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

BjMr_T


我們人體生理上會感冒,那麼心理上有時候也會感冒。特別是在變天的時候,容易感冒。下到生活當中就是如果心理上出問題,一般來說都是生活上,不管是感情方面還是家庭方面,工作方面碰到了阻力,碰到了一些障礙,然後導致心理上淤積形成的心理上的感冒。

那麼你個人本身心理素質過硬的話,7天之內就會好起來。並且也會產生一些抗體,感冒自動好不用吃藥的,它的抗體就越來越強。如果自身心理素質比較差,那麼心裡這種感冒就會發展成嚴重感冒。這個時候就需要去開一些藥物作為輔助,避免他發展成肺炎或者是發燒。

那麼這樣的人平時就要多多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多做運動,多曬太陽。心理素質比較差的就要多做心理方面的運動,多看一些積極陽光的書籍,達成一個新的心理建設。所以很難給一個標準,只能根據自己的心理素質做一個調整。

我們都知道,如果從小體質都不好的人,即使發生個小感冒都需要打針輸藥才能緩過來。

下次到人的心理層次其實也一樣,從小如果他的原生態家庭,就給她的打擊比較大,受到創傷比較多,他在生活當中面臨一些挫折可能就需要打針吃藥才能緩過來。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最好是如何預防心理方面的疾病發生會比較好,就像預防感冒一樣。應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我們在心理教育這方面太欠缺了。該補課了。


心理學筆記


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與神經症的區別

一、判斷正常與異常的心理活動三原則:

1)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性(有/無自知力)

2)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心理過程(知、情、意)之間具有協調一致)

3)人格的相對穩定性(穩定的態度和習慣的行為模式)

二、一般心理問題

1、原因:由現實因素而產生,內心衝突,體驗到不良情緒(如厭煩、後悔、懊喪、自責等)。

2、時間:不間斷持續滿一個月,間斷持續兩個月。

3、程度:

1) 可控: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

2) 社會功能: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 未泛化: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僅侷限於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繫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

三、嚴重心理問題

1、原因: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體驗著痛苦情緒。

2、時間:間斷或者不間斷持續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

3、程度:

1) 不可控:多數情況下,會短暫的失去理性控制;單純地依靠自然發展或非專業性的干預,卻難以解脫。

2) 社會功能:對生活、工作、社會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3) 泛化: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

四、 神經症:

1、定義:神經症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理衝突,病人覺察或體驗到這種衝突並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礙了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

2、神經症臨床分型:恐懼症、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軀體形式障礙

3、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1)症狀標準:恐怖症狀、焦慮症狀、強迫症狀、驚恐發作、神經衰弱症狀

2)嚴重標準:主觀上無法擺脫的精神、情緒、內心痛苦;

客觀上社會功能受損,無法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

3)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至少3個月,驚恐障礙1個月

4)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障礙、嚴重精神障礙

五、常形和變形的特點

1、常形特點:

1)它與重要的現實生活事件和處境直接相聯繫,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2)它具有明顯的道德性質或道德含義。

2、變形特點:

1)它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瑣事,一般人不會為此而苦惱,因此,局外人會感到十分不可理解。

2)它本身不帶有明顯的道德色彩。


小哥心理隨身聽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潛在的心理問題?

首先,通過四個方面來判斷:情緒、思想認知、行為、社會功能

如果發現自己長期有某種強烈的負面情緒,可以這樣進行自我調節。

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誰來解決呢?

自救!只能自救!

所謂自救:

1.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抑鬱症患者容易整天呆坐,終日閉門不出,無精打采。運動可以使人精神飽滿,頭腦清楚,愉悅感增強,短期內可以緩解抑鬱情緒。

2.培養興趣愛好。選擇一項自己喜歡並容易接受的業餘活動,如:唱歌、聽音樂、寫字、畫畫等,以調動自己做事情的熱情和積極性,並從中找到樂趣。

3.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長期睡眠不足可導致焦慮、情緒不穩、精力減退,情緒加重。良好的睡眠是治療一切精神疾病的基礎,可以保證人的精力充沛,消除疲勞,保持心情愉悅。

4.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配合治療。許多患者在做事之前首先把“抑鬱症”這座大山擺在自己面前,然而越在意,治療效果就會越差。任何人都會得病吃藥,只是種類不同罷了。做事之前要相信自己能行,保持心態平和,情緒上學會排解,增強自信心,不要把疾病本身看的太重。


泛心理學院


看到這個問題,我在猶豫是否要告訴你從哪些維度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寫了一半,忽然想起了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Dr. John Grohol設計的評估問卷。它將從情緒狀態、自尊水平、社會支持等多方面評估你目前的心理狀況,輔助你判別心理諮詢能否為你提供幫助,測試結果還將根據你的情況為你提供建議,幫助你更好的瞭解心理服務。具體的測試內容如下,測試結果,可在我之前推文中找到!


