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變器企業競爭版圖及走勢,中國企業2019市場佔有率或超七成

1、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變器企業態勢

2、不同區域市場領先企業排名(2018)

3、另一個角度的評價體系

4、洗牌特徵

5、新紀元下的主要玩家

6、2019,全球逆變器產業新業態(附中國1-8月逆變器出口數據)

7、展望2020:EPC隨逆變器出海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變器企業態勢

根據伍德麥肯茲的數據,智新諮詢對全球主要的37家光伏逆變器廠商生存狀況進行了統計。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ABB:2019年7月9日,ABB宣佈將光伏逆變器業務出售給意大利光伏逆變器廠家Fimer,眾多退出光伏領域的全球500強巨頭又新增了一位。歷年業績來看,近年來ABB光伏逆變器業務增長陷入停滯,同時光伏逆變器業務利潤率逐年下降,而ABB、施耐德等企業並不以成本控制見長。

APsystems昱能:專注微型逆變器,業務穩步上升。

正泰:近三年業績穩步提升。

Daihen Corporation:在日本市場發展較好時曾有一段時間表現不俗,但近三年業績逐漸萎縮,不足2013年的十分之一。

臺達:臺達近三年業績有波動但基本平穩。

Enphase:微型光伏逆變器市場老大,近四年出貨量幾乎持平,原因在於微逆市場就這麼大。Flimer:意大利逆變器廠商,2012年以來一直增長平穩,收購ABB光伏逆變器業務後成為逆變器市場重要玩家。

Fronius:奧地利企業,集團主營高端焊接機,自2015年起穩步增長。

2018年,中國市場由於政策調整裝機有所下降,但2018年全球107GW的裝機量比2017年105GW的裝機量還略高,說明海外市場蓬勃發展,但部分海外逆變器企業卻逐步喪失了自己的陣地。

Fuji Electric富士電機:典型的依賴本土化市場的企業,近三年業績直線下滑。

Gamesa:風電巨頭,但光伏體量很小且呈下滑趨勢。

通用電氣:2016年市場達到頂峰的3.635GW,但隨後下滑嚴重,2017年2.5GW,2018年只有880MW。

錦浪Solis:中小功率逆變器企業,自2014年起快速增長,2018年業績2.898GW,2019年成功上市,股票漲幅超70%,發展迅猛!

固德威Goodwe:增長穩定,2017年銷售量達到了4.993GW,但2018年受中國光伏政策影響,略有下滑,但仍然有4.1GW。

古瑞瓦特Growatt:增長穩定,2017年2.5GW,但2018年受政策影響,1.4GW,2019年古瑞瓦特在國內取得良好業績,戶用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

Hitachi日立:近三年業績較為穩定,在1GW左右。

華為:連年保持快速增長,在2017年達到了驚人的26GW,佔全球光伏逆變器銷售總量的四分之一,2018年中國市場突變,仍然取得了23GW的成績。

Ingeteam:西班牙光伏逆變器廠商,近三年業績增長穩定,2018年西班牙取消對太陽能徵稅後,業績從2017年的1441MW猛增至3842MW。

KACO:老牌逆變器強者,2012年業績就達到了1.3GW但增長緩慢,2017年反彈後於2018年又降至1.3GW。

科士達:2015年前增長較快,近三年銷售量有所下滑。

北電能源(青島):微逆企業,2018年出貨30MW。

Nissin Electric日新電子:近三年持續下滑。

Omron歐姆龍:基本穩定。

松下Panasonic:穩定但體量不大。

Power Electronics:西班牙企業,近三年增長迅速,尤其在2018年銷售翻番,從2017年的2899MW增至6327MW。

Sansha Electric三社電機:新進入逆變器領域。

Santerno:意大利逆變器廠商,業績逐年下滑。

不同區域市場領先企業排名(2018)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中國市場

華為佔了3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並且與第二名陽光電源兩家佔據了光伏逆變器市場64%的份額,約三分之二。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固德威、錦浪、古瑞瓦特以中小功率逆變器為主,2019年在其它企業加速拓展海外市場時,古瑞瓦特在國內市場發力,成為中國戶用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第一。

