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康乾盛世?

宇宙大家庭


大清朝的“康乾盛世”準確的說是“康雍乾盛世”。他是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繁榮的盛世,在這個盛世中,清國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自康熙皇帝之始,到乾隆皇帝結束,總共延續了134年之久,在這個盛世中,很多人只記得頭尾二人(康熙和乾隆),很多人卻不知道,沒有中間的雍正皇帝,這個盛世可能早早的便結束了,下面咱就聊聊盛世的那些事兒吧。


分為兩點,一個是優點,一個是缺點。

先說優點,自打從康熙皇帝開始,大清朝開始了持續的領土擴張,在康熙開啟的擴張宏圖中,位於中國北方的蒙古幾乎全部落入版圖之中,而新疆和西藏也通過宗教和局部戰爭平定,就連漂泊在外的臺灣的也被康熙派施琅強行收回,至此,大清帝國的疆域僅此於元代,形成了巨大的空前的多民族帝國,有一些專家形容大清鼎盛的版圖是漢唐所從來未有!

經濟上,雍正皇帝一朝,勵精圖治,大力改革,通過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火耗歸公等強有力了政策開始讓大清朝迅速鼎盛了起來,清代的人口也大大的增加,並且首度破了億萬人口大關,人民的生活空前的穩定,達到了大清一朝的頂峰。世界影響上,清國獲得了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的關注,眾多的傳教士和商人等開始來到這片神奇的東方帝國,中國開始的貿易順差,很多的白銀通過貿易等形式流入大清。

缺點,巨大的成功讓清代的皇帝矇蔽了雙眼,尤其到了乾隆朝,乾隆認為自己的是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無所不能,開始了自己的自大的統治,並開始閉關鎖國,不思進取,絲毫不關注清國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要知道,和乾隆同一個時期的美國人華盛頓,已經開始頒佈了獨立宣言),尤其是乾隆後期,各種政治的腐敗開始上演,各種社會矛盾也開始加劇,大清朝從頂峰開始衰落,同時歐洲開始工業革命,新的生產力促使英國,美國等國家正如初生的太陽冉冉升起。


老豬的碎碎念


康熙元年,吳川大飢。二年,合肥飢。三年春,揭陽飢。秋,交河、寧晉飢。四年春,曹州、兗州、東昌大飢。夏,惠來飢。秋,懷遠飢。冬,烏城飢。六年,應山飢。七年,無極大飢。十年夏,海鹽大飢。秋,臨安、東陽大飢。十一年,永康、峽江、大冶飢。秋,遂安、湯溪大飢。十二年,樂亭大飢。十三年春,興寧、鎮平、京山大飢。十四年,東光飢。十五年春,大冶飢。夏,連平飢。十六年春,嘉應州大飢。夏,鄖縣、鄖陽、鄖西大飢。十七年秋,曲江飢。十八年春,真定府屬飢。夏,興寧、長樂、嘉應州、平遠飢。秋,無為、合肥、廬江、巢縣、博興、樂安、臨朐、高苑、昌樂、壽光大飢。冬,滿城飢。十九年春,江夏大飢。夏,大同、天鎮飢。冬,萬泉、遵化州、滄州飢。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飢。二十一年春,桐鄉飢。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飢。二十二年春,宜興飢。秋,單縣飢。二十三年春,濟寧州、剡州、費縣飢。秋,巴縣、江安、羅田飢。二十四年春,沛縣飢。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飢。冬,滿城大飢。二十六年,博興大飢。二十七年秋,蔚州飢。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飢。夏,潛江大飢。秋,龍門飢。二十九年夏,黃岡、黃安、羅田、蘄州、黃梅、廣濟飢。秋,襄垣、長子、平順飢。三十年春,昌邑飢。秋,順天府、保安州、真定飢。三十一年春,洪洞、臨汾、襄陵飢。夏,富平、盩厔、涇陽飢。秋,陝西飢。三十二年夏,慶陽飢。秋,湖州飢。三十三年,沙河飢。三十四年,畢節飢。三十五年夏,長寧、新安、藁城飢。秋,大埔飢。三十六年夏,廣寧、連平、龍川、海陽、揭陽、澄海、嘉應州大飢。秋,慶元、龍南、潛江、酉陽、江陵、遠安、荊州、鄖西、江陵、監利飢。三十七年春,平定、樂平大飢,人相食。夏,濟南、寧陽、莒州、沂水大飢。三十八年春,陵川飢。夏,婺源、費縣飢。秋,金華飢。三十九年秋,西安、江山、常山飢。四十年,靖遠飢。四十一年春,吳川大飢。夏,沂州、剡城、費縣大飢。冬,慶雲飢。四十二年夏,永年、東明飢。秋,沛縣、亳州、東阿、曲阜、蒲縣、滕縣大飢。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東平大飢,人相食;武定、濱州、商河、陽信、利津、霑化飢;兗州、登州大飢,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縣、高密、膠州大飢,人相食。四十四年,鳳陽府屬飢。四十五年春,漢川、鍾祥、荊門、江陵、監利、京山、潛江、沔陽、鄖縣、鄖西飢。四十六年秋,東流、宿州飢。四十七年,平鄉、沙河、鉅鹿飢。四十八年春,無為、宿州飢。夏,沂城、剡城、邢臺、平鄉飢。秋,武進、清河飢。四十九年,阜陽飢。五十年,通州飢。五十一年,古浪飢。五十二年春,蒼梧飢,死者以千計。夏,長寧、連平、合浦、信宜、崖州、柳城飢。五十三年春,陽江飢。冬,漢陽、漢川、孝感飢。五十四年夏,臨榆飢;遵化州大飢,人食樹皮。五十五年春,順天、樂亭飢。五十六年春,天台飢。五十七年,廣濟飢。五十八年春,日照飢。夏,靜寧、環縣飢。五十九年春,臨潼、三原飢。夏,蒲縣飢。六十年春,平樂、富川飢。夏,邢臺飢。秋,咸陽大飢。冬,兗州府屬飢。六十一年夏,井陘、曲陽、平鄉、邢臺飢。夏,蒙陰、沂水飢。秋,嘉興、金華飢。冬,懷集飢。

