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貂蟬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般認為,“貂蟬”並非本名,對其姓名無從考證。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其姓名與出生年月均不可考。

  貂蟬的事蹟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歷史研究者對此人物的真實性存有爭議。

  貂蟬是我國民間傳說中人物,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終。

  有人說貂蟬是歷史上最早的間諜。個人認為這說法非常錯誤。

  其一:貂蟬只是小說家可能為了增添色彩而加進去的,正史並無記載(對當時局勢影響這麼大的人物,如果真有其人,歷史會不記載嗎?)。

  其二:小說人物貂蟬從事的活動並不具有“國家性質”,而“間諜”是“國家性質”極強的職業。是幫敵軍(或敵國)蒐集國家情報的特務人員(新華字典89年版“間諜”的定義)。貂蟬只能說是個“臥底”,而並非“間諜”。據此,認為貂蟬是“間諜”的說法非常錯誤。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演義》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兇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白門樓上的殞命。

  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等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已無從考證。

  元代雜曲《連環計》,雜曲中說她本名任紅昌,是任昂女兒,在宮中專管貂蟬冠因此又叫貂蟬。實際歷史上只有王允利用一宮女挑撥呂布和董卓關係,貂蟬的故事一般認為由此故事改編而來。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貂蟬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楊貴妃

楊貴妃(開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五)(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環,號太真。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

  楊貴妃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另有同名電視劇和電影。

  楊貴妃,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

  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王昭君簡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另外,有多部以《王昭君》為名的詩歌、戲劇、電視連續劇、電影、小提琴協奏曲等藝術作品。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

  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

  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王昭君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大喬,亦作大橋(181-?),名不詳,橋公之女(《三國演義》裡為喬玄之女),小橋橋之姊,孫策的妻,從孫策兒子年齡推斷,大橋應不是元配妻子,從其父被尊稱為“橋公”推斷,應為繼室。

  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系喬公之女、孫策之妻、孫權之嫂。傳說與其妹小喬均為絕世美女。在我國長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曾登場。

  英雄必有美人相伴,這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固定套路。中國六千年文明史,也只誕生了四位公認的美女:其中的王昭君、楊玉環,一個出於西漢、一個出於大唐,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另外兩位,西施生於春秋、戰國交替時期,貂蟬身處東漢、三國過渡時期,這兩個時期恰恰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更有意思的是,身處盛世的美女王昭君、楊玉環確有其人其事,而居於亂世的美人西施、貂蟬卻於史無據,其人其事多出於傳說或小說家言。

  這或許可以證明,人們是無論如何不能容忍一個英雄的年代沒有美人的。即使真的歷史沒有,也一定要編排出疑似歷史的故事。中國人實在太熟悉那段堪稱人類婚姻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戀”——貂蟬與呂布、董卓。這次精心策劃的三角戀愛,直接催生了後來的三國大戰。換言之,貂蟬以自己柔美的身體,將中國歷史推到了獨特的三國鼎立年代。

  可惜這只是《三國演義》裡的故事。儘管有很多人相信,但誰也拿不出貂蟬曾經存在過的確鑿證據。不過,三國時期還有另外兩位美人,名氣也不在貂蟬之下,她們就是大喬、小喬倆姐妹。現存的史書能夠證明,她倆確實來過這個世界。

  據《三國志》記載,“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廬江,出備牛渚,後領春谷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江表傳曰: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杜牧著有《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過江東爭取東吳的聯盟時,將曹植的銅雀臺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篡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用以激怒周瑜。

小喬是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喬公的次女,東吳將領周瑜的妻子。傳說與其姊大喬均為絕世美女。在我國長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曾登場。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大喬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小喬,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稱小喬,名不詳,橋公之幼女(《三國演義》裡為橋玄之女、橋瑁的妹妹;但應注意的是,由於年代上的差異,橋玄與橋公並不是同一個人),大橋之妹,周瑜的妻子。

  據《三國志》記載,“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廬江,出備牛渚,後領春谷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江表傳曰: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小喬,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也。父橋國老德尊於時。小喬國色流離,資貌絕倫。建安三年,周瑜協策攻皖,拔之。娶小喬為妻。後人謂英雄美女,天作之合。小喬和周瑜情深思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佔,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戰後二年,按《三國志·周槐樹》所載:周瑜 “ 詣京見權 ” 。不久 ‘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 ” 。推算起來,小喬和周瑜做了 12 年夫妻。小喬與周郎實為三國裡第一佳配。曹操對喬公的二女也頗有想法。曹子建賦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小喬,三國時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在史書《三國志》中名字寫作“小橋”(古時喬橋二姓相通)。生卒年不詳,廬江皖縣(今安慶潛山)人。

  小喬在三國時歸屬吳國,國色流離、資貌絕倫。是當時有名的東吳美女,同時她與姐姐大喬(大橋)合稱“二喬”,據傳都為絕世美女。小喬為喬公(喬/橋國老)次女,大喬之妹,周瑜之妻。

趙飛燕(前32年-前1年),原名宜主,是西漢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小喬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趙飛燕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傳奇的人物。在《漢書》中對她的描述僅僅只有少數幾句,但關於她的野史卻有許多。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趙飛燕是漢代的著名舞人。為陽阿公主家的婢女,她聰明伶俐、身材窈窕,學習歌舞時精心、刻苦,所以出人頭地。由於她的舞姿特別輕盈,故人稱“趙飛燕”。後被漢成帝看中,召入宮中,封為“婕妤”(女官名),數年後立為皇后。

