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界“撿漏”的神話,1億元買的古董,7年後單字價值167萬

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世界大和平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日益發展,國力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這時候,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熱衷於收藏曆史文物古董。對於有的人來說,這些收藏僅僅是出於好,而對於某些人來說,收藏只是一種投資,畢竟若干年後,當初投資的古董可以翻數倍。要說我國文物界“撿漏”的神話,非曾鞏的《局事帖》莫屬,這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曾鞏的“千年遺珍”傳世墨跡,這文物的撿漏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1億元買的古董,7年後單字價值167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首先要知道曾鞏是中國歷史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此等歷史人物留下來的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堪稱稀世珍寶,至於這些易損的書畫作品為何能夠流傳至今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局事帖》在宋朝時期就非常的出名,當時就有不少的人收藏,隨著朝代的變更,歷代的文人墨客也相爭的收藏。直到清朝時期,清宮喜歡收藏一些歷史上著名的字畫、先秦青銅、漢唐玉器等,民間知道帝王喜歡這些東西,自然也將自己收藏的主動上交,逐漸的,清宮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博物館。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1億元買的古董,7年後單字價值167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不幸的是,在清末時期,清朝非常的腐敗,腐敗落後導致捱打,而清宮曾經收藏的歷史文物也大多被盜或者被偷。這《局事帖》也在那個時候流失,歷史文物海外的時間非常的久,直到2009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夜場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件令人非常億元的,那便是《局事帖》。正是這次出現在拍賣會上才有了文物界“撿漏”的神話,因為古書法一共拍出了1.08億元的天價,打破了當時中國古書畫拍賣的最高紀錄。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1億元買的古董,7年後單字價值167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但沒有想到,這1億元買下的古畫並非是文物拍賣的最高價格。因為在7年後的2016年,《局事帖》再次被拿出來拍賣,最終華誼兄弟傳媒董事長王中軍以2.07億元的成交價收入囊中,也就是說《局事帖》在這7年的時間中翻了一倍,直接漲1一億多元。難以想象,文物界的東西可以在7年的時間中增長得那麼的迅猛。如果說按照書法中單字的價值來說,7年後的2016年拍出的此書法單字價值167萬。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1億元買的古董,7年後單字價值167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原文有文字124個,因為以“局事多暇”開頭而得名《局事帖》。曾鞏在寫在此帖時正值北宋時局最敏感的時期,年至花甲的曾鞏已被外放十二年,信中闡發了他內心苦悶沉鬱的心境。除了文物的藝術價值之外,這也是一非常值得學習的短文。至於書法的藝術美到底在哪裡,相比很多人一看都會說這字非常的漂亮。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1億元買的古董,7年後單字價值167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難道說這單字價值167萬的古書法是中國歷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文物嗎?其實不然,在2010年黃庭堅的《砥柱銘卷》以 4.368億元拍出刷新了最高紀錄。當然了,除了古書法之外,古畫拍賣出天價的也不少,其中拍賣價格最高的是王蒙的《稚川移居圖》,其拍賣價格是 4.025億元 ,至今也沒有古畫能刷新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