2.6億,產量不如去年。2019年至2020年玉米工業消費8500萬噸,同比增加700萬噸,增幅9%,預計2019——2020年度玉米工業產能在1.25億噸,同比增加1400萬噸,2019年玉米總消費量2.9億噸,缺口達3000萬噸。

預計玉米價格在元旦、春節前後會有所上漲,大豆價格漲幅不大,今年種植大豆利潤好一點,種植玉米利潤也不錯,再過兩個月玉米、大豆都會大量上市,農民心理價位不能太高,要摒棄惜售心理,適時銷售玉米大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長江老農


2020年。我估計大豆和玉米的價格都會上浮。因為19年這個豬肉價格比較好,還有這個肌肉雞蛋,這個價格都比較好。2020養殖量肯定會大幅度增長,與玉米和豆粕的需求量也會迅猛增長。從而帶動大豆和玉米價格上浮。

但是對這個大豆的需求量不會太大,基本上會滿足供給平衡。因為從18年開始種植大豆的面積,在一直在增長。因為國家一直在提倡種大豆。哎,這兩年這個大豆的種植面積,規模會很大。反而這個玉米的種植量有所減少。所以我看好玉米的價格。

先說一下大豆。他的種植簡單省事兒,不需要太大的投資。但是它的產量也很低。一畝地大概400斤左右。每斤市價應該兩塊左右。所以一畝地總共收入1000塊錢左右。

再說一下玉米。現在機械化種植程度高,玉米程序也很很簡單。一次性播種施肥。每畝產量應該在1400到1800斤左右。市價按一塊錢一斤,一畝地總收入應該在1500元左右。

所以。從賬面上看,種玉米還是比較划算,再一個考慮到下一年的行情。




星月飄


從我們國內的種植行情上來說肯定是種植玉米比較好,因為畢竟大勢所趨。大豆的價格雖然比玉米的價格高,但是你要算一算他們的畝產量呀,總體收益等,你像東三省那些土地比較肥沃的地方,他們還不願意種植大豆,而且還有大豆生產者補貼,那麼我們平原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豈不是更差?因此我個人還是推薦種植玉米。

玉米種植的優點

1.價格因素:也就說我們平原這邊吧,我們這邊的玉米價格平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0.8元—0.9元/斤,當然也有0.8元以下的。基本上是按0.8元來算,每畝地可以產1000-1200斤。每畝地的收益大概是在900元左右,如果說是大豆的話按照最高的價格2元/斤(根本賣不到這個價格),有時候只有1.6元一斤。產量如何?差不多300斤吧,你這樣的價格總體來說,只有400~600元。我還是按照最高的來算的,人工成本和播種成本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土地成本基本上也一樣。那這基本上是不是玉米賺的更多呢?


2.補貼因素:考慮到東北地區和新疆地區都有大豆生產者補貼,他們那邊也有玉米生產者補貼。我們平原什麼都沒有呀,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肯定是選擇玉米,因為玉米賺的錢比較多。在東三省大豆生產者補貼去年最高是416元/畝,但是普遍地區還是200多塊錢,而他們也有玉米生產者補貼,你算上這一個的話,單從利潤上來說,大豆的利潤僅僅和玉米的利潤持平。今年明年會有這麼高的補貼嗎?誰都不知道。

3.管理難易程度:從我們平原來說種植這個大豆,估計是我們這邊的氣候不太好,產量比較低。每畝地產200多斤的非常多,而且有的都倒伏了。估計是品種沒有選好,單從管理上我個人認為我們的玉米更好管理,反正是我個人這麼覺得。我們這邊還沒有實行大規模的機械化,僅僅是小規模機械的情況下,我認為種植玉米比較方便。而且我們這邊也有收玉米秸稈的,玉米收成不好的話可以賣秸稈。