日本市場

根據2018年十月至2019年9月的統計,日本光伏電站新增投資8972MW,其中併網量達6320MW,TEMIC位列第一佔24.20%的市場份額,二三四位分別被中國企業包攬,華為以19.90%名列第二,之後是陽光電源的15.50%和特變電工的11.30%。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日本市場開放是一件好事,帶來的更優秀的產品和更先進的技術,但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如何接受並適應這場變革,是值得深思的。

在這方面TEMIC做得不錯,在中國設立工廠進行本土化的製造和研發,在成本控制和技術進步等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印度市場

即使在印度市場取得了第一名的銷量,ABB仍然選擇了退出光伏逆變器領域。SMA、華為位列二、三位。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對於中國光伏企業來說,印度市場讓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填補了“531”以後市場帶來的震盪,另一方面許多企業在印度幾乎沒有盈利空間。

澳洲市場

澳大利亞市場仍然以國外企業為主,前五名都是國外企業:SMA、Fronius、Ingeteam、ABB、施耐德。中國廠商中陽光電源與固德威都佔據了7%的市場份額。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歐洲市場(不含土耳其)

與澳洲市場反差較大的是華為在澳洲市場只佔據了4%的市場份額,但卻在歐洲市場登頂,成為歐洲這個逆變器發源地的第一品牌。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澳洲市場多以戶用光伏為主,而華為目前最強的部分在工商業和地面電站方面。

在歐洲市場,華為的領先卻並不像其它市場一樣:隨著中國光伏逆變器軍團的整體提升而提升,而是與其它中國企業拉開了較大的身位。在西班牙、荷蘭、匈牙利等地,接連傳來了簽約大單的消息,同時與多家國際能源巨頭建立了緊密合作。

拉美市場

而在說西語的拉丁美洲市場,西班牙企業憑藉語言優勢勝出,Power Electronics和Ingeteam得天獨厚,佔據前兩名的位置。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中東與非洲市場(包括土耳其)

Ingeteam再次領跑中東與非洲市場,是第二名ABB銷量的兩倍。中國廠商在該市場的排名順序為:華為、陽光電源、特變電工、正泰電源。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美國市場

由於美國政府的打壓,華為在美國市場的份額為4%,在中國廠商中位列第二,第一名為正泰電源。美國逆變器銷量最大的是Power Electronics,但影響力最大的是SolarEdge,因為該企業做的都是小型的戶用系統,能在總裝機中佔據16%的比例實屬驚人。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另一個角度的評價體系

逆變器功率銷量是衡量逆變器企業市場的最主要指標,但另一個重要指標是銷售收入和企業淨利潤之間的關係。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從上表可見:

1、華為不僅在銷售量上領先,在銷售收入方面也是第一。

2、只做戶用的SolarEdge銷售收入衝至第二,而利潤率也是高的驚人,根據SolarEdge發佈的消息,2018年全年光伏產品總營收9.143億美元,非公認會計准則光伏產品毛利率為35.4%,2018年SolarEdge逆變器出貨量為3.9GW(AC)。

筆者據此推算,SolarEdge平均每瓦銷售價格約為0.234美元,摺合人民幣1.66元,遠高於其它企業,2018年美國戶用組串式逆變器每瓦平均價格為0.14美元。

SolarEdge採用直流優化逆變器解決方案,主打組件功率優化,在歐美銷量良好,但在更注重性價比的市場,這套策略尚沒得到認可。

華為2018年出貨23.6GW,是SolarEdge的六倍,但銷售額卻只多了23%;而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二的陽光電源,2018年出貨量17GW,但由於大機單瓦價格更低,雖然出貨量是SolarEdge的四倍多,但逆變器銷售額卻只有其53%。

3、SMA雖然銷售額位居第三,但卻虧損1.755億歐元,迎來史上最差業績。

4、國內其它廠商值得關注的是固德威,2018年業績近3億美元。

小結:歐美製造的光環仍在,但從長期角度來看,以SMA為例,歐美企業競爭的先天優勢在逐步減弱,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要麼進行更加本土化的中國/亞洲製造,降低成本,要麼學習SolarEdge的思路,能夠去說服那些願意為了清潔電力更多花錢的高端市場,通過不一樣的技術路線,獲取更高的利潤率。

綜合評定,2018年光伏逆變器前三強為:華為、SolarEdge、陽光電源。

洗牌特徵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許多光伏逆變器企業正在逐步喪失競爭力,而且是大部分,因此可以判斷,雖然沒有像2013年90%逆變器企業離場那麼慘烈,但該行業的洗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

