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下跌,為何俄羅斯不想再減產了?

淡淡禪風


對於產油國而言,影響石油收入不僅僅是價格,還有產量,就未來影響力而言,還有市場份額。

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圍繞石油的戰爭數不勝數,美國介入中東,就是為了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話語權,因此不惜打壓伊朗攻擊伊拉克,伊朗憑藉一個小小的霍爾木茲海峽,也是牛氣哄哄,美國很多時候也是沒有輒,就怕伊朗孤注一鄭。

俄羅斯是一個不屬於歐佩克的主要產油國,產油量常年在3-4位之間,主要收入也是依賴於原油天然氣出口,佔據石油產量的11.6%左右,每天1100-1200萬桶,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實施強勢的對外政策,頗讓美國無奈,最近還宣佈制裁俄羅斯最大國有石油公司旗下子公司。

現在原油價格博弈已經很複雜了,在於美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大產油國,話語權升高,歐佩克和俄羅斯原油價格話語權下降,即使俄羅斯遵從歐佩克建議,每天減產60萬桶,對原油價格也是影響有限,

現在石油價格下跌是預期在作祟,那就是某種疾病帶來衝擊,導致經濟下滑,原油需求下滑,因此石油價格跌到50美元左右。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宣佈石油減產六十萬桶,如果美國部件產頁岩油,原油價格依然難以上漲,反而會因為原油減產失去市場份額。

俄羅斯原油成本很低,要低於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很多,俄羅斯原油成本是美國頁岩油的三分之一不到,因此即使目前價格,俄羅斯依然可以獲得較好的盈利、

既然有盈利,俄羅斯就不會減產失去市場,有市場,俄羅斯就可以通過增加產量獲得同等收益,就可以維持強勢的軍事存在。、

俄羅斯在中東介入很深,軍事介入是需要大把錢的,因此俄羅斯不想失去市場份額。


杜坤維


俄羅斯是能源輸出大國,石油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龐大的能源出口規模歷來是俄羅斯維持經濟正常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實這一次國際油價下跌,俄羅斯之前已經在執行OPEC和其他石油輸出國所商定的減產協議。不過日前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要求在之前的減產規模上進一步減產60萬桶/日,俄羅斯至今遲遲沒有做出積極回應。

雖然俄羅斯表示要根據新冠肺炎疫情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做進一步評估才決定是否減產;但是國際社會普遍不看好俄羅斯的減產前景。俄羅斯繼續減產,將會波及到俄羅斯的經濟,對俄羅斯而言,減產或許並不是解決油價暴跌的良藥。既然減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油價問題,俄羅斯作為一個石油出口大國,當然就會對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所提出的進一步減產協議不感興趣了。


俄羅斯能源部長日前表示,可以在之前的減產協議基礎上再延長一個季度。但是明顯這是和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的減產計劃是不一致的。近年來歐佩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明顯下降,美國石油出口規模逐漸擴大,2018年8月份,美國日均石油產量為1090萬桶,是美國自1999年以來首次超過俄羅斯,俄羅斯對此深感憂慮!

讓俄羅斯最不放心的是繼續減產,可能會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話語權下降;導致美國搶佔更多國際石油市場份額。俄羅斯可不願意盲目的跟著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的步調進行石油減產,到最後卻讓美國漁翁得利!


明空奕奕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瀏覽支持。同時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2月7日,國際油價下跌,原因之一是在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緊急會議上,俄羅斯表示,在原油需求下降之際,俄羅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與歐佩克(OPEC)和其他產油國一道承諾減產。而且是否減產需要看冠狀病毒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因此拒絕了歐佩克提出的每天再減產60萬桶的建議。


