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馬皇后沒死,朱棣造反能不能成功?馬皇后自身具備軍事能力及政治手腕嗎?

用戶58667638356


如果馬皇后沒有死,朱棣依舊會造反,這是必然的。



【一】朱棣覬覦皇位已久,不可能因為馬皇后活著而影響自己的目標。作為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跟隨父親爭戰南北,立下功勞不少,但是因為太子要立嫡長子,所以朱棣沒有辦法,但太子朱標死後,這讓朱棣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但是朱元璋將帝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這應該是激發朱棣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所以,想當皇帝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了,再說唐代的李世民就是通過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獲得天下,而且開創了貞觀之治,所以,前輩已作出榜樣,朱棣有雄心和信心奪得政權,治理好大明王朝。所以,馬皇后活著不影響朱棣野心的增長。



【二】朱允炆上臺後實施的削藩工作。朱允炆上臺之後,面對著不斷壯大的各地藩鎮實力,以及中央集權的不斷被削弱的事實,採取削藩政策,隨之國內幾個勢力較小的藩鎮被剷除,幾個藩王也沒有得到好結果。當然實力較大的幾個藩王沒有得到觸動,這其中就包括朱棣,雖然暫時未被削藩,但最終的歸路就是被撤藩,所以,朱允炆推動削藩工作進一步刺激了朱棣的敏感神經,堅定了其反叛的決心。

影視劇中的朱棣



【三】馬皇后如果活著,她對朱棣的影響估計僅限於對朱允炆的處理上。馬皇后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以其勤勞善良和大度而文明,她幫助朱元璋料理後宮,在關鍵事情上能夠及時勸誡,如在處理功臣上馬皇后就給過朱元璋很好的建議。面對朱棣的反叛,她想以母親對兒子說教式的勸諫,估計效果不會改變什麼,只是在處理朱允炆上,看在母親的份上,會對朱允炆有所保留,估計只能暫時留著朱允炆的性命,但早晚會找個理由處死朱允炆以絕後患。

所以,馬皇后即便活著,但朱棣依舊會反叛,她改變不了什麼。



孝慈高皇后馬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妻子,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馬皇后賢良淑德識大體,她與朱元璋患難與共感情極深,成為朱元璋逐鹿天下創建帝業的重要助手。馬皇后病逝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壽享51歲,我們現在假設馬皇后活到了建文年間,而朱棣又起兵造反了,那他造反能不能成功呢?




馬皇后是大戶人家出生,自幼聰明伶俐,能詩會畫,貫古通今。她的父親馬公為躲避仇殺亡命他鄉,臨走前把馬氏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後郭子興又把馬氏許配給愛將朱元璋,兩人婚後感情篤深,馬氏跟隨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成就萬世基業,馬氏不僅是朱元璋的賢內助,更是他的重要政治幫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嚴禁後宮干政,遏制外戚勢力,但馬皇后卻經常能參與機要並直言勸諫。胡惟庸謀反罪牽連到開國元勳,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朱元璋想要殺他,馬皇后極力為宋濂求情,最後朱元璋只將他免死發配。




馬皇后有母儀天下之範,深得天下臣民的尊敬和愛戴,由於長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戰,馬皇后對政務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她主張以“寬柔”治天下,對朱元璋的“嚴猛治國”經常進行言語上的勸止,可以說馬皇后很早就參與了政務,是具備一定政治水平的。但是她的水平,又遠非能和一代女皇武則天可比。正如《明史》對她的評價: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馬皇后的尊號“孝慈皇后”也是著重突出她的“慈”,但是在風雲詭異,政治形勢無比險惡的明初,她的“慈”反而會壞了大事。


馬皇后的長子懿文太子朱標、太孫建文帝朱允炆皆是性格柔弱仁慈之人,建文帝有意削藩,以遏制日益坐大的藩王叔叔,但是他削藩畏手畏腳,先易後難,敲山震虎結果導致燕王朱棣奮起反抗,從北平起兵,以“傾君側”的旗號靖難起兵,我們假設馬皇后在建文帝削藩之時還在世,那朱棣造反還能成功嗎?




