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戰“疫” 祝福接力

自2月11日起,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國文博”聯合全國相關文博機構官方賬號,開展“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接力活動。在承辦單位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的精心組織下,全國上百家文博單位積極響應,精選文物、發揮創意、傳遞祝福,推出百餘幅文物海報,既傳播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又傳遞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表達出文物系統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現精選部分文物海報,以饗觀眾。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漢代鎏金“中國大寧”神獸紋鏡,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鏡外緣上一週有篆書銘文“……以視玉容兮,闢去不羊(祥)。中國大寧,子孫益昌……”表達了對國家安定繁榮的美好祝願。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商周時期太陽神鳥金飾,現藏於金沙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神鳥繞日飛翔的圖案,代表古人對光明的嚮往,也表達了和諧包容的精神寓意。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西漢硃紅菱紋羅絲綿袍,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表達了同舟共濟、萬眾一心、與子偕作、共渡難關的決心。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明代三羊開泰飾板,現藏於蘇州博物館。“三羊開泰”亦為“三陽開泰”,古人認為泰卦是大吉之象,因而有了“三陽開泰”代表吉祥的寓意。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秦代跪射俑,現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的地圖輪廓就像一個跪射俑,頭挽髮髻,身披鎧甲,持握弓箭的雙手握於腰間,目光堅定,眾志成城。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東漢錯金銀“丙午神鉤”銅帶鉤,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院。器物背面一側錯金隸書銘文:“丙午神鉤 君必高遷”。

寓意“遇難呈祥,平安順遂”。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東漢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駿馬三足騰空,一足輕掠飛鳥之背,頭頂雄勝迎風后拂,蹄下飛鳥驚愕回首,展現出奔馬凌空疾馳的氣勢。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宋代大晟編鐘,現藏於開封市博物館。大晟,光明盛大之意,編鐘,奏響祥瑞之音。待到山花爛漫時,鐘鳴捷報傳。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清代金漆彩繪福壽紋鏤空八方盒,現藏於瀋陽博物院。八方盒上書“壽”字,圖案吉祥,寓意洪福齊天、瓜瓞綿長,表達了對國家安定繁榮的美好祝願。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東漢銅燈俑,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器物為一裸體男子形象,呈跪坐狀。男子雙手及頭部各持一圓形燈盤。寓意文明之光凝聚民族希望,希望之光造就八方支援。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西漢長信宮燈,現藏於河北博物院。一盞宮燈,凝聚了西漢時代人們的生活智慧 。一位佳人,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大漢王朝的國富民安,物阜民豐。長信宮燈的星星之火,點燃了中華偉大文明與世界的交流!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的公祭廣場上有一座和平大鐘,這是2003年旅日華僑林伯耀、林同春等14位愛國僑胞捐資鑄造並捐贈的。讓我們共同祈禱,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日結束!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漢代長樂未央瓦當,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長樂未央”是漢代常見的吉語之一。意為:天子與各地諸侯長和,則國能傳之“千秋萬歲”。

願以長安之名保佑長治久安,以秦磚漢瓦祈求長樂未央,願中國千秋不衰,患難回憶長毋相忘。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明代琉璃套件戧脊獸,現藏於西安城牆箭樓博物館。在古代,城牆為保護城民、抵禦入侵而建。立於城樓頂上的戧脊獸不僅有固定屋脊與避雷之用,更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祈福驅邪之意。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清代潮州金漆木雕瓶花門肚,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花瓶寓意平平安安,願千里無事,唯見平安!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鄧穎超送給周恩來的楓葉,現藏於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信紙上面寫著“楓葉一片,寄上想念”。紅葉寄託著相思,表達著深深的情意。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西周楚公逆鐘,現藏於山西博物院。一組8件,出土于山西省曲沃縣晉侯墓地M64中,有銘文,記述了楚公逆為祭祀祖先出徵,得到大量銅後作此編鐘。

楚公逆鐘的出土將楚晉交往的歷史由文獻記載的春秋早期提早到了西周晚期。晉楚之好,共克時艱!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兩件玉器分別出土于山西芮城清涼寺和湖北天門石家河,在相距千里的兩地發現了四千年前製作工藝及藝術風格如出一轍的玉器,這正是中華民族一脈同氣,守望相助的見證!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東漢“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現藏於新疆博物館,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織錦圖案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八字吉祥祈語,至今護佑著中華大地。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秦漢時代石犀,現藏於成都博物館。相傳是鎮守都江堰的“神獸”,一江同源,和衷共濟,為湖北同胞助力,為華夏大地祈福。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漢代上林鼎,現藏於西安博物院。在“新冠”面前,鄂陝齊心,共同對抗,我們以鼎為證,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清代楊芝山款“西園雅集圖”核雕,現藏於無錫博物院。雕刻題材以“西園雅集”為藍本,再現北宋文壇泰斗蘇軾、蘇轍兄弟所組織的文人集會。核雕物小勢大,唯有“硬核”抗疫,才會萬象更新,願早日戰勝疫情,你我陽光下相聚。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雕塑《軍民魚水情》陳列於平津戰役紀念館展廳內。“軍之所在,民之心安。

” 今天,戰鬥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醫務人員、解放軍戰士,衝在了戰“疫”的第一線,我們必將取得這場戰“疫”的勝利!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東晉青瓷雞首壺,現藏於六朝博物館。“雞”不僅為文、武、勇、仁、信的五德之禽,音還同“吉”,代表人們對美好的生活的嚮往。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唐代石臺孝經,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孝經章第八載,“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這是古之聖賢對蒼生的終極關懷,對治世的永恆追求。石經竹書,同載文化,秦楚一心,共祈太平!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西周大克鼎,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國之重器,大愛無邊。

有了跨越山川河海的各方“鼎力相助”,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同心協力,我們定能克疫制勝,早日迎得春和景明,風月同天。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元代白玉凌霄花飾,現藏於首都博物館。此件採用鏤雕、浮雕等技法雕琢而成。其玉質之佳,玉料之大,在元代玉器中罕見。 我們真心祈禱天耀中華,靜待凌霄花開,春滿大地。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唐代長沙窯青黃釉褐綠彩蓮花紋碟,出土於長沙市望城區。碟內繪一朵褐綠彩四子八瓣蓮花,周圍繪四個相連的蓮蓬環繞,葵口間點綴四組褐綠彩蘭草紋。蓮花寓意吉祥平安,藉此祝願湖北,祝福中國!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西夏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現藏於寧夏博物館。白砂石圓雕男性力士像,通過堅硬的質地、有力的線條、磅礴的氣勢等表現了負重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彰顯了決不為困難所屈服的氣概。寓意全國人民勠力同心,眾志成城,風雨共擔。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梅鶴,陶淵明愛菊。武漢文博人借梅瓶的美好寓意感謝全國人民對武漢的支援與祝福。

文物战“疫” 祝福接力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