筆者總結了逆變器行業洗牌的幾個原因:

1、500強企業曾經批量湧入光伏逆變器領域,但幾乎都全部退出,原因有幾點:光伏逆變器屬於他們的非主營業務,在技術方面並不具備優勢,同時決策機制較慢,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跟不上行業發展節奏。其次,500強企業往往具備在某一個領域近乎壟斷的地位,對於利潤率追求較高,內部成本高昂,此前筆者曾經提出光伏行業的“節點”之說,在暴利時代且中國光伏技術落後之時,這些企業可以生存的很好,但隨著行業競爭環境發生變化,利潤率大幅下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大大加快,這些企業的出局可以說是必然的。

其實不只是光伏產業,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500強企業中的工業企業會越來越多的遇到類似的挑戰。

2、日本企業

日本市場的保守和封閉世界首屈一指。因此日本企業受日本市場的影響過大:過分舒適的營商環境讓很多日本企業喪失向外發展的動力,但在日本市場出現下滑時,日本企業的銷售量也隨之直線下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在“531”之後,中國企業迅速調整了策劃,增加了海外市場的投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此外,隨著雙方認知加深,中國逆變器正在以高性能,低價格的優勢在日本市場打開了局面,根IHS的統計,華為光伏逆變器已經在日本市場衝至第二名,並且市場份額還在不斷攀升。

但日本企業也有自身的優勢,在一些新興市場尤其是東南亞、拉美等市場,日本製造的口碑比中國企業好的多,因此這些市場經常能看到日本企業出貨的消息。

3、全球整體制造業在向中國傾斜

可以看到,快速增長的逆變器廠商除個別歐洲企業之外,其餘幾乎都來自中國。而快速增長的SolarEdge的生產工廠也來自廣州捷普電子,同時TEMIC的工廠也設在上海等地。

當光伏市場褪去高科技產業光環,從神壇走向平民百姓家之時,市場對於光伏組件和逆變器等零部件的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的需求不再像軍工或高科技產業那樣存在“溫情”:“性能”、“價格”、“質量”缺一不可,目前這三者能做到極致平衡的只有中國企業。

性能、質量、價格,背後隱藏的是中國製造業的崛起。

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指出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全球200多個國家,真能夠掌握現代製造業的不超過20個國家。這個事實很重要,但是很殘酷。總共20個國家,英國首個掌握現代製造業,中國是其中一個。

2011年中國的製造業總量和發電量超過美國;2016年超過美日之和;2018年超過美日德之和,差距還在逐年拉大。

製造業帶來的是:規模效應、產業配套、創新速度與能力。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恢復高考後培養的數千萬知識分子和十幾億國民素質的提升,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工業積累和中國人夙夜不懈的奮鬥。

但即使同樣在中國,能掌握製造業的地區只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地。

4、先發企業的無人之境與競爭對手的後發優勢

SMA、KACO是備受尊敬的光伏逆變器老牌企業,但從數據看,這些企業的業績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滑。

這種下滑不僅代表這市場佔有率的下降,同時也意味著在逆變器利潤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單瓦逆變器所能賺的錢遠遠低於幾年前,因此這幾年SMA連續陷入虧損的境地。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複雜的,一是歐洲本身製造業高昂的成本與生產的產品不具備不可替代性,二是用戶最終獲得的產品是電力而並非“歐洲製造”本身,但同時SMA也一直在領先的道路上,為後來者開闢了道路,奠定基礎,是“為眾人抱薪者”。

為此SMA花費了大量經費用於研發,但隨著中國光伏應用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逆變器企業也得到了規模化的應用進而快速提升,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成本還是更新換代的速度,都比歐洲企業快得多。

所以並不是先發企業落後了,而是後發企業的競爭力太強。

新紀元下的主要玩家

2020年是中國光伏的平價底線,受較高的非光伏成本,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後實現平價的幾個地區之一。中國實現光伏平價也可以視作全球光伏的一個新紀元。那麼在這個新紀元下,會活躍哪些主要的逆變器玩家?它們的未來走勢如何?