綜合這以上的3點因素來考慮,我認為我們這邊是種植玉米比較好。也可以說在我們中原地帶你找到種大豆的幾乎非常難,很少有人種大豆,要麼就是種了一點綠豆,自己煲湯喝。其他很少有人種大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所說的三點問題。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米豆間作技術,有兩種方法:一、大豆田隔溝間作一埯多株玉米;二、大豆田橫壟串帶一埯多株玉米,兩個方法共同體現在一埯多株,每埯株數的增減,因地而宜,達到水,肥、氣、熱、光的協調應用,最後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一、增產優勢與增產潛力  光能利用率的高低,決定產量的高低。  作物群體光能利用率不僅與葉面積大小,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多少有關,也與群體植株總數,葉片角度,面積質數,種植方式有著密切關係。  大豆、玉米立體栽培定向種植,太陽幅射能利用比清種增加15%~20%。兩種作物種植在同一面積上,高矮形成了通風透氣的走廊。通過走廊,一方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應,另一方面光線能直射在高棵作物的下部,同時由於矮作物的反向,田間漫射光也大大增強了。此外,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多是長波光,早晚的光比中午的光長波光多,而主體栽培增強的光照比早晚的光照多,不僅光照強,而且光照質量好。由此創造了增產的先決條件,光能利用率提高了。  二、發揮邊行優勢  1、清種玉米,地邊地頭玉米棒大,粒好。大豆邊行,地頭座莢數多,籽粒飽滿。農民總結叫邊行優勢。立體栽培定向種植,把大面積清種玉米,大豆改變成地頭邊壟種植,通風透光,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給,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充分發揮玉米的增產優勢,挖掘玉米的增產潛力,極大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2、營造優越的適應大豆生長的田間小氣候。玉米植株比大豆植株高,玉米形成了大豆田間的防風帶,降低了水分蒸發,空氣溼度大,光照輻射力強,使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好,營造了非常適應大豆生長的田間小氣候,玉米葉片一致,方向一致,不影響大豆光合作用。  三、增產優勢與經濟效益   隔溝間作,一埯多株。一公頃地邊壟壟溝種玉米,隔2壟黃豆一溝玉米,以此類推。埯距有三種模式:(1)埯距1.2尺三株;(2)埯距1.5尺三株或四株;(3)埯距2.1尺四株或五株。總體看清種大豆公頃面積50%壟溝種玉米,而玉米產量等於或高於清種一垧地玉米的產量,大豆公頃產量1500公斤到2500公斤,大豆白得。


小鑫鑫亮津津


我是溪兒手工食品,,2020年,大豆和玉米都會漲價,因為豬肉緊張,豬市場緊缺,國家現在出臺政策,支持養殖戶養豬。

而且現在不僅是豬肉價格上漲,家禽,水產,蔬果都有一定上調,大豆上漲不會太多,但玉米上漲會比較多。

玉米的需求量會比大豆更多,首先,今年豬肉上漲,豬價持續增長,豬肉市場緊缺,會有很多養殖戶把握這個機會,賺一筆,而玉米是豬食物中不可或缺的。。。

其次豬肉價格上漲,帶動家禽的價格也有所上漲,雞鴨鵝的養殖也會增多,玉米也是家禽食物中最重要的。所以,玉米的需求量會比較大,價格也會上漲很多。

根據現在的市場行情,種玉米應該會更好些,而且,玉米種植相對更輕鬆些,產量也更高一些,所以,還是種玉米更好……





溫柔的小丑


2020年。我估計大豆和玉米的價格都會上浮。因為19年這個豬肉價格比較好,還有這個肌肉雞蛋,這個價格都比較好。2020養殖量肯定會大幅度增長,與玉米和豆粕的需求量也會迅猛增長。從而帶動大豆和玉米價格上浮。


祥子a


2020年,我認為大豆會玉米的利潤要高些,因為大豆需求空間要大於玉米,而且大豆在餐飲業中也有龐大的需求,再加上國內大豆的市場價要低於進口大豆,所以明年大豆市場價值很值得期待。


我愛我家31039


這要看特朗普能否連任


用戶4437894909715


大豆,玉米一塊一斤有時候一塊都不到,幾毛一斤,而大豆最少也是兩塊以上一斤,所以大豆的價格永遠在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