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救那些沉迷於手機遊戲或者電腦遊戲而無法自拔的孩子們?

小箭啊


強烈要求國家禁止網絡遊戲毒害青少年!在孩子的最好的年華,學習的黃金時段,他們沉迷遊戲。耽誤學習不說,導致他們對除了遊戲之外的事物基本不感興趣。對大自然、對書籍、對陪伴家人都不感興趣。只有一部手機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物品!家長無可奈何!

這樣下去,多少青少年毀於遊戲,國家的教育和未來又在哪裡?


東籬公子w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說說這個——網絡遊戲不是精神毒品,但是如果成癮了那就是海洛因。

下面的這個鏈接是人民健康網所發表的(遊戲非毒品玩一下不用擔心“被精神病”):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620/c14739-30068543.html

其實,我們現在考慮的,不是如何將電子遊戲完全給消除,如何打壓電子遊戲,如何禁止電子遊戲。而是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孩子自己有自我抵抗的意識和適當的約束孩子的行為。

其實,孩子沉迷於手機,除了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低以外,還是缺少有些家長的正確引導。

就像上面有個答者說的那個農村的孩子,家中窮,本來是特別好的那個小夥子,因為不正確的行為,沒有家長和社會正確的引導,最終走向違法犯罪的行為。

其實,如果在他上學的時候,就和孩子講清楚網絡電子遊戲到底都是有什麼危害和影響。向孩子說清楚,其實有些東西適度是可以的,甚至是可以使你的身心健康。不要以為你不和他說,或者就是嚴行禁止,他就不會去做。

如果在他上高中之前和他說清楚的話,或許,他就可能不會造成最終將母親推入血泊中然後獨自離開了。

手機遊戲和電腦遊戲,其實,在很多的地方是會鍛鍊一個人的各項能力的——邏輯思維,分析,運算,觀察等等能力。但是,過於沉迷的話就會導致不可改變的影響。

這個東西,就像是: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強行喝酒喝傷肺。


而如果說如何解救的話,我想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開始進行:

1、源頭:從孩子的心理方面開始引導——遊戲是可以玩的,但是要限定好時間,類別(有些的遊戲確實是特別不健康的),知道什麼是好遊戲,什麼是不良遊戲。

2、工具:手機或者是電腦。如果家中有的話,你可以適當的控制一下,這些使用用具。

3、興趣:引導孩子除了玩手機以外,他們還可以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如果孩子有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又怎麼會一天到晚都是玩著手機,玩著遊戲呢?


這個便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家長應對孩子的過於沉迷遊戲。


青少年健康


黨和國家要下決心禁止網絡遊戲,禁止這種精神毒品,精神瘟疫,應和國際衛生組織的真實判斷“網遊毒品易促人得精神病”果斷不畏強暴禁止網遊傳播,從根本上消除原頭,象當年國令出動派出所,公安拉走街上電子遊戲機集中公眾監視下銷燬一樣作禁止理,給家長扣帽子是別有用心的人避實就虛,轉移問題的重要方向,是遊戲財團為淹蓋,躲避真實害人嘴臉而使用大量水軍亂點鴛鴦,亂指導方向的陰險行為!我是被騰訊網遊毒品深害的家長,我痛恨網遊公司為了錢散盡天良製造,販賣,傳播網遊精神毒品!我深知根源,罪歸何方!


做好自己283761916


對於那些長時間沉迷於手機遊戲或電腦遊戲的學生來說,最需要反思的是家長。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環境對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發現只有在學堂附近才能學習到更多的禮儀,這也是對孟子的成長和將來的成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很多孩子在家就是像父母學習,他們的言行舉止、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孩子的腦海裡,這正是家長們的言傳身教。不管好壞,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說是沒有辨別能力的,孩子只能全盤吸收,不僅吸取家長好的禮儀,同時也不摒棄家長的壞脾氣。前幾天看到一則視頻,父親躺在床上玩遊戲,孩子在父親的邊上看著,隨後孩子母親教育孩子,說:“爸爸躺在床上像什麼,像不像廢物,我們不要像爸爸學習”,結果孩子的回答真的是一大亮點啊,孩子說:“媽媽,我要像爸爸一樣做個廢物”。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麼,孩子是有樣學樣的。

