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自理能力就是指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可以獨自完成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覺得0-3歲的幼兒很弱小,但是據科學表明,兒童到了<strong>3歲腦細胞的發育就達到了80%。很多寶寶到了3歲就會開始出現“我自己”,“我想要”的這種內心的想法。

不得不承認在現在的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是比較良好的,對自己的小孩照顧的十分貼心,不管是穿衣服還是衣食住行,甚至是其他的小事情,家長們都想親力親為給自己孩子最好的。

但是其實這樣周全的照料對孩子本身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還會陷入溺愛孩子的境地。

那麼寶寶的自理能力家長應該要怎麼培養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一:學會偷懶,做個懶家長

  • 有時偷懶會幫助寶寶自立

例如當一家人上飯桌吃飯的時候,寶寶有時候會嘗試著去夾自己喜歡吃的菜,媽媽可以不用替代寶寶,媽媽可以鼓勵寶寶,讓寶寶自己動手完成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 就算把衣服弄髒也可以

很多新手媽媽害怕小孩子自己動手,會把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弄得很髒,但是媽媽可以帶寶寶自己的時候,可以在一旁先觀察,等到寶寶實在是需要家長的幫助,媽媽才可以在旁邊提醒一下,要儘量讓寶寶自己去嘗試著獨立去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 發現新世界的樂趣

家長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讓小孩子自己做就可以做得很好。小孩的動手能力強了,也會增加對這個世界的樂趣,從而改掉過分依賴家長的毛病,增加自己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二:適當增加集體活動

  • 選擇和性格溫和的同齡人在一起

如果家長們擔心寶寶在交往中發生爭吵的話,那麼家長可以嘗試著組織一些和寶寶銅陵性格溫和的小孩,讓寶寶和他們在一起玩耍。

一開始玩耍的時間可以很短,慢慢可以增加玩耍的時間,讓寶寶在和他們的互動中覺得很安心,進而增加寶寶與同齡人交往的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 遇事不干涉,讓寶寶自己去嘗試

爭吵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長們發現寶寶在和同齡人交往的時候,有一點小摩擦和爭吵,只要沒有太大的問題,家長們可以先放一放緩一緩,讓寶寶自己先處理這些同伴關係。

這樣寶寶才能進步,增加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讓寶寶產生“我能行”這樣的自信。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三:在生活中,培養習慣

  • 生活細節要不斷重複

小孩子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主要是靠先天反射,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模型的,在以後才會慢慢產生著新的想法。

所以寶寶反應出來的這種固定模型家長一定要重視,家長們可以通過,讓寶寶不斷重複,完善自己生活細節的方法來幫助寶寶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 好習慣很容易培養

比如說寶寶的衣服穿久了,衣服會出汗,衣服貼著身體不舒服,寶寶就會不停的哭鬧。家長們總是會心疼自己的寶寶,自己幫她不斷地換掉不合身的衣服。

這樣寶寶以後遇到事情就會第一個想著依賴家長了,而不是自己動手去做。家長們應該讓寶寶自己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長久下來,寶寶才會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減少對家長的依賴。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 懲罰不可取

比如說寶寶喜歡亂尿尿,家長們發現不好好引導,都是責罵和懲罰的話,寶寶們就會對家長產生出一種畏懼的心理,甚至以後看到家長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害怕的馬上尿了褲子,所以家長們暴力的教導是不可取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strong>3歲是一個寶寶生長髮育至關重要的時期,是孩子的腦力和體力迅速發展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從這個時候開始,引導寶寶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這樣以後寶寶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了。楠哥為家長和粉絲們推薦2本書《陪你長大》與《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陪你長大》主要分為5個方向,其中健康這個方向從《吃飯》《拉臭臭》《刷牙》《睡覺》《洗澡》《穿衣服》6個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教會孩子如何與小朋友相處,學會分享等好品質。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做好這3點,孩子入園後更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