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文化,聰明≠智慧。學以致用,造福社會才是目的。對嗎?

俏漁妹海鮮


知識本來就不等於文化!

很多人學歷非常高,但不代表他有文化!文化包涵了教養、休養、知識幾個方面,知識只是文化的一種體現!

聰明人很多,能稱得上智慧的卻非常少!

智者必是聰明人,而聰明人未必是智者!

聰明用於市井之利,只能是一個市儈;聰明用於學業,可成為高知;聰明用於溜鬚拍馬,可成為閹人;例子太多,無需再舉!

知識、文化、聰明和智慧,都可造福社會,也都可以為禍社會!如何去判斷,取決於人的道德層次!

核技術可用於能源發展,同樣可用於人類毀滅;基因技術可造福於人類,同樣也可以毀滅人類!

高級的文化,是一種文明,推動人類進步,而極端的文化,會成為恐怖,使歷史倒退!


古長安守望者


知識和文不同屬於一個概念範圍。

知識強調的是認知方面的東西,比如對事物的和感知和認知;對經歷的事情總結出自身的經驗和教訓;對事物的特點和屬性的認識和記憶;對事物的操作性技能知識熟練運用。

 

1、  對經歷的事物總結出自身的經驗和教訓。我們都知道,錢是流通貨幣,具有支付功能,我們可以用來購物和消費。在沒有接觸到錢的時候,我們肯定是不知道錢的效用,但第一次花錢購物和消費後,我們知道錢的效用,從而有了經驗。這算是知識。

 

2、  對事物的特點和屬性的認識和記憶。我們喜歡的事物,我們會主動的去認識,比如說興趣愛好方面,喜歡打籃球的人,肯定對籃球本身有認識,知道籃球的規則和籃球比賽的規則,籃球怎麼訓練,關於籃球的種種認知就比較喜歡去了解,這些算是知識。

 

3、  對事物的操作性技能知識的熟練運用。同樣以籃球為例,打籃球是一項需要體力和技巧的運動,打籃球過程中的技巧就屬於操作性技能知識,知道怎麼帶球,怎麼投三分藍。

 

 

聰明和智慧,同樣不屬於同一範疇。正所謂聰明為術,智慧為道,詳解如下:

1、概念不同

道:是自然運行的規律,也是人修身養性之本。

術:是人遵行自然規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駕馭之道、進取之道、防禦之道。

 

2、出現時間不同

道,在人沒有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只是有實無名罷了。而術,除了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之外,唯有人把它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了。

3、邏輯不同

道決定了一切行為的根本思想邏輯,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底層邏輯。具備很強的普適性和理論性。而術決定你做什麼行為方法邏輯,甚至是你行為的本身。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玩法

對於自身和社會而言,能夠提升自我修養和促進社會發展,幫助眾生的就是好的,太多的概念和定義性的東西永遠只在學術層面。


行走在滇西


知識與文化,聰明與智慧的關係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知識是具體的某一領域的具體的認識,文化是在眾多知識集合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且知而能行才算完善了自我,知識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知識積累到一定量的質變目標,文而化之,就是這個道理。聰明和智慧跟知識與文化的道理一樣。

學習的目的

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學而不用,誰能願意學呢?學習的作用小的方面可以愉悅自己,完善自我,大的方面造福社會等等都是學習的用處。

大多數人的學習目的,都是為了成就自我的同時,造福社會。以造福社會為目的,順便成就自我的也大有人在。單純的以造福社會為學習目,這種人太少,需要偉大的情操。現在是法制社會,要是反著來,那是自取滅亡啊。


盛京楊員外


所言極是!

企業用人通常會這樣選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能夠學以致用,造福社會,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能夠用慈悲心和智慧做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也就是常說的“厚德載物”


芬陀利華FTLH


非常贊同您的觀點。

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很多,很聰明沒有智慧的人也很多,但是,這都好,至少壞處不大,只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最壞的莫過於,既有知識又很聰明的人,如果沒有底線沒有道德,那就麻煩大了。在教育學上,這類人稱為“危險品”,就更不要說造福社會了。


詩經語


不對,“學以致用”的目的是把“用”作為根據了,智慧與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辯”,明辯真理知道對錯,跟用不用沒啥關係。用與不用在於自己,跟知識與智慧是無關的。

比方說愛因斯坦,他的理論比時代超前了幾十年,這跟用不用無關,跟你這個人有關。比方善惡,善惡每個人都知道,可為何還去做壞事呢??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dali265


非常贊同。

所以說:

1.文化人 vs 知識份子

2.小聰明 vs 大智慧

3.我個人的極端思維:一切沒有能夠直接或間接付諸於應用實踐的“學”,都是無濟於事,甚至是浪費生命,就是偽學習。


愚人行走


前一句對。後一句不盡對,大部分人為題主所言,但資產階級學者是為自己利益為主要目的


逢春186177958


我覺的對。但是說要造化社會,不如說是社會造化你。社會絕對給你機會,如何把握機遇很關鍵,。先造化好自己。求師好好學習靠自己的本領,事業能力,加上運氣,賺了錢,也就是有本錢了。有了本錢,資金,剛剛起步。當瀜進上流社會時在說咋對的起社會了。


見聞79


我們目的是造福社會,通過在社會上的實踐與經驗,不斷的提高自身實力,實力是維護尊嚴的唯一途徑。同時提高自身品德,一個人的品德有問題,那他的能力越強,學歷越高,那他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