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糧食的重要性是否能得到農民的重視?

鹿塬農事


農民想靠幾畝責任田生活能行嗎?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背井離鄉一家人不在一起。糧食的高價並不能帶來好的生活,想種地也不行。田地少而且分散,水利條件也不好,大部分60歲的人在種。政府集中土地讓想種地的人去種,所在地優先申請,讓60歲不種地補貼有,還一個月每個人200塊土地出讓金,不出讓沒有。租田很難有好的收入,農民難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一般是留一年的糧食,有的更多。沒糧吃是不行的,只有當地政府依當地情況出臺政策,讓70後去種地,越往後的人懂種地人少。民以食為天,儘早解決,國家統一農產品種植養殖銷售鏈條,不要出現過多過少,都是傷民,工業一樣控制,浪費都是要汙染環境。希望大家都能安居樂業身體健康,齊心協力抗疫!


一生何求575796239087


我家種了三畝水田,去年天旱蟲少沒有打藥,所以留了十袋稻子沒有出售。今年遇見疫情心中不慌。去年這三畝地除去種子,機耕農藥等費用大約收益為三千元。一年二季耕種打藥除草插秧澆水,精心勞作像伺候孩子一樣,到頭來才獲得這麼點收成,不夠在外打工一個月工資。這地啊,就像自己的一個不爭氣的孩子,不管吧還有點感情,管吧!哎!


夏Y頭


這個問題很尖銳,但也很現實;人只有面對困境的時候,才會發現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而這次出現的疫情,和國外的蝗災,肯定會讓很多人思考這個問題。

在這次疫情中,除了抗疫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人都呆在家裡,這一呆就是近一個月的時間;不能上班,不能到娛樂場所,也不能隨便買東西;吃過飯,玩,玩累了,睡覺;但他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家裡存的食物吃完以後,去買就很鬧心,因為出去買糧食,很麻煩。

雖然麻煩,但好在還有糧食買,雖然鬧心,但不至於餓肚子;如果出不去了,待在家裡,又買不到糧食,就不是鬧心的事,而是為如何保命焦心了。所以,糧食的重要性,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有很多人卻看不到它的重要,相反,農民卻能夠清醒的看到糧食的重要。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農民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到打工掙錢上,對在農村種植糧食不那麼重視?原因很簡單,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農民的生養的孩子,需要教育,長大了,需要買房,買車娶媳婦,農民生病了,需要到醫院治病,父母老了,需要贍養, 需要維護親戚朋友間的禮尚往來;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錢來支撐,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需要越來越多的錢,才能維持自己的家庭正常運行。

農民,本意是從事農業的人;從事農業就能夠生活,但實際的情況是,農民從事農業的收入,根本不夠維持他們的正常生活。在我國,農民平均擁有土地不足兩畝,有的人口密集的地方,人均土地不足一畝,在這樣少的土地上,想通過種植糧食,維持生活,根本不可能,況且現在化肥漲價,種子漲價,農藥漲價,人工漲價,而糧食的價格依然維持十幾年前的水平,這兩年又有下降的趨勢,這就讓農民種糧食的收益越加減少,除了吃飽肚子,幾乎沒有剩餘。

試想,當一個行業,不能滿足人的需求的時候,還會有人重視這個行業嗎?所以,農民選擇外出打工,把重心放到打工上,但他們又不會脫離土地,因為他們清醒地知道,假如有錢買不到糧食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危機,而他們手裡有一塊土地,種上糧食,就足以化解這個危機。

所以,面對疫情和蝗災,應該醒悟的倒是那些總認為有錢就可以買到糧食,不會捱餓的人,是他們應該看到糧食的重要性才對。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住,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此次疫情前後,我從“八戒”翻身、從一“罩”難求,就聯想到糧食了:買不起豬肉可以不吃,買不到口罩可以閉門不出,可萬一有一天買不到糧食怎麼辦?糧食生產是有周期的,不像工廠開工就能生產,它是要慢慢長的。我聽老一輩人講過中國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大饑荒的慘劇,也看過馮小剛導演的《1942》,也看過《康熙微服私訪記》裡大饑荒場景……。所以,中國一定要重視糧食問題。也祈望有責任、有擔當的《今日頭條》多實事求是的報道農村、農民、糧食等問題。



