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醫生很少用經方治病?

黑皮梨


經方一劑知,二劑已。經方兇猛,下去之後,不是1就是0,必須辯證準確。現在醫生很少用只能說明醫生水平不夠,辯證不準,求穩。


暖風183000773


有其事必有其理。

經方用的少,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經方之難精也。經方用藥精煉簡便,但對醫者要求甚高。先須熟悉經典,無論黃帝內經中人體生理病理還是天人合一養生之道都需有一定了解,對傷寒金匱條文至少必須清楚,六經辨證思路明晰,標本中見氣化之理基本熟悉。至少得做到方證對應才能看到療效。如果基本功不過硬,選方用藥六經不清,經腑不明,寒熱混淆,虛實紊亂,不但無效,甚至有害。

第二,經方處方,所選藥物,多數價格低廉;組方多數簡練而藥味甚少;用藥得當時療程簡短。如此一來,收費低廉,不符合當下商業社會發展要求,產業鏈不夠豐富,利潤不夠豐厚,不論主管部門還是經營者都不滿意,甚至醫生也無法依此而養家餬口,連部分百姓也覺得藥材如此常見而不值錢所以難以信任。

第三,看著沒有西醫科學。太過簡單土氣,沒有貴重高端上檔次的設備背書,不夠高大上。

所以,經方要想流行,得翻土啊!

如此這般,


陝西太和醫學流派


傷寒論廣為人知,不為人識,它不僅是治病的書,而且是救命的書。我所遇到的同行都在學習傷寒論,用經方去治病,這就是現實,傷寒論用藥比較少很少超過12種中藥,組方合理,療效確切。現在不但用經方,而且是原方原量的去治療病人,都達到很好的效果。



zy張


一,收費低,風險大,為了生活,雖然知道療效顯著,但是在如今的醫患關係下,稍有不慎,身敗名裂!

二,現現今中醫,“醫經學派”的多如牛毛,“經方學派”的則鳳毛麟角!經方肯定少用!

三,晉升晉級,評選職稱,理論高深的醫經學派能說善辨,自然在論文上就高產,易於評上;而經方學派長於臨床診治、不善言辭,一句“有是證,用是方”,沒有“五運六氣、藏象學說”等理論的深奧,論文低產沒看頭,不易評上!

綜上所述,不管從自身利害,還是從前途、錢途出發,學經方的中醫師少,自然用的也少了!


荒冢庸人


學習中醫經典,需要時間、毅力和恆心,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今,人心浮躁,追名逐利,豈甘淡泊名利,沉潛其中,甘於清貧。既然沒掌握,便無從談到應用了。我的一點偏頗的陋見。


曠野烈火


中醫辯證處方的基礎還是經方,隨著對中藥材的進一步認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之體質的增強,病的強弱性質或多或少都有些變化,典型的是現在人的居住環境冷熱寒溼環境都有很大變化,因此在中醫長期實踐中,基於經方而發展經方就是必然的,清朝的葉天士被譽為認識掌握經方最好的,其主要功勞就是創造性地使用了經方變方,也由此開闢了《溫病條辨》。尤其在當今,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經歷過西醫的診治用藥,人體的抗病能力免疫系統應該跟張仲景年代有些差異,因此變方也就是用時方就很自然啦。


平凡氣象人


1經方須有大善之心真正良醫來操作,如戰場上最好狙擊手。達不到那種層次境界的不但療效打折,弄不好適得其反。因為這種人越來越少,所以開經方的越來越少。2有些良醫能精準開出經方,但也會考慮個人或單位(醫院)生計問題。雖對病家會多少有些影響。不妨稍做調整讓三方儘量十分滿意。所以開經方的越來越少。經方有時只對家人或親朋好友開。如大黃牡丹湯等…


嵫陽山人58154


現在的原料中藥來源已經“南轅北轍”啦,古籍記載的經方原料都是野生的道地中藥材,而現在的原料都是現代農業種植出來了的家種中藥材,因此仍然照搬用經方難以達到古籍記載的臨床療效的。因此我們必須創新制劑工藝技術而面對現代中藥材,方能達到藥到病除之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