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第七大繁忙航線“靜默”:京滬線航班量單日暴跌九成,客座率低至8%

疫情下全球第七大繁忙航線“靜默”:京滬線航班量單日暴跌九成,客座率低至8%

(2月17日的大興機場,似乎已成一些航司暫時封存飛機的地方 王瀟雨攝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道

因“新冠”疫情給中國航空運輸業帶來的震盪在疫情全面爆發近一個月之後依然沒能見到轉好的跡象。除了因出入境限制以及外航撤退造成的國際航線連接能力大幅度下降之外,國內航線同樣受到巨大的衝擊。就連去年底剛剛漲價,常年在旅客運量和盈利能力上居國內航線首位的京滬航線亦未能倖免。

根據中航信旗下航班數據軟件航旅縱橫顯示,2月19日,京滬航線只有12個航班計劃(單向6班),全部為窄體機運營,客座率更是低至8%。

按照正常的航班計劃,京滬線四個機場之間每天航班數量在122個左右(單向61班),包括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主要運營商在大部分航班中會安排遠程寬體機來執飛,以在這個寸土寸金的航線獲得更多運力,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利潤。在航空數據分析機構OAG公佈的2019全球最繁忙航線排名上,京滬線以年運載超過八百萬旅客排名第七位。

這只是中國航空運輸業近期低谷態勢的縮影,近一個月時間裡航班的大量取消已經導致航空公司巨大的運力閒置,飛機日利用率平均不足兩個小時。

正常情況下,國內航空公司中飛機日利用率較高的上海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飛機日利用率可以達到11小時,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也在10小時左右。

根據航空數據分析機構飛常準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10:00,國內計劃航班1.42萬架次,預計執行航班4659架次,取消航班9540架次。國際航班執行方面,當日計劃國際航班4103架次,預計執行航班1640架次,取消航班2463架次。

從41家中國內地航司航班執行情況來看,18日無航班執行航司5家,為2月以來最高值。從235家國內機場執行情況來看,18日無航班執行機場61家。近一週期間,2月14日及15日無航班執行的機場數量最多,為62家。

2月18日全天,全國累計取消航班10422架次,航班取消比例較前一日有所提高。飛機利用率1.36小時/天,較前一日有所下降。

而作為航企每年開年的第一個高利潤營運週期的春運,也在疫情影響之下出現全面滑坡。原計劃在40天春運運載7900萬旅客的民航業最終只實現累計旅客運輸量3837.4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期減少47.3%。其中2月18日單日運輸量15.75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期大幅減少91.2%,比2月17日增加1.1%;客座率僅49.03%,比去年春運同期減少36.82個百分點。

根據旅行數據和分析專家Cirium的最新數據,除了在1月23日至2月11日之間取消進出中國或在中國境內執飛的85,577架次航班(佔計劃執飛總量的33.9%)外,新冠肺炎的爆發還會對2020年全球航空增長產生嚴重影響。

Cirium認為,從全球角度來看,去往中國和中國境內的運力約佔全球總量的16%。如果當前的取消趨勢持續到2月底,並且假設世界其他地區的運力增長能保持平穩,那麼2020年全球運力可能會下降8%。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去年12月所做的預測,2020年的運力將增長4.7%。顯而易見,新冠肺炎將有可能從根本上削弱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運力增長。現在看來,增長速度將大大降低, 這也將影響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

實際上,由於中國航空運輸業運力和運量的提升,以及中國航空旅行人數的增加,中國國內航空運輸數據的變化以及國際航線的變化都開始對全球產生更多的影響。

Cirium發佈的報告顯示,宿務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表示這此疫情可能會給其在2020年帶來高達7900萬美元的損失。而一些航空公司也正在通過削減運力、縮減航班量和航線,以及調整新航線的計劃等方式來應對這一影響。

按照OAG的說法,五週之前,中國還是全球第三大國際航空市場,但今天的排名已經降到25位,僅次於葡萄牙,稍微領先於越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