夢幻墨爾本


農民曆年都重視耕種糧食。這些農民受到傷害太重了。讓農民虧本種糧養活國人。糧食還沒漲價3分錢有些人就喊吃不起了。現在國人都認為只要有錢,可以吃進口糧食。比本國的糧食還便宜。把飯碗端在別人的手裡。農民現在也不庫存多少糧食啦。土地也不那麼注意耕種糧食。什麼值錢種什麼(房子,果子)糧食一旦出現問題,我相信中層社會的人也一樣會餓肚子的,不一定搞得到糧食。


真誠你我104395206


不是得到農民的重視,而是國家重不重視!種一年的糧食抵不上一天的工錢,你會不會去種?如果今年的野生動物的劃定界線不清楚明白的話,那些養黃鱔泥鰍龍蝦甲魚牛蛙的土地的拋荒還會更加嚴重!要知道這些農產品養殖的田地面積也佔有很大一部分,這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7800009be517af58f6\

紅運鯉葛朝飛


糧食問題,僅僅是農民重視嗎?難道國家不應該重視嗎?一斤糧食,賣不過一瓶水的局面,是誰造成的。大量進口糧食,打壓國內糧價,大肆破壞耕地,新城,工業園區,各種路,哪個不是毀壞良田。賣地經濟,早就該劃句號了。


心無所住318


農民這幾年根本沒有種糧的積極性,寧可把地荒在那也不種,啥都漲價只有糧食不漲價,依靠外國進口糧食總有一天會被別人卡住脖子,等有一天糧食有錢也買不到了,那就是全面動亂的開始。所以驚醒吧,外國給我們的糧食如此便宜是不是在挖坑呢?當我們舉國上下荒廢農業一到兩年他們突然就不出口呢?


獨狼1111111


應該是國家的重視,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現在有多少農村失去了土地又有多少農民失去了耕地,他們的土地都被閒置,昂貴的高樓大廈所代替,農民失地而被迫外出打工養家餬口,想種地到那裡去種地?農民吃的糧食都到市場去購買。我們保護耕地並不是只是喊喊口號,應該去踏踏實實的保護土地,也就是保護我們的糧食,保護了我們的生存!


愛晚輩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20年伊始,不僅武漢爆發了罕見的新型未知病毒,遠在非洲的蝗蟲也是開始氾濫成災,成片肆虐。眼看著時間到了2月中旬,各地也是陸續進入了春耕時節,可沒想到,我們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控制下了疫情,非洲的蝗蟲規模卻達到了數千億,先頭部隊也是進入了印度開始肆虐。

此前,因為疫情影響,一些村子硬性規定不允許農民下地耕種,導致南方地區有的地方耽誤了農時。此時,大範圍的春耕還未開始,一群蝗蟲卻已經在國門外虎視眈眈,這可如何是好?難道今年的糧食註定要出現減產的問題?

其實,關於疫情,鍾南山院士也是多次表示,只要不去人員聚集的地方,自己一個人到空曠的地方不戴口罩都是可以的。鍾南山院士雖然呼籲大家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是沒有說連正常的春耕都不行。經濟發展始終是我們的重頭戲,哪能說放就放?

至於這批聚集在國門外的蝗蟲,其實在2月17日,印度當局就已經表示,蝗蟲被控制住了,不再算是災害。由此看來,它們想要進入我國也是不可能了。

那麼,這兩件事是否會引起農民開始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呢?其實,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國家性的戰略問題,國家一直都有在重視。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聚焦在三農上,為的就是要保證糧食產量不便,甚至能出現增長。

天佑中華,當武漢疫情來襲,我們能捧出鍾南山院士,當饑荒來臨,又有袁隆平院士為我們扛起大梁。可惜兩位院士都已經步入老年,鍾南山院士現年84歲,連續一個月奮鬥在前線日漸憔悴,而袁隆平院士也是到了90歲,讓人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