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德雲社在中國是沒有對手的?

娛樂吟唱


不是德雲社沒有對手,而是沒有與之抗衡甚至實力接近的對手,比如苗大師的青曲社,曹大師的聽雲軒,盧鑫玉浩的相聲新勢力,還有我們最敬愛的獨領風騷的公式相聲博士夫婦,嘻哈包袱鋪等等。

這些團體有的功底紮實實力不俗,但是名聲不佳難成大事。有的一心仕途,不屑與德雲社這幫草民一較高下。有的是衝勁十足一心想做好相聲表現亮眼,畢竟資歷和實力有限,目前實力不濟。還有的是一心推陳出新,根本就瞧不上眼小曲小調傳統的一套,所以德雲社在相聲圈目前還真是孤獨求敗。

德雲社現在最大的對手就是他們自己,德雲社經歷了2010年的那次風波,郭德綱對德雲社的管理更加嚴格,規範弟子的種種行為,比如欺師滅祖,另跳山門,為所有相聲界所不齒,在德雲社內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德雲社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唱段或者段子,弟子之間不能刨活,在外演出時不能吃別人送的東西等,正因為有了這些規矩,德雲社才可以日日壯大,獨領相聲界風騷。


伯德小姐


這個題目的意思有點模糊,更形象一點的解釋是“有人說德雲社的商演在中國是沒有對手的”,這個說法才是稍微有點準確的。郭德綱在幾年前的一次節目中也說過“德雲社壟斷了商演市場”。

郭德綱自己的解釋是每年德雲社上萬人規模的商演有十幾場,數千人的更是司空見慣。郭德綱本人舉辦過人數最多的一次是在體育場(好像是大連體育場,記不太清了)十幾萬人的規模。

這是從人數的角度來看,從票價上來看,德雲社在市場上更是所向披靡。對於其他的相聲團體來講,關鍵不是票價高低的問題,而是票價即使再低都賣不出去的問題。很多相聲藝人到最後演出的前一天還有很多餘票,結果到了演出當天座無虛席,這些票真的是賣出去的嗎?答案不言而喻。

德雲社的商演就沒有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郭德綱本人,岳雲鵬,張雲雷等演員的市場號召力不亞於郭德綱本人,“雲雷灰”的出現是對張雲雷市場影響力的最好證明。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在郭德綱的努力下,德雲社已經成為了相聲行業的一個品牌,觀眾們看到這個品牌就聯想到了高質量的相聲,因此即使是不知名的小演員在小劇場演出往往都是一票難求。商演買票用到“求”字,本身就說明了德雲社的火爆。

郭德綱這麼多年來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是對傳統作品的重新演繹,主流相聲演員創作了很多的新相聲,但是這些都是流行一時,很難有長久的生命力。郭德綱反其道而行之,把主流相聲演員視為糟粕的傳統作品重新賦予了新的元素,這成為德雲社商演的殺手鐧。

總之,從商演的角度講,德雲社在市場上沒有對手,從對相聲基本功的掌握上看,德雲社依舊沒有對手。

(德雲江湖,相聲愛好者社群)


相聲江湖


與其說德雲社在中國沒有對手,不如說對手太多,但是都太弱了。下面一一列舉說明:

從規模和受眾上,都當之無愧的相聲第二社團青曲社,2018年苗阜大師轟轟烈烈的世界巡演計劃,到了年底已經成功在國內幾個一線城市走了一圈,並且遙望了國門一眼,淡淡的憂傷浮上心間。



相比世界巡演,苗阜大師更加專注的領域是微博反三俗,微博刪帖,微博道歉,微博歌頌上級。





然後是和德雲社不共戴天的,相聲界第一帥哥曹金的聽雲軒,曹金先生在經歷和女徒弟賓館通宵練基本功之後,開始大刷正能量形象,頻頻進入大學校園送溫暖義演,而且已經做好下一個職業規劃,用十五年時間讓觀眾忘記他是個相聲演員。