馬皇后生於1332年,那麼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她也67歲了,武則天這個年齡還沒建立大周呢。因此,馬皇后在精力上應該不存在問題。由於朱允炆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帝位,馬皇后自然要被尊為“太皇太后”,以她執掌後宮三十餘年的閱歷,及在洪武時期經常干政的經歷,應該說她的政治影響力依然還是很大,況且她母儀天下,為天下臣民所愛戴,可以說,人心是向著馬皇后的,朱棣造反,本身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從一開始的形勢來看,不管是輿論還是政治風向,其實都是向著朝廷一邊倒的。




建文帝數次用人不當,以曹國公李景隆主持討逆,50萬大軍硬是沒有攻下幾萬人把守的北平,朱棣兵進應天,又是李景隆和谷王穗開了金川門投降。若馬皇后來坐鎮中樞,以她幾十年的看人識人,必會在選人上倍加小心謹慎,朝廷對待燕王的謀逆之舉,只要堅決給予消滅,朱棣幾乎是不可能一路從北平打到應天的,馬皇后雖沒有什麼軍事能力,政治手腕也一般,但是她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朱棣起兵是叛逆之舉,馬皇后只要居中指揮調度得當,朱棣造反必敗無疑。


大國布衣


朱棣起兵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已經走投無路,不造反等待著自己的就只有死路一條,要不然他也不會膽敢用幾萬人和朝廷的幾十萬人對抗。

如果馬皇后還活著的話,那絕對會是另一種局面,雖然說馬皇后可能不具備很高的軍事能力,但她的政治影響力遠高於建文帝。

而且朱棣也是馬皇后的兒子,她不會眼看著建文帝削藩逼死自己的兒子。

也就是說,只要馬皇后還在,建文帝就不敢削藩,這樣朱棣也就沒有理由造反。

如果馬皇后沒死,建文帝不敢削藩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馬皇后在天下臣民心中的份量遠遠高於建文帝。她為人寬容,在朱元璋起兵時期,經常幫助自己的丈夫照顧那些將領的家眷。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對待臣子過於嚴苛,馬皇后經常勸諫自己的丈夫要寬以待人,柔性治國,還經常為那些被朱元璋懲罰的大臣說好話,這讓朝堂上的大臣都十分感激馬皇后。

也就是說,馬皇后的政治影響力遠遠高於建文帝,身為孫兒的建文帝不會在馬皇后還在的時候大張旗鼓的削藩。

同樣的,朱棣在這一時期絕對不敢造反,建文帝不削藩,他沒膽量起兵反對自己的母親,天下人也不允許他做出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棣起兵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如果馬皇后還在,肯定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歷史上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削藩時,他已經對五位藩王下了狠手,其中周王全家被擒,之後被貶為庶人。湘王被逼帶著全家一起自焚而亡,齊王、代王和岷王都被貶為庶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下一個要動手的對象就是朱棣,要知道朝廷把朱棣看成是一塊硬骨頭,而且朱棣手上的實力最強,建文帝決定集中力量拿下這塊心頭之患。

如果朝廷真的對朱棣削藩成功,最輕也是將朱棣全家被關押京城至死,他本人很可能會賜毒酒一杯。

這樣悽慘的結局可不是朱棣想要的,正是在這種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反正橫豎都是一死,朱棣肯定會起兵造反。

但如果此時馬皇后還活著,她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孫兒逼死自己的兒子。這樣一來,朱棣的生命安全就得到了保障,他自然也就不用造反。


馬皇后死後,建文帝肯定還會削藩,這時候朱棣肯定會造反

不過馬皇后畢竟年紀已經很大了,如果她活到了建文時期,都已經快七十歲了,而建文帝和朱棣年紀都不算很大。

一旦馬皇后去世,建文帝勢必還會繼續削藩,這個時期朱棣肯定會造反。

總得來說,在馬皇后生前,建文帝不敢削藩,朱棣更不敢造反。


東方大史


如果馬皇后在建文帝即位後也沒死,那麼朱棣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甚至連造反的膽量都沒有。反過來,在馬皇后的輔助下,建文帝還很可能會逐漸成長為一代明君。

事實上,馬皇后建文帝祖孫倆,和孝莊康熙祖孫倆是有不少相似之處的。尤其是孝莊和馬皇后,兩者都是見證王朝統一的女性政治人物,其在自己所在的時代,都具有相當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言歸正傳,我們別看康熙少年天子君臨天下,在翦除權臣鰲拜後,又取得了一系列文治武功的成就。然而,康熙在其親政初期,也犯了不少嚴重的政治錯誤,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和建文帝一樣,對於削藩操之過急,而且毫無準備。