心理健康報告:評估量表由Dr John Grohol 設計的自評問卷

前言:

在生活中,你可能經常會感受到心情的起伏變化,或許每個人的性格、特質、思維方式不一樣,但反覆出現的情緒、行為問題可能都會是你心理狀況亮起紅燈的警示。或許你也在思考自己是不是需要尋求專業心理幫助,是否需要與心理諮詢師聊聊你的困擾。

簡單心理為你推薦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Dr. John Grohol設計的評估問卷。

它將從情緒狀態、自尊水平、社會支持等多方面評估你目前的心理狀況,輔助你判別心理諮詢能否為你提供幫助,我們還將根據你的情況為你提供建議,幫助你更好的瞭解心理服務。

測試說明:

1.請根據一個月以內你的感受及行為回答問題,選出最適合的一個程度選項。

2.本測試共12個問題,測試時間約2分鐘。

3.此測評僅提供自評參考,不代表正式診斷。

1、我為自己的某些行為、感受或者做的某些事情擔心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2、在過去的幾周裡,我的這些行為、或是感受變得更差了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3、我自己試著改變方式,或者試著讓自己更樂觀積極一些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4、我的這些嘗試成功了,那些糟糕的感受或不當的行為減少了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5、我依靠朋友或家人幫助我解決目前的困擾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6、我發現自己應對一些日常的事情感覺越來越困難了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7、我在工作或學業上很難集中精力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8、我喜歡把煩心事想通或傾訴出來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9、我已經跟精神科醫生或心理諮詢師講了我的困擾

  • 是的
  • 沒有

10、我已經跟朋友或家人講了困擾我的行為和感受

  • 是的
  • 沒有

11、我從書上或是網站上讀了一些關於困擾我的行為和感受的信息

  • 沒有
  • 很少
  • 有一些
  • 中等
  • 很多
  • 非常多

12、我做過心理諮詢並且心理諮詢幫助了我

  • 沒做過
  • 做過但沒有幫助
  • 有一些幫助
  • 有幫助
  • 有相當大幫助
  • 有非常大幫助

簡單心理簡小單


因為我們是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那我的回答就從專業的角度給到一些見解吧。如何確定自己的心理沒問題?

首先要對照的就是何謂心理問題。

什麼是心理疾病呢?心理疾病有廣義與狹隘之分。

廣義而言,就是指那些使人的生存變得非常困難的心理困擾,以至於無法繼續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等等。

而狹義上的心理問題是指,神經官能症、情緒障礙、人格障礙幾類。

精神官能症又包括歇斯底里,恐懼症,強迫症。歇斯底里症是指慾望在沒有獲得滿足時,潛意識就會將其轉化成為身體症狀,比如感冒,發燒,拉肚子等身體疾病,但本身對這種轉變卻毫無知覺。

恐懼症是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或處境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情緒,並主動採取迴避的方式來解除這種不安。患者明知恐懼情緒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以致影響其正常活動。恐懼的對象可以是單一的或多種的,如動物、廣場、閉室、登高或社交活動等。

強迫症是指自己無法控制,不斷的重複某種思維或者行動。比如強迫性洗手,強迫思維,強迫觀念等。

情緒障礙包括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抑鬱症的人可能會出現幻視,幻聽,還可能出現妄想,自閉,興趣低下等症狀。

雙相情感障礙是指在情緒高漲的時候表現為躁狂症,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表現為抑鬱症。

那麼確定自己心理沒問題,就要排除上面的心理問題。

其次,可以從自我的觀察去看,比如一段時間內的情緒如何,是否損壞了社會功能和其他功能。

最後,別人的評價和自己的感覺客觀上是否相符合。

閱讀量585

舉報

|
反對

6317粉絲·771贊·163回答


農人小赫


發出的問題是“如何判斷自己心裡是否有問題?”我理解提問者關注的是“心理建康”。

一般情況下,心理有問題的人,是有與眾不同的症候,主要表現在情緒反常上。如日常愛說愛笑的人,咋突然就寡言少語了?或者不合群了,喜歡一個人獨處;或者心煩意亂、火氣比以前大多了;或者遇事總朝壞處想,不是焦慮這就是擔心那的,常常一副苦瓜臉;或者總想弄成弄好一件事兒,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常覺得渾身疲乏,精力銳減;或者覺得生活沒啥意思,日子難熬,甚至想自殺,總想爬到最高處孤獨地待著等等。