前一段時間曹老師還想努力一把,再次上熱搜,於是弄了一出保安天橋拜師曹金的年度大戲,結果戲太過了遭來萬炮齊轟,估計策劃費也白糟踐了。確實是用正常人的腦仁想一想也明白,一個保安在基層崗位上,被曹金老師的天籟之音感動,於是跑到天橋對天拜師,因為曹金先生是天神至尊,必須對天跪拜才能成功~~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看著曹金先生為了相聲事業的不懈努力,覺得何須十五年,繼續下去兩年之後就沒人認識您是誰了。

至於一級演員何偉老師,怹已經在侯二大師的牽引下,光榮的加入體質,成為一名吃黃糧的藝術大家了,根本也不用和德雲社這種草根民間社團鬥氣,要用錢寫張單子就可以了。



另外一些比較和德雲社和諧相處的相聲社團,比如嘻哈包袱鋪,班主高曉攀也是以綜藝和電視相聲為主,而且也和傳統表演方式越走越遠,說是相聲還不如說是小品更合適了。



剩下那些藝術造詣登峰造極的天津小劇場相聲,以及曲協藝術家們,他們也不屑於和德雲社搶奪市場,人家教育人的教育人,傳承秘籍的傳承秘籍,高雅的高雅,內涵的內涵。為了這門高大上的藝術,千萬不要讓這些藝術家們走出相聲聖殿搞什麼商演,簡直是玷汙相聲這門高大上藝術,所以怹們不需要拿來和德雲社矯情,壓根也不是一個層級的存在。


鹹魚茶館


對手,是相互博弈的雙方,也是相互競爭雙方,稱為對手。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對手,我認為:不是沒有,而是太多了。

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那?因為,郭德綱的相聲藝術,攪了那些狗屁不懂,裝腔作勢,狐假虎威,濫竽充數人的飯碗。讓他們混不下去了,就成了郭德綱的對手。明目張膽的對著幹,他們沒有膽量,陰溝釋放冷箭,搞文字獄,掐頭去尾搞高雅低俗論。不會說學逗唱,說那些過時了。找混混謾罵汙衊,自己居高臨下確狗屁不懂,用公式相聲的等等對手很多。 他們之所以是對手,是他們不認為他們有不足,就是看不慣郭德綱的相聲,怎麼就那麼受歡迎,一票難求,滿坑滿谷,人山人海,笑聲如潮,此起彼伏。所以,他們必須想方設法的搞垮你。他們巧妙地運用高雅與低俗的理論邏輯思維對抗你。用瓦解隊伍,製造事端,渙散鬥志。用公式相聲取代傳統相聲混餚視聽的模式對抗。用偷換概念不學基礎理論,把說學逗唱說為過時,沒用。也難怪姜昆是這些人的祖宗,他都不會太平歌詞,他們一定認為說學逗,太平歌詞是沒用的謬論。

這幫無恥的對手,想撼倒郭德綱德雲社這面堅不可摧的相聲旗幟。真是蚍蜉撼樹談何易。現在的德雲社,郭德綱已經是業務水平紮實,基礎知識雄厚,隊伍建設規範,市場營銷合理,國內外佈局到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揚帆起航的相聲航空母艦,無人可敵。對手只能望洋興嘆。

相聲界,哪個對手敢於爭峰,明面上當面鑼對面鼓的來一場道德的,藝術的,慈善的對決。

郭德綱的對手,搞陰謀論的,都是孫子,縮頭烏龜。有膽量來場專場演出擂臺賽,來場真正的對決,看哪個孫子陷眼。讓郭德綱的對手發抖吧!


山潮起


有人說在中國德雲社是沒有對手的!其實不是有人說,而是實實在在,千真萬確的沒有對手!也就是說德雲社的相聲在中國相聲界根本沒有對手!

