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新大風歌


這個問題是因人而議,每一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同,有人喜歡安安靜靜的度過餘生,讀書下棋,養花種菜,怡養天年是最好不過了。

有人喜歡兒孫繞膝,享受幾代同堂,那就幫兒女帶帶孩子,減少兒女負擔。教育好兒孫,為家族的興旺發達貢獻一己之力,也不失是一件美事。

有人喜歡運動,耍耍太極,跳跳廣場舞,爬爬山,出出汗,舒展筋骨,心情舒暢,對健康大有益處。

有人有一技之長,寫作,繪畫,書法等,那就更多時間精益求精,以技會友,歡聚一堂,不亦樂乎!

有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那就創業吧!小的擺個地攤,大的開個公司,啥都行,只要你想做。我一直用的"十三香"創始人王守義60歲創業,喜歡吃的"褚橙",褚時健七十歲才承包山林種橙樹,別人能,自己也可以量力而行,對不?

別用一條腿已埋進墳墓,悲觀的看待餘生,你的餘生還在,那就過好每一天,保持身心健康,餘下自由發揮!


廣東東籬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也是一個60後,作為60後, 可能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了,什麼事都幹不動,也幹不了了,也沒有什麼夢想了。 我們已經開始“知天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一切順其自然吧。



“人到中年萬事休”, 前幾年,我還覺得沒什麼不舒服,可是近兩年我覺得渾身都是毛病,整天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自在, 身體免疫力下降,每年都感冒,去年又量出了高血壓。人不服老不行,真應了那句話“30年前人尋病。30年後病尋人”。哎!以前累了睡一覺就好了,現在啊,家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藥瓶子, 以前迎著困難上, 現在遇到事就躲, 以前是我教訓孩子, 現在是孩子教訓我啦!以前看什麼事都順眼,現在看什麼事都不順眼,無可奈何。以前從來不想過去的事情,也想不起來,現在天天都在回憶中度過,都是在“想當年……”中度過, 我發現60後,真的成“過去式”,以前性格內向的我不太愛發脾氣,現在天天脾氣暴躁,情緒波動。算了,“好漢不提當年勇”,還是想想接下來我農村生活怎麼過吧。


現在農村平時也就剩下60後了,他們負責接送孫子上學、下學,打理一下小菜地,乾點家務,因為上面還有父母長輩,不能言老,還要咬牙撐著,伺候老人。閒下來,串串門,到村口小店聚在一起與老哥老姐們談天論地,海闊天氣,聊聊共同話題。以前大家聚會談論家長裡短,現在談論的都是生老病死。對農業60後不關心了,不再談農業種植和養殖了,也不比產量和收入了,不比窮富了,不爭強好勝了,60後現在只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只希望少生病,多活幾年,不給子女添麻煩。真想歇歇了,真想子女陪伴左右,真想睡個好覺,真不想操心了。可 60後,剛剛步入花甲之年,上還有老,下還有子女“任務”尚未完成啊!

60後接下來日子怎麼過?心態是重要的,只求平安少求財,追求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掉不良嗜好。我們當地60後農民都戒菸戒酒了,吃過晚飯在鄉村公路上散步,在戶外跳廣場舞,打打麻將、撲克,釣魚、騎著電動車幾十裡兜一圈,充分享受生活,為自己活一回。忘記煩惱憂愁,不去多想不愉快的事,自我心理平衡,穩定情緒,不激動發脾氣。但也不能狂吃濫喝,吃出病來,我們這邊60後,大多都有“富貴病”,就是小時候捱過餓,現在條件好了,不懂節制,吃出“三高”了。對於60後,都說自己“黃土埋半截子”的人了,也沒什麼遠大理想了,只能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吧!


長江老農


“農村、六零後”這兩個關鍵詞是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重點。應該從農村環境、生產生活狀態、思想和未來的路四方面來剖析:

一、現在的六零後從小出生在農村,打小時候起就開始幹農活,十五六歲就是家裡的主勞力,一路走來練就了超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韌勁。在當時的農村大環境,他們普遍讀書不太多,多數是小學初中文化程度,一輩子根植於農村,是農田裡的一把好手。隨著社會的進步,有的頭腦靈活的開始做生意,例如收糧食、販賣牲畜等,但總體來說還是沒有脫離農村大環境。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達到74歲,60歲的他們已經老了,但還屬於半勞力或者弱勞力狀態,一輩子生活過得家鄉是他們的歸宿,他們還可以少量地種地或者養殖,加之現在國家的醫保、養老、惠農政策等向農村大量傾斜,六零後雖然老了,甚至好多屬於留守老人,但他們生活自給自足基本能夠實現,即使不能夠實現,通過子女們的贍養,也能達到衣食無憂,並且現在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農村環境優美宜居,是他們最親切的養老地方,也是幸福指數最高的夢想境地。

