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戰“疫”後,我國社會風氣、民眾生活方式會發生哪些變化?

欒樹一葉


談談我的看法:

1.經過這次戰“疫”,科學家、醫務人員、解放軍、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將上升(未將“共產黨員”另外列出,是因為提及人員中,不少就是共產黨員)。

2.線上辦公範圍將擴大,網購更加普及。

3.大眾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如實行“聚餐+公勺公筷制”將增多,傳統的聚餐將減少。流感等傳染病流行時,外出戴口罩的人將增加。

4.人們會更加重視健康保健。

5.野生動物買賣,不得人心。如再有“舉報有獎"等鼓勵政策推出,此類交易可望絕跡。



欒樹一葉


這次疫情結束後,社會風氣、民眾生活方式肯定會發生變化,各個行業、每個人在停工的幾天時間裡,都有充足的時間在思考。發現人生除了財富、地位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要敬畏,那就是健康,健康不牢,不僅地動山搖。在病毒面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健康醫療衛生行業會有一波大發展。從藥品、器械、設施、場所,到生產、運輸、銷售,到整個醫療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完善,

其次是線上傳媒和原創視頻,在疫情這段時間全國人民充分發揮藝術潛質,貢獻了很多搞笑的原創內容,給壓抑的日子帶來歡樂。糧食、水果、蔬菜、水、電、燃氣、骨幹網絡將繼續得到重視,傳統教育和辦公不會有什麼變化,線上教育和辦公不符合大部分人實際,家畢竟不是工作場所,沒有儀式感,牽涉的精心太多。很多人開始懷念上班和送孩子上學。

要說那些人會產生變化,無疑是經歷此次災難的人,刻骨才能銘記。但不能忽視的是,人容易選擇健忘,要繼續生活,還得按部就班過日子。2003年的非典感覺就是在昨天,那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和犧牲,前車之鑑不遠,2020年的新冠疫情還是讓我們措手不及,甚至在前期還失誤連連,很讓我們無言。

那有什麼歲月安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不想、不經歷,不一定就不在,多些敬畏,才少些災難。


老劉的後花園


通過這次戰”疫”,進一步提高全民居安思危的意識;提高了平時廣積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藥品的準備;最重要的是廣泛意識到人人不吃野生動物,講究健康衛生的共識。。。


用戶8025304270145


會讓社會越來越團結


葉落秋風28


黃河依舊東逝水,浪花濤濤隨風去,風平浪靜不停息,變化雖在似漣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