雍正元年夏,通州飢。秋,嘉興飢。二年春,蒲臺大飢。夏,樂清、金華、嵊縣飢。冬,英山飢。三年夏,順德、膠州飢。冬,惠來飢。四年春,嘉應州飢。秋,澄陽江飢。五年冬,江陵、崇陽飢。七年,壽州飢。八年夏,肥城、武城飢。冬,銅陵大飢。九年春,肥城大飢,死者相枕藉;莒州、範縣、黃縣、招遠、文登飢。夏,章丘、鄒平大飢。冬,濟南大飢。十年,崇明、海寧飢。十一年冬,上海、嘉興飢。十二年秋,武進大飢。十三年秋,慶遠府屬大飢。冬,垣曲飢。

乾隆元年夏,海陽飢。三年秋,平陽飢。四年春,葭州飢。夏,碭山飢。五年,鞏昌、秦州、慶陽等處飢。六年,甘肅隴右諸州縣大飢。七年春,山陽飢。夏,宜都飢。秋,亳州飢。八年春,南昌、饒州、廣信、撫州、瑞州、袁州、贛州各府大飢。夏,天津、深州二十八州縣飢。九年,高邑大飢。十年,正定、贊皇、無極、藁城、元氏等縣飢。十一年春,霑化飢。夏,慶雲、寧津飢。十二年,曹州、博山、高苑、昌樂、安丘、諸城、臨朐飢。十三年春,曲阜、寧陽、濟寧、日照、沂水飢。夏,福山、棲霞、文登、榮成飢,棲霞尤甚,鬻男女。十四年春,安丘、諸城、黃縣大飢,餓殍載道,鬻子女者無算。十五年秋,廣信飢。十六年春,福山、棲霞飢,民多餓死。夏,南昌、廣信飢。冬,建德飢。十七年春,全州飢。夏,同官、洵陽、白河飢。冬,房縣飢。十八年春,慶元飢。秋,鄖縣飢。十九年,羅田飢。二十年,溧水、通州飢。二十一年春,青浦、東流、湖州、石門、金華飢。夏,沂州、武城飢。冬,濟南府飢。二十二年夏,博白飢。秋,掖縣飢。二十三年春,翁源、蒼梧飢。夏,日照飢。二十四年秋,隴右諸州縣大飢。二十五年,平定、潞安、長子、長治、和順、天門飢。二十六年,江夏、隨州、枝江飢。二十七年春,濟南飢。夏,棗強、慶雲飢。二十八年夏,永年、永昌大飢。二十九年秋,東光大飢。三十年春,桐廬飢。秋,吉安、廣信、袁州、撫州飢。冬,威遠飢。三十一年,濟南、新城、德州、禹城飢。三十二年冬,池州大飢。三十三年夏,沂水、日照大飢。三十四年,溧水、太湖、高淳飢。三十五年,蘭州、鞏昌、秦州各屬大飢。三十六年夏,會寧、肥城大飢。秋,新城、寧陝廳飢。三十八年秋,文登、榮成飢。三十九年秋,秦州、鎮番大飢。四十年,溧水、武進、高郵、南陵大飢。四十二年秋,陸川飢。四十三年,全蜀大飢,立人市鬻子女;江夏、武昌等三十一州縣飢。四十四年春,南漳、光化、房縣、隨州、枝江飢。夏,秦州屬飢。四十五年秋,江陵、保康飢。四十七年,灤州、昌黎、臨榆飢。四十八年春,黃縣飢。秋,綏德州飢。四十九年春,葭州飢。夏,來鳳飢。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隨州、枝江大飢,人食樹皮。夏,章丘、鄒平、臨邑、東阿、肥城飢。秋,壽光、昌樂、安丘、諸城大飢,父子相食。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州、縣大飢,人相食。五十二年,臨榆大飢。五十三年秋,文登、榮成飢。五十四年夏,宜都飢。五十五年秋,禹城飢。五十六年,邢臺等八縣飢。五十七年,唐山、寧津、武強、平鄉飢,民多餓斃。五十八年春,常山飢。五十九年,清苑、望都、蠡縣飢。六十年春,蓬萊、黃縣、棲霞飢。夏,麻城飢。