  趙飛燕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相傳漢成帝為趙飛燕造了一個水晶盤,令宮人用手托盤,趙飛燕則在水晶盤上瀟灑自如地舞蹈,由此可見其舞蹈的功力。還有一個傳說:“漢宮中有個太液池,池中突起一塊陸地,叫瀛洲,洲上建高榭(音謝。是修築在高土臺上的敞屋),高達四十尺。

  趙飛燕穿著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碧瓊輕綃(音肖,薄紗),表演歌舞——《歸風送遠之曲》,成帝以文犀箸(或作簪)敲擊玉甌(音歐。玉甌是玉盆或玉盂)打拍子,馮無方吹笙伴奏。歌舞正酣,忽然起了大風,飛燕隨風 揚袖飄舞,好像要乘風飛去。成帝急忙叫馮無方拉住趙飛燕。

  一會兒,風停了,趙飛燕的裙子也被抓皺了。從此宮中就流行一種摺疊有皺的裙子叫“留仙裙”。據傳漢成帝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跑,還特地為趙飛燕築起了“七寶避風臺”居住”。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趙飛燕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東漢文學家,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曹世叔早逝,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宮工作,人稱曹大家[1]。兄長班固編纂《漢書》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另外班昭還著有《女誡》。

  金星上的班昭隕石坑是以她的名字命名。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清代女作家趙傅“東觀續史,賦頌並嫻”。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班昭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現代有同名歷史劇《蔡文姬》,劇本作者是郭沫若。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青史留名。

  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氣。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

  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蔡文姬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卓文君,漢代才女,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也有不少佳作流傳後世。

  卓文君,原名文後,西漢人。司馬相如之妻。

  卓文君,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馬相如過飲於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馳歸成都。因家貧,復回臨邛,盡賣其車騎,置酒舍賣酒。相如身穿犢鼻褌,與奴婢雜作﹑滌器於市中,而使文君當壚。卓王孫深以為恥,不得已而分財產與之,使回成都。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又據《西京雜記》載,文君作司馬相如誄文傳於世;又載相如將聘茂陵人之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後世常將卓文君事用為典故。

  卓文君喪夫後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長得又帥(《史記》曰:甚都),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併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豔,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流傳於世的還有那首著名的《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杆何嫋嫋,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悽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卓文君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上官婉兒(664年-710年),唐朝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唐中宗的妃嬪,上官儀孫女。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文誥。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與韋后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是陝州陝縣人,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

  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豔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聖曆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上官婉兒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人氏,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

  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薰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

  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不同特點。

  前期反映閨中生活感情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

  後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詞變為淒涼悲痛,抒發懷鄉悼亡情感也寄託強烈亡國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

  其文學創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李清照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明末清初蘇州人。

  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豔”(亦稱“金陵八絕”)之一。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

  崇禎十五年春,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闢疆到時小宛已奄奄一息。

  小宛支撐著起身,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君,便覺神怡氣旺。”她吩咐家人具辦酒菜,與闢疆在床前對飲。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董小宛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字如是。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浙江嘉興人。“秦淮八豔”之首。

  柳如是本姓楊,名影憐,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

  柳如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

  柳如是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柳如是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杜十娘,小說人物,出自明代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後編該故事被排成戲曲,電影等。

  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飲千觴。

  院中若識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

  姓名:杜十娘原名杜微

  生卒:明朝萬曆年間

  職業:名妓

  籍貫:北京

  出處: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杜十娘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梁紅玉(1102年-1135年),是中國宋朝抗金女英雄,韓世忠之妾。

  梁紅玉,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

  梁紅玉,各類野史和話本中稱呼其名為‘紅玉’。最早出現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梁氏原籍池州,宋徽宗崇寧元年出生於淮安一軍戶家庭。宣和二年(1120年),因與方臘作戰不利,梁紅玉父親兄長均獲罪被殺,本人亦被貶為京口(今江蘇鎮江)營妓。

  傳說梁氏幼習武藝,加上身強體壯,與韓世忠相識之後,取得信任並獲得幫助,於是自己贖身嫁給韓世忠為妾(韓的原配為白氏,無子。),彼此對待如同軍中同袍戰友。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發動叛亂扣留宋高宗,梁紅玉詭稱可勸韓世忠歸降,騙過苗傅,出城搬取韓世忠前來平叛。因此功勞,被封為安國夫人。

  1130年,助韓世忠邀擊金兀朮於黃天蕩,親自擊鼓助陣,困其48天。後因韓世忠大意,致使兀朮逃脫,梁紅玉上表彈劾。"高宗深為撫慰,褒獎甚寵。又封梁氏為楊國夫人"(摘自《英烈夫人祠記》)。後隨韓世忠駐守楚州(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

  說到梁氏的結局,後世的筆記小說和各種話本往往說梁紅玉是在韓世忠辭去軍權後共同歸隱山林,白頭諧老,最後在韓世忠死後兩年才病死。這雖然反映了後世對女英雄結局的美好願望,但與歷史不符。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的研究,梁氏是在紹興五年(1135年)年在楚州隨夫出征抵禦金軍入侵時死去的。

  紹興五年,梁氏隨夫出鎮楚州。“紹興五年,帝欲復楚州,以世忠為武寧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梁氏隨徵,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摘自《英烈夫人祠記》)遇伏遭金軍圍攻,被“亂箭攢射,力盡落馬而死”。(見《楊國夫人傳》)首級被敵人割去。後來金人還把她的遺體送回。(據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十二,於紹興五年八月丁卯條,“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

  另一說,梁氏因為食物被人下藥,所以得痢疾過世。

  1151年,韓世忠病逝。梁氏和韓世忠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中國古代美女簡介

梁紅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