二、從生產生活條件方面來說,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促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非常優越,六零後雖然老了,但生產生活都方便了,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種地養殖等都能夠輕鬆實現,他們仍然是農村的主勞力。同時,他們的子女多數通過上學或者專業技術等途徑脫離農村農業,他們為了不拖子女的後腿,以農業為主,以農村為陣地,大部分能夠在農村將生活過好。有的老人會因為幫子女帶孩子,因此而不得不脫離農村。所以,從這方面來說,他們能夠在農村怡然自得地將生活過好,農村還是他們最適宜的養老陣地。

三、從思想方面來說,農村傾注了他們一輩子的精力和感情,待在農村讓他們感到踏實,心理上能夠找到歸屬感。憑藉良好的新農村環境和優越的生產生活條件,他們隨時看到的都是同階層同進退的老鄰居,能得到更大的認同感,思想差別不大,交流起來比較親和貼近。在能夠順利生活的前提下,農村更適宜六零後的農民生活養老。

四、對未來的路來說,六零後的農民已經老了,子女都已成家,前途未來的希望只能寄脫在子女身上,希望兒女子孫們過得幸福安康。他們更應該注重的是身體健康疾病少、吹拉彈唱心情好,勞碌了一輩子該停下來休息了。嘮嘮嗑、下下棋、聚在一起侃侃山;種種花草、曬曬太陽,閒來跳跳廣場舞;哼哼道情、聽聽二人轉,說學逗唱好心情。呼吸著最純淨的新鮮空氣,吃些最放心的綠色農產品,守著難離的農村故土頤養天年,就是他們最好的未來之路。

總之,過好當下,養好身體,在農村過著最自由、最愜意的生活,就是他們最適宜的未來之路。


草根雜談


農村六零後算不上已經邁入老年,即使六零年出生的人,也不過只是半隻腳踏入老年的門檻。現在討論農村六零後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其實是未雨綢繆。

就農村六零後們今天的總體身體狀況來說,雖然體力精力有所下降,但絕大多數都還是可以獨擋一面的,暫時還不需要把養老問題提上日程。現在需要討論的,是農村的六零後們,規劃好自己從現在開始,到失去勞動能力之前的這段路應該怎麼走。

一般來說,農村的老人,不到實在幹不動的那一天,都是不會歇下來的。所以,六十歲至七十歲之間,還是會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這個年齡段,重體力活已經不能勝任,但是像正常的農活,工地上做工,做保安大叔,做保潔大媽,還是不在話下的。到了七十歲以後,是真正的步入了老年,外出打工也很難被錄。這時候的農村老人,還是會在農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和家務,根本不會吃“閒飯”。

雖然六十歲以後的農村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生存方式。但是我要以一個五零後農村老人的身份,對六零後們說幾句真心話:就是大家已經或即將成為老年人,甚至成為需要兒女掏錢養活的老人。在我們還能勞動掙錢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的錢全部掏給孩子。你給孩子的時候的確是皆大歡喜,當你需要用錢,孩子們往回拿的時候,我們也要考慮孩子們的感受。

我身邊有很多無私的老人,把掙到的錢都給了孩子,甚至把自己四十五平米的拆遷安置房,都早早安排在小孩們的名下。到了自己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花錢必須向小孩們伸手討要時,會感覺真的沒有錢在自己口袋裡方便。這樣的老人若是生病住院,小孩們一開始還可以慷慨解囊,到了經常病懨懨的時候,孩子們掏錢真的沒有裝錢那麼利索。所以,即使沒有到六十歲的老人,在自己可以掙錢的時候,必須給自己存下失去勞動能力時的養老錢,這才是六十歲以後需要走的路。

我是老牛愛遛彎,是一位莊稼老把式,資深農民工。在此祝願農村的老人們晚年幸福安康!


老牛愛遛彎


我是66年的,標準六零後的農民。種了幾十年的地,都是以地裡的收入來維持生計。未來的路怎麼走?我選擇繼續做農民。什麼呢?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這幾年種地雖然不賺錢,但我這個歲數出去打工,到哪都不願要,都嫌歲數大了,就是找著工作,都是些零工活,賺不了多少錢的。

二、我都已經堅持做了幾十年的農民,餘生也就再堅持堅持,繼續作農民吧!畢竟農民對種地還是內行。近六十的人放棄自己內行的農業,重新選擇新的行業有點不太現實。古人說的,五十學藝而不晚,沒有幾個人做得到?

三、雖然農民賺的少。錢這東西你得想開,有多多花,有少少花。對於賺錢沒有不感興趣,沒有不努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賺到大錢呢?能賺大錢畢竟是少數人。就是所謂的阿Q精神吧!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找個藉口唄!

