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堆上常見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蟲子叫什麼?有什麼功效和用途?

鄰村小花


你說的是第一種小黑螞蟻嗎?螞蟻堆成的有在草叢中堆上很多的土壤。一般一堆有小黑螞蟻有成百上千只在一起,如果你不小心拔動了草叢中的泥土,那你就要小心了,會有許多的小螞蟻爬到你身上腳上來叮咬你呢,那它比蚊子叮咬還厲害了。一下子它們叮咬起來會有許多小紅點,那是奇癢無比,這一下你只能自認倒黴了呢。還有一種是白蟻。白蟻它們是在雨後出來,有許多大小的小凹點,不過它平時出來人們不會注意那些小動物的,它們喜歡在樹樁或者在幹樹杆上有一條條小道直通很遠,小道上面還附著小黃泥土呢。要是你不注意旁邊有又大又高的樟樹、杉樹它們都會光臨上面呢。不過這種白蟻尖嘴也厲害,家裡的門窗、家櫃這些卻是它們喜歡的食物。


1557290493


是蟻獅,它是蟻蛉的幼蟲,蟻蛉是一種蛉,有點類似小的蜻蜓,是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一種小昆蟲。

蟻蛉成蟲活不了多久,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蟲階段度過的,蟻獅在沙地上挖掘建造一個陷阱,用疏鬆的沙礫堆砌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當螞蟻經過這個陷阱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滑落到漏斗的底端收口的地方,即便螞蟻沒有因為疏鬆的沙礫而滑落,蟻獅也會投擲出沙礫打向螞蟻,被擊中的螞蟻措手不及,加上腳下的滑沙,就會掉落到陷阱中,然後蟻獅會用巨大的顎咬住螞蟻,而後吃掉。

陷阱的建造大師蟻蛉平常就躲藏在陷阱的最底部,當螞蟻經過的時候才會出擊,這是物種演化的奇蹟,居然擁有了這麼神奇的捕食策略,同時,還成為了這麼精巧的陷阱的設計師和製造者。

我不明白的是,面對這麼偉大的物種演化奇蹟,人們為什麼想的是如何利用和它們的功效,你是他媽的窮瘋了嗎?


野生青年陳


這種蟲子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蟻獅,也就是蟻蛉的幼蟲,但其實這樣的蟲子不只有蟻蛉一類,還有一類叫“穴虻”。至於它們在藥物方法的功效和用途我就不太清楚了。

蟻獅正藏在自己的沙穴中捕食掉入的螞蟻。

蟻獅的樣子。

蟻獅其實是蟻蛉幼蟲的統稱。它的頭上長著兩個長長的“牙”,那是它的捕吸式口器的一部分。它會用這個口器咬住獵物,然後對獵物注入毒液。獵物的內臟等會被消化為流食,蟻獅就會用口器吸獵物的汁兒吃。

蟻蛉幼蟲會躲在乾燥沙土較多的地方,比如石塊下面、房屋角落、林下沙土中。它們會鑽到沙土內部,然後建造一個沙穴。這個沙穴其實就是沙土中的一個小坑,坑邊都是流動的沙子。一旦有路過的小蟲子不幸落入沙穴之中,小蟲子一旦掙扎,這些流沙便會落到沙穴底部,這時藏在沙穴底部的蟻獅就會對獵物發起攻擊。如果它能打過獵物,它就會用它長長的口器把獵物拖到沙裡吃掉。如果它打不過獵物,它就會立馬後退潛入沙土中逃跑。

蟻獅長大後的樣子:蟻蛉。

其實,做沙穴捕食獵物的還有一類雙翅目昆蟲:穴虻。

穴虻幼蟲捕食落入沙穴中的蒼蠅。

穴虻長得像蛆一樣。

如果獵物落入沙穴中,穴虻幼蟲會捲起身子把獵物咬住,然後吃掉,它也靠吸獵物的汁兒生活,所以,進食方法類似於蟻獅。

穴虻幼蟲的頭部退化,它其實就是一種蛆。


翦翳翎


這種昆蟲我們這裡用彝語是叫“阿波烈烈”,別個地方的人也叫“沙牛”。常在山中石巖下的細灰裡,屋簷角下土灰裡常見。

以前農村裡常用此蟲和米湯燉,給小孩打風,治療疳疾病。我妹妹小時候脾氣怪,瘦小不吃飯,我媽就讓我捉過此蟲給妹妹燉服。

其實此蟲藥用價值很高,它真正的學名叫蟻獅,成蟲後叫蟻蛉,常在山澗有水的地方飛,模樣大小和蜻蜓無異。


去年我去河灘撿石頭,就發現沙堆上有無數個小陷窩,我就知道這是此蟲佈下的機關陷阱。於是用小木棍輕輕觸動沙窩邊緣,阿波烈烈以為是螞蟻誤入小坑忙爬出來吃,於是我拍到了圖片。