然而有沒有對手得用事實說話,用實踐來證明!因為德雲社的相聲是崇尚三俗內容和不健康不文明的砸掛為靈魂的傳統老相聲,這種老相聲在解放前極為盛行,然而新中國成立後,根據黨的政策和國內形勢的需要,被以侯寶林大師為主要成員的相聲改革小組所廢棄,並拋進歷史垃圾堆,且斷層絕跡了幾十年。後來,德雲社於九五年成立,郭德綱又從垃圾堆裡檢了回來略加包裝,並以小劇場為切入點而粉墨登場!而侯寶林大師在廢棄三俗老相聲的同時,又創建了後來廣為流傳至今的新相聲!而三俗傳統老相聲的"開發"和"利用"只有德雲社獨自一家別無分店!換言之,除了德雲社以外,全國所有相聲團體和演員都是說的侯寶林大師創建的新相聲,沒有一個說三俗傳統老相聲的!如果除了德雲社以外還有其他團隊及個人也同樣說三俗傳統老相聲,那還有個比高低的機會和對手,看一看,比一比誰的更俗,誰的俗不可奈!那好,你不是三俗嗎,我來個四俗,他拼個五俗,大家擺個擂臺一比高低,一決雌雄!但可沒有這個機會,就只有德雲社一家!這就象運動場上一個人賽跑,他沒有任何對手,所以,他不管咋跑都是第一名,獲亞軍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公儀閱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德雲社目前看來,相聲這個行業確實沒有對手,而且不是在中國,就是全世界也沒有對手!德雲社現在徒弟學員加起來,說相聲的足足有四五百口子人,也算是一個大中型企業了。郭德綱和于謙二位角兒,在臺上一站就能換來山呼海嘯的掌聲,這個氣場在當今娛樂圈都無人能及。不僅僅是規模龐大,德雲社的人才梯隊也相對更加合理,自從德雲社改革以來,都實行了合同制,違約要賠償很高的錢,可以說人情和制度同時實行,這就讓很多小的相聲社團望塵莫及了。現在的社會,相聲團體改弦更張是經常的事,白天叫張三相聲社,晚上就改名叫李四相聲社了,連團長都跑了!年輕演員能靠相聲吃飽喝足,依然是有這巨大的挑戰的,能在德雲社有一份固定的舞臺說相聲,那絕對是一件幸福的事!

儘管,德雲社是中國一流的相聲團體,但是相聲的整體大形勢依然並不樂觀。正因為相聲這個行業好騙,很多人也都趕這相聲熱開始了說相聲的熱潮,說相聲的比聽相聲的多是事實。不過,德雲社的票價能賣到千元,至今,能把票價賣出去,並且賣的這麼高,還是就這麼一家。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除了德雲社,全中國說相聲的都是他們的對手。老一代的姜昆、馬季,同時代的苗阜、曹雲金等反水派等其他人。德雲社獨樹一幟一直試圖努力把相聲和德雲社郭德綱相聲劃等號,他們懟天、懟地、懟空氣,大師、旗手的招呼自己,侯寶林、馬三立墳前,恣意的比劃,偉大、空前絕後、拯救、支撐、獨一無二、有文化、有底蘊等等,德雲社的網絡炒作,一貫以無限自誇加無限懟罵為主線,在他們嘴裡,除了他們相聲界就是群魔亂舞,牛鬼蛇神。他們無下限的炒作,烏煙瘴氣,製造矛盾,對於批評則百般狡辯,百般粉飾。從無自省的能力。煽動粉絲,製造對立。如果中國相聲界德雲社真的沒有對手了,那德雲社的命運也就危險了。


尚鵬翮674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論證

第一從相聲基本功上來講,現在德雲社學員班,從人員選拔開始,到學習的過程中嚴格遵循傳統的授徒方式,學員們都學習了紮實的相聲基本功,比如相聲貫口或者繞口令,這些必須會。這些基本功即使是主流相聲界的扛旗者姜昆都不會,更何況其他的相聲演員。

第二,德雲社的人才儲備,郭德綱現在捧紅徒弟已經是輕車熟路,現在不僅僅是郭德綱和于謙組合,岳雲鵬和孫越組合已經可以獨立開展海外市場的商演,國內市場上張雲雷所向披靡,所以郭德綱很自豪的稱“德雲社壟斷了相聲商演市場”。

第三,郭德綱本人在相聲行業的影響力,郭德綱是相聲行業百年一遇的相聲奇才,如果說靠他一人之力振興相聲有點誇大的話,那麼在相聲振興的過程中,郭德綱的作用最大,這句話應該無人可以否認。

總之,從德雲社學員的相聲基本功,到人才儲備,到德雲班主郭德綱個人的影響力,德雲社在相聲市場是沒有對手的。


相聲笑談


這件事主要取決於相聲的市場規模!事實上相聲的市場並不大,雖然它是一種出身市井緊貼市井的藝術。

如果不是得益於建國後被強行併入體制後產生的某種保護,可能現在相聲的市場前景會更差,到現在也是,沒有體制的保護,讓姜昆那幫人真的面對市場,靠市場求生存,這幫人可能也僅僅夠吃飽飯,同樣的問題也在京劇身上有突出反映,你說它是國粹,那好,現在還有多少人真的喜歡京劇?還有多少人真的願意投身這項國粹的事業?