現在是暑假,對於對多數家長來說,有個很不好的習慣,當自己沒時間去照顧孩子的時候,總能想到一些招數。遇到在加班趕材料的母親,為了防止孩子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直接把手機或者平板直接給孩子,讓孩子自由支配。當然孩子不會去看國學類或者是科學類的視頻,往往都看些動畫片,有些孩子甚至開始玩小遊戲或是大型手遊,都忙著“吃雞”、王者榮耀。年輕的家長們看到小胖說的有沒趕緊收起孩子手中的手機或者平板,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缺乏管教造成的。以上是從家庭層面對孩子的影響,當代網絡發展迅速,要想孩子對網絡不上癮,請家長們端正自身的態度。

如果孩子現在已經對網絡遊戲上癮,你要是想一下子徹底戒除是不可能的,需要時間。

  1. 家長需要正確指引孩子擺脫網癮。很多孩子還沒很深的認識到網癮對自己帶來的影響,很多時候,由於父母對孩子缺乏關心,導致孩子內心空虛想從虛擬的網絡世界獲得別人的認同感。所以作為父母在沒收孩子手機的同時可以多帶孩子去走走,不一定是旅遊,哪怕是在小區散步也是可以的。父母應該多在思想上去指引孩子,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和孩子交流,請勿使用粗暴的言語。

  2. 家長選擇一款手機,功能僅需電話和短信。很多時候,包括我們成年人都很難去控制自己不去看手機,包括自己的一段考研經歷,當時為了防止在使用手機上佔用學習時間,我從網上購置一款老人機,只有在晚上回寢室才看一眼智能機,看看今天的微信和QQ信息。

  3. 家長可以選用一定的獎懲措施。比如這次考試成績進步了,週日獎勵兩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重要的是家長在施行獎勵的同時,一定監督孩子的遊戲時間,是說好兩個小時,一分鐘都不能多給。

最好,我希望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未成年的網絡保護,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57.7%)。不希望網絡耽誤祖國的花朵,更不希望看到鴉片戰爭的情景再現,網絡遊戲成為當代的鴉片,不要等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我們的孩子還再說等我打完這局,謝謝。

小胖學泰語


首先沉迷遊戲和網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遊戲成癮和網癮現在已被列列為精神疾病。和過去的酒癮,毒癮是類似的精神類疾病。

網癮和酒癮一樣都屬於輕度的精神障礙,既要高度關注,也沒必要過分緊張誇大他的危害。

網癮既是一種行為障礙和人格障礙那麼戒除網癮最重要的就是行為治療。可以加上正念治療,認知治療 ,焦點治療和意義治療等方案。

只要做好了,激發病人的求治動機,切斷網癮的環境,做好健康教育,給予親情。 培養新的生活樂趣替代網絡,手機。嚴重的給予藥物治療,可以得到有效康復,不用過分誇大它的危害。😊😊


用戶106495368515


我相信科技的力量,電子遊戲開發商完全可以通過實名制或者人臉識別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當然這個需要法律或政府要求。

未成年人由於缺乏自律,難以主動拒絕電子遊戲的誘惑,所以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管控。從家庭責任來說,要將小孩接觸手機的時間作出限制;學校則要明令手機禁止入校;社會要對開放給未成年人使用電子遊戲的場所進行處罰,對電子遊戲生產商進行制約。


一顆痛苦的子彈


這年頭還有人怪遊戲!?

遊戲是白了跟電視劇 小說 電影 沒什麼區別,這些娛樂性質的東西也有好的一面,小說有好的小說,有無聊的垃圾小說,電影電視劇也是如此。

遊戲也是一樣的!被世界公認為第九藝術,與音樂電影等齊名,因為你們這些言論讓中國遊戲發展停滯不前,遠遠落後國際,甚至與國際脫軌,好的遊戲被無知的家長趕走了,粗製濫造的遊戲充盈著中國市場,這些遊戲往往質量低劣,氪金坑錢。

所以,管管孩子,救救遊戲吧。



洛聖都你麥叔


成為遊戲創作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2cbf7000678fd60507feb\

渭南編程貓少兒編程


先認識嚴重性。看下文: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絡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絡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數據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絡公司開發遊戲軟件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科學教育法


堵不如疏,家長強硬不讓孩子玩,他就找藉口找理由出去玩,出去管理更不上,惡性循環!怎麼辦?還是像酒駕一樣有規定,禁止就是禁止,沒有其它商量的餘地,讓所有人都知道,玩就是另類,開發收限制。但是遊戲也要發展,如何良性發展?特別規定範圍?年齡?指定地點?這需要政府的大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