一、從國際環境來看,亞洲市場競爭愈加加劇,高油價不利於俄羅斯提升競爭市場份額。

近年來俄羅斯公司已經在調整出口方向。從2016年到2018年,俄羅斯對歐洲的石油供應減少了14%,而對印度等亞洲市場的出口增加了30%以上,從5280萬噸增加至7380萬噸。油田產量增加之下,俄羅斯必然想要擺脫遵守歐佩克+減產協議。該協議的目的是使油價保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但這個價格水平明顯不利印度的經濟。2019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創下過去30年以來最低的4.8%。經濟增長放慢則會減少石油需求,從這個角度看,油價下跌會刺激印度的需求,這對俄羅斯有利。因為對俄羅斯而言,亞洲是唯一可以取代歐洲對俄羅斯原油需求的市場。

二、雖然在2019年,俄羅斯成為了美國三個最大的供油國之一,出口也從1月份的990萬桶/日增加到了10月的2090萬桶/日,俄羅斯對美國的出口猛增是因為美國對委內瑞拉和伊朗實行制裁所致。如果地緣局勢發生變化,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傳統的供應國肯定會重返美國市場,這對俄羅斯油企來說是一個風險。


三、俄羅斯還面臨著美國對進口石油依賴性下降的問題。

2019年9月,美國石油和石油產品的出口量自1973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超過了進口。去年11月,美國的淨出口達到77.1萬桶/日。預計2020年,美國淨出口量將升至79萬桶/日,到2021年將達到116萬桶/日,2024年有望提升到840萬桶/日。這將使得美國在出口量方面將更接近俄羅斯和沙特。根據英國石油公司2018年的數據,俄羅斯和沙特的出口分別為550和720萬桶/日。對於俄羅斯而言,最好是提前應對美國出口的崛起,而不是眼看著自己的減產努力成為對手上位的助力。


四,俄羅斯可以將減產任務推給沙特。OPEC在全球石油產量中的份額已經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38.6%下降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34.1%,而經合組織成員國的份額則從27.6%增長到32.4%。市場份額的進一步下降將不可避免地減少OPEC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因此,俄羅斯有理由將減少石油產量的責任完全轉移給沙特。在現有協議的框架下,沙特可以將自己的減產配額擴大40萬桶/日。


紅牛財經一號


俄羅斯是個靠資源出口換外匯的國家,資源中儲存量最大的是原油,即使原油價格下降,俄羅斯只有靠擴大產量才能維持外匯收入,產量上不去,也不能減產,挺悲催的吧?


揚帆去遠航007


一般來說減產是對油價有力的控制,能夠帶動油價上漲,但是現在減產對於油價的控制能力並不夠強了,而且還會因此喪失市場份額,所以俄羅斯不想減產才是正確的抉擇。

2009年以來的頁岩氣革命改變了國際能源市場的供需結構,美國頁岩油和凝析油的產能超過了中東和北非的很多國家,這使得國際原油的價格從100美元以上的高位直接下跌到了70美元以下。從那之後歐佩克國家的減產也變得對市場沒有什麼影響力了,這是因為隨著減產讓能源價格升高,美國頁岩油的產能也隨之上升,加大了供應,彌補了歐佩克減產帶來的供應缺口,從而壓低了國際油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2019年的幾次減產中,油價只是短暫的上升,隨即就被頁岩油產能所壓制,油價很難超過70美元。

這樣歐佩克減產不但沒有抬高油價,反而得到了一個負面的效果,那就是歐佩克國家本身擁有的國際原油市場份額被頁岩油企業所取代,因此減產對於歐佩克國家來說可能弊大於利。

目前國際油價大概在50美元上下波動,這樣的價格對於頁岩油企業來說是一個負擔,因為頁岩油企業平均的出井價格是在50美元到70美元之間,在50美元左右的國際油價會導致頁岩油企業舉步維艱,從而經營困難,這也許是國際油價進一步反彈的可能性,因此現在減產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說俄羅斯在美國的制裁之下,俄羅斯現在的經濟也非常困難,俄羅斯根本的經濟支柱就是對外的能源出口,現在油價比較低,本身就對俄羅斯的經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如果進一步減產油價還沒有升高的話,那麼對於俄羅斯來說就是更多的打擊了,因此俄羅斯現在不減產本身是一個很理智的抉擇。



諮詢師天生


俄羅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受人左右的吧。不減少產量或許為了搶佔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