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期間,房企紛紛開啟線上購房,後續是否會成為主流?

朝5晚九


先說結論:線上購房不會成為主流。

為什麼有這個問題提出,因為這次疫情讓全中國大部分的銷售中心都關了,導致房地產開發商的現金流陷入斷絕的困境。人在絕境中什麼辦法都想得出來,像恆大就搞了線上購房無理由退房,全國7·5折,買房給回扣等等優惠,據說吸引了一大批人下定金。

很多人因此得出結論說,以上房子也可以再網上賣了,銷售中心作用不大了,以後線上才是主流。可以說,得出這種結論的人一點都不懂人性。

中國人消費是很理性的,現在給了定金,很多人是想著能退才交的,而且很多人是為了賺恆大那點回扣去給的定金,恆大最後真實的成交有多少非常值得懷疑。因為一次疫情改變中國人的買房習慣,其實是不可能的。

這個不同於非典時期,淘寶線上購物的誕生和興旺,小件的便宜貨,甚至幾萬的奢侈品現在都有人在網上買,這個消費習慣也是花了好多年時間培養出來的。但是房子不一樣,房子是要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然後兩夫妻30年一點一點的還貸的,動不動一百萬甚至幾百萬的房子,想讓中國人在網上看看,瞭解一下就輕易的掏錢包是非常困難的。

還是以恆大舉例,等到這些真正有意向的買家真的到了恆大的銷售中心,到了恆大的樓盤看了,退貨的還是居多,為什麼我敢這麼斷言?很簡單,恆大一向走的是特價房政策,大批量收儲便宜的偏僻的地塊,然後用非常低的售價來賣。

至於恆大的產品力,服務力,以及裝修質量,那在業界都是排不上號的。而這些東西,通過肉眼實地去看,很容易會分辨出來,因此,單純地靠低價有可能籠絡一批剛需客和投資客,但對於對生活品質追求比較高的改善客戶來說,恆大的房子並不是好的選擇。

而現在這個階段,房子已經不稀缺了,稀缺的是好房子。

另外,我為什麼斷言線上賣房不會是房地產未來的主流。很重要的一點是,京東、淘寶、鏈家等等互聯網以及中介行業的巨頭從2012年開始就已經盯上了線上賣房,但是這麼多年來線上賣房占房地產銷售的比例一直都非常的低。

如果連這些大佬花了幾年時間都做不成的事情,會因為一次偶然的疫情,由創新意識最差的房地產企業來完成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


猛料一哥


特殊時期,房企開啟線上購房,是特殊時期和互聯網結合的營銷手段,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疫情對目前樓市的衝擊,各大實力房企也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的營銷方式來銷售方式,但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購房方式,本質上還是要看企業的自身的品牌實力,來評估是否適合買房,企業實力本身才是根本,線上的方式只是一種工具,企業的品牌力,綜合實力,以及物業服務等配套才是根本,所以線上購房還是應該選擇一些大的品牌公司如萬科,碧桂園,綠城等等,這些公司本身的品牌及綜合實力擺在這裡。比如碧桂園,目前是行業排名第一的公司,在目前疫情衝擊下地產企業紛紛洗牌,很多資金鍊緊張的公司紛紛申請破產,據我所知2020年截至到目前以及有100多家地產公司申請破產,在這樣的背景下像碧桂園這樣的大公司才是有保障,安全性比較高的投資選擇,尤其是疫情背景我們看到這樣大公司小區的物業服務等優勢,一些小品牌在特殊時期的捉襟見肘就顯的很明顯。

至於線上購房是否後續會成為主流,這個和疫情的發展情況有關係,但對於購房群裡來說本質上還是要看這個公司的實力才是根本。


衢州小喇叭


今年疫情的問題對實體經濟衝擊非常的大,凡事都有兩面性,通過這次疫情也能夠倒逼相關的應對措施及相關舉措和各項事業進行完善。無論是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其他產業都要打鐵自身硬,增強自身的抗衝擊性。房地產是我國的保障性產業,也是一個金融行為,如果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將是重大且深遠的,房企能夠快速調整打法和應對措施,其實也是一種進步,補充在非正常時期的線上渠道,對於以後在突發事件應急和不可抗拒因素下的行業穩定是有重大幫助的,支柱性產業越穩健,國家才能更繁榮,百姓才能更安居樂業。相信日後各大房企線上購房今後也會成為一個必要的銷售手段,正如電商領域一樣,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只要企業自身過硬,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購買大眾商品。


老鐵侃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不只是恆大,目前,主流房企基本都關閉了售樓處,過去一週產生的銷售額微乎其微。當前,中國房地產的年銷售額已達16萬億元,相比2003年的不足8000億元翻了20倍。同時,兩個時期相比,房地產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也完全不同。因此,本次疫情對地產所產生的影響,也遠非2003年非典疫情可比。2003年的數據顯示,在非典橫行的短短兩個月裡,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至少下降10%,商品房預售下降36%,動遷居民減少54.38%,施工進度放慢15%。

1月26日,為有效預防肺炎疫情蔓延,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對外發布倡議,建議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後再行恢復。眾所周知,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關閉售樓處意味著一定程度自斷現金來源,巨大的債務需要償還。對於一些負債的房企,資金壓力較大。

一、互聯網終於“打通”房地產?