四、雖然農民苦,賺的少,也沒有退休之說。但是農民有一項好處,能夠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不用看老闆的臉色,不用去處理職場中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人際關係也是很費心思的。

以上就是我選擇繼續做農民的原因。為了讓自己晚年不孤單,我選擇來頭條玩一玩,打發一下無聊的農閒時間,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實一下。


石統軍


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怎麼走,六零後的老人,這個年齡段說老又不老,說他老按照農村的習俗,他們已經操勞了一生,是該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齡。說他不老,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和全國平均年齡水平來看,這個年齡段又算年輕。可是農村有農村的特殊性,六零後老人其子兒算起來也只有四十歲左右,如果此時生活費全靠子女,子女此時也許有房貸車貸,其生活壓力也很大。生活全部靠子女也不現實。

六零後的農村老人,很多人當時是沒有意識買社保的,有的人想到了買又捨不得花錢。那準麼辦呢?

六零後老人有的可以享受農村新農保,新農保每月到帳的錢也不多,不足以每月開支。現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農村有的開發了果園,有的開辦了養殖場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勞力,六零後的老人有的身體還挺好的可以積極參與進來,集賺點錢,以便更老點,真的不會幹活時拿出來用。

六零後的農村老人,可以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搞點家庭副業,可養幾頭牛,養養魚等,屋前屋後種點果樹,一年下來也可以賺點錢的。離城市較近的農村六零後老人可以種種蔬菜,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收穫了自已想要的更充實的生活。



小林心語


現在打工已經不是十幾年前好工作了,年齡越大工作越不好找。只能去找一些出力的工作,年輕的沒有技術沒學歷照樣也不好找工作。六十年代的人在外面很難立足,有技術不一定在外面呆的時間長久。畢竟年齡大了早晚得回到自己的老家另找出路,在農村自己有一畝三分地至少自己餓不死。在規模養殖一些雞鴨牛羊,至少自己在農村能養活一家人。


LL309


農村老人步入花甲之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我覺得有以下三條路可走:

第一;清心寡慾,頤養天年。農村老人到了花甲之年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身體,因為這個時候特別容易生病,所以飲食方面要偏清淡些,還有心情要時常保持舒暢,這樣身體更不容易生病。

第二;栽花種草,自行其樂。農村老人步入老年階段時,已經從工作崗位退休,在家沒什麼事的老年朋友可以種種花草,養養魚龜之類的小東西。一來自己手頭有點事做,二來可以通過養花草魚蟲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第三;勤加鍛鍊,強身健體。農村老人邁入老年時代時體質已經大不如前,這時候老年朋友就要經常鍛鍊身體來增加自己的體質。比如吃完飯後到外面散步,還有清晨時打打太極,壓壓腿或者小跑,這些方法都非常好的鍛鍊身體。

好了,以上就是我認為農村六零後邁入老年時應該走的路!





平民老鐵


說起農村六零後,算算年紀他們應該已經差不多都快六十歲了,說起他們,現在的年輕人都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大多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祖國發展的黃金階段,也是他們逐步在外打拼的時候,現在很多也因為常年的勞累,身體走下坡路了,邁入了老年。也該為自己考慮一下了,未來的道路該如何走?這三件事農民要考慮好。

首先就是返鄉之後做什麼,對於大多數60後的農民而言,雖然城市的建設與他們抹不開關係,可是城市相對而言,與他們還是十分陌生的,能有空逛逛老家的城市的機會都不多。而年老體衰之後,沒了工作,也必然的需要返鄉的,往年自己該幹嘛,這個也需要提前考慮。到底是繼續種地,還是做點小買賣,都是如今必須要考慮的了,畢竟大多數農村老人忙慣了,根本閒不住。

其二就是養老問題了,對於這些60後而言,早年大多是養兒防老的思想,不過這些年,漸漸也接受了現實,那就是很多根本不再指望子女了。就算指望,可能很多老人也不願意了,與其找看子女給,大多也是開始自己攢錢了。所以這個一定要考慮好,早點預防,不要一個勁補貼子女了,他們總要靠自己的時候。

其三就是孩子結婚的事情,農村包辦婚姻的思想大多還是存在,這種父母為子女張羅一起的習慣,其實在如今已經不合適了。如今很多父母大多硬扛著壓力幫助子女,為子女張羅婚姻,房子、車子、酒席以及各種人情債。特別是對於這些60後的農村人而言,其實真的可以停下來了,已經步入年邁了,因為這事,還得為子女揹債,老年生活可想而知,而子女可能也長不大,真的不必了。

總而言之,其實農村這些60後父母,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子女,很多已經做得夠好了,該為自己考慮一下了。





抗揍小浪


大家好!我是慢步夕陽老吳也是一個農村的六零後,現在正一步步的進入到老年這個隊伍中。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我回答一下:一、首先照顧好自己身體(這個年㱓段愛生病)。二、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打打工或做做家務。三、搞好婆媳關係促進家庭和睦度過一個幸福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