現在,說到康熙的歷史成就,就不得不說平定三藩之亂,鞏固清王朝的統治。其實,嚴格來說,造成三藩之亂爆發,本身就是康熙的責任。康熙12年,當時年僅20歲的康熙,借平南王尚可喜告老隱退之機,開展削藩。然而,他太低估吳三桂的膽量和力量了,自以為吳三桂真的會乖乖就範,結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推行削藩行動。

最終的結果則是引發了長達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亂,吳三桂叛軍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便佔據滇、黔、湘、桂、閩、川六省,兵鋒直卷江浙,清朝半壁江山淪為戰場,百姓再度飽受戰禍之苦。

三藩之亂可以說是清朝入關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一下子就將清朝推到了敗亡的邊緣。而這一切,其實都源於康熙操之過急的削藩之舉。如果當初他能聽取孝莊等反對大臣的建議,在削藩問題上做好詳細的安排和準備,就不會造成如此可怕的局面了。

同理,建文帝少年登基,在削藩問題上,他也和康熙一樣操之過急。他聽信腐儒大臣齊泰、方孝孺等人的意見,在沒有詳細規劃和準備的情況下,對遍佈天下的各位明初藩王開展削藩行動,而且手段十分粗暴,這才最終導致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而如果,在建文初年,馬皇后尚在,她必定會對建文帝的施政進行輔助,斷然不會讓建文帝對藩王採取如此粗暴的削藩行為。同時,有馬皇后在朝中壓陣,各地藩王即便再怎麼跋扈,也斷然不敢胡來。

畢竟馬皇后可是連明太祖朱元璋都要敬重三分的偉大女性政治人物,她的政治素養和影響力,斷然不會比孝莊差。



這些歷史要讀


《我是馬皇后假如我沒死-作者老龍》

現在明白人是真不多了,在我死後居然有人因為我不是朱棣生母,他要是造反我也沒有辦法,我一手帶大的孩子就算不是親生的在我這兒也是親生兒子,真是氣的我那什麼板都壓不住了!如果我還在我兒子敢造反?不打的他叫娘!

《1》:如果我還在:清君側就是不孝不仁


我在的時候朱重八這廝還是聽我的,等我死後朱重八這廝為什麼殺的朝中無大將無老臣,還不是怕他死後朱允炆這個小孩子坐不穩江山,如果我還在,我就是朱允炆的靠山,老朱也不會殺這麼多大臣,等朱允炆做皇帝的時候背後有我壓陣,朝中有眾多文臣武將可用,那朱棣這小子憑什麼敢造反,他說清君側,君側的人如果是我,是他嫡母,他敢起兵造反來殺自己得母親嗎?就算他敢起兵,一個起兵弒母的人天下人那個敢跟隨他!

《2》 如果我還在:天下將領那個不服我!


大家都知道老朱分封諸王,是因為他猜忌心重,只願意相信咱老朱家的自己人,他老朱大肆分封諸王,將每個兒子都封為各地的藩王,讓他們去保衛邊疆,還記得洪武五年的時候,他還設置了一個親王護衛指揮司,讓各封地兵權直接歸從他幾個兒子調遣,於是可以說我每個兒子都是手握大權的,就算朱允炆後來毛毛躁躁的撤銷了這些王爺,可是這些武將都還在,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輩大多跟過我和朱重八,如果我還在,朱棣就算造反,我說一聲全國各地來護駕的人絕對比朱允炆來的強!那朱棣這孩子造反也是不能成功的!

《3》如果我還在:殺伐果斷不留手


朱棣為什麼能打過朱允炆,還不是他心懷仁慈,有點捨不得殺他叔叔的原因,他的猶豫不決的態度傳遞給了為他戰鬥的將領身上,如此之下氣勢上就弱於他那殺伐果斷的叔叔帶的兵,我馬大腳於朱元璋結髮於微末時期,朱元璋殺人在歷史上都是出了名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馬大腳若在,必定不會出現這種心慈手軟的情緒!那朱棣10幾萬人馬而已,我40萬人,他憑什麼能成功!

《4》 如果我還在:扯藩如打蛇,打蛇打七寸


那朱棣憑什麼能起義,還不是因為手底下有人,朱允炆這孩子還是政治上還是幼稚了,如果我在豈能不知撤藩先撤朱棣,俗話說得好打蛇打七寸嘛,如果我在這種錯誤不會發生,朱允炆有我支持,撤他的藩易如反掌,沒有封地他一無所有憑什麼造反,沒有了朱棣,其他幾個就像沒有主心骨撤藩還不是順順利利!