線上售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直播看房、線上搖號、各種網絡諮詢包括VR看房、航拍看房、在線置業顧問諮詢都是線上售樓的一部分,在技術上都非常成熟且有成功的案例。試想這樣一個場景,直播小姐姐小哥哥舉著手機幫你拍各個角度:社區、戶型、裝修,你想看哪兒她給你拍哪兒,手機、攝像機、無人機全上。還有一票吃瓜群眾“雲監工”的神評論,就好像是裝了360度的火眼金睛,買個房的過程還贈送了陪聊天服務,多美好。

二、“線上售樓”看起來很美

售樓處雖然關閉了,但是房子還是要賣。開發商利用互聯網打起了“線上售樓部”的概念,表示24小時不打烊。碧桂園、萬科、中海、華潤等大房企都開通了線上售樓部,試圖通過線上與購房者持續保持聯繫。如果仔細看這些房企線上售樓,項目詳情頁和一般的房產網站信息並無太大差別,可以通過預約登記,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以便銷售後期聯繫,也可以自己選擇項目顧問然後電話詢問。

在線下實體售樓部不得不暫停開放之後,線上平臺成為開發商實現拓客、蓄客的重要途徑。年前“房地產銷售渠道”大戰還未分你我,互聯網線上售樓動了多少人的蛋糕也姑且不表。

疫情能夠何時穩定尚且不知,但防控疫情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線上售樓部能夠隔離線下人員接觸,對於置業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一部手機看遍樓盤,做好置業準備,開發商也能瞭解客戶需求,捉住潛在客戶。

然而可以肯定是,經過這次疫情,從房企的營銷角度而言,會更加重視線上部分,畢竟雞蛋放在渠道分銷這一個籃子上是很危險的。


待續微笑


疫情之下,曾經主要藉助線下渠道營銷的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不僅是房企公司,很多企業目前都在開發線上渠道保證公司業務的正常運行,對於購房者來說,通過線上售樓處,基本就可以全面瞭解項目的基礎信息,也可以找到在線置業顧問進行一對一溝通,除了沒有實地感和麵對面交流,完全能夠滿足購房者零接觸看房找房的目的。也是扭轉銷售局勢的方法之一。

 

碧桂園在疫情防控期間,在鳳凰雲app上通過視頻講解、VR看房、直播等。使用戶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沉浸式看房體驗。用戶進入臨感VR全景頁面,點擊“在線帶看”即可發起帶看,高效瞭解樓盤詳情,以不同視圖查看戶型。而且,臨感VR在線同屏帶看產生的連接行為和數據可記錄,讓案場營銷管控變得更規範透明。

但也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線上營銷這種模式。所以在當下,線上營銷可能並不能幫助所有企業銷售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疫情結束後用戶需求的快速提升,銷售效果或許會集中爆發。



所有歡喜的配對


評價一下:線上購房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可能性。

線上購房這個說法在很多年前就被提出來了,電商市場風起雲湧的那幾年,各家房企也都躍躍欲試,想把房子這個商品也實現電商化。但在那個年代,科學技術以及市場成熟度都還無法支撐起這個大膽的想法,因此,各家房企雖然很多都推出了自己的線上購房軟件/網站,但成交量仍然是線下為王。

那麼為什麼我認為現在線上購房這個概念成熟了呢?

從技術上講:

1.流量入口普及度大大提高:人人都有智能手機和電腦

2.智能設備性能大大提高、5G開始普及:這一點足以支撐起AR功能,而AR功能能夠有效解決無法現場看房的痛點

從市場成熟度講:

1.房產價格趨向透明,消費者的購房風險變小

2.消費者的購房理念越來越成熟,技術基礎能夠為購房者提供足夠的信息,讓購房者去進行選擇。

3.消費者年輕化,更能夠接受線上購房這種模式

因此長遠來看,線上購房的成交量會越來越大,而這次疫情也對這一進程,起到了加速作用。

最近體驗了一下各家龍頭房企的購房軟件,比如碧桂園的鳳凰雲,試著操作了一下,房屋各種信息都很充足,也有AR實景看房。各家房企在接下來應該也會不斷地提高線上購房的體驗。個人分析,線下購房雖然不會完全消失,但相當一部分流量會被導入線上,未來房企必然要同步發展線上下線,才能把握住客戶。


瞎說財經


我感覺疫情時間不會再延長了,成為主流的可能心不算大,但是線上看房的好處就是不用出去。也有解說。暫時來說,至少6月份,全國的趨勢還是在線的,畢竟企業不能復工,尤其房產,直播雖然沒有人去到那麼直接的感受。但是對於問題詢問倒是提供了很多時間,讓大家清清楚楚購房,這一點還是不錯的,也就是客服及時在線,這一點是真好,現在都是VR看房,也比較直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