銷售增長率可以視作光伏逆變器廠商市場與發展潛力的唯一指標。2018年由於政策影響,中國市場波動過大,因此對於中國逆變器廠商來說2018年不出現大的下滑,就是勝利。而2018年也是國外市場的爆發之年,但許多國外逆變器企業卻並沒有取得更好的業績,沒有提升則意味著市場佔有率的下降,可以視為略有倒退。

智新諮詢推測未來的逆變器主要玩家:

全功率企業:

陽光電源、SMA、Ingeteam

大功率企業:

上能、特變電工、TEMIC

中小功率企業:

華為、SolarEdge、錦浪、固德威、古瑞瓦特、正泰、Flimer、Fronius、Power Electronics、臺達、首航、三晶、盛能傑

微逆:

Enphase、昱能

2019,全球逆變器產業新業態

我們相信,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上述企業中仍然會進一步分化。

那麼,未來誰將勝出?

根據上文總結的洗牌規律,未來的光伏逆變器產業會像光伏組件一樣,製造幾乎都集中在中國。即使有生存的比較好的國外品牌,也會選擇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的製造和管理。

目前光伏逆變器仍然有很多技術進步的空間,所以偏安一隅的企業,短期內可能仍然會過得比較安逸,但終將迎來強有力的外來競爭者蠶食其市場。以日本市場為例,如圖所示,排名前五的逆變器企業中,華為、陽光電源、特變電工分列二三四位,其中華為佔據了日本將近五分之一的市場,這三者加起來佔據了日本46.7%的市場。

而在此之前僅僅數年,日本對於中國逆變器廠商還大門緊閉,TEMIC佔據了地面電站市場一般的份額。

市場終究會迴歸價值本身,光伏企業必須居安思危,不斷調整方向,強化優勢,彌補短板,才能最終勝出。

根據智新諮詢統計的2019年中國光伏逆變器出口報告: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2019年1至12月,中國逆變器(包括在中國製造)出口總量為51.91GW,其中華為出口量15948MW,比去年的7631MW翻了一番;陽光電源排名第二,7918MW,也已超過去年的5088MW,錦浪上市後,發展迅猛,固德威、古瑞瓦特等企業也體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

在中國大陸設立工廠和代工廠的SolarEdge、Enphase、臺達均取得了不錯的業績,體現了中國製造優勢,SMA(中國)在管理層MBO之後,更名為愛士惟,在2019年取得了搶眼的業績。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首航新能源,這家企業近年來快速躥升,在海外市場表現亮眼,2019年出口1017MW。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同時從出口國看,荷蘭成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出貨量11331MW,美國第二,6910MW,印度市場第三位,6359MW,越南第四位,2998MW。同時巴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墨西哥也取得了GW級的成績單。

2019年中國光伏市場約為30.2GW,全球裝機由於國外市場推動,預計略有上漲,考慮到9-12月份產生的新需求,預計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出口量將佔據海外市場的60%左右,算上中國光伏市場,中國逆變器將佔據全球市場的70%。

同時,2019年中國光伏逆變器出口呈現較為“均勻”的態勢,幾乎沒有較差的短板和打不開的市場。

以排名第一的華為出口國為例,覆蓋各個主要的海外市場,如下圖所示。

众生相:2018、2019全球37家主要光伏逆变器企业竞争版图及走势,中国企业2019市场占有率或超七成

圖:2019年華為主要出口目的國

智新諮詢預測,由於中國光伏逆變器廠商競爭力不斷凸顯,海外逆變器廠商將受到更多的挑戰,但由於海外市場也在蓬勃發展,因此短期內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但從長期來看,這些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將中國製造與自身品牌兩者優勢結合,才是破局之路。

展望2020:EPC隨逆變器出口

2018年是中國光伏產業海外大發展元年,眾多光伏企業紛紛赴海外開拓市場,如在越南市場,上能電氣等企業跟隨中能建、中電建等央企EPC公司出海,在2019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但隨著海外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下一階段這種局面可能會發生變化:從零部件廠商跟隨EPC企業,到逆變器與EPC企業互相促進,帶動整個產業環節發展。

中國光伏逆變器行業正在迎來如中國光伏組件那樣的統治地位。而與組件產品一致性較強不同,在逆變器的銷售同時,往往還要與業主深入探討解決方案,大型地面電站項目更是如此,因此逆變器企業往往與業主聯繫更加緊密。

根據上文的數據,目前在歐洲、日本、亞太地區,華為等企業已經佔據了市場領先地位,與當地強有力的業主關係緊密,可以幫助EPC和組件企業敲開市場的大門。

索比光伏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