可是沒有假如,說到做皇帝朱棣這孩子還是更優秀,朱老八我等著你,你慢點來,彆著急!我和兒子(朱標)會一直等著你!

夏慈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如果馬皇后不死,憑藉著母親的尊嚴,朱棣再怎麼鬧騰他也不敢把不孝這頂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一旦給人口實,在封建儒家教化下的大明帝國一定會出現千千萬萬個方孝儒一樣的人反對朱棣,而且馬皇后自己也不是等閒之輩,朱元璋的很多政策,譬如刻畫大統歷,馬皇后深得民心,有他在,朱允炆就猶如有個定海神針,再說,如果馬皇后在,朱允炆過於急躁的削藩政策也不會推行,朱棣也就沒有造反的理由。

那麼如果馬皇后不是朱棣的親媽呢?

朱棣的母親一直是個迷。朱棣自稱是馬皇后所生,是嫡子。依據是《燕王令旨》說:“顧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親子,後孝慈高皇后親生,皇太子親弟,忝居眾王之長”。《明太宗實錄》也說:“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晉王,次上,次周定王橚。”不過朱棣自稱這種說法顯然沒有說服力,因為朱棣相當皇帝,他就必須自稱是嫡子,這才能符合封建帝國的嫡子繼承,

其實,經歷代學者考證,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馬皇后。

有野史記載碽妃就是朱棣生母,並且正史之中也能找到應對此項推測的證據。 比如《閩書》、《國榷》、《國史異考》、《三垣筆記》中都記載過,汪宗元撰《南京太常寺志》提到:朱棣的母親是碽妃,而孝陵神位的支配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標、秦王、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近人傅斯年、朱希祖、吳晗等也皆主此說。如果朱棣的親媽不是馬皇后,這個問題就另說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假如馬皇后沒死,朱棣就不會造反。

她自身就具備識大體、懂人心、善解人意和寬厚待人等的特性,有這樣的國母在朱元璋身邊隨時提醒,如何還有想造反的臣子?

歷來造反起義的原因大概都是,要麼皇帝不作為、百姓沒法活;或者是要對皇親國戚大開殺戒,而自身有實力的皇親國戚先行造反,奪皇位。

馬皇后沒死的話,無論誰在位執政,她都會彌補上當朝皇帝做錯決定而造成的漏洞!不給任何人機會造反的理由,這也是馬皇后魅力之一。

歷史上對馬皇后是用“仁慈”二字評價。她管理內宮寬厚,深得內宮所有人的心。還時常婉轉提醒和做夫婿沒有注意到的事情,比如遇到災荒之年,她就帶領宮內人吃素,還準備飯菜救濟災民。親自嘗試朝廷供應給大臣的飯菜,覺得不好吃,就勸皇帝要改善伙食,對賢德之士一定要優厚;又提醒朱元璋建立了太學生家屬衣食的制度;更讓朱元璋沒有錯殺郭景祥的兒子,得到大臣們的心。

很多事例表明馬皇后沒死,朱棣不會造反,因為馬皇后得人心。即使朱棣要造反也不會成功,因為造反沒有理由,是得不到各方面支持,這由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決定了。


果笑



這個問題其實忽略了一個現實,就是馬皇后不死的話,其實最大的關鍵不是朱棣造反不造反問題,而是有馬皇后在,建文帝朱允炆如何削藩的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我們先不提朱棣到底是不是早有反心這個問題,就說直接原因吧。朱棣之所以造反,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建文帝在削朱棣這個燕王之前,他已經連削五王,是相當霸道,都是廢其為庶人,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正因為建文帝削藩如同廢藩殺藩一般,所以對朱棣下手的時候,朱棣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起兵造反。

假如馬皇后沒死的話,建文帝這般,馬皇后首先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因為馬皇后是出了名的仁慈,連削的五位藩王中雖然有四位不是馬皇后所生,也就是周王是馬皇后所生,當然這裡有所爭議,周王和哥哥朱棣也不一定就是馬皇后所生,姑且就算是馬皇后所生。

但不論怎麼說,以馬皇后的仁慈,肯定不會贊同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如此迫害自己的親叔叔的。