蟻螄其貌不揚,比米粒稍大一點,灰黃色,和沙的顏色差不多,樣子象極了牛身上的八腳蝨,很柔軟。性味微腥,辛,鹹,溫。

主要以體大,全形,黃褐色,看上去胖胖的,無沙泥的沙蟲入藥。一般用瓦焙乾後研細備用。


能解熱,鎮痙,散結,利尿通淋和化疔毒。常用於治療小兒高熱,腎及尿道結石,小便不利,瘰癧和疔瘡。

據說此蟲的鮮品可賣到一千元一公斤,一公斤蟻螄不知道要多少隻才能湊夠,不過小丫倒是知道哪裡有,少說一斤可以捉到。但我覺得為了生態平衡,還是不捉為好。

雖然說蟻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是藥三分毒,如果要內服,最好還是詢問一下醫生,本回答只能作為參考資料。

圖文原創,關注泥糖小丫,瞭解三農知識。禁止盜圖盜文。


泥糖小丫


小時候,寨上大部分人家房前屋後沒有硬化,路也是泥土路,經常會在房簷下乾燥的土裡看到一些漏斗狀的小坑,裡面住著小蟲子,我們當地稱為“地牯牛”或“地滾牛”,後來才知道其學名叫“蟻獅”。

那個時候,沒什麼玩的,凡是周邊有意思的東西或事,都是兒時玩的,而且感覺非常的有趣,看到這種漏斗狀的泥窩,看著挺稀奇的,用根小木棒,掏裡面的蟲子,在泥窩底部,薄薄的一層泥土下面就是地牯牛,掏出來後放在手心,看它慢慢爬,癢癢的,像鬥蛐蛐一樣,要麼碰它一下。

最有趣的是,幾個玩伴一起,看誰找到更大的泥窩,泥窩越大地牯牛就越大,然後各自把自己掏得最大的地牯牛放在一塊平地或大樹葉鋪在地上,看它們會不會打架,而且是倒退著走,再捉幾隻牛蚊,放在中間,頭部的兩隻大鉗子就會不停的撕扯牛蚊,這時候不能離太近,不能影響到它們進食。玩一會,那股稀奇的勁過了就會再把地牯牛放回泥窩裡。隔天無聊了又重複昨天的故事。

後來才得知這種地牯牛學名叫蟻獅,雖然看似並不起眼,但是蟻獅的藥用價值不可低估,《本草綱目》稱蟻獅為“沙挼子”,具有平肝息風,解熱鎮痙,拔毒去腐消腫。用於高血壓病,中風,小兒高熱,驚厥,瘧疾,腹腔症塊,瘰癧結核,泌尿道感染,竹木刺、異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癰瘡,無名腫毒。(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蟻獅幼蟲就是我們稱為地牯牛在漏斗狀泥土的小蟲子,成蟲稱為“蟻蛉”,像蜻蜓一樣的昆蟲,但比蜻蜓小,同樣,蟻蛉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治療如高血壓、泌尿繫結石、膽結石、骨髓炎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農村大多都已硬化,想要在房前屋後或屋簷下再看到蟻獅是很難的事情,現在的孩子見都很少見,更不用說用來當玩物,曾經兒時的記憶,必將成為90年代以前的人們心裡永遠的快樂回憶。

朋友們,你們小時候是否也捉過蟻獅來玩呢?