絕大多數所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繼續活著,靠的不是市場,靠的是體制的保護和國家的政策補貼,一提到補貼,有多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騙補貼,只要是有補貼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騙補貼。

如果相聲的市場夠大,哪怕有歌壇一半的市場,那麼像郭德綱這樣的大腕肯定是不夠用的,你累死也掙不完這個錢,有多少過氣的歌手僅僅靠小縣城級別的商演就能很好的維持他後半生的體面生活,如果相聲的市場夠大,苗阜和曹雲金這些人就沒時間和精力去和郭德綱鬥嘴,錢都掙不完,誰有時間去和別人扯這些沒用的事兒。

掙錢永遠是第一位的,有時間去掙錢,就會天下太平的。

就是因為相聲的市場規模不夠大,基本都讓郭德綱的德雲社佔領了,才無意之間讓郭德綱得罪了好多同行,這些人就羨慕嫉妒恨的集體發作了,使勁和郭德綱做對,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利益,不是人品,拿放大鏡看人,沒有一個是好人。

最後,我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郭德綱是相聲界不世出的人才,他可以一枝獨秀的紅到現在,是有必然性的,沒有這個人,相聲真的就完蛋了,就是體制再去保護你,補貼你,也是完蛋了,沒人才了,說什麼都白搭!



莊勝男


不管從社會知名度還是票房號召力來說,德雲社都是國內目前最具影響的相聲團體。很多主流院團缺乏活力,很多民營團體缺乏市場,如果說德雲社在國內相聲圈沒有對手,儘管有招恨之嫌,但也基本是事實。

從演員規模來說,德雲社目前大概有演員400人,而且基本已經形成梯隊,有郭德綱、于謙這樣的中心角兒,有岳雲鵬、張雲雷這樣的當紅演員,有孟鶴堂、張鶴倫、郭麒麟這樣靠前的演員,還有後續的可以形成延續的相聲隊伍。

從演出市場來看,德雲社最早開發了相聲大型商演的市場,最早就指望郭德綱賣票,後來岳雲鵬等人走紅之後,這些後來者也開始開枝散葉舉辦專場演出。到如今某個節點,全國四五個城市同時舉辦專場演出,這是其他團體難以想象的。

有了人,有了市場,德雲社的江湖地位確實難以撼動。

前段時間,和德雲社之外另一家民間相聲團體的負責人聊天兒,說到德雲社的發展,連他也對德雲社也服氣。這並非長別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德雲社的很多優點其他團隊就是做不到。比如就從出勤紀律來說,這家團隊的演員晚上有演出,恨不得到自己出場前半小時才能到現場,而後倉促上臺,而據他所說,德雲社的人下午兩三點就到了現場兩個搭檔就開始對活,這樣說相聲,那相聲能不說好嗎?

另外,這些人為什麼這麼積極努力?一方面是對郭德綱這個大角兒服氣,另一方面有岳雲鵬、張雲雷等這樣新近走紅的例子在眼前擺著,演員們內心都充滿一股衝勁兒,感覺到自己也像那些人一樣有出頭之日,因此也都格外賣力氣,用心學。

在管理方面,德雲社確實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德雲社的演員基本都是郭德綱的徒弟,儘管其間也出現過曹雲金、何雲偉等徒弟出走的事件,但總體來說還是比內部沒有師承關係的團隊更加穩定。之所以顯得不穩定,那是由於德雲社有名,這幾位演員出名,稍有風吹早到就格外引人關注。

一個相聲團團體成,或者不成,都是有原因的。


娛樂答不休,我是鄭捕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