節選《清史稿•災異志•五》


幸福天龍貓


那些吹捧“康乾盛世”的,已經把“盛世”的標準降低到了什麼程度?吃飽飯就算?可惜了,這一點也很難達標。

清朝“康乾盛世”人均GDP最高時期才只有明朝末年的1╱2,真是好厲害的“盛世”。

清廷筆下吃番薯吃糠喝稀的“盛世”。

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的第一個訪華使團來了。在這之前,他們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著好奇,想象著兩宋時期傳說中的黃金遍地……

但是現實很殘忍,英國人看到了真正的“康乾盛世”。

使團中的英國人約翰·巴羅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貧窮,觸目驚心的貧窮。所謂盛世,僅僅是吹捧出來的盛世。

如果把康乾盛世和其他號稱盛世的各個歷史時期相比較,就會發現,無論哪方面,它都遜色於前代。一些清粉唯一能吹的就是康乾時期人口增長,然而這個增長是建立在清初人口銳減上的,社會稍微穩定下來,人口增長是肯定的,眾所周知,越窮的地方,就越喜歡生勞動力。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口增長率反而越低,人口增長並不能用來證明國家繁榮。

康乾盛世,一個依靠暴政,把全天下老百姓按在地上不準動彈的盛世,是一個為了追求皇權極端穩定而不計成本的盛世,是一個貧窮的盛世,飢餓的盛世。橫向對比,跟唐宋明國力強盛人民富裕的盛世根本沒得比,以前那才是真正的盛世。縱向對比,康乾時期沒有讓中國人變得更好,反而讓中國變得更加落後,這樣的“虛假盛世”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綜上所述,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一場笑話,不過是清廷當局者的阿諛奉承和無限吹捧出來的,無論是繁榮還是質量,都遠遠達不到盛世的標準。






宛轉唐風


其實真正的康乾盛世,更多的是所謂地瓜盛世。在明末高產量作物,土豆,番薯開始大面積的傳播播種。這些新傳來的再來農作物,不單單是產量高,而且適應性特別強,簡單的例子只要是在中國的版圖內,只要存在大量人口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不能種植土豆和番薯的。

而且不被任何的地形所限制,不管是南方複雜的山嶺地形,只能種植梯田的紅土地,南方的田,陡峭不平到,種個田遠遠看去像梯子一樣,顧名思義梯田。而且大大有名的是杰倫也有首歌就叫(梯田),說明在臺灣,梯田也是廣泛存在的,有南方的朋友就知道土的顏色竟然還是紅色的,這是土壤過於酸性導致。一樣番薯種下去,不但一年可以多收,稻穀只有一到兩季,番薯可以最起碼種個三四收,生長期特別快,而且對土壤和水源要求不高。

所謂的康乾盛世,和民國的雜和麵有的一拼。

老一點的人都知道,如果在主糧吃不飽的情況下,本來可能餓死的人,有了番薯進行裹腹,長時間使用,不但會出現營養不良,更是大量食用會出現燒心等症狀,鬧肚子冒酸水,這是為什麼老一輩人看到現在的年輕人減肥,吃粗糧用番薯代替主食,往往特別不能理解的緣故,那是因為番薯還是吃的太少,如果把健身餐的其他食物去掉只吃番薯,不出一個星期,體驗一下康乾盛世的伙食水平,估計之後條件反射看見番薯就會吐。

中國人民是世界最勤奮,最吃苦耐勞,最有忍耐力的人民。只要在古代,往往快餓死的時候,哪怕有一口稀粥,農民也不會去造反。更何況地瓜的大量普及推廣之後,不能耕地的田,或者是水源不充足的地方都換成了收貨滿滿的地瓜。

康乾盛世是文字獄最盛的時候,這個時間的盛世記錄,可信度估計不到一半,得個地瓜盛世的名號估計也是對它謬讚了


三界花開名未聞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鼎盛階段。從康熙20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到嘉慶元年(1796年)白蓮教起義時間長達115年。期間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幅員遼闊。

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勤於政務,勵精圖治,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採取了一系列民族團結的關係。緩和滿漢民族矛盾,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清朝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打垮準噶爾,收回內蒙和新疆,抗擊沙俄侵略,簽訂一系列條約,劃定邊界,在武功方面成績顯著,穩定了邊疆,維護了統一。

引進玉米,馬鈴薯等高產作物,使得人口迅速的從1.4億增長到3億,人口的迅速增長,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農業生產有較大提高,手工業商業,也獲得長足發展,經濟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有較大改善。

清王朝組織了一系列的大型文化工程,包括編纂四庫全書等。民間文學也有很大的發展,比如紅樓夢,儒林外史,本草綱目等。

但這些掩蓋不了王朝的不足。清王朝官僚腐化,貪汙腐敗比較嚴重。接連不斷的文字獄慘案,禁錮百姓思想,害人不淺的八股文,導致不合理的官僚體系。

要說最大的問題是清王朝對國際環境不敏感。由於天朝上國的思想在作祟,不能認清形勢,或者說不屑於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制度和文化技術。致使中國失去了和西方國家共同發展的時機, 和西方國家打交道明顯感覺到不知所措,只是愚蠢的儘量減少和西方的往來,封鎖了自己也就和世界越來越遠。

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它的侷限性。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來苛求當事人的決策。我們只能從中吸取教訓,以便於少走一些彎路。




洞悉歷史


清朝最亮的閃光點無非是康乾盛世,在清朝最有作為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共同努力下,清朝迎來了快速發展,不管是國防還是經濟在這一階段都達到了最頂峰,出現了政通人和、國富民安的良好局面。然而,當嘉慶上任後,卻發現康乾盛世背後是千瘡百孔,因為他打開國庫卻發現空空如也,三代仁君斂積100多年的財富又到哪裡去了呢?背後真相令人觸目驚心。

康熙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6歲當了皇帝,14歲親政,一直做到68歲,執掌清朝62年。這62年裡,康熙也為清朝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說他收復臺灣、平定三藩、反擊沙俄、親征準格爾等等都有效地維護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的統一,他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穩定了國內的統治,被後人成為“千古一帝”。

然而,康熙功績的背後是“三宗罪”。

第一宗罪:閉關。康熙執政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推出閉關鎖國政策。不和外國政務和經濟包括軍事有任何來往,認為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足矣。結果導致清朝沒能接觸和了解國際形勢的發展,沒能改革創新,導致了落後。

第二宗罪:貪汙。康熙執政前期勵精圖治,晚年卻懶於朝政,放鬆了對國家的治理,放鬆了對朝臣的管理,放鬆了體制的監督和管理,結果在他駕崩之前,形成了一個貪汙成風的官員體系。

第三宗罪:貧窮。據悉,康熙去世後,雍正即位。雍正清查國庫的時候才發現這時的國庫僅有800萬兩白銀。這對於開國並不算久的清朝來說,問題很嚴重。

雍正雖然是在九子奪嫡中“奇蹟”般上位的,上位並不光彩,但他上任後,發現了康熙留下來的三大問題後,一方面下定決心整頓吏治,另一方面勵精圖治地發展國力。為此,雍正皇帝夙夜奉公,除了休息,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處理國政上。也正是因為這樣,雍正成了大清王朝最勤奮的皇帝。

13年後,奇蹟發生了,雍正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澆灌出豐碩的果實,他硬生生地將康熙留下的國庫800萬兩白銀,翻了近8倍,變成了6000多萬兩白銀。

乾隆在早年執政期間和其祖父、父親一樣的勵精圖治,使清朝達到了最高程度的繁榮昌盛。然而,他也重走康熙的老路,到了晚期,卻開始懈怠腐敗起來。他也犯了“三宗罪”。

第一宗罪:征戰。好大喜功的乾隆連年對外征戰,結果勞民傷財,加重了百姓們的生活負擔。

第二宗罪:奢靡。乾隆晚年迷戀上了出遊,他六下江南的盡做鋪張浪費之下,使得國庫又重新出現了極度空虛的情況,很快使得清朝由盛開始轉衰,開始走下坡路。

第三宗罪:放任。乾隆晚年對於權臣和珅到了溺愛的地步,對他所做的貪汙腐敗的事情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使得和珅成了天下第一貪官。據《清朝野史大觀·和珅家財》等頗多野史記載,和珅總家產是“二十億兩有奇政府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稅(歲)入而強”。如果這個屬實,和珅可以入選世界級富翁行列。

乾隆死後,嘉慶登基,他打開國庫一看,空空如也,乾隆晚年竟然花光了三代皇帝積累了100多年的所有積蓄。

但他並沒有很失望,相反他大笑說了5個字:錢足夠花了。因為乾隆還給他留了一無價之寶——和珅。俗話說得好,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乾隆去世僅僅15天,和珅就被嘉慶賜死,從其家中抄出的財富大約相當於清朝15年的財政總收入,也正是因為如此,清朝的國庫才再一次的充盈了起來,平庸的嘉慶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不一定正確純屬一家之言。

康乾盛世,名字裡面恰恰把最重要的一個雍正給忽略了。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是雍正盛世,因為雍正擺平了康熙留下的爛攤子,十全乾隆一輩子都在吃他爹的老本罷了。

先說說康熙,千古一帝,的確牛逼,少年便能平三番,滅鰲拜,長大了又收臺灣,滅倭寇,弄得北方老毛子也不敢逼逼,好不威風。可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小覷,說白了,有點兒窮兵黷武。康熙時候人們過得可不是太舒服,不過康熙的賬面確實好看,可是說奠定了盛世的基調。按理說打地基的人最重要啊,康乾盛世肯定是康熙最重要啊。又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康熙一開始可沒想把位子給雍正坐,如果被老八或者老十四坐了,還會有康乾盛世麼?難說!



再說說乾隆,這孫子說白了就是個紈絝子弟,敗家的玩意兒啊。人們都說清朝衰落始於嘉慶,奶奶個腿的,關鍵是嘉慶有個當太上皇的不讓人省心的爹啊。十全老人,呵呵噠!!!文字獄,閉關鎖國,貪圖享樂,還推倒他牛逼老爹的政策,這他孃的就是個欠揍玩意兒啊!網上有人說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罪人,我深深認同,這糟老頭子比宋徽宗可壞的多了!


最後說說雍正!這哥可真是不容易啊,用白手起家來形容都不為過,關鍵人家真的有雄才偉略,還勤勞吃苦,完全就是完美中國人的代表。雍正統治的十三年間,沒有大的天災,百姓生活安穩富足。沒有出現大奸大惡大貪的權臣,對外用兵比較順利,獲得了幾次輝煌的勝利。工農業生產發展穩有升。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明顯,國庫從康熙晚年的七百多萬兩劇增到五千多萬兩。以反貪為突破口的吏治整頓成效顯著,大批貪官汙吏打下去,大批清廉能臣用上來。國家治理井井有條。不敢相信,這哥們要是早當皇帝幾年,晚死幾年,中國該多麼牛逼!


所以說如何評價康乾盛世?盛名之下,一個在啃兒子,一個在啃老,真正做事的卻是夾在中間默默無聞的,歷史應該給雍正一個公平,他完全配得上一個好皇帝的稱號!!!


名著是怎樣煉成的


看看在乾隆時期來訪華的馬戛爾尼使團對當時的"盛世"的評價: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清國)貧窮得令人驚訝,一路上我們丟掉的垃圾,會被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撿去吃”,所見的清國軍隊軍著也如同“叫花子般”。"清王朝僱傭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男人和女人的穿著沒有多大區別,一般都是藍布衫,寬袍長褲。”“房屋是木結構,沒有天花板,房頂鋪的是茅草,地面時是夯實的泥土地,從房樑上垂下一個個草蓆,將房間分割成若干個屋子。”“在大街上看不到馬車,唯一能見的運輸工具是獨輪車。”“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除了村莊周圍,難得有樹,且形狀醜陋。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偶爾有一幢獨立的小樓,但是決無一幢像紳士的府第,或者稱得上舒適的農舍。……不管是房屋還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相提並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它的文化是封閉型的,因此不能發展出類似西方的較高級文明;它的歷史是永久停滯的,除了皇帝,無人能有自由意識。”到達浙江沿海後,因為不熟悉中國航線,英國人請求當地總兵幫他們找一個領航員。總兵痛快地應答了。英國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總兵的辦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從海路去過天津的百姓都找來。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道,離家遠行會壞了他們的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這些對尊重人權的英國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對中國人來說卻是司空見慣的。

英國人的說法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有可能是他們想要激勵國內對華主戰派們對華採用戰爭手段來撬開中國的大門,但一定程度上他們所說的又是客觀的。


朕驚歷史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這是官方給出的籠統的解釋。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康乾盛世或許已經為清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首先康乾盛世是否昌盛無比,國富民強?乾隆年間,國外學者來中國之後著書稱道,泱泱大國所謂盛世之下確是沒有靈魂的老百姓,官吏冷酷無情,君主專制達到巔峰,人民沒有自己的思想,基本淪為行屍走肉,乾隆權術可謂是修到了登峰造極,把所有人捏在手中,可能把所有人捏在手中,最好的辦法便是讓他們沒有思想。

再者,清廷重農抑商,導致在明末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壓制,使中國經濟嚴重落後於同期的歐洲帝國。

其次,康乾時期雖然人口數倍於明朝,然而鐵和布匹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產品的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左右,中國工業產量僅為全世界的6%。無論是總產量還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清朝時期的盛世都遠遜明代,具有歷史上罕見的全面頹廢崩潰之勢。

清朝糧食產量比明朝萬曆時期增長了一倍之多,全國糧食產量則增至2040億斤。當時隨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中國的巴羅估計,中國的糧食收穫率高於英國,但中國的人民卻十分貧窮,乃至英國使團丟掉的一些死雞死羊被哄搶。所以,康乾盛世,它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繁榮富強,所瞭解的可能是表面繁榮下掩蓋的一片狼藉。自我鑑定太高,不肯吸納外來精華,這等盛世,已經為其滅亡埋下了種子。

筆者只是綜合一些資料對“康乾盛世”表達出了它或許非盛世這一觀點,希望可以理性採納。但它既稱作盛世,那定有其道理,不過是看參考物為何時了。


社會正能量i


不黑不吹,康乾盛世不過是虛假的繁榮。

為什麼我會說康乾盛世不過是虛假的繁榮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盛世”定義:一個國家內政外交均有所建樹的時候,才稱之為盛世。然後咱們在來看看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之治,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時間長達一百三十餘年,是清朝最鼎盛時期。此時的清王朝社會安定,人口激增,經濟發展較快,國家實力大增,疆域遼闊,好一派盛世景象。但是,在好的盛世景象也掩蓋不了帝國的虛弱與末路。此時清帝國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土地兼併嚴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這難道是盛世該有的景象嗎?


如果以人口增加,社會安定,疆域遼闊,經濟發展較快來定義盛世的話,那麼中國好多時期都可以稱作盛世。比如: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等。但我認為這只是盛世的基礎,是基本操作,不是你達到這樣的高度,你就可以說自己是盛世了。咱們對比一下歷史上公認的盛世“文景之治”和“開元盛世”,此時的社會不僅包含了上文所說的所有盛世標準還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比如:政治清明,思想活躍,對外交流密切,人民充滿自信,社會在大踏步前進等等。


反觀康乾盛世:其一、斷絕對外交流,做著“天朝上國”的春秋大夢;其二、大興文字獄,打斷文人的脊樑,敢說真話的都殺絕種了;其三、對民眾施行奴化教育,愚昧百姓思想;其四、自明朝後期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不僅沒有進一步發展,反而徹底消失,社會在這一百多年裡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強漢盛唐的百姓們可以驕傲自豪的向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出身,清朝的百姓有這個自信嗎?

所以我說康乾盛世不過是虛假的繁榮,是封建社會的落日餘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