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雙驅驅動 中國匯融能否開啟新一輪增長極

一方面是多年穩健的經營業績,另一方面是市值被低估,正在高速成長的中國匯融將迎來怎樣的發展?這家企業逐漸從一家傳統金融企業轉型為金融科技型企業,近年來業務模式的飛躍,是否將逐漸改變資本市場對其的“刻板印象”?

《投資者網》鄭小琳

當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快推進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無疑在這片新的藍海里,一些優質的企業,正逐漸從傳統金融邁向金融科技以實現真正轉型。如此來看,轉型成功的企業是否將開啟新一輪的增長?尤其是那些質地較好的金融企業是否早已提前暗自佈局?近年來,中國匯融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匯融”,01290.HK)的成長或能給出上述答案。

業績穩健 普惠模式成核心

從蘇州典當行發家,到2013年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經過六年時間發展,成為行業領先企業之一的中國匯融,其高速的成長或是內地金融行業的一個縮影。

根據財報,2017年-2018年中國匯融的利息收入分別為2.72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3.05億元,同比增長10%、12%,淨利潤分別為5090萬元、6100萬元,同比增長27%、20%;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匯融淨利息收入為1.27億元,同比增長28%;淨利潤為3114萬元,同比增長23%,業績一直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

事實上,近兩年在去槓桿及經濟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面對下行壓力下,中國匯融為何能一直保持穩健增長?或與其成功的業務模式息息相關。

官方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在金融科技大潮尚未來臨之際,中國匯融就上線了網絡借貸諮詢中介——蘇州錢袋, 截至2019年6月30 日,蘇州錢袋累計註冊人數已超過6萬人,同時,受網貸監管政策影響,蘇州錢袋目前正積極擁抱合規,嚴格控制借貸業務總金額。

當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為了給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的中國匯融,逐漸形成了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網絡借貸中介、民品典當、保險代理、投資等六大核心業務板塊,並於 2019年細分了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網貸中介、保險代理等四大事業部,逐漸從一家傳統金融企業轉型為金融科技型企業。

截至2019年6月30日,專注於解決中小企業短期經營及資金週轉難題的普惠金融業務,作為中國匯融的核心業務板塊,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從蘇州一地覆蓋至包含南京、南通、香港、成都、武漢及合肥在內的十餘個城市,同時期,普惠金融收入1.29億元,淨利潤為2983萬元,與此同時,中國匯融授予客戶的貸款為18.15億元,總資產31.32億元,銀行存款及手頭現金為10億元,資金寬裕度較強。

持續收購 “雙驅動”助力發展

根據公告,2020年1月13日,中國匯融斥資3000萬收購小額貸款融資業務,目標公司主要向江蘇省蘇州市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每筆低於300萬元人民幣的小額貸款融資業務,2018年-2019年度該公司除稅後純利為3080萬元、3372萬元,中國匯融將合共持有其70%股份。

此外,2019年3月8日,中國匯融收購了具備開展助貸業務資質的四川膽眼態科技有限公司(後更名:四川奧美殊科技有限公司)與此同時,2019年1月25日,為開展供應鏈科技金融業務,中國匯融設立鏈且通(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注資資本2495萬元。

“從以上種種動作可以窺見,中國匯融也許想往科技金融方向真正轉型,尤其是注資千萬設立科技金融子公司。據相關數據預計,2019年金融科技的年增長率將很快達到24.8%,這意味著,無論對於金融企業、投資者,還是用戶,金融科技都將成為金融業未來的中流砥柱,因此,這或許是中國匯融除了發展核心業務普惠金融業務外,欲強力驅動的一大業務,形成普惠金融及科技金融’雙驅動’發展,這對其自身及未來長期發展是一大進步和利好。”一位香港國際證券券商分析師向《投資者網》表示。

價值背離 被低估的成長空間

“公司的股價一直處在低位的水平,確實令人遺憾。如果用五年的時點拉長,考慮到公司營收、淨利潤的穩步增長,再放入到我們進軍Fintech的大背景下,結合我們公司的優勢及上下游客戶群資源,我認為我們的價值是被低估的。” 中國匯融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吳敏在2018年10月28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談及。

兩年時間過去,中國匯融的股價似乎變化不大,不過近期卻迎小幅上漲。截至2020年2月19日收盤,該股報1.19港元/股,漲幅3.48%,成交量32.2萬股,換手率0.03%。

“基本面來看,中國匯融上市6年,收入及利潤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但其市值與公司價值卻存在巨大的偏離,這或許也與港股市場投資者比較偏好內房、物業、新能源等新興板塊,而對於部分成長值較好的金融股關注較少有關,未來隨著資本市場逐漸回暖,不排除將來一些性價比較高的金融股會再被關注,如易鑫集團、中國匯融等估值較高企業”。另一位香港某大型機構券商研究人士向《投資者網》透露。

在他看來,以中國匯融為例,其當下更像是一個金融+科技型企業。在金融業務方面,從典當發家到線上借貸、小額貸款等多元化融資服務,中國匯融積累了近二十年經驗;在科技方面,早前在科技金融這一細分板塊下的探索,使其積累了AI、大數據風控、區塊鏈技術等相關經驗,因此,隨著中國匯融未來規模及體量的不斷擴大,新一輪的高速成長也即將到來。(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