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式”不是封閉

晨報態度 |“封閉式”不是封閉

19日的疫情防控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張立新根據《本市居民區(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導則》中,介紹了小區管控的五字工作法訣:“攔、問、測、記、報”

疫情之下,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出入口門崗24小時值守,這個第一個字“攔”,大家都知道。但“攔”下之後,從來沒說就此將外來人員攔在門外,而是要通過問、測、記、報等一系列步驟,既把嚴小區大門,又不給居民生活帶來太多不便。

但顯而易見,“攔在門外”只需要一步,比起“攔、問、測、記、報”要省事兒太多。照目前的情況看,願意舍易取難的小區,似乎並不太多。

其中一個集中的問題就是快遞和外賣。現在大部分小區的做法,是一刀切地禁止快遞員進入。這就需要居民戴著口罩,穿過半個小區,到門口取快遞。有些規模比較大的小區,常常出現門口快遞堆積如山,一群人在其中競相翻找的場面。

而快遞員將東西送進小區,同樣也可以實現無接觸配送,而風險其實比起大家在門口一起翻快遞,要小上不少。

晨報態度 |“封閉式”不是封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租戶。租戶從外地返滬復工,回租住的房子常常會遇到麻煩。既要防控疫情,又要恢復生產,這是目前全社會的一個共識。對於返程的外來務工人員,不能讓他們“入滬”後無法“入戶”,這同樣也要拿出更精準的管理方法來。

封閉式管理並不是隔絕,也不是封鎖,而是一種有效、可控的管控措施,目的是發揮社區群防群治力量,加強源頭管控,守好社區的安全門。但是如何精準管控,這是對各基層治理單位,這些年精細化管理經驗的一次統一大考。

當然,要實現精準管控,許多社區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人手太少。但是社區自治喊了那麼多年,在需要人手的時候,能不能組織一批有意願有能力的居民出來幫忙?許多人天天在網上喊“中國加油”,能不能讓他們放下手機做一些實質性的事情為自己的家園加加油?

這同樣是對各基層治理單位平時凝聚力向心力的一次大考。

總之,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方面,作為居民支持配合,確保小區封閉式管理措施有效落實;一方面,小區不要把封閉式管理簡單粗暴地搞成全封閉管理,實施過程中,要兼顧多數人和少數人的合理訴求,也要防止出現歧視或者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保護小區所有居民,包括租住者的合法、正當權益。

晨報態度 |“封閉式”不是封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