下壩毛哥


小時候在農村尤其是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會見到很多種類的蟲子,記得那個時候的螞蚱個頭特別大,還有“蛐蛐”“豆蟲”等,當時我還記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的錢買肉吃,於是我就放學以後找一個瓶子去田野裡捉蛐蛐,然後回到家裡以後把蛐蛐的翅膀摘掉再用熱水焯一遍,最後直接放到熱好的油鍋裡進行油炸至金黃色就可以食用了,味道特別的美味。


但是有一種蟲子讓我記憶非常深刻它的名字叫“駱駝蟲”今天咱們就把問題當中所問到的這種蟲子來講一講它的價值和作用。

“農村土堆上常見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蟲子叫什麼呢”

相信不少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也都見過這種蟲子,在我們老家都叫它“駱駝蟲”,此蟲頭部比較小,身體顏色呈現土黃色,這種蟲子喜愛生存在鬆軟的土壤裡以及鄉間的路面上,它們經常會在打洞的時候往洞口推放很多的土,這些土特別的鬆軟一旦一些比較大一點的蟲子或者螞蟻從上面爬過的話就會被鬆軟的土所覆蓋,那麼這個時候“駱駝蟲”就會把它們吃掉或者一點一點的把拉到洞裡進行儲存。



小時候也沒有什麼可以玩耍的,於是我們就會在麥田裡找很多的細長的麥黃,然後把一根比較長的麥黃放進駱駝蟲的洞裡,接著看麥黃是否有動的跡象,如果動了那麼這個時候快速一拉就可以把這種蟲子拉出來,這就是小時候我們經常在農村玩的釣駱駝蟲。


“駱駝蟲的價值於作用”

駱駝蟲雖然是一種昆蟲但是其價值非常高,因為在《本草綱目》當中都有記載,這種蟲子晾乾以後在我們這裡每年都有收購的,價格在150元一斤,雖然這種蟲子很小但是其也有著一定的毒性。

綜上所述:

駱駝蟲雖價值高但是我們也不能隨便的採集,因為這樣會破壞生態環境以及土壤的結構變化,因此我們為了保護生態土壤環境儘量不要去進行採集,還有就是現在這種蟲子越來越少了,所以也應該保護它們。


紀錄鄉土


農村土堆上常見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蟲子叫什麼?有什麼功效和用途?

在我們膠東半島農村的山坡向陽的地方,隨處可見一些漩渦式的小陷阱,這些小陷阱呈漏斗狀,窩裡泥沙細膩光滑。布陷阱的小蟲子我們當地稱之為"山老婆兒",長著兩個大夾板,走路退著走,它的學名叫蟻獅。

山老婆兒挖坑後,潛伏在坑底的沙土裡,專等一些昆蟲掉入陷阱後,它便會用兩隻鉗及夾住它們,吸食獵物的體液。


那時侯上山,遇見尖底的小圓坑就會和小夥伴們蹲下,朝坑內大聲喊:"山老婆兒",一會兒便看到坑底沙土鬆動,它便鑽了出來。放到手裡,它就會裝死,你不注意的時侯,它就迅速退著走溜走,甚是有趣兒。


據說,它的成蟲叫蟻蛉,長得有點像小版的蜻蜓,專門捕食小黑蚊子,還是人類的好朋友呢。

蟻獅還有解熱鎮痙、消毒止痢、治療泌尿系統的結石等作用。過去農村鄉間醫生還有利用蟻獅入藥,治療小孩子的消化不良病症非常見效。蟻獅焙乾,研磨成細粉,還可以治療刀傷呢。

你見過這種叫"山老婆兒"的小動物麼?你如果知道它還有哪些作用,也請留言補充。


建行漸遠


有什麼療效?稍有點邏輯能力您可以自己判斷!這個東西中醫記載有的有毒有的無毒,療效也是五花八門。

有說治淋巴腫大的,有說治療泌尿感染的,有說治療瘧疾的,還有中風的、便秘的、毒瘡的,甚至還治療鐵砂入肉!

稍微想想就知道這些記載都是非常不嚴謹,不客氣說就是亂編的。

《本草拾遺》:"有毒。"

《陸川本草》:"平,淡。"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鹹,有毒。"

《生草藥性備要》:"治瘰竊,初起消散,破爛拔毒埋口。"也就是淋巴腫大。

《本草求原》:"通竅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湯下。"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退瘡管。"

《陸川本草》:"治小兒風痰,痙攣,砂淋,敷疔瘡。"

《四川中藥志》:"治瘴塊,瘧母,大便閉結不通,退竹木刺及鐵沙入肉。"


工業文化


“土牛”、“沙猴”、“沙王八”!

