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量化私募裡大多都是做套利、高頻,趨勢策略做的很少甚至會被鄙視為“賭博”行為呢?

真西門吹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覺得更有意思。

因為趨勢跟蹤策略,邏輯太過於清晰。大道,太特麼簡單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高頻。什麼是高頻?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价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服務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

這個官方解釋我覺得很到位,所謂的高頻,不是指某一個交易員在今天日內來來回回交易了100多筆,那隻能叫“超高頻率的短線交易”而已。這個的本質還是一個短線交易。真正的高頻,其大多數屬於算法,基於盤口等數據,進行的超大規模的計算機交易。

這種交易模式,國內真正在做的人根本就沒有多少,而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因為少,所以,它神秘,它高大上。


然後我們再來看套利。

所謂的套利,就不看官方解釋了。粗略來講,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一個做多,一個做空,做的是什麼?是兩個標的物之間的價差。

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市場上普遍的默認是:套利的風險更小。

我從剛開始交易至今,一直都能聽到很多人這樣講,已經到了一種,談起套利,人們的腦海裡直接就付出了“風險小”三個字。這也算是非常神奇。


所以,為什麼私募更愛講自己的策略大多數都是做套利和高頻的?不排除,某些私募本身真的就是做這個的,但是我覺得,裡面依然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因為高頻高大上,套利聽起來風險小。而且這兩種模式,真正深入研究的過的人不多,因此,在說服投資人方面,這兩種交易模式具有天然的優勢。

別的先不說,各種專業詞彙,跟高頻和套利組合到一起,配合上幾張嚇死人的淨值圖,攻擊力超級高…

這是我認為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國內真正能夠掌握純粹高頻交易的,並且能夠運行到國內的市場上的,根本就沒有多少,而套利風險小,更是片面又無聊,風險小,收益就小,收益由敞口決定,並不是由交易方式決定的。你一手玉米09空,套利一手玉米09多,敞口為0,上哪弄利潤?你一手玉米09多,1手玉米05空,累死你,你又能賺多少錢?

真相總是冰冷的。

而趨勢跟蹤?存在已久,誰能覺得自己瞭解一些。我記得某一次去參加一個會議,會議的主辦方某領導,竟然面對一群做私募的人說:XXX公司水平根本不行,因為他們的策略竟然還是老掉牙的趨勢跟蹤…我不知道那群人聽完是什麼感覺,反正我尷尬癌都快犯了…

因此趨勢跟蹤存在久,門檻比前兩者偏低,私募跟投資人談起的話,對方不知道有會有什麼樣的理解,人們都相信自己的判斷,很難對專業人士付出信任,尤其是在交易領域。所以,為了方便快捷,就算你做的趨勢跟蹤,你也要盡力迴避,在趨勢跟蹤上大量宣傳是沒有意義的,而如果你的策略能夠跟高頻和套利掛上鉤,某不如直接拋出高頻套利大殺器,來的痛快果斷一些…

也就是說,這是在較為合理的範圍內,更快更效率促進成交的一種方式而已,沒有對錯。


天啟量投


為何量化私募裡大多都是做套利、高頻,趨勢策略做的很少甚至會被鄙視為“賭博”行為呢?

雖然量化交易也是在交易市場,他是它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屬於投機的範疇,而是屬於技術的範疇比如,高頻交易的本質是提前知道了市場的底牌,就好比是幾個人一起打牌,他能先看到你的牌,並且能搶在你前面出牌,實際上這是利用自己的又是製造了一種不公平,這也是監管層嚴控的原因。

這種交易模式,國內真正在做的人根本就沒有多少,而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因為少,所以,它神秘,它高大上。

然後我們再來看套利。

所謂的套利,就不看官方解釋了。粗略來講,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一個做多,一個做空,做的是什麼?是兩個標的物之間的價差。

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市場上普遍的默認是:套利的風險更小。

量化交易能夠贏沒有,有些基金宣稱是量化交易,實際上操作是有一套人為買賣的套路,有機會贏,宣傳量化交易,只是為了吸引一些搞不明白實際情況的顧客而已,並非真的讓電腦交易,只有一家這樣的私募,是長期盈利的。

如果你贊同我的分享請關注,評論,點贊,支持,謝謝大家!!!