如果馬皇后阻止成功了,說明她不只是仁慈,還是有能力和影響力的。

那麼朱棣肯定沒有理由造反,而且就是造反了以馬皇后的能力,對付朱棣肯定手到擒來。

如果馬皇后阻止失敗的話,說明馬皇后只是太仁慈,勸阻不了建文帝這個瘋狂的孫子。

那麼朱棣肯定造反啊,即使馬皇后在,人家朱棣也不可能因為老母親在京城,就束手就擒的等著侄子建文帝拿下他,來任人宰割的。

更何況馬皇后在京城,朱棣造反,馬皇后都沒有能力規勸建文帝霸道削藩的話,也阻止不了朱棣造反成功的。建文帝朱允炆雖然能力平庸,但不會愚蠢到拿馬皇后要挾燕王朱棣的。

所以說馬皇后如果可以活到建文帝在位時期,朱棣能不能造反成功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能不能規勸得了建文帝,如果規勸得了,說明她能力很不錯,那麼朱棣肯定不是她對手,造反就不可能成功。

如果建文帝都規勸不了,那麼朱棣造反她肯定也是束手無策,只能坐看事情的發展唄。


宋安之


馬皇后沒有死,如果建文帝還是那套做法,朱棣該反還得反。


其實,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朱棣為什麼會反,建文帝登基後,他的重要舉動,甚至國策居然是削藩,而且他的削藩手段和目的非常明確,先是好言相勸,讓他的叔叔們主動撤藩,再就是使用法律手段,說你違法,進行司法迫害以達到目的,最後就是直接刀兵相見了。

那麼作為朱棣來說,自己從十多歲就就藩燕地北平,一直乾的就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苦力活兒,不但吹風吃沙很多年,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北平人,自己手握重兵,雖然乾的都是刀口舔血的工作,但自己好歹是個自由自在的藩王,而且是個實權藩王。

朱允炆登基稱帝后,不但沒有好言犒勞自己幾個在邊關給他站崗的叔叔,反而是想學他爺爺那一套,把重要的人換掉(不敢說殺),別的沒有學會,那點疑心病倒是祖傳的。

從朱允炆削的那幾個叔叔看來,朱棣是肯定跑不掉的,而且作為大明朝最重要的藩王,按照建文帝的搞法,朱棣輕則重就封地,重則入獄要命的。

朱棣只能反,這關乎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那麼回到題目,如果馬皇后在世呢,朱棣還反嗎?馬皇后是誰,是個怎麼樣的人,本題的很多回答都做了詳細的闡述了,我就不多敘,總之,馬皇后就是一個非常善良,而且在皇室家族影響力很大的女人,包括朱元璋都會對馬皇后尊重有加的,關於那個愛情故事,我就不多講了。

直接說馬皇后的威信是可以影響很多決策的,但她絕不算是政治家,或者說有什麼手腕,馬皇后唯一的本事是——善良。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朱棣反,馬皇后會阻止嗎?肯定會,畢竟是親兒子反親孫子,作為母親和祖母肯定心裡難受,肯定會從中斡旋的。

那麼朱棣會聽嗎?肯定不會的,馬皇后雖然威信高,資歷老,但畢竟不是朱棣的親媽,再說了,就算是親媽,有人要我的命,我還不反抗?

其實如果馬皇后在世,很有可能她會規勸朱允炆不要那麼操之過急,畢竟建文帝沒有朱元璋的本事和鐵血手腕,他搞不定他那些叔叔的。

<strong>


沉墨I方之城


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馬皇后在1382年去世,對於賢惠的妻子去世,朱元璋十分悲痛。馬皇后(馬秀英)既是朱重八的救命恩人,又是賢內助,掌管內政,極有才能與戰略眼光。朱重八當著大將們公開說:如果我是太陽,馬皇后就是月亮。手握重兵的大將們一齊鼓掌,尤其是大將徐達連翹大拇指誇個不停。可想而知,馬皇后的威望有多高。朱棣繼承了朱重八的血統與心計,與重八一樣,膽大過人,詭計多端。但十分尊重母親,也相當孝順馬皇后。如果馬皇后在世,朱棣是絕對不敢胡來,他也深知母親的厲害與威望,母親可以一呼百應!大將們尊重馬皇后,一些極有才能的文官在馬皇后面前都是恭恭敬敬,不敢怠慢,威望極大。如果馬皇后在世,朱棣膽子再大,也反不起來,因為沒有手握重兵的大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