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生物捕食方法可以說是千奇百怪,就有這樣一種昆蟲,如題主所說,它挖陷阱,靜靜等待獵物掉進去,這就是蟻獅。

它的民間俗稱如第一段的介紹。

樓上各位已經介紹了許多蟻獅的信息,那我就來說點冷知識吧。

1.完全沒有蟻獅的國家

蟻獅廣泛分佈在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在我國,主要是新疆、陝西、河南、甘肅等省區有明顯分佈。

但世界上有一個國家至今沒有發現蟻獅,那就是英國。

主要也因為蟻獅的捕獵環境,往往需要沙土,降水量大、沙子分佈少的地方是不適宜它生存的。

而英國,你出門如果沒下雨,你就得興奮地跟陌生人說“What a lovely day?!”

2.沒有肛門

脈翅目幼蟲肛門特化為紡織器,與消化道不相通,糞便均貯藏在體內,老熟幼蟲由肛門抽絲做繭,羽化為成蟲後將整個幼蟲期的糞便一次排出。

而我們看到的土肥圓蟻獅,就是它的幼蟲期,這個時期裡,它們只吃、不排洩。

3.昆蟲界的“邁克爾·傑克遜”

蟻獅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別的動物都是向前看、向前走,它卻是向後走,因此也被人稱為“老倒”。

4.很值錢的哦

因為它針對一些腸道疾病、尿路結石、膽結石等有較好的作用,往往現在一兩蟻獅就能賣到好幾百塊。

是不是覺得自己曾經離一夜暴富那麼近?

5.羽化“登仙”

別看蟻獅長得醜,但它們長大羽化之後卻類似於蜻蜓,翅膀也剔透。長這樣:

6.抗餓

它們能長達半年到一年內不進食。

以上。


不入流的大劉


我認真看完了題主的題目,覺得“農村土堆上一一”這幾個字兒,應該稍作改動。

改成“農村沙土堆上一一”,或者“農村沙子堆上一一”,才妥當。

因為,題主所說的這種蟲子,是不生活在土裡的。

題主所說的這種蟲子,學名叫蟻獅。別名很多,比如,倒退牛,搖搖鍋,沙牛,沙蝨子,等等。在我們農村老家,叫它“咬咬蟲兒”。

我認為,這個名兒比較適合它。它確實極善於“咬”,並且咬獵物的時侯,極洶猛,行動迅捷,一招制敵,讓獵物沒有還手之力,象獅子一樣洶猛。

所以,得名蟻獅。

蟻獅在我們農村老家,是種比較常見的小蟲兒。

我們老家村子西面,有一條經年流淌不斷的小河。就在河邊那一片一片的沙灘上,佈滿了大酒盅兒口一樣大小的小旋窩兒。這就是蟻獅的“家”。

這個小旋窩兒,其實是蟻獅設下的一個陷阱。

小窩兒周圈全是細沙,並且十分光滑。獵物經過時,一不小心掉進去,想逃生,就活動了窩內細沙,埋伏在沙底下的蟻獅,聽到動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沙裡一躍而起,用頭前兩隻鉗子一樣的大顎,死死夾住猜物,並迅速將獵物拖入沙中。

然後,就在沙裡開始享用美食。

在自然界,蟻獅捕食的獵物對象,一般是螞蟻,也捕食蚊繩等小蟲。

這也是蟻獅名字的由來。

蟻獅有豆粒般大小的身軀,別看個頭小,卻是個極聰明的傢伙。

它會在沙灘地面上,一面倒退著旋轉,一面向沙子下面鑽。

它長有一對大顎,在往沙子裡面鑽的同時,用它那對大顎不停的向外拋撒沙子,直到漏斗形的小窩周圍陡峭平滑為之。

當有螞蟻或小蟲誤入其中時,蟻獅迅速用那兩隻大顎將其鉗住,並注入消化液。

蟻獅吸乾獵物體液後,將其屍體外殼拋出陷阱,並重新將陷阱整理好,鑽入沙內,靜等下一次捕獵機會的到來。

蟻獅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能治療高血壓,膽結石,骨髓炎,瘧疾,腹瀉,中耳炎,小兒消化不良等。

人們把蟻獅烤乾研成粉末,還可治療刀傷。

小小的蟻獅,由於藥用價值高,價格也是高得嚇人,據說一斤活體蟻獅,可賣到四千元的高價呢。

不過,由於受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近年來,自然界蟻獅的數量已經大為減少。

有人瞄準了這是不個錯的商機,已經開始人工馴化養殖蟻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