假若發現自己有以上羅列的某些症狀表現,就說明心理有問題了。建議去做“心理測驗”以確診。

不過,既便是有心理問題也不必大驚小怪的,可以去正規的心理門診,通過測試檢驗,接受心理疏導,很快就會矯正的。

需要說明的是,判斷有無心理問題,必須要以“心理測試”結果為判斷依據,不能盲目採信。

其實,"心理測試"就是通過規範的程序,對人的心理、人格和情緒等進行標準測驗的一個過程。具有客觀性,準確程度較高。

當然,導致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很多的,如缺失關愛、失業、失戀、病痛、婚姻破裂、喪失親人、人際關係長期緊張、工作壓力太大等等,在此就不多述了,以免離題太遠。

以上管見,謹供參考。


川北武夫白永慶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

心理學界有一句話:完全沒有心理問題的人,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不論什麼人,多多少少,深深淺淺都會有點心理問題。沒有完全健康沒有一點問題的人!


有一個非常簡單,而且免費的辦法:以人際關係作為是否有心理問題的參考依據。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當你的人際關係總是不順,總是和別人鬧矛盾,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有問題了。我所說的人際關係矛盾,並不是說你和某個特定的人的關係,而是指的是大範圍的人際關係矛盾。通常是三個維度:職場/學校、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比如,你在單位裡和領導、同事處不好,經常換工作,在學校和老師同學鬧矛盾,和朋友關係緊張,在婚姻裡和伴侶吵架,和在原生家庭裡和父母關係不好,甚至和自己的子女也矛盾重重……這個時候,你就要考慮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了。因為,如果我們和某幾個人關係不好,那也許是對方的問題,但如果你和所有的人關係都不好,那就一定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如果自己的人際關係特別不順,建議儘快做心理諮詢,通過專業指導,讓自己走出死循環。


希望能解答你的困惑。祝你生活愉快!


曉荷心理諮詢


心理問題一般是由刺激事件,心理壓力引起的,但怎樣判別自己是否患上心理問題了呢?

一,飲食改變。原來的飲食習慣發生改變,不想吃飯,吃得很少,吃得很多,人在壓力事件下都會出現。

二,睡眠障礙。正常睡眠時間被打亂,失眠或嗜睡都屬於睡眠障礙。

三,人際交往。正常人際交往發生障礙,不能或不願與人溝通。

四,社會功能。正常學習工作受到影響,學習工作效率下降或不能正常學習和工作。

只要以上一項受到影響,且身體沒有任何生理疾病,那麼你就有可能有心理問題了,如果自我很久不能自我調節,那就必須求助心理專業人員幫助了。





胡文生心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十二個字:吃得下飯,睡得著覺,心情愉快。尤其是睡眠,是最核心的監測指標,可以說所有心理問題障礙者都伴隨睡眠障礙。


這裡面的道理不難理解。心理問題的背後是潛意識出了問題,睡眠是潛意識活動的場所,心理出了問題,一定會在睡眠中有所反應,睡不著或者睡不好,老做惡夢,反覆做同一個夢等。


心理問題不解決,下一個階段的指針更明顯,就是情緒失控。情緒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正常人的情緒也會波動,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難過甚至哭泣,遇到高興的事情會開懷大笑,但事情已過,情緒就會恢復平靜。但心裡問題障礙者不同,情緒會不斷反覆,劇烈波動,甚至長期陷入某種情緒中拔不出來。


心理問題繼續升級,就是情緒不斷失控之外,伴隨智力、體力活動失控,這三者不是正常的波浪線了,出現大起大伏的折線。典型的就是抑鬱症者,出現三低:情緒低落(情緒);思維遲緩(智力);意志活動減退(體力)。


因此,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自我監測:1)睡眠;2)生命節律曲線(包括情緒,智力,體力三個方面)。下圖是正常的心理節律曲線:


一旦監測到心裡活動不正常,有問題了,一定要及時解決。否則,會不斷被壓入潛意識,最後集中爆發,就非常被動了。


阿斌之夢


自己心理的問題,自己卻不知道,每個人心理都有一點小問題,比如自私心、嫉妒心、黑心、爛肝等,不管你有多淫蕩,意淫無罪,只要行為在法律允許範圍內、一般道德的準繩下,一般都沒有多大問題,不用看心理醫生。

什麼情況心理有問題呢?比如大家都把垃圾丟筒裡,而你總是隨地亂丟;大家只是心裡對女性充滿喜歡和幻想,而你卻去性騒擾,強姦女性;大家都覺得欺負、歐打佔道經營的大爺不對,而你卻給這些所謂的臨時工點贊;大家都知道電動自行車是環保出行的交通方式,而你卻說騎電動車的人素質太低,擾亂交通,禁止所有電動車上路行駛;這些都是心理問題,得治,藥不能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