其實想要做好期貨也沒有這麼的難,找到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幫助交易者。


期貨盈利之光


雖然量化交易也是在交易市場,他是它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屬於投機的範疇,而是屬於技術的範疇比如,高頻交易的本質是提前知道了市場的底牌,就好比是幾個人一起打牌,他能先看到你的牌,並且能搶在你前面出牌,實際上這是利用自己的又是製造了一種不公平,這也是監管層嚴控的原因。

實際上量化交易拋開這些非對稱行優勢,他在預測行情方面並不比主觀交易者高明多少,因為量化終歸還是人設計的,曾經一個華爾街量化大師說過,我有很多種不錯的量化交易策略但是我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選擇使用哪一套。

單就賺錢的結果來說,人都厭惡風險,所以傾向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法,我可以幾乎不怎麼承擔風險的賺錢,哪怕只賺一點點,那也沒有必要冒大的風險去多賺一點了,不要低估了賺錢的快感。


交易匠人


量化投資是個美化的詞,量化看似一種科學的行為,感覺像量子力學那麼高大上,就像A股有個公司叫量子生物,其實是個農業股,與量子沒絲毫關係。

量化交易,實際上是通過利用軟件買賣股票,設定買賣條件,比如設定某個股票下跌一定的百分比就是買入條件,下跌一定幅度就是賣出條件,或者設計某個技術指標作為買賣條件,比如kdj,Macd,說量化交易是賭博行為就是這樣,如果由人為按照這些條件去買賣,心理受不了,無法執行,因為怕錯,所以讓電腦承擔責任,自己不用下單,心情舒暢,這就是一種賭博行為。

量化交易能夠贏沒有,有些基金宣稱是量化交易,實際上操作是有一套人為買賣的套路,有機會贏,宣傳量化交易,只是為了吸引一些搞不明白實際情況的顧客而已,並非真的讓電腦交易,只有一家這樣的私募,是長期盈利的。


西格瑪的化學


我是零三,職業投機者。

最主要的原因是,趨勢交易屬於“裸頭寸”交易,實戰是沒有保護頭寸的,所以,從這點上來說就意味著它真的挺難的,沒有一套成體系的交易系統,是很難穩定盈利的,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它是賭博的原因。

投機和賭博的區別一直都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但在我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真正的投機者,都很清醒,他們有過賭博迷茫的經歷,最後活下來的,都知道該怎樣繼續活著。

所以,問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認為賭博很簡單,看不起很簡單,鄙視也很容易,但是,如果真的能靠裸頭寸穩定盈利,誰還搞套利?終極原因還是:他們沒有交易系統,做不到穩定盈利,如此而已。


期貨實戰之王


為何量化私募裡大多都是做套利、高頻,趨勢策略做的很少甚至會被鄙視為“賭博”行為呢?

雖然量化交易也是在交易市場,他是它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屬於投機的範疇,而是屬於技術的範疇比如,高頻交易的本質是提前知道了市場的底牌,就好比是幾個人一起打牌,他能先看到你的牌,並且能搶在你前面出牌,實際上這是利用自己的又是製造了一種不公平,這也是監管層嚴控的原因。

這種交易模式,國內真正在做的人根本就沒有多少,而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因為少,所以,它神秘,它高大上。

然後我們再來看套利。

所謂的套利,就不看官方解釋了。粗略來講,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一個做多,一個做空,做的是什麼?是兩個標的物之間的價差。

歡迎做期貨的朋友關注我,頭條上會經常分享期貨學習知識!!

如果你贊同我的分享請評論,點贊,支持,謝謝大家!!


期貨領航員


趨勢策略一般成交很慢,在等的過程中也要賺錢,讓平均的收益最大化。

也相當於給趨勢的策略模型,加個保險。

趨勢交易肯定要扛虧損,利用高頻日內交易把趨勢的小虧損給打回來,收益曲線也更好看。

把趨勢策略和高頻日內相結合就是很好的策略模型,相當於把回測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無名者無名


量化私募一般不會做純趨勢策略,真這樣的話的確如賭博。但組合策略中趨勢策略還是有的。私募不比個人投資,對回撤控制要求較高,又要兼顧利潤,套利和高頻策略能很